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传媒经济学与系统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论传媒经济学与系统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时间:2023-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论传媒经济学与系统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剖析了传媒经济学的学科定位,详细论述了传媒经济与系统经济之间的关系,特别从资源位的角度论述了传播过程的机制和系统特点。为了避免纯粹学术名词的争论,我们称传媒经济学为新闻传播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所以说,传媒经济学与系统经济学联系异常密切。

论传媒经济学与系统经济学之间的关系(1)

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剖析了传媒经济学的学科定位,详细论述了传媒经济与系统经济之间的关系,特别从资源位的角度论述了传播过程的机制和系统特点。本文认为,在系统经济条件下,传媒在经济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由于传媒产业不遵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就从本质上决定了应用传统的经济学方法来研究传媒经济是没有出路的,系统经济学为传媒经济学提供了最新的研究方法,传媒经济大大丰富了系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文最后论述了“大媒体”(TMT)的概念,即高技术、媒体与通信三者的交叉融合。正是由于TMT的出现,“去中心化”将是信息传播的未来趋势之一。

[关键词] 传媒经济 系统经济 资源位 TMT

一、传媒经济学的学科定位

传媒经济学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有人认为传媒经济学是新闻传播学的分支,也有人认为它是应用经济学的分支。为了避免纯粹学术名词的争论,我们称传媒经济学为新闻传播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中国传媒大学是全国第一家招收传媒经济学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的学校。我们的传媒经济学博士生和硕士生最早是在新闻传播学学科名下进行招生的。由于历史原因,最早开始从事传媒经济研究的学者大都是学习新闻传播及其相关专业出身的,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有人认为传媒经济学是新闻传播学的分支也是可以接受的。

到目前为止,主流经济学家或者正统意义上的经济学家还很少研究传媒经济问题。比如:在我们国家,经济学的主流杂志,包括《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中国工业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这些关于经济学研究的最高刊物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篇文章是关于传媒经济这个主题的,也就是说主流经济学家基本上没有介入到传媒经济学的研究中来。

我们认为传媒产业既然是一个产业,当然符合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虽然传媒产业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特殊流程,但是传媒产业既然属于产业的范畴,也就应当遵从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及产业经济学分析的一般范式。例如:最近比较热门的话题是传媒产业的组织创新。大家可以看到,现在手机、网络上都可以看电视,报纸可以放到网络上了,短信也与通信连到了一块。这种不同行业媒体的相互交叉融合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实际上,对这个问题研究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产业经济学里的组织创新理论,产业组织、产业结构是基本分析的工具。所以,对不同行业“交叉”的概念,没有产业分析的基本工具是无法研究清楚的,至少无法用规范的学术语言研究清楚。而产业经济学对于这类现象很早就已经提出了相当成熟的理论来分析组织创新问题,所以我们认为要对目前这种传媒产业相互之间的交叉融合进行研究必须借助产业经济学的概念,问题的具体表述就是“传媒产业的组织创新问题”。只有从这个角度进行研究,我们才能找到传媒产业,或者叫“大传媒”的本质、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以及所应采取的对策。

img75

从学科冠名的习惯上来看,传媒经济学应当属于经济学的范畴,而经济传媒学则应属于传播学的范畴。经典的学科名称也有同样的特点,例如:物理化学是用物理的方法研究化学问题从而属于化学的范畴,而化学物理则是应用化学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从而属于物理的范畴,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为了避免纯粹围绕学术名词的争论,我们可以用一种综合的说法,即传媒经济学是新闻传播学与经济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在传媒经济学硕士招生时,我们也将充分考虑传媒经济学的这个特点,兼顾新闻传播与经济专业的学生,考试科目会设为传播理论与传播史和西方经济学任选其一。

