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摘 要:「不」作为日语中重要的否定接头词,有过不少针对它的研究。先行研究指出,「不」与形容词(以下称作「A」)结合时,「不A」和词根A之间,既可以构成矛盾对立的关系又可以构成反对对立的关系。但是,什么样的情况下,「不A」和A构成矛盾对立,又是什么样的情况下,「不A」和A构成反对对立,先行研究没有做具体的分析。笔者认为,「不A」与其词根A之间是构成矛盾对立还是构成反对对立,是由词根A是否具有程度性特征决定的。本文首先从是否具有“程度性”特征这一角度,将与「不」结合的形容词词根分为三类,继而分别考察这三类词根与「不A」形成的关系。在考察和分析的过程中,本文还指出了汉字词汇的「不」构成的否定与和语词汇「ない」构成的否定在语义上的差别。
关键词:否定接头词;极点;程度性;矛盾对立;反对对立
1.引言
「不」是日语中一个重要的否定接头词,西尾(1972)、佐藤(1981)、河上(1987)、山田(1997)等都曾对「不」进行过研究。
「不」的派生词「不A」和词根A大多数情况下互为反义词,反义词之间的对立可以分为矛盾对立和反对对立(关于矛盾对立和反对对立本文将在第3节中做详细介绍)。西尾(1972)指出,由否定接头词形成的反义词中,「可能」和「不可能」、「完全」和「不完全」之间构成的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親切」和「不親切」、「得意」和「不得意」、「幸せ」和「不幸せ」之间形成的是反对对立的关系。河上(1987)、山田(1997)等也有过类似的论述。
但是,什么情况下,「不A」和词根A构成矛盾对立,又是在什么情况下,「不A」和词根A构成反对对立,先行研究没有做具体的分析。
本文将从“程度性”的观点出发,对「不」的词根A进行分类,继而分析各类词根与「不A」之间形成的对立关系,从而得出「不A」与其词根A之间是构成矛盾对立还是构成反对对立,与词根A是否具有程度性特征密切相关这一结论。同时,在此过程中,本文还将探讨汉字词汇的接头词「不」所构成的否定与和语词汇「ない」构成的否定有何区别。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目前日语中使用的、含有「不」的三字词,不包含已经词汇化的二字词(如「不利」「不便」等)。
词汇的选取有两个来源,一是大型日语国语词典,如『広辞苑』(第六版)及『日本国語大辞典』(第二版)。另外,考虑到词典中收录的一些词汇目前已很少使用(如「不綺麗」等),而一些常用词又没有被收录,因此,本文在选取语料时还引入了两个语料库,即『現代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モニター公開データ2008年版)[1]和『朝日新聞』(2009年1年份)作为补充。
2.与「不」结合的形容词词根的语义特征
关于「不」的形容词的词根的语义特征,奥野(1985)曾有过论述[2]。
(1)*この水は少し透明である。
*文法は半ば得意だ。
*この論文は少々完全だ。(下划线为笔者所加)在例(1)中,可以与「不」结合的形容词「透明」「得意」「完全」等不能与「少し」「半ば」「少々」等程度副词共现。因此,奥野认为:与「不」结合的形容词词根表示“极点”概念,不具有“程度性”特征。
例(1)中所举的「完全」一词,的确如奥野所说,不能和「少し」「かなり」「とても」等程度副词共现,表示“极点”概念,不具有“程度性”特征。但是,同一例句中的「得意」一词却大有不同,我们来看一下例(2)。
(2)ちょっと/まあまあ/かなり/とても得意なお菓子作り
从例(2)可以看出,「得意」可以与「ちょっと」「まあまあ」「かなり」「とても」等程度副词共现,其语义范围较广,具有程度性特征。换句话说,「得意」并非表示“极点”概念,它具有程度性特征。
除「得意」之外,奥野没有提及的、可以与「不」结合的形容词「愉快」「親切」「幸せ」「真面目」「活発」「熱心」等都具有程度性特征,以「幸せ」为例。
(3)あなたもわたしもちょっと幸せになる「年忘れパーティー」。
まあまあ幸せな一年でした。
