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蒙山典故歇后语

蒙山典故歇后语

时间:2023-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典故,即过去发生的典制和掌故,并能流传成为后来引用词语的出处。蒙山话属于地方语言,由蒙山话形成的典故歇后语亦属俚语俗言,有的甚至流于土陋,难登大雅之堂,但却是蒙山话的特色,对了解蒙山话和蒙山历史文化及风土民情,却是十分难得的宝贵资料。由于受方言限制,有的表达典故歇后语的语言没有相应文字;有的价值虽高,亦由于牵涉到下流、政治及其他原因,在此未能收录,留待以后有机会再补充。

典故,即过去发生的典制和掌故,并能流传成为后来引用词语的出处。蒙山历史悠久,发生的典制和掌故很多,由此而形成的典故亦不胜枚举。同时,这些口头词语经过流传,脍炙人口,尽人皆知,久而形成特有的蒙山话典故歇后语。

蒙山话属于地方语言,由蒙山话形成的典故歇后语亦属俚语俗言,有的甚至流于土陋,难登大雅之堂,但却是蒙山话的特色,对了解蒙山话和蒙山历史文化及风土民情,却是十分难得的宝贵资料。

由于受方言限制,有的表达典故歇后语的语言没有相应文字;有的价值虽高,亦由于牵涉到下流、政治及其他原因,在此未能收录,留待以后有机会再补充。

二画

二叔公捞瓢(萍)——吉(kæt212)茜(西)

注释:二叔公是蒙山象征人物,很多事和话语、典故都和他有关。蒙山话称浮萍为“瓢”,二叔公捞够瓢就要吉(kuæt212)西(回家)。比喻办完事或为避免与己有关的事赶快走人。

二叔公开会——等凳

注释:有一回,二叔公的生产队来了工作队,夜晚要大家去开会批判投降派宋江,二叔公好心地把凳让给工作队坐。会开到半夜,社员都走完了,只有队长和二叔公还在旁边听着。

工作队表扬二叔公积极、觉悟高,要报到公社去树立为先进典型,并要队长给他加工分,问二叔公为什么大家都走了他还坚持听会。二叔公老实地说:“工作同志,先进典型和加工分我都不要,你坐我的凳,我是等凳的。”

二叔公吹何咩(唢呐)——呜哇

注释:蒙山话音中,“呜哇”象声吹奏唢呐的声音,同时,说乱来称为“呜哇”。比喻办事不正经,乱来。

二叔公炒金勾——一件还一件

注释:金勾即虾米,不论如何炒也不会混为一团。比喻做事条理分明,有条不紊。

二叔公烧黄鳝——熟一碌(截)吃一碌

注释:黄鳝为长形,二叔公肚饿心急,黄鳝放进火堆烧时熟一截就先吃一截。比喻好处有多少就先要多少。

二叔公夹(niak5)牛屎——够糊嘴

注释:冬天,二叔公农闲无事,隔壁村要买牛屎种菌(蘑菇),他就去拾牛屎卖给人家,收入不错,有人说他卖牛屎发财了。他谦虚地说:“发财谈不上,勉强够糊嘴。”比喻谋生基本能够度日。

二叔公装黄鳝——又来蛇

注释:二叔公用竹笼装黄鳝,却发现一连几次有蛇钻入笼内。再去装时就在一旁守着,当看到又有蛇要钻入笼时,他大声说:“又来蛇了。”比喻办事又出现问题。

二叔公芋头种——萌紧(先不要)预

注释:二叔公种芋头剩有部分芋头种,开始答应让给别人,不料来问的人太多,芋头种不够分,又不好拒绝,只好委婉地说:“我的芋头种有是有,但你萌紧预(不要预先预算)。”

