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说话,干脆利索,不拖泥带水,不吭哧憋嘟,不冗长拖沓。用俏皮话说,那是:胡萝卜就酒——嘎嘣脆!对事件的描述,对人物的褒贬,对事物的评价,凡是能用一句话的,绝不用两句话;凡是能用一个字的,绝不用两个字。例如:稳操胜券——拿了;旗开得胜——盖了;成功兴旺——火了;坚定牢固——铁了;事情搞糟——砸了;遇到麻烦——崴了;计划泡汤——凉了;买卖倒闭——黄了;恋爱失败——吹了;丢人现眼——栽了;朋友决裂——掰了,等等。
请看带提手旁,表示动作行为的天津方言单音节动词:
扯——①撕,撕下,特指买布料。如:“我们姐儿俩去百货大楼扯块布。”②指某女性思想开放,说话不含蓄,口无遮拦;办事不拘谨,动作失态,与众不同。如:“这姑娘哪儿都好,就是有点儿扯。”
抡——胡说。如:“他一时兴起,口若悬河地抡开了。”
扽(dèn)——用力拉。如:“做独面筋儿不用刀切,得用手扽。”
抹(ma)——①(脸色)突然改变。如:“这小子把脸儿一抹,来个六亲不认。”②罢官,免职。如:“这回可算是把他的官儿给抹了。”
抟(tuǎn)——(对比较疏远且不合作的人)以迂回而温和态度对待,逐渐拉近距离,达到安抚或笼络的目的。例如:“将来有用得上他的时候,抟着他点儿!”
抽——①挥掌猛打。如:“干这缺德事儿,就是找抽。”②收缩。如:“运动衣一下水就抽了。”
撤——①(用手掌)打(对方脸部)。如:“再说瞎话,我撤你嘴巴子。”②离开。如:“我有点儿事儿,先撤了!”
搪——抵挡,应付。如:“天大的事儿我自个儿搪。”
(zōu)——①扶持,拉拽。如:“老太太上车,劳驾您了
一把。”②托举,抬起。如:“帮我把麻袋
到肩膀上。”③掀翻。如:“一桌饭菜让他给
了。”
擩——①悄悄塞给。如:“每次见到舅舅,都擩我十块八块的。”②不经心随意放。如:“数码相机的电池,不知让他擩到哪去了?”③放入、插入。如:“一只脚擩到泥里了。”
为求简洁明快,天津话往往把动宾结构双音节动词略去宾语,只保留前面的动词。例如:
认——“认同”的省略,如:“他的煎饼好,虽然价有点高,人们还是认。”
发——“发财”的省略,如:“扎彩铺隔三差五接一些大活儿,就能小发一笔。”
作(zuō)——“作祸”的省略,如:“你小子就作吧,离倒霉不远了!”
拍——“拍马”的省略,如:“这一通拍,谁听了不舒服?”
搭——“搭罐”的省略,指淘汰出局或中途退出,如:“下的嘛臭棋,快搭走,换一个。”
碰——“碰瓷”的省略,如:“这两个无赖就是以碰为生的。”
缺——“缺德”的省略,如:“你这事儿办得太缺了!”
刷——“刷色”的省略,如:“这通毫不婉转的猛刷,引来会场上一片暗笑。”
捅——“捅钱”的省略,如:“为了给儿子找工作,他没少给局长捅。”
现——“现眼”的省略,即出丑,丢人。如:“就你这两下子,就别现了。”
栽——“栽面”的省略,因失败、失误而出丑。如:“这回能耐梗可要栽了。”
崴——“崴泥”的省略,比喻陷入困境或事情难于处理。如:“他感到这回是真崴了。”
在单音节动词中,有名词用如动词的,如:
猴儿——逮捕,关押,如:“那小子作恶多端,让公安局猴儿起来了。”
杠——指抬杠,顶撞,如:“姐俩儿都跟撅嘴驴赛的,差点就杠起来了。”
腿——步行,如:“最后,没辙了,只好扔下车子腿回家去。”
庹(tuǒ)——成人两臂平伸,两手间的距离,约合五尺,如:“有没尺没关系,用手一庹,就知道多长了。”
形容词用如动词的,如:
贫——连续多次,表示说话絮絮叨叨,令人讨厌,如:“这小子太贫,净耍嘴皮子。”
秃——光头男子不戴帽子,裸露头顶,如:“大冬天你秃着脑袋,不嫌凉啊!”
淡——不理睬,使之尴尬,如:“多好的一个媳妇,楞让你小子给淡走了!”
单音节动词“震、盖、拿”的后面附加语气词“啦”,可独立成句,如“震啦!”“盖啦!”“拿啦!”为褒义,表示赞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