今日は私の人生でもっとも幸せな日です。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与「不」结合的形容词词根并非奥野指出的都是表示“极点”概念的词,也有一些词根具有“程度性”特征。
佐野(1999)以词是否具有“程度性”特征(即能否与程度副词共现)为基准,将状态性谓语[3]分为如下4类。佐野的研究本身与接头词「不」无关,但我们可以在对「不」的形容词词根进行分类时,借鉴佐野的下述分类标准。
Ⅰ.具有“程度性”特征的词(程度性を持つもの)。
这类词可以与一般的程度副词「非常に」「とても」「大変」「かなり」「まあまあ」「少し」等共现。如:「大きい」「小さい」「巨大」「おびただしい」等。
Ⅱ.具有“程度性”特征的同时,可以表示“极点”概念(程度性を持つと同時に「極限点」を想定しうるもの)。
这类词可以与一般的程度副词「非常に」「とても」「大変」「かなり」「まあまあ」「ほとんど」等共现,或者只与「ほとんど」共现。如:「正確だ」「健康だ」「満足だ」等。
这类词具有“程度性”特征,体现在其可以和程度副词共现,用于比较句式,如例(4),还可以接在名词性接尾词「サ」后表示程度的不定,如例(5)。
(4)人に聞くより調べたほうが正確ですから。
(5)この売下機ママは、正確さに難点があって実際には使われなかった。
另一方面,这类词也可以与「完全に」等副词共现,说明它们可以表示“极点”概念。如:
(6)完全に正確だ。
cf.*完全に{大きい/長い/面白い}
Ⅲ.表示“点”概念的词(「一点的なもの」)。
这类词就是奥野所说的表示“极点”概念的词,可以与「ほとんど」等副词共现。如:「等しい」「同じだ」「無反応だ」等。
(7)まわりは体温とほとんど同じ暑さだ。
Ⅳ.包含人、事、物特征的一类词(それを特徴づける様々な性質を内包するもの)。
这类词可以和「ほとんど」共现,如:「A型だ」「日本人だ」「プロだ」「サラリーマンだ」等。
大多数名词都可以划归此类,这些词不具有“程度性”特征,也不表示“点”的概念。它们可以和「ほとんど」共现,表示与名词所述特征的无限接近。
(8)ほとんど日﹏﹏本﹏人だ。
例(8)可用来表示,与日本人所具有的特征(如:认真、勤勉等)无限接近的状态。〔例句(4)-(8)来自于佐野,1999〕
根据笔者的统计,与「不」结合的形容词词根有44例。参考佐野的上述分类,可将「不」的形容词词根分为3类(与佐野分的前3类有关)。为论述方便,本文中「不」的分类与佐野分类的顺序正好相反。
ⅰ.表示“极点”概念的词。
如「完全」「十分」「均一」「均質」「均等」「必要」「可能」等。
ⅱ.具有“程度性”特征的同时,可以表示“极点”概念的词。
如「正確」「透明」「健康」「健全」「自然」「平等」「適格」「適切」「確実」「確か」「的確」「公正」「公平」等。
ⅲ.具有“程度性”特征,但不表示“极点”概念的词。
如「幸せ」「愉快」「親切」「得意」「器用」「得手」「名誉」「真面目」「活発」「綺麗」「寛容」「熱心」「好き」「明瞭」「適当」「誠実」「正直」「鮮明」「順従」「明朗」「自由」「明確」「穏当」「不分明」等。
需要注意的是,表示“极点”概念的「完全」「十分」等也可以用于比较句式(一般认为,可以用于比较句式的词语具有“程度性”特征),我们来看下面两个例句。
(9)それが「周辺緊急事態」のときに日米両国のより完全な協力を可能にする…(引自『均衡コーパス』,下划线为笔者所加)
(10)こういったことがむしろより十分に発揮できるような体制にするには…(引自『均衡コーパス』,下划线为笔者所加)
如图1所示,此时的「より完全」「より十分」位于「完全」「十分」的左侧,表示与「完全」「十分」这些“极点”的无限接近。而非「完全」「十分」本身具有“程度性”,「より完全」「より十分」表示「完全」「十分」所示范围中程度较大的部分。
因此,虽然「完全」「十分」可以用于比较句式,并不表示两者具有“程度性”特征,两者表示“极点”概念的特性没有改变。
图1 「より完全」与「完全」的关系
如图1所示,我们可以从是否具有“程度性”特征这一角度,将「不」的形容词词根分为3类。那么,当「不」与上述3类不同的词根结合时,「不A」与词根A之间构成的关系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这是「不」本身的语义所致,还是各类词根语义的不同引起的呢?这一点本文得在下节中分析探讨。