二叔公刨木薯——抵不得个(这)度气

注释:生木薯的表层含有一种有毒物质氢氰酸,二叔公刨木薯皮久了,这种有毒的气味使他难受。比喻做事受不了别人的气。

二叔——屙尿屙出花生壳

注释:生产队时代粮食比较困难,有回挖花生,二叔肚子饿得挺不住,偷偷藏起一抓花生,借口屙尿到别处吃。过后,有位工作队也到那里屙尿,发现有一堆花生壳,认为发现阶级斗争的新动向,夜里开会追查到是二叔吃的,要他坦白交待。

二叔怕被斗争,心生一计,说花生是昨天上街买来吃的,到今天才把壳屙出来。工作队问他为什么花生要连壳吃?二叔说花生买得少不够吃,所以要连壳吞下肚。

工作队说:“准你连壳吃,也不会屙尿屙出壳来呀。”二叔说:“我肚里的零件和你不同,所以屙尿能屙出花生壳,不信你破开我的肚看看。”

七哥打老婆——另来过

注释:七哥与老婆七嫂时常吵架打架,从未输过一回。有一次七哥有病,又与七嫂在厨房中动起手来,被七嫂一掌推倒在草堆中,连大裤也脱了下来。

七哥想到自己堂堂男子汉大丈夫竟被女人打倒,不服气地拉上裤子,喘了几口大气,要重振大丈夫的雄风,说:“我不信会输给你,这回因裤脱不算,另来过。”

九妈烧小孩(næu31ŋe52)——没有得救

注释:九妈是民间医生,擅于医治小孩抽风。有一次,隔壁村有位刚出世不久的小孩得了三朝风,请九妈去救治。九妈赶到时,一看小孩风已经过了三关,但出于救人的目的,还是用艾火帮烧了穴位,但那小孩却一点声音都没有。九妈扔掉艾火,下结论说:“没有得救了。”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可挽回。

十三婶裤脱——随拖

注释:十三婶和二叔公一样,是蒙山的象征人物,很多事和话语、典故都和她有关系。相传她不拘小节,裤子脱了就随便拖着走。比喻办事随意拖拉,或不负责任,随大流。

十三婶煮粥——连夜

注释:十三婶一个人生活,有一回招待一位过路的男亲戚,煮了一锅粥。不料那位男亲戚知道十三婶是寡母婆,怕惹是非,不等吃粥就告辞走了。

亲戚走后,有位邻舍来借火柴,看到十三婶煮了一锅粥,问她煮这么多粥做什么?十三婶只好说:“人懒,煮粥连夜。”

十六叔闹(骂)苍蝇(ma31ŋæŋ31)——蠢东西

注释:十六叔病久没有精神,有一天坐在门口晒太阳时,两只苍蝇飞来落在他的额头上打飞(交配),他感到这是一种耻辱,一挥手把苍蝇赶跑。

但讨厌的苍蝇赶跑后又飞来,十六叔终于忍受不了,骂道:“你这蠢东西,几阔地方你不去,单要在我的额头上来。”比喻别人办事不妥。

三画

大伯吃绿袍——牙齿碜(ʧ‘vm55

注释:某村有位大伯,耳聋又爱管事。有一天,村上人摘了个酸绿袍(柚子),故意和他开玩笑,举起绿袍问他:“大伯,含卵吗?”大伯以为人家问他吃绿袍吗,就摇着头回答:“不要,牙齿碜。”

大叔卖石菖蒲——有货不忧贫

注释:蒙山传统习惯,五月初五端午节上午要在门口挂石菖蒲和葛麻藤。有一年五月初五,大叔又扯了一担石菖蒲担到街上去卖。

他扯得太多误过时间,到街上时已经是下午,挂石菖蒲的时间过了,买的人很少,喊了好久,到太阳下山也卖不出去。有认识他的说过了时间没人买了,劝他回家,他不以为然地说:“不怕,自古有道,有货不忧贫。”

大哥政策——得要快,出要慢

注释:某村有位大哥,他经过长期观察,总结出办事的经验和规律,凡是应该得的一定要快,慢了就会可能没有份;凡是要付出的要慢,拖延久了就会有可能免去,如豁免贷款、免除任务等,称为“得的要快,出的要慢”。

