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行于清光绪二十四年的《津门纪略》,列出当时天津市区各类传统宗教祭祀类建筑约一百八十座,可见天津历史寺庙数量之多。寺庙是地名的主要生成基础,也是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因素。天津地区宗教祭祀类传统建筑,其通名有:庙、寺、庵、院、林、宫、观、阁、祠、坛、亭等。
“庙”指一般庙宇,其奉祀对象是“神”,如玉皇、关帝、五圣、火神、风神、财神、花神等。在天津宗教祭祀类建筑里,以“庙”为通名的宗教建筑有近六十座。其中:关帝庙九座、火神庙六座、三官庙五座、药王庙四座、龙王庙三座、三皇庙三座,娘娘庙、东岳庙、小双庙、韦陀庙、行宫庙各两座。另有:文庙、武庙、文昌庙、大王庙、风神庙、财神庙、元帝庙、花神庙、三义庙、五圣庙、玉皇庙、九天庙、八蜡庙、双忠庙、帝君庙等。
佛教庙宇,和尚住的叫“寺”,尼姑住的叫“庵”;其通名另有“院”和“林”等。天津以“寺”为通名的佛教建筑有二十多座。其中白衣寺两座,还有海光寺、稽古寺、涌泉寺、慈惠寺、甘露寺、望海寺、先登寺、北极寺、仁天寺、龙泉寺、大佛寺、天安寺、观音寺、海会寺、永明寺、厉坛寺等。天津以“庵”为通名的宗教建筑有四十多座。其中地藏庵四座、准提庵三座、三圣庵三座、白衣庵两座、水月庵三座,还有草厂庵、达摩庵、维摩庵、宝林庵、万寿庵、毗卢庵、文殊庵、大觉庵、元会庵、净业庵、清净庵、善庆庵、茶棚庵、紫竹庵、无量庵、育德庵、崇福庵、念佛庵、如意庵、接引庵、延寿庵、大悲庵、广寿庵、古皇庵、海潮庵、观音庵、皇姑庵等。以“院”为通名的有五座:大悲院、慈航院、宏济院、香林院和清修院。以“林”为通名有四座:紫竹林、福德禅林、狮子林和大慈林。佛教庙宇奉祀对象都是“佛”。
天津宗教建筑以“宫”为通名的有六座:天后宫、万寿宫、文昌宫、太阳宫、福寿宫和崇仁宫。以“观”为通名的有八座:朝阳观、太虚观、玉清观、云霞观、崇禧观和圆通观等。以“阁”为通名的有九座:玉皇阁、魁星阁(两座,分别位于学署东和县署旁)、吕祖阁、天师阁、过街阁、南阁、北阁等。以“堂”为通名的有两座:吕祖堂和老君堂。宫、观、阁、堂等为通名的道教庙宇,所奉祀对象皆为“仙”。
“祠”指供奉祖先或功臣英烈的建筑物,其奉祀对象是实实在在的“人”。天津以“祠”为通名的祭祀性建筑近三十座。其中:恬佑祠三座、福德祠两座,另有愍忠祠、懋功祠,以及设在文庙里的昭忠祠、名宦祠、忠义祠、乡贤祠、节孝祠等。至于奉祀某历史人物的专祠,如僧王祠、曾公祠、丁公祠、李公祠、周公祠、聂公祠等,数量很多,兹不赘引。
天津旧时有“祭坛”三座:位于城西的社稷坛、位于城东南的先农坛和位于城南的风云雷雨坛。还有一座万寿亭,位于北门内只家胡同以东,于清雍正八年建。亭内供有“当今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牌位,俗称“龙亭圣庙”,简称“龙亭”,这里是宣读“圣谕广训”之处。另外,清代各级官吏每年在此行岁时朝贺之礼,为皇帝祝寿。
以上所谈宗教祭祀建筑久经风雨,今多已湮没无存,有些经保护维修得以延续,如文庙、大悲院、天后宫等。有些庙宇建筑,其实体早已不复存在,但以地名形式世代流传,迄今跃动着不朽的生命活力,如海光寺、大寺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