3.「不A」与词根A的关系
在第2节中,我们考察了与「不」结合的形容词词根的语义特征。在这一节中,我们来考察「不」是如何否定这些词根的,即分析「不A」和A形成的对应关系。
3.1 “矛盾对立”和“反对对立”概念的导入
「不A」与其词根A之间,很多时候都可以构成反义词的关系。例如「完全」和「不完全」、「幸せ」和「不幸せ」等。
反义词之间的对立可以分为“矛盾对立”和“反对对立”,这两种对立本是逻辑哲学上的分类,但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考察反义词之间的关系时也是非常有用的。
在此,我们将运用这两个概念,来分析「不A」与其词根A之间构成怎样的对立关系,以此来阐释「不」的语义。
3.1.1 矛盾对立
构成矛盾对立的两个词(X、Y)满足下列3个条件:
①两者拥有同一个上位概念。
②两者将其上位概念一分为二,不能同对或同错,没有第三种可能性。
③「X=Yでない、Xでない=Y」的关系成立。
例:男·女
如根据性别,可以将“人”这一上位概念一分为二,即男和女,除此之外不存在第三种可能。比如「運転手は男ではない」,那就意味着「運転手は女である」。同样,「運転手は男である」,那也意味着「運転手は女ではない」。
像这样,“男”和“女”这对反义词之间构成的关系就是矛盾对立关系,对于特定的人来说其性别“非男即女,非女即男”,不存在第三种可能。
3.1.2 反对对立
构成反对对立的两个词(X、Y)满足下列条件:
①两者拥有同一个上位概念。
②两者位于上位概念的两极,不能同对但可同错。
③两者之间存在中间阶段,存在第三种可能。
(即:既非X也非Y)。
例:高い·低い 大きい·小さい
图2 构成反对对立关系的「高い」和「低い」
如图2所示,「高い」和「低い」之间构成反对对立的关系。两者位于高度(「高さ」)这一上位概念的两极,两者之间存在第三种可能,存在「高くも低くもない」这一中间阶段。
西尾(1972)、河上(1987)、山田(1997)等都曾指出,含「不」的派生词「不A」和词根A之间既可以构成矛盾对立的关系,也可以构成反对对立的关系。但是,这和词根的语义有何关联,即什么样的词根,与「不A」构成的是矛盾对立,又是什么样的词根,与「不A」构成的是反对对立,对于这一点,先行研究均没有涉及。在此,本文结合词根A的分类,分析这三类词根,分别和「不A」构成何种对应关系。
3.2 「不A」和A的关系
3.2.1 词根为表示极点概念的词(「不」的词根分类中的第ⅰ类)
当词根为表示“极点”概念的词时,「不A」与其词根A构成矛盾对立的关系。两者的关系可以用图3来表示,下面以「完全」为例进行说明。
图3 构成矛盾对立的「完全」和「不完全」
如图3所示,表示“极点”概念的「完全」位于「完全さ」这一上位概念的右端。「完全」指的是一种“没有任何缺损的完备状态”。如果没有到达这个程度,就不能称为「完全」。与此相对,「不完全」是除去「完全」这一“极点”的其他部分,从最右端一直向左延伸,具有程度性。
由于「不A」表示「完全さ」这一上位概念中除去“极点”A之外的任意一点,「不A」具有程度性,可以与程度副词共现,如例(11)。
(11)おととし、大臣の指示で確認できなかったはずの過去の資料が出てきたが、かなり不完全な代物だった。(『朝日新聞』1998.9.17,下划▪▪笔者所加)
可以看出,这种情况下的A与「不A」之间不存在中间阶段,「不A」=「Aではない」、「A」=「不Aではない」的关系成立。「不」的语义相对透明,我们可以根据词根A的语义推测出「不A」的语义。此时,汉语词「不」构成的否定与和语词「(では)ない」构成的否定意义相同,两者是等价的。
3.2.2 词根A具有“程度性”特征(「不」的词根分类的第ⅲ类)
当词根A为具有程度性特征的词时,「不A」和A构成反对对立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4来表示,下面以「幸せ」为例进行说明。
图4 构成反对对立关系的「幸せ」和「不幸せ」
如图4所示,「幸せ」位于「幸福度」这一上位概念的右端,其本身具有“程度性”特征。「不幸せ」与「幸せ」相对,位于这一尺度的左端,两者之间存在「幸せでも不幸せでもない」这一中间阶段。