综上所述,既然传媒经济学严格来说是属于产业经济学的范畴,那么它与系统经济学就有密切联系。因为系统经济学是在对经济学的各个分支进行扬弃、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并试图为经济学提供一个新的综合分析范式。这个分析范式不仅适用于产业经济学,也适用于微观和宏观经济学以及经济学的各个分支。在这个意义上讲,它对传统的产业经济学的扬弃,不仅适用于传统的产业经济学范畴,也适用于象传媒经济这样新的产业经济现象。我在2002年出版了一本《产业经济系统研究》,专门说明系统经济学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所以,系统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或者笼统的说,系统经济学为经济学提供了方法论及基本的参照框架和分析工具。任何事情的成功,工具的作用十分重要。有个小例子:著名数学家王元不承认一位数学爱好者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工作,他所持有的理由就是认为该数学爱好者证明此问题所使用的工具是无法完成这项工作的,更形象来说就是,骑单车是无法登上月球的,无论你的单车技术如何娴熟。

二、传媒经济与系统经济的关系

进一步来说,传媒经济是一个全新的经济行业与经济形态,那为什么一定要采用系统经济学的方法呢?因为,传统经济是无法对传媒经济进行准确描述和深入研究的。我们知道,在主流经济学中有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即边际效用递减。众所周知,西方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和基本架构是一般均衡理论,而整个一般均衡理论就是建立在边际分析之上,就是说没有边际效用递减就没有办法证明出一般均衡理论。所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西方经济学里面是一个极为基础的定理。而恰恰是这个在传统经济学中十分基础的定理在传媒行业里面是不成立的。例如:对信息产品的消费就是不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它们是可以反复使用并且边际效用往往是递增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传媒行业里不成立意味着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为基石的传统经济的分析方法在传媒领域里是不适用的,这样我们就必须探讨用新的方法进行研究。而系统经济学正是可以处理在系统资源的背景下,当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不成立时,我们该怎样研究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传媒行业的研究也为系统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案例。所以说,传媒经济学与系统经济学联系异常密切。

按照系统经济学的观点,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传媒经济系统,而传媒经济系统的构成是由以传播过程为载体相伴发生的这样一些经济过程或者经济增值活动。所以,传媒经济学虽然是经济学的分支,但是必须考虑到传媒经济或传媒经济过程的特点。系统论有老三论和新三论,老三论包括: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新三论包括突变论、协同论和耗散结构理论。其中,信息论论述了最简单的传播过程即申农模型。申农是信息论的创始人,他是一位研究通信的数学家,他的代表性著作就是《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其中提出了一个关于传播的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

img76

图-1 申农模型

由上图可知传播过程包括最基本的三个元素:信息发送者,信息据这套编码规则编码之后才能进行解码,而这个编码规则要变成公共信息才能使整个传播过程有效。整合营销传播中就涉及到个人的经验世界问题,广告商在制作广告时就要考虑接收者和发送者他们之间有没有交集,如果没有交集他们之间是很难解码的,也就是说广告是失败的。例如:广告制作人根据自己的经验世界和知识背景来进行构思广告设计和广告创意,广告发出去后,消费者不知道发送者的经验背景是什么,那就无法进行解码,因此广告信息的传播是无效的。所以,有些外国的广告中国人看不懂,就是因为两者的知识背景及经验世界不同。

编码其实是一种软件知识,渠道则是一种系统关系。关系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就是一种系统资源。我们知道信息传输过程涉及到硬资源和软资源。硬资源(如: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是两个闭集,边界很清楚,不可能相交;软资源(如:编码知识)必须被发送者和接收者同时掌握,也就是说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的软资源必须要有交集,同时光有交集还不够,还要有渠道即系统资源,传输过程才能完整进行。

综上所述,信息传输必须首先包括硬资源(他们之间的交集为零,边界清晰),其次要包括在硬资源基础上的软资源,(在这里即编码规则),从拓扑学的意义上来说就相当于硬资源作为闭集,软资源作为闭集的邻域,而领域之间的交集是不为零的,最后还要具有系统资源(即渠道:在数学上是一种映射),三者具备,传输才能成功。传播学是一个天然的拓扑学问题。因为传播学就是讲沟通与连通性的,连通性就是拓扑学问题。拙著《沟通就是零距离》中的距离就是拓扑学的概念。只要两点之间有连线,我们就可以认为他们之间的距离为零;若没有连线,则距离为无穷大。这就是拓扑学的观点。所以说,拓扑学是传播学研究的天然的最好数学工具。目前,在国际国内还都没有人用拓扑学观点来研究传播学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刚刚开了一个头。

