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甲骨文?它是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记录,因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所以我们称之为甲骨文,又称为卜辞。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现代汉字的直接祖先。
商人特别迷信,大到战争、祭祀,小到脚上长个疮,嘴里牙齿痛,还有打个雷、刮场风,都要求神问卜,甚至什么事没有也要卜问明天有无灾祸,或者下旬不会出什么事吧?因此商人成天有事无事都在占卜,以致留下大量的占卜记录。
商人是怎样占卜的呢?他们先把龟甲或牛骨加以整治,如去掉边角,锉磨骨面,把凹凸不平的地方弄得规整平顺。然后在甲骨背面钻一些坑,凿一些槽,但又不弄穿,目的是让这里的甲骨变薄,易于开裂。下一步就是用火来灼烤这些坑槽,使甲骨的另一面出现一些裂纹,叫做卜纹或兆纹,占卜者就可以根据这些兆纹的长短、形态、走向之类的变化来预测祸福。一次烧灼,龟甲兽骨上会出现不止一条裂纹,因此还要通过多次卜问,来确定哪一条才真正是神的旨意。占卜之后,占卜者再将所占之事刻在相应的兆纹旁边,并把这些甲骨保存起来。一条完整的卜辞,记录着占卜日期、占卜者、所占之事、是否应验以及旁边标注的占卜顺序、是否采用等内容,具有重要而丰富的史料价值。因此甲骨文相当于殷商王室的档案库。
【甲骨文】
商代灭亡后,商的都城很快就被废弃,甲骨文从此深埋地下,不为人知,中国古代的典籍中也从未对甲骨文有过任何记载。只有《尚书》里记载了周公的一句话,说是“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就是说殷人是有典册的,至于是一些什么样的典册,里面都记载了什么,无人知晓。那么我们现在所见到的甲骨文又是如何发现的呢?关于发现甲骨文的故事通常有两个版本。一个流传最广,也最富有传奇色彩。1899年的一天,时任清朝政府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因为打摆子(疟疾),请医生开了一服中药。他对中医素有兴趣,因此药抓回来后,便把药包打开,摊在桌子上一味药一味药地细看起来。突然,他发现其中一味叫“龙骨”(多为古生物化石或遗骸)的中药上似乎有细小的刻画纹。凭着深厚的金石学和文字训诂学功底,他很快辨认出这是一种人工刻上去的古代文字。于是他立即派人把北京药店中的有字龙骨全部买下,并许诺说以后再有这种龙骨,愿以每字二两银子的高价收购。从此,甲骨文得以被人认识。
不过这个故事许多学者并不太相信,一是中药店里的“龙骨”都是捣碎了卖的,不可能从中发现刻画纹;二是药材商不收有字甲骨,村民们都要把文字刮掉以后才弄去卖;三是王懿荣的儿子在记述他父亲搜集甲骨的过程时,并没有提到在中药里发现有字甲骨一事。所以人们认为这一发现甲骨文的故事不太可信。
【王懿荣】
另一个发现甲骨文的故事版本则比较平淡无奇。19世纪八九十年代,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的村民们经常在地里刨出一些龟甲牛骨来,但不知道有什么用,只是用来填塞枯井或磨粉肥田,最大的用途就是卖给药店做中药,一斤只能卖几个铜钱。1898年,这里出土了一批青铜器,许多古董商人都急忙跑去收购。其中一个山东潍县的古董商叫范维卿,他去得晚了什么也没收到。但他不甘心,亲自跑到小屯村出土地去打探情况。这一去,他虽没看到青铜器,却看到地里堆积如山的龟甲牛骨。不久他去天津,向经常买他古董的王襄谈到此事。当时在座的有个秀才叫孟定生,他怀疑它们是古代的简册,让范氏找一些来看看。第二年,范维卿果然带来几块甲骨,并且喊价每个字一两银子。王、孟二人由于财力不足,只买了几块小的。范维卿又跑到北京去找到王懿荣,王懿荣一见之下便断定这是一种比金文更为古老的文字,立即用重金全部买下。此后不到一年内,王懿荣共从古董商那里收到1000多片甲骨。因此,王懿荣是第一个收藏甲骨的学者。
【《铁云藏龟》书影】
不过,王懿荣收藏的甲骨并没有公之于众,也还没有来得及进行研究,就遇上了八国联军侵华。其时,他临危受命,担任了清廷的团练大臣,协助守卫北京城。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破北京,王懿荣在自家后花园内投水自杀。王懿荣死后,他的甲骨大部分落到当时另一个收藏家刘鹗手里。刘鹗大量搜求甲骨,前后共得到5000多片。1904年,刘鹗从藏品中精选了1058片,编辑成《铁云藏龟》一书出版,这是第一批向社会公开的甲骨文资料,至此甲骨文才真正广为世人所知。
一百多年来,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甲骨文的研究一步步走向深入,拨开了许多历史迷雾,解决了不少历史难题。比如过去有人怀疑:到底存不存在商这个朝代?《史记·殷本纪》所记载的殷商历史到底可不可信?商代晚期的都城究竟在哪里?……通过对甲骨文的深入研究,这些问题都得到较为圆满的解决。到现在为止,历年出土的有字甲骨有近20万片,其上发现的单字有4000多个,其中约有一半左右得到公认的识读。那些未能识读的文字也大多知其含义。因此,甲骨文一般都能被学者们通识。这样,许多过去不为后人所知的商代社会各方面的信息,都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