大嫂脚大好耘田——你要我动正得

注释:大嫂生来脚大,正好耘田踩草。但她却生来有点懒,家君半开玩笑半正经地说:“大嫂,你的脚大好去耘田呀。”大嫂一听,已经明白家君的意思,回答说:“我的脚是大,但你要我动正得。”

三叔嫁女——去冇去萌(未)定

注释:过去,州街有位三叔,他做生意比较小气,又不肯做蚀抵(吃亏)事。他有一位女儿,出嫁时和男家讲定过礼猪肉要二十斤。

到女儿出嫁那天,男家来接亲时,三叔把过礼猪肉拿到里屋一称,发现少了四两。这时,他的女儿在房中正在哭嫁,他路过房门口,大声地对女儿说:“哭什么,过礼猪肉少四两不对数,你去冇去萌(未曾)定。”

山佬赶街——绿豆粥冇放(poŋ44)葱花

注释:过去,有一位住在山区的人到县城赶街,吃午饭时,他到一家专卖猪肉粥和绿豆粥的店选中又便宜又实惠、他从来没吃过的绿豆粥。

当服务员把绿豆粥端出来时,那位山里人一看别人的猪肉粥上面有葱花,他的绿豆粥上面什么也没有,他认定是服务员吃他的空子,就毫不客气地说:“同志,你欺我是山佬吗,绿豆粥不放葱花。”工作队插田——家个插

注释: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70年代,有一年春插大忙,县里派工作队下乡支援插秧。那时插秧讲究规格,县领导来检查,发现工作队长虽然插得快,但插的太疏不合规格,就问是谁插的?工作队长以为县领导要表扬他,怕被别人抢去功劳,赶忙站起来说:“是我家个(自己)插的。”

女工作队下乡——保证你们饱

注释: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60年代,每到春荒农村粮食比较缺,工作队下乡往往要带着统销粮指标下去,以保证农民有粮食吃,安心搞好生产。有一次,有位女工作队带着统销粮指标来到东乡一个生产队支援春插。

恰巧生产队长二十几岁还未结婚,社员都笑队长饿老婆饿得发昏了。有一天,队长走过田基时不小心滑了一下,险些跌倒。社员又喊:“队长饿昏啦。”

女工作队听见后,以为队长家也缺粮食,就大声说:“你们放心,我来到你们队,保证你们饱。”

四画

五嫂——优越性打泻粥

注释:1958年,某村五嫂的生产队办起大食堂,队长开会大说一番大食堂的优越性。大食堂办了不久,粮食发生困难,煮的粥米少水多,难以吃饱肚子。

有一次收工回来,五嫂冷得手发僵,端饭盅时端不稳,把稀粥打泻在地上。队长看见后问是谁打泻的?五嫂肚里正有气,就大声说:“是优越性打泻的。”

六叔封包——到有再补

注释:以前街上有位六叔,有回亲戚请他吃酒,恰巧遇到他的钱用完了,一时又借不到。万般无奈,他只好封了一只空的封包,在里面放上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兹欠封包钱两元,到有再补。”水閗米——家(自己)量

注释:过去卖米习惯上使用米筒,水閗(秀)有个人卖米用的米筒口凹凸不平,买米的人想和他买米又怕不够数,那人担心米卖不出去,对买米的人说:“你怕不够,干脆你家(自己)量。”比喻事情自己做。

五画

四九伯(pe44)——亮起精神

注释:四九伯有病,久了打不起精神,就拍着自己说:“亮起精神来吧。”比喻做事鼓足干劲,振作精神。

东边人分利市——得一人去一人

注释:东边有个人起新屋,入新屋时按老规矩,对来看热闹的小孩每人要发一只利市。不料,利市眼看就要发完了,还有一大群小孩在门口等着领利市。

主人一看,原来有的小孩得了利市不肯走,又在等着领双份。主人为了节省利市,就对小孩说:“你们不准要双份,得一人去一人。”

