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探和他们的支持团队一旦认准目标对象,在正式行动之前,都会提前花上几百个小时来了解守密人的资料。他们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情报,包括这个人的电话使用情况、旅行、消费习惯、是哪些团体或专业协会的会员以及性取向等,把这个人生活的每个角落都会查得清清楚楚。开展这一调查或搜集情报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份能揭示此人好恶优缺点的“个人档案”。这样做将有利于决定采取何种战略或方法来接触这位守密人,何时接触为宜,尤其重要的,是决定让哪种类型的人出马,更易于套取情报。我们之前(见第二章“成为那个人”)已经说过,绝大多数守密人都会把秘密告诉至少一个人,通常这个人是其朋友或知己。所有这些调研和情报搜集的工作都是为了创造有利环境、安排会面、建立关系,让密探成为“那个人”,那个守密人愿意与之分享信息的人。
选用合适人选
例如,通过调查发现:能接触到关键信息的守密人(通常称为“目标”)很喜欢金毛犬,而且他还对某些地区的土著居民遭受的苦难非常同情。这时就可以根据这些情况来挑选密探了。理想的话,这个人最好本来就是土著居民,或者能扮演好土著居民的角色。当然,可能没那么现成的人选,所以可以找对当地非常了解,并且本身对土著居民生活状况比较担忧的人负责此次行动。
在和守密人见面前,密探对金毛犬进行了大量研究,还去了一些狗展赛。通过跟踪发现,守密人的车钥匙上有个金毛犬的标记。跟踪得来的信息提供了“钓钩”。密探和守密人在机场“偶然”相遇,在心理上与之镜映,通过“发现”守密人的钥匙上有金毛犬标记这事来钓他上钩。他们马上就有了共同点,随后会很“自然”地聊起金毛犬。经过周密的计划,守密人和密探在飞机上“偶然”坐在了一起。通过投下“诱导线”,双方之前的友好关系迅速发展。在飞行中,密探发现了一些下次见面可以使用的“月光宝盒”。
这只是许多周密策划的诱导接触中的第一次。从守密人看来,这些接触不过是非常轻松的社交会面而已。在之后的会面中,密探透露了他“同情土著居民”的秘密,与对方打下了感情联系的基础(分享一个假秘密来获取一个真秘密)。守密人表示他也有同样的秘密,双方建立起了相互信任的关系。密探成了守密人生命中的“那个人”,从此即可开始着手安排一系列会晤来套取想知道的信息,而守密人从头至尾都不会发现整个关系的建立从一开始就别有用心。
全世界的情报机构在打入敌人内部、套取情报的过程中都会采用这些诱导技巧,并且用起来可靠又高效。
普通人的诱导术应对的不是生死存亡的大事,无关国家安全,也不是让我们打入情报机构,所以不需要事先把整个过程走一遍,也不需要收集如此详尽的情报。我们可能没有跟踪团队,没有检查诈骗性财务的审计员,没有心理分析师协助我们,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采用相同的模式来诱导信息。READ模式可以让你一目了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