从传播学来讲,拓扑传播学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其中包括同态、渠、连通问题和舆论形成等。其中,舆论形成问题指在系统里,持有某一种共同价值观的人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某一个临界值N,这时就称形成了某种舆论。什么样的传播空间里面可能形成舆论,即舆论形成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可以证明的。我们提出舆论核的概念,即要形成舆论,就要先形成舆论核,这有点类似于固体物理里面的结晶核的概念,即一个物体要想成为一个晶体要先有结晶核。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比如政府想营造一种舆论(社会预期),那么在什么条件下才可能形成这样一种预期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进行了初步研究(昝廷全,2005)。

选举的问题也是一样:假如有10000个人参加选举,每100人分为一组,同时假设其中有100个人反对你,而竞选规则是必须一致通过才能当选,每个组里面的规则是少数服从多数。怎么才能竞选成功呢?如果把这一百个人分到一组里去,那你就不能当选,若将这100个人分到不同的组里去,那他们的意见就起不了作用了,因为每组仅分进一个持反对意见的人,那么就达不到舆论核形成的临界条件,从而反对的舆论也就不可能形成,因而可以成功当选。

总的来说,我们对传媒经济的研究是一个典型的系统资源的问题,没有渠道信息是无法传递的。渠道就是关系,关系就是系统资源,所以没有系统资源就无法对传媒经济进行研究。由于最基本的传播过程就涉及到系统资源包括硬资源(闭集)和软资源(交集)。系统资源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边际效用不递减,正好适用于传媒经济的特点。任何传统经济理论的平移,都是牵强附会的,传媒经济的研究必须从最基本的传播过程开始就利用系统资源这一套概念来分析,这就是传媒经济学与系统经济学的接口。历史上有许多类似的例子,例如牛顿在研究物理问题时发现数学工具不够用,转而研究微积分从而发现一种新的数学工具,再用这个新发展的数学工具来描述力学规律。再如,爱因斯坦当时做广义相对论时,发现数学工具不够用了,所以他在学习里闵克夫斯基理论之后,再进行广义相对论的研究。

从宏观上来说,传媒经济的分析架构必须符合产业经济学的分析范式。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是存在问题的,因为产业经济学也是建立在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为基础的一般均衡理论上的(包括它的数理分析也是基于这一点的),所以传媒经济学在起点上就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这个新的问题恰恰是这个时代的大问题,也是整个经济学的前沿问题。我们也许不能圆满地解决传媒产业中边际效用不递减规律这一问题,但是必须思考和清楚这个现象的存在,这样就不会去作简单的类比和平移。

三、资源位定律对传媒经济的启示

“系统时代,整合为王”。工业时代衡量企业价值是根据企业所拥有的资产数量,认为企业家圈“地”越多,其能力越强。这是工业时代的概念。在系统时代,衡量一个企业家能力大小不再看其圈地能力而是看他整合外部资源的能力。例如:浙江某大企业,拥有近几个亿的厂房及设备,如果按工业时代的价值观来看,其资产庞大,因此,企业价值也就大。但从系统时代的观点来看,若其不能整合外部资源,则该企业家的经营能力就要大打折扣。

以下三点是系统经济学的资源位定律的主要内容(昝廷全,2004;2005):

1.若要整合外部资源,首先必须把经济系统的资源位结构打造成凹集,这是必要条件。

2.经济系统所能整合的最少的外部资源等于包含这个凹集的最小凸集(闭包)减去这个凹集本身。

3.当经济系统是凸集时,此时若要整合外部资源则需要从外部寻找一点,形成一个凸锥。则此时所能整合的外部资源就是凸锥减去凸集。

上述三个结论对企业是否需要组成战略联盟很有启发意义。企业通过增强管理等措施来挖掘潜力,当内部潜力用完时,那就需要到外部寻找“资源”了,包括与其它企业建立战略联盟。

但是,整合资源的前提条件是一定要有软资源,光有硬资源是没有办法进行资源整合的。软资源是硬资源之间进行整合的必要条件。例如:互联网上有很多台电脑,每一台电脑分属于不同的使用者,电脑是一种硬资源,是边界很清楚的闭集。但是只要安装了操作系统(相当于围绕电脑的邻域),连上网线之后(系统关系)就可以用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使用其它电脑上的资源,也就是说两台电脑这时的交集是不为零的。所以资源整合需要软资源,没有软资源是不可能进行资源整合的(昝廷全,2005)。

