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语言研究的精神卫生与社会学视角:阿斯伯格综合征
Godbout等(2000)曾对患有睡眠障碍的8例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发现,患者的异常千姿百态,如在夜间的前2/3时间内睡眠时间减少,进入REM睡眠状态次数增加,并表现出快动眼球睡眠障碍(REM-sleep disruption),这使笔者提出疑问:睡眠机制受损是否与阿斯伯格综合征有必然联系?与此相反,Berthier等(1992)接诊的2例阿斯伯格综合征青春期男性患者曾经有过嗜睡史和异常行为表现并反复发作。除此之外,Furusho等(2001)还描述了1例8岁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也曾有过睡眠障碍(sleep disturbance)和重复性行为(repetitive behaviors)史,这恰恰是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a selective serotonin uptake inhibitor)的适应症范围。Brosnan(2009)也发现,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之所以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可能与其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HPA)的功能缺陷有关,因为功能良好的HPA是患者的皮质醇在觉醒时得以迅速上升的生物保障。相比之下,常人醒来后其皮质醇觉醒反应(cortisol awakening response, CAR)的变化却非常明显,这一现象反映出睡眠可能与阿斯伯格综合征有一定的关联。而就与阿斯伯格综合征具有很多吻合特征的孤独症患者而言,其睡眠问题早已纳入了许多学者(Allik et al., 2006; Krakowiak et al., 2008; Mayes & Calhoun,2009)的研究范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