“先发制人”意为先行下手,采取主动措施控制对方。语出东汉班固《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秦朝末年,苛捐杂税繁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陈胜率先起义,各地农民起义兵纷纷响应。公元前209年,项梁和侄子项羽避难逃到吴中,会稽郡郡守殷通素来敬重项梁,便派人请来项梁,一起商讨当时的政治形势。殷通说:“先生的才能远近闻名。对于起兵反秦,您有什么看法?”项梁说道:“现在江西一带都已起义反对秦朝的暴政,这是老天爷要灭亡秦朝了。先发动的可以制服人,后发动的就要被别人所制服啊!”殷通听了,叹口气说:“您是楚国大将的后代,是能干大事的。我想发兵响应起义军,请你和桓楚一起率领军队,只是不知道桓楚现在什么地方。”项梁听了,心想自己乃是将门之后,岂肯居于他人之下?况且殷通生性胆怯,难成大事。于是项梁回答说:“桓楚因触犯了秦朝刑律流亡在外,我侄子项羽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我去叫他进来问问。”说完,项梁走到门外,轻声嘱咐项羽准备好宝剑,伺机杀死殷通。叔侄俩走进厅堂,殷通刚想叫项羽的名字,只见门外进来一位高大魁梧的青年,手持一把寒光逼人的长剑。殷通一面打量着,一边不停地称赞:“勇士,真是将门虎子啊。”项羽走到他的身边停住,这时项梁给他使了个眼色,项羽马上挥剑杀死了殷通。后来,他们又收服了殷通的部下,项梁继任会稽太守,不断召集人马,壮大军队,组成了一支拥有八千余人的江东子弟兵,为后来渡江西进、大举反秦打下了基础。
趣味链接
先下手为强
“先发制人”的故事在《史记·项羽本纪》中也有相似的记载。在《汉书·项籍传》中项梁对殷通说的“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在《史记》中为“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二者意思相同,都是指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发动只能被对方所制服,亦即俗语所说的“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单刀会传奇》中有云:“自古道:先下手强,后下手殃。”《元曲选·谢今吾》也有言:“我今须面圣,先下手为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