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的方言体系中,天津方言孕育了相声、快板、时调等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因而天津方言在中国民俗文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一席之地。纯用天津方言表演的曲艺形式是天津时调和天津快板。
天津时调是天津曲艺中最有代表性的曲种之一,它产生于清末民初。由靠山调、鸳鸯调、胶皮调等民间小调组成。所谓靠山调,原系修鞋匠人休息时,背靠山墙自娱自乐的小调;鸳鸯调是情歌;胶皮调则是人力车夫等座时哼唱的小调。天津时调最初主要流行于天津底层市民聚集的南市、河东地道外、红桥区鸟市、和平区等处的曲艺演出场所。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天津时调逐渐衰落。1949年后,王毓宝等人对“靠山调”等进行成功改革,使之成为主要的演唱曲调,并创作出许多精品节目。天津时调用大三弦、四胡、节子板伴奏,用天津方言的字音演唱。内容通俗易懂,曲调丰富,腔调高亢,韵味醇厚,具有浓郁的天津乡土气息,适合天津人的口味。经加工改造和创新,使之成为反映时代风貌、社会生活,并深受人们喜爱的一个曲种。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天津时调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津快板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一个新曲种,由天津时调中的曲调“大数子”发展改进而成的。完全以天津方言来表演,在形式上采用数来宝的数唱方式及快板书的节奏板眼,用三弦伴奏,风格粗犷爽朗、明快幽默,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风味,深受人们的喜爱。
2001年春晚,郭冬临和冯巩说的天津快板《狗不理包子》:“竹板这么一打,哎,别的咱不夸。我夸一夸,这个传统美食狗不理包子。这个狗不理包子,它究竟好在哪?它是薄皮儿、大馅儿、十八个褶,就像一朵花。这是形容包子,你可不能乱用呀。说这个姑娘长的美,就像一朵花,你可千万不能说这个姑娘长得像包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