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山话中,有一种变韵现象,即在吟咏诗词、对联或其他韵文时,因押韵要求而改变原字的音韵,称为变韵,特殊读音的用国际音标注明读音。
“言前”(安)变韵
戴叔伦《兰溪棹歌》诗:“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这首诗整首押“言前”(安)韵,但诗中第二句的脚韵“看”字在蒙山话中读“xuan44拼huān”音,与整首诗韵的湾“van52拼wàn”、滩读音“t‘au52拼tān”不同韵。在吟诵时为要求押韵,必须把“看”字的读音“xuan44拼huān”改读“kan52拼kàn,蒙刊”。
王安石《出塞》诗:“涿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塞雨巧催燕落泪,蒙蒙吹湿汉衣冠。”
这首诗整首押“言前”(安)韵,但诗中第四句的脚韵“冠”字在蒙山话中读“k‘un52”(宽)音,与整首诗韵的“桓”“丹”不同韵。在吟诵时为要求押韵,必须把“冠”字的读音改读“kuan52拼ɡuàn,蒙关”(蒙山话鸡冠读鸡关)。
查慎行《官柳》诗:“种柳河干比伐檀,黄流今已报安澜。可怜一路青青色,直到淮南总属官。”
这首诗整首押“言前”(安)韵,但诗中第四句的脚韵“官”字在蒙山话中读“kun52”(官)音,与整首诗韵的“檀”“澜”不同韵。在吟诵时为要求押韵,必须把“官”字的读音改读“kuan52拼ɡuàn,蒙关”。
“乜斜”(乜)韵变“花发”(啊)韵
杜牧《山行》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如二月花。”刘禹锡《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菜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上述两首诗整首押“花发”(啊)韵,但诗中第一首第一句和第二首第二句的脚韵“斜”字,在诗韵中属于“乜斜”(乜)韵,蒙山话亦读“乜斜”韵“θe31”。在吟诵时为要求押韵,必须把“斜”字的“乜斜”韵改读“花发”韵“θa31”音。
“江阳”(昂)韵变“人辰”(恩)韵
陆游《小园》诗:“村南村北鹁鸪声,水刺新秧漫漫平。行遍天涯千万里,却从邻父学春耕。”
这首诗整首押“人辰”(恩)韵,但诗中第四句脚韵的“耕”字在蒙山话中读“江阳”(昂)韵“kiaŋ52”音,与整首诗韵的“声”“平”不同韵。在吟诵时为要求押韵,必须把“耕”字的“江阳”(昂)韵读音改读“人辰”(恩)韵“keŋ52蒙经”(蒙山南部蒙山话“耕田”读“经田”)。
顾炎武《古北口》诗:“雾灵山上杂花生,山下流泉入塞声。却恨不逢张少保,碛南犹筑受降城。”
这首诗整首押“人辰”(恩)韵,但诗中第一句脚韵的“生”字在蒙山话中读“江阳”(昂)韵“ʃiaŋ52”音,与整首诗韵的“声”、“城”不同韵。在吟诵时为要求押韵,必须把“生”字的“江阳”(昂)韵读音改读“人辰”(恩)韵“ʃeŋ52蒙升”(蒙山南部蒙山话“生”读“升”音)。
曾幾《三衢道中》诗:“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这首诗整首押“人辰”(恩)韵,但诗中第二句脚韵的“行”字在蒙山话中读“江阳”(昂)韵“xiaŋ31”音,与整首诗韵的“晴”、“声”不同韵。在吟诵时为要求押韵,必须把“行”字的“江阳”(昂)韵读音改读“人辰”(恩)韵“xeŋ31”(蒙山南部蒙山话“行”读“形”音)。
“一七”(衣)韵变“怀来”(哀)韵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首诗整首押“一七”(衣)韵,但诗中第二句脚韵的“溪”字在蒙山话中读“xi52拼hì”音,与整首诗韵的“啼”“西”不同韵。在吟诵时为要求押韵,必须把“溪”字的“一七”(衣)韵读音改读“怀来”(哀)韵“k‘æi52拼kài”音。
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诗:“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这首诗整首押“一七”(衣)韵,但在蒙山话中,诗第一句和第四句脚韵的“凄”“啼”都读“怀来”(哀)韵“æi(米)”,第二句脚韵“迷”读“一七”(衣)韵“mi31拼mi”音,与整首诗韵的“凄”“啼”不同韵。在吟诵时为要求押韵,必须把“迷”字的“一七”(衣)韵读音改读“怀来”(哀)韵“mæi31拼mɑi”音。