更有甚者,你根本不知道你调用的是哪台电脑上的资源,因为边界已经极为模糊,这时企业的边界是动态的。例如,你在网上搜索系统经济,可能会有很多篇文章,这些文章可能是分属于不同图书馆和网站的,但你根本不知道你从哪些网站上将这些数据调出来的。这时传统意义的产权关系模糊了。如果产权关系出现了问题,传统经济学中“租金”的概念就有问题了,因为不知道该把“租金”付给谁。“租金”是政治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由于产权的模糊,系统资源很难说属于谁,这时“地租”的概念也就模糊了。在系统资源及边际效用不递减的条件下,传统的产权概念需要重新审视。把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直接运用到传媒经济学上就会出问题,所以传媒经济是没法用传统的办法来分析的。所以必须发展新的经济学概念,然后才能对传媒经济学进行本质的了解。而传统经济学遇到的问题恰好是我们系统经济学的专长,系统经济学就是研究经济关系的,系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经济系统。经济系统指由一组元素通过他们之间的关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关系就类似于传播学中的“渠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传媒经济学从基本定义开始就和系统经济学刚好是吻合的。所以,系统经济学为我们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最新的方法。

四、 大媒体(TMT,Tele-Communication Media Technology)

所谓TMT,就是指通信、媒体和高科技的三合一。高科技使美国经济持续146个月高增长,创美国经济增长的历史纪录。当时经济学界对此没有合理的解释,为什么原本应该出现的8年经济周期没有出现,于是开始有人怀疑传统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是否依然成立。高科技中所谓的数字技术与传媒关系十分密切,比如现在的电编、后期制作等都离不开数字技术,中央台的节目目前已要求全部采用数字信号。当然,数字技术所包括的范围更加广泛。

过去,权威就意味着对舆论的控制优势。但是,现在权威对舆论的控制优势在慢慢下降,因为舆论的渠道越来越多,不同的声音也越来越多。传媒中“守门人”的概念在发生变化,正在发生传媒的所谓“去中心化”现象,其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信息源,每个人都有相应的渠道表达自己的声音。传媒将来的趋势将是“去中心化”。

大家知道,现在的通信已经十分发达,其业务甚至已经拓展到了电视,因为通信有着可以到达千家万户的通讯网络,哪怕是偏避的农村,只要那里通电话,通信网络就能延伸到那里。在有些国家,不仅通信部门、甚至电力部门也在做电视,各种网络的交叉融合是将来的大趋势。前面已经指出,这种交叉对应于产业经济学里面的组织创新,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组织创新。

综上所述,TMT就是大传媒的概念。对TMT的研究也在呼唤新的研究方法。系统经济学可以用来研究网络包括因果关系网络、网络的连通与解耦问题等。实际上,每一个信息渠道就是一条因果链,链是动态的,链的环境也是动态的,链的分解取决于环境和时间,而动态环境是不可控的。同时,边际效用也是不递减的,与现在的情况将有所不同:通话的人越多,通话的速度越快,质量也越好。互联网也具有相同特点,使用的人越多,价值越高。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可以采用系统经济学方法来进行研究。TMT是未来媒体发展的大趋势,传媒行业的转型将存在很大的商机,同时伴随而来的是新的产业模式和商业形态。

五、系统时代背景下传媒在经济系统中的作用

由于系统时代的到来,经济学的整个分析范式都在发生变化。经济学的发展与时代背景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任何时代变迁都会带来经济学的变革。从经济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个特点:重商主义者认为,贸易是财富的主要来源;在工业经济时代,系统内部闭集的资源价值具有重要的决定意义;在系统经济时代,整合外部资源的能力是更为重要的事情。

其中,系统经济时代具有本质上的变化,比如在工业时代,强调设备、厂房和人力资源等,而在系统时代则强调整合内外部资源的能力。时代背景变了,经济学的分析范式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经济学的第一个定理:供求定理,它并没有考虑环境变化,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供求情况。例如:洋葱卷在北方可以卖得很好,但在广州可能就卖不出去,这是由于地方文化差异造成的。

