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预设的界定

预设的界定

时间:2023-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预设也称作“前提”,是哲学界、逻辑学界、语言学界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29]费雷格认为:“人们在通过一句句子做出声言时,必然存在显而易见的前提,即在声言中所用的专用名词必有所指。”即假设S为P的预设,那么无论P为真还是为假,S都真。随着研究的深入,各家学者对预设的理解和认识也不尽相同,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对此,我们不做过多讨论,以下主要从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角度对预设进行说明。

预设(presupposition)也称作“前提”,是哲学界、逻辑学界、语言学界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一般认为,最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是德国哲学家费雷格(Frege),“1892年他在《意义和所指》一文中明确提出了预设概念并用‘预设’来解释一些语义中的逻辑现象。20世纪60年代随着语义学的发展,这个概念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兴趣,语言学家把它作为一种语义关系来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基南等语言学家注意到预设与语境的紧密联系,把预设引入语用学范畴。语义学家研究‘语义预设’是从逻辑真值角度出发,将预设看作一个命题成立与否的必要条件,目的在于揭示句义间的逻辑关系,判断命题的真假。而‘语用预设’涉及言语交际过程中的语言使用者和语言环境,关注这些语言外部因素导致的超越了话语字面意义的动态变化。”[29]

费雷格认为:“人们在通过一句句子做出声言时,必然存在显而易见的前提,即在声言中所用的专用名词必有所指。”[30]例如:

(143)Jenny is а doctor.(P)

这句话的前提是:

(144)Jenny exists.(S)

如果这句话不真实,即:

(145)Jenny is not а doctor.

它的前提“Jenny exists”仍然是真实的。即假设S为P的预设,那么无论P为真还是为假,S都真。

随着研究的深入,各家学者对预设的理解和认识也不尽相同,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对此,我们不做过多讨论,以下主要从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角度对预设进行说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