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的"语言官能"观新说

的"语言官能"观新说

时间:2023-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4章 语言研究的生物学视角:Chomsky的"语言官能"观Chomsky倡导的学科交叉思想使语言学逐渐成为一门与认知科学、心理学、生物学、脑神经学等相交叉的学科。而对先天语言缺陷及失语症的研究将语言学、脑科学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在与语言相关的大脑疾病如唐氏综合征、威廉斯综合征、脆性综合征、孤独症、癫痫等病理学研究方面有了新的发现。

第4章 语言研究的生物学视角:Chomsky的"语言官能"观

Chomsky倡导的学科交叉思想使语言学逐渐成为一门与认知科学、心理学、生物学、脑神经学等相交叉的学科。从此,语言研究吸引了许多其他学科的学者参与,语言学成为一门真正的交叉学科,相关科研成果(Walker et al., 1978; Crystal et al., 1978; Ballmer, 1982; Pinker, 1994; Puppel, 1996; Hauser, 1996; Obler, et al., 1999; Givon, 2002;Hauser et al., 2002)陆续产生,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Hauser与Chomsky、Fitch合著的论文 "The faculty of language, what is it, who has it, how does it evolve?"(Hauser et al., 2002; Fitch et al., 2005)。在这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中,他们将语言官能分解为广义语言官能(Faculty of Language in the Broad Sense,简称FLB)和狭义语言官能(Faculty of Language in the Narrow Sense,简称FLN),并提出新的假设:绝大部分广义语言官能为人与动物共享,唯有狭义语言官能——递归运算机制为人类语言官能的独特构件(the only uniquely human component of the faculty of language)[1]

虽然Chomsky关于语言官能的理论假设曾在学界引起不少争议(Pinker et al.,2005; Jackendoff et al., 2005等),但是,这一理论假说带动了语言学与生物学、心理学、神经医学等学科的跨学科研究,一批新型交叉语言学科如生物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相继出现,如生物语言学家试图从不同层面通过探索人类语言的器官形成和发展的生物基础,试图解释、验证人类特有的"递归性"语言基础,并发现虽然动物也进行一定方式的有效交际,但与人类语言有本质的差异:动物的交际系统中缺乏人类语言所特有的丰富而无限的表达潜能,这种能力源于人的递归性特征。而对先天语言缺陷及失语症的研究将语言学、脑科学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在与语言相关的大脑疾病如唐氏综合征、威廉斯综合征、脆性综合征、孤独症、癫痫等病理学研究方面有了新的发现。特别是事件相关脑电位(event-realted potentials,简称ERP)和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conance imaging, 简称fMRI)的发展,对人类大脑语言区的研究才有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如Monod(1974)认为在大脑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语言官能是"人性"的一个部分,是极其复杂的基因密码中的染色体基因组决定的。美国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研究员Mark Shalinsky协同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Ioutia Kovelman等[2],在最新一项研究中发现了大脑中主司双语的部位,他们利用体内成像技术(optical imaging technology),把曾经用于探测胸部肿瘤和心脏血流的仪器——近红外光谱学(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简称NIS)成像技术这一新的"显微镜"用来探查人脑的高级认知能力。NIS显示,当大脑左半球主司语言的部位处于单语模式(monolingual mode)时,会牵动左边的Broca区域和大脑左侧背前额叶表层的部分区域(left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简称DLPFC),而这两个部位分别掌管语言和文字记忆。唯一不同的是,与操单语者相比,操双语者能够较大幅度地调动掌管语言的功能区参与脑力活动。再如,德国汉堡—埃彭多夫大学医院的科尔内留斯·魏勒教授,通过对8名意大利学生与8名日本学生的研究发现,人类大脑的神经系统在学习各种不同语言时能做出相应积极的反应。在他们的实验中,受试学生首先分别学习各自语言的6条语法规则,其中3条是真实存在的,另3条则是自由编撰的。之后,科学家再给出一系列不同的语句,让这些学生鉴别是否符合刚刚学习的语法规则。借助于磁共振成像技术,科学家对被试者在试验中的大脑活动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在被试者大脑处理真实语法规则时,其大脑的Broca区域非常活跃,而在处理虚构语法规则时,该区域活动不明显。这项研究证实,人类大脑中先天存在一种跨越不同语言的语法通则,语言获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普遍语法"向个体语法(即特定语言的语法)转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人类大脑的神经系统在学习各种不同语言时能做出相应的积极反应,从而证实人脑中先天存在一定的"普遍语法能力"。

注释

[1]唯递归运算机制"内容,详见本著作第4章。

[2]见Dartmouth researchers find a neural signature of bilingualism. 17-Oct-2006, http://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06-10/dc-drf101706.php.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