东边人起门楼——细晚子不要来

注释:过去,东乡有个人结婚十年还未生小孩,就请风水先生来踏勘屋宅风水。风水先生说要起一座门楼,就会有儿子生了。那人相信风水先生的话,真的建起一座门楼。落成那天,那人按规矩,封了许多利市分给来看热闹的小孩。

不料,那天正遇到学校放礼拜,村上的小孩知道有利市分,都跑来要利市,那人一看利市快要分完了,后面还有许多小孩跑来,他怕利市不够分人家说他没有利市不吉利,赶忙大声喊:“细晚子(小孩)不要来了。”

六画

西乡人当村长——这样(ko31næŋ55)还差不多

注释:新中国成立前,西乡某村有一位有身份的人,说话爱讲口头阐“放ⅹ屁”。有一回那个人出街,在街上听到别人说“西乡人放ⅹ屁”,他走过去质问人家:“西乡人怎么样?”

说话的人看样子不对,连忙改口,说“西乡人当村长”。那人说“这还差不多”。比喻评价别人办事过得去。

西乡人牵猪郎——种种有关

注释:西乡有一位农民,腿脚不便,便养起一条猪公,又称为猪郎,专门为别人养的猪母配种,每配一次收米两斤,鸡蛋十只,以及两元钱作为报酬。

但那位农民每次得来的米和鸡蛋都拿来煮饭换烧酒和加菜吃了,只留很少一部分给猪公吃。为此,猪公的营养不足,配种时多数配不上。

后来,养猪母的人发现这个问题,都问那位农民为何配不上胎,那位农民不好直接说出原因,就笼统地回答:“原因种种有关。”西乡人卖席——你死阿(一)碌的呀

注释:西乡草席远近闻名,一般草席都是六尺长。但有一人织席时偷工减料,织的席不够尺寸,买席的人量来量去不肯买,直说席不够长。卖席的人被说得不耐烦,怕别人听见影响生意,就说:“你死一碌的呀,席短你不会缩脚吗?”

西乡人——吃你的

注释:西乡有个人平时总爱白吃别人的东西,吃了还要假意地说客气话:“又吃你的。”而他却从来没有请别人吃过一回。吃得多了,邻舍有意见,要吃回他的。

有一天,那人不在家,邻舍就把他的独龙母鸡杀了,又把他家的菜刀等东西卖了买猪肉和烧酒,那人回来看到邻舍有酒肉,又来白吃。吃饱后那人依旧说客气话:“又吃你的。”但邻舍说:“不,这回是吃你的。”

西乡人闹鱼——好个

注释:有一年春旱,西乡某村凑份闹鱼(用茶麸毒鱼),为防止外村人乘机来捉正份,就秘密约定暗号:“好个。”看见人时问暗号,答得对就是自己人。不料约好的暗号被泄露出去,外村人来捉鱼,问暗号时一河人都回答:“好个。”

西乡人拜堂——过的

注释:过去,西乡有个人结婚,拜堂时按规矩是男左女右站在香火堂中拜堂。但新娘盖着头帕,站过了新郎的这边,新郎站偏了,就小声提醒新娘:“过的(过一点)。”不料这话让旁边的人听见,传出来不但成为笑话,还留下这句歇后语。

州街人当官——文武不拘

注释:州街(县城)有个人新中国成立前当过小官,新中国成立后因“历史不清白”,常被叫去做义务工。有一回又去做工,休息时民兵教唱红歌《大海航行靠舵手》,他指出民兵教得不准确。

那时讲阶级斗争,那个人很快被叫到大队,问他怎么不准确?那人以为民兵向他请教,大谈一番音乐,还说他过去的经历。说完,民兵问他:“还想不想当官?”他以为机会到了,忙说:“若是信得过,当当也无妨。”民兵问他:“你想当什么官?”他想了想说:“文武不拘。”

红薯供北公(土地神)