另外,还有媒介问题。供求定理假定买者与买者之间的沟通是自动进行的、是瞬间完成的。但是,实际上,信息传播并不是瞬间完成的,它需要一定的中介和时间。广告就是通过媒体将卖者的信息传递给买者。没有媒介,信息就无法传递 。在系统时代,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媒介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不同的媒介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信息的传播,这一活动对经济的运行影响越来越大。所以,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定要把环境与中介加入其中,即:

经济学研究对象:经济系统(Economic System)+中介+环境中介在经济系统中是一个构造性元素。所谓构造性元素,就是指它是不可或缺的。货币也可以被看作是广义的媒介,政府通过控制货币发行量来对经济系统进行调控。根据凯恩斯的思想,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需要通过扩大公共开支来刺激整个经济系统,从而诱导民间投资。所以政府某项公益工程成功与否,主要看中介是否实际发挥其作用。交通、通信和商业流通都是广义的传媒。在系统时代,传媒的作用越来越大,传媒不仅仅是广告的问题,其内涵远为丰富。在经济学中关于信息方面的研究已有多位学者获得诺贝尔奖,其中包括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经济学业因此崛起。由于传媒的核心就是信息的传播,所以传媒经济学与信息经济有着必然联系。有了传媒,信息自然可以传播,所以在我们新的经济学分析范式中必须加上传媒。现代经济学不考虑传媒,认为信息是瞬间到达的,包括获得经济学诺贝尔奖的学者所提出的信息不对称原理,也没有考虑信息的传递需要时间和中介,所以这项工作不仅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都是欠缺的。从传媒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学是进入到事物技理的层次,对经济学研究范围的扩张有着非常好的前景。

img77

除了信息不对称,在系统经济学中,我们还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另外一个问题:宏观信息的微观化和微观信息的宏观化问题。例如:中央文件下发给各地方,由于各地方的情况不尽相同,具体执行时,各地方政府往往都会制定一个实施细则,然后将实施细则与中央文件一同下发,这就是宏观信息的微观化。由于各地方都有着自己的偏好和利益,往往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中央文件,所以在宏观信息微观化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多异性的问题。再如,中央作经济决策需要了解中国的经济运行情况,是过热还是过冷,应当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是消极的财政政策。于是,要求每个企业报送自己的报表,通过统计局逐层汇总,最后把微观信息汇总成宏观信息,这就是微观信息宏观化的过程。在微观信息宏观化的过程中,也会出现问题,比如报表虚假问题,为此我国专门制定了统计法来统一规范企业行为。

信息不对称是同一个经济层次的问题。宏观信息的微观化和微观信息的宏观化实际上是跨越不同经济系统层次的问题,是不同经济层次之间的博弈问题。经济系统包括很多层次,例如:全球经济系统、国家经济系统、区域经济系统、产业经济系统、企业经济系统和家庭经济系统等。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跨越时就是微观信息的宏观化,而从高层次向低层次跨越时就是宏观信息的微观化。同一层次经济系统之间的博弈可以用“直接感受”的方式去处理,而不同层次经济系统之间只能“间接感受”,这是认识论上的问题。 宏观信息的微观化和微观信息的宏观化与传媒有很大关系,也就是说如果解决不了渠道的问题,微观化和宏观化的问题也是解决不了的。根据信息论的研究结果,信息的传输渠道及环节对信息的失真程度影响非常大。从系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每一种渠道就是一种关系,不同渠道的连接就是一种关系的复合或者关系的N次幂。

综上所述,在系统经济时代,传媒在经济学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传媒经济学和系统经济学的关系也将越来越密切。系统经济学为传媒经济学提供了较好的研究方法,传媒经济学大大丰富了系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C.Shannon and W.Weaver,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s,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nis Press,1949。

昝廷全:《拓扑传播学探索(I):信息传播与舆论形成的拓扑学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昝廷全:《拓扑传播学探索(II):Osgood传播系统的拓扑模型》,《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昝廷全:《经济系统的资源位凹集模型及其政策含义》,《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12期。

昝廷全:《资源位定律及其应用》,《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12期。

【注释】

(1)原载《现代传播》2006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6年10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