此时「不A」不等于「Aではない」,而是「Aではない」这一否定范围中程度更高的那部分(程度の大きい部分、極の部分),具有极端的含义。与「不幸せ」相比,「幸せではない」的范围更广,「不幸せ」则专指其中一种最为悲惨的不幸状态。与「不幸せ」和「幸せ」的关系一样,「不愉快」与「愉快ではない」相比,其范围更窄,专指一种接近于发怒的状态,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12)。
(12)日本文学研究者のサイデンステッカーは、時事通信のインタビューの最中「私はアメリカ人として非常に不愉快です」と怒った。(『朝日新聞』2009.12.9,下划线为笔者所加)
从例(12)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不愉快」的意义相当于「怒る」,是「愉快ではない」语义范围里的一个量级较高的极值。这种情况下的「不A」多含有主观的、贬义的色彩。
这种情况下,「不A≠Aではない」。也就是说,此时汉字词「不」构成的否定,指的是「(では)ない」这一否定范围中程度更大的那部分。换句话说,此时的汉字词「不」构成的否定,与和语词「(では)ない」构成的否定语义不同,两者是不等价的。
上面我们分析了“不”的词根分类中第ⅰ类(表示“极点”概念的一类)和第ⅲ类(具有“程度性”的一类)的情况。
那么,当词根为第ⅱ类词(即“具有‘程度性’特征的同时,也可以表示‘极点’概念”的一类)时,情况如何呢?这类词会因使用场合的不同,或表示“极点”概念,或具有“程度性”特征。因此,对于这类词应根据其所表达的意义分开考虑。下面以「透明」为例进行说明。
(13)「あの岩はかぶと岩。30年以上前は、あの岩から飛び込んで泳いだものです。当時は水が透明でした。」(『朝日新聞』2010.8.3,下划线为笔者所加)
(14)外国の選挙監視団受け入れにも消極的で、国際社会の求める公正で透明な選挙が実施されるのはきわめて困難な見通しだ。(『朝日新聞』2010.8.14,下划线为笔者所加)
「透明」在表示事物的物理性质时,表示极点的概念。如例(13)的「水が透明」指的是水中不含有任何杂质的、清澈透底的状态。若有一点混浊,便不能称其为「透明」。与此相对,「不透明」有「やや不透明·かなり不透明·非常に不透明」等不同的程度。此时,「不透明」=「透明ではない」、「透明」=「不透明ではない」的关系成立。也就是说,此时的「透明」与「完全」相同,词根A与「不A」之间构成的是矛盾对立的关系(参照图3)。
另一方面,当「透明」用于抽象的场合时,可以认为它具有“程度性”特征。如例(14)中「透明」前加否定词「不」,表示「見えづらい」或「見えない」这一极端值的语义(如「不透明な会計·先行きが不透明」等)。此时的「透明」与「幸せ」相同,词根A和「不A」之间构成的是反对对立的关系(参照图4)。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知道,「不A」与A之间构成的关系之所以不同,源于词根A的语义差异。当词根为表示“极点”概念的词时,「不A」与A之间构成矛盾对立的关系;当词根具有“程度性”特征时,「不A」与A之间构成反对对立的关系。而且,当「不A」与A之间构成反对对立时,「不A」不等于「Aではない」,而是表示「Aではない」这一否定范围中一个量级最高的极端值。此时我们可以看到,汉字词「不」构成的否定和和语词「(では)ない」构成的否定在语义上的差别。
4.「不」构成的否定和「ない」构成的否定
我们在上面考察分析「不A」的意义时,还探讨了汉字词「不」构成的否定与和语词「ない」构成的否定之间的差别[4]。
两者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出来:「不」=「ない」+(α)。
也就是说,由「不」构成的否定,在表示否定意义的同时,有时还会附加一种语义色彩α,α具体表示何种意义是由其词根的语义所决定的。
通过第3节的分析我们知道,当词根为形容词时,α指的是「否定の程度の著しさ」(如「不幸せ」「不愉快」)。
这一结论在「不」和「サ変動詞」词干结合时也适用(不同的是,此时的α指的是“意志性”)。如:
(15)a.内政不干渉·核不拡散条約
b.情勢不安定·文書不存在
