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伦敦教徒艾约瑟(Joseph Edkins,1823—1905年)的《上海话口语会话语法》
1853年出版于上海,在“前言”中,作者介绍了西方学者学习中国语法的历史,强调马若瑟语法书的高度价值,因为better appreciation of the peculiar beauties of Chinese style,than any other writer on the subject,他还列出了大量good examples,尽管deficient in order,and the exhibition of principles。
关于雷慕萨(Joseph Henry-Marie de Premare,1666—1736年)的语法书,这是一部accurate and learned work(精致、有学问的著作),很大程度基于马若瑟,但是并没有把很大的注意力放在避免概念的重复和分析介词上。作者说明了自己往往参考了马礼逊和马希曼(Joshua Marshman,1768—1837年)的著作,特别是后者的语法书。
艾约瑟的作品是这么编写的:
An attempt to elucidate colloquial Chinese,by taking a limited field of enquiry,that of a dialect of a single district.
作品开篇是语音,即介绍了官话的声调,还介绍了上海方言的声调,接着又有官话和上海方言的声母和韵母。
第二章介绍词类,先介绍助词,然后分析西方传统的词类:名词、数词、形容词、代词、动词,前置词和后置词、副词、连词和感叹词。但是这一章开端也有中国传统词类的介绍,分实词和虚词。
作者特别引用了问世不久的《衍绪草堂笔记》,把虚词增加至“呆虚字”(形容词)和“活虚字”(动词),还加入了“口气语助虚字”(即结尾助词、疑问虚词、代词和物主代词、副词和助动词)。
最后,讨论了上海方言和官话的关系。
论述词类,大篇幅讲的是构词法。作者在前言中引用了巴赞所说的: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hroughout to the mode of grouping words,as a subject second to none in interest and importance.Some similarity,though an independent one,will be found here to the system adopted by Bazin.
构词法的例句如下:
如果是动词:
第三章是句法。总共两页,伴有不同的例句和英文的比较,介绍On government(《论制配》)。接着,开出一部分Interchange of the Parts of Speech(《词类转换》),即动词做形容词和动词做名词的用法。还介绍了简单介词和复合介词(主句和从句),伴有大量例子。
艾约瑟还著有作品China's Place in Philology(《中国在语文学中的位置》),1871年出版于伦敦。
如同副标题中所说,这是显示An Attempt to Show that the Languages of Europe and Asia have a Common Origin。
文中有汉语和其他语言、中国文明和其他古老文明的比较,接着,也有汉语和其他亚洲语言的比较并讨论汉语跟《圣经》历史的关系。
二、马礼逊的《宁波方言英汉词典》
1876年,北美长老会差会出版社(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出版了马礼逊牧师的An Anglo-Chinese Vocabulary of the Ningpo dialect(《宁波方言英汉词典》),这个版本是经修订并且增大后的。马礼逊曾经在宁波做过传教士。在“前言”里作者对创作的初衷进行了阐述,作者起初是为了满足其自身需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得到了不断的增大:
The author began immediately on his arrival,nearly sixteen years ago,the collection of a vocabulary for personal use.This in process of time grew of a considerable size,and the idea was suggested of putting it into a more permanent and accessible form.
马礼逊强调在编写过程中,他参考了卢卫廉(William Lobschied),麦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1796—1857年),卫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1812—1884年)和艾约瑟(Joseph Edkins,1823—1905年)的字典,并向中国顾问寻求帮助。
然后作者解释了为什么不能引入“方言字”,即使用汉字把当地语言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写出来。原因是中国顾问内部对于使用哪些汉字这个问题没有达成一致,很多音节不能根据汉字规则书写出来的问题尤甚。同样,马礼逊指出,由于为研究提供资料的本地人在发音跟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以致于大家决定忽略方言的音调。作品的第一篇为List of syllables in Ningpo dialect(《宁波方言音节总表》)(共762种)。词汇共538页,被分为两栏。英语词条,同一词条的方言读音,然后再是汉字,下面有时也是一些例子,比如:词条home
作品最后部分是一个地理名词的总汇。
三、湛约翰的《英粵字典》
1878年香港出现了An English and Cantonese Pocketdictionary,for the use of those who wish to learn the spoken language of Canton province,中文题目为《英粵字典》,作者是湛约翰(John Chalmers,1825—1899年)。这是对同名词汇表修订跟增添后(三分之一的词条)发行的第四版(正如作者在第四版的注释里写的那样)。字典共258页,每页分为两列,是便携式。
先是英语词条,旁边是同一词条的汉字,最后是粤语读音,之后是列举一些可能的用法。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
还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