“一七”(衣)韵变“姑苏”(乌)韵
林逋《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诗:“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这首诗整首押“姑苏”(乌)韵,但诗中第四句脚韵的“书”字在蒙山话中读“一七”(衣)韵“ƒi52拼sì”音,与整首诗韵的“乌”不同韵。在吟诵时为求押韵,必须把“书”字的“一七”(衣)韵读音改读“姑苏”(乌)韵“ƒu52蒙疏”。
梅晓臣《得山雨》诗:“急雨射苍壁,溅林跳万珠。山根水壅壑,漫窍若注壶。”
这首诗第一句不押韵,第二句与第四句押“姑苏”(乌)韵,但诗中第二句脚韵的“珠”字在蒙山话中读“一七”(衣)韵“ʧi52”音,与第四句的“壶”不同韵。在吟诵时为要求押韵,必须把“珠”字的“一七”(衣)韵读音改读“姑苏”(乌)韵“ʧu52拼zù”。
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整首押“姑苏”(乌)韵,但诗中第一句脚韵的“除”字在蒙山话中读“一七”(衣)韵“ʧi31”(迟)音,与整首诗韵的“乌”不同韵。在吟诵时为要求押韵,必须把“除”字的“一七”(衣)韵读音改读“姑苏”(乌)韵“ʧu31蒙锄”。
“怀来”(哀)韵变“一七”(衣)
贾岛《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这首诗第一句不押韵,第二句与第四句押“一七”(衣)韵,但诗中第二句脚韵的“事”字在蒙山话中读“怀来”(哀)韵“ʧæi212”音,与整首诗韵的“试”不同韵。在吟诵时为要求押韵,必须把“事”字的“怀来”(哀)韵读音改读“一七”(衣)韵“ʃi212拼xǐ,蒙示”(蒙山南部蒙山话“事”读“示”)。
“灰堆”(欸)韵变“一七”(衣)韵
陆游《楚城》诗:“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
这首诗整首押“一七”(衣)韵,但在蒙山话中,诗中第一句脚韵的“悲”字读“灰堆”(欸)韵“pui52”(杯)韵音,与整首诗韵的“祠”“时”不同韵。在吟诵时为要求押韵,必须把“悲”字的“灰堆”(欸)韵读音改读“一七”(衣)韵“pi52拼bì 蒙蓖”(蒙山南部蒙山话“悲”读“蓖”音)。
戚继光《晓征》诗:“霜溪曲曲转旌旗,几许沙鸥睡未知。笳鼓声高寒吹起,深山惊杀老阇黎。”
这首诗整首押“一七”(衣)韵,但在蒙山话中,诗中第四句脚韵“黎”字读“灰堆”(欸)韵“læi31”音,与整首诗韵的“旗”“知”不同韵。在吟诵时为要求押韵,必须把“黎”字的“灰堆”(欸)韵读音改读“一七”(衣)韵“li31蒙离”。
“一七”(衣)韵变“花发”(啊)韵
高适《营州歌》诗:“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这首诗整首押“花发”(啊)韵,但诗中第一句脚韵的“野”字在蒙山话中读“一七”(衣)韵“xi24拼hí”音,与整首诗韵的“下”“马”不同韵。在吟诵时为要求押韵,必须把“野”字的“一七”(衣)韵读音改读“花发”(啊)韵“ja24拼yá 蒙下”(客家话“野”亦读蒙山话“下”音)。
“姑苏”(乌)韵变“一七”(衣)韵
王士禛《真州绝句》诗:“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这首诗整首押“一七”(衣)韵,但在蒙山话中,诗中第二句脚韵的“疏”字读“姑苏”(乌)韵“ʃu52”(梳)音,与整首诗韵的“居”“鱼”不同韵。在吟诵时为要求押韵,必须把“疏”字的“姑苏”(乌)韵读音改读“一七”(衣)韵“ʃi52拼xì 蒙书”。
其他类似上述变韵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依此类推,灵活掌握。
变音,即在实际应用中改变一个字的原来读音改读其他语音。在蒙山话中,变音主要运用在比较常见的姓氏读音上。
吴
蒙山话与客家话常读“吾”音,也有读原字“和”音。
单
蒙山话读“善”音。
解
蒙山话读“蟹”音。
朴
蒙山话读“瓢”音。
查
蒙山话读“渣”音。
区
蒙山话读“欧”音,称为“单欧”。
万俟
蒙山话读“莫齐”音。
尉迟
蒙山话读“裕迟”音。
单于
蒙山话读“禅于”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