(15)a的「不干渉」和「不拡散」,在表示否定意义的同时,还包含有「干渉しない、干渉してはならない」和「拡散しない、拡散させない」这一“意志性”在里面。而(15)b的「不安定」「不存在」只表示「情勢が安定していない」「文章が存在していない」这一状态,不包含任何“意志性”。
可以说,当「不」与「サ変動詞」的词干结合时,α指的是“意志性”,而且这个“意志性”也来自词根本身的语义。
具体来说,「不干渉」「不拡散」的词根「干渉」「拡散」本身具有“意志性”,与此相对,「不安定」「不存在」的词根「安定」「存在」等不具有“意志性”,是纯粹的表示状态的动词。因此,与「不」结合之后的「不干渉」「不拡散」,依然带着词根本身所具有的“意志性”特征。而「不安定」「不存在」也因词根「安定」「存在」本身为状态动词,而不带有任何“意志性”。
对于「不」和「サ変動詞」结合时的情况本文只是稍加涉及,将作为今后的课题继续研究和考察。
5.结语
本文分析考察了「不A」及其词根A之间所构成的对应关系,「不A」与A之间形成矛盾对立还是反对对立,是由词根A的语义特征,即是否具有“程度性”特征决定的。另外,通过分析「不A」与A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还阐明了汉语词汇「不」所形成的否定与和语词汇「ない」所构成的否定之间的区别。
本文主要考察了「不」与形容词词根结合时的情况。「不」除了能与形容词结合之外,还可以与「サ変動詞」的词干(如「干渉」「安定」)、名词(如「機嫌」「道徳」)等结合。今后,将会把「不」与「サ変動詞」的词干、名词的结合也纳入视野和考察范围,明确α的含义,分析「不」构成的否定与「ない」构成的否定在意义上究竟有何不同,进一步探讨日语否定接头词「不」的含义。
参考文献
[1]日本国語大辞典第二版編集委員会.日本国語大辞典[M].第二版.東京:小学館,2000-2002.
[2]新村出.広辞苑[M].第六版.東京:岩波書店,2008.
[3]国立国語研究所.現代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DS].国立国語研究所,2008.
[4]太田朗.否定の意味―意味論序説[M].東京:大修館書店,1980.
[5]奥野浩子.否定接頭辞「無·不·非」の用法についての一考察[J].言語,1985,14(6).
[6]河上誓作.対義と否定[J].日本語学,1987,6(6).
[7]工藤真由美.否定の表現[M]//金水敏,工藤真由美,沼田善子.時·否定と取り立て東京:岩波書店,2000.
[8]佐藤暢雄.日英語の否定接頭辞[G]//安井稔博士還暦記念論文集編集委員会.現代の英語学.東京:開拓社,1981.
[9]佐野由紀子.程度副詞との共起関係による状態性述語の分類[J].現代日本語研究,1999(6).
[10]国立国語研究所,西尾寅弥.形容詞の意味·用法の記述的研究[M].東京:秀英出版,1972.
[11]野村雅昭.否定の接頭語「無·不·未·非」の用法[J].国立国語研究所論集 ことばの研究,1973(4).
[12]李莉.日本語の否定接頭辞「不」に関する一考察—語基が形容詞の場合[C]//日本語学会2010年度秋季大会予稿集,2010.
[13]山田小枝.否定対極表現[M].東京:多賀出版,1997.
[14]段少敏.英汉语反义词对比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5).
【注释】
[1]以下简称『均衡コーパス』。
[2]奥野的研究还包括「不」与「サ変動詞」结合时的情况,因本文只探讨「不」与形容词结合的情况,因此例(1)只列举了奥野例句中“不”与形容词结合的例子。
[3]佐野(1999)的状态性谓语包括形容词、名词·形容词的否定形式、状态动词、「~がある/~ない」等。本文只讨论“不”的词根为形容词时的情况,因此下文各类举例时也只列举形容词的词例。
[4]工藤(2000)从语法功能的角度,指出了「不」和「ない」的基本区别,即「ない」是句子否定(文否定),「不」是词汇否定(語否定)。从这个角度来说,两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我们主要考虑在否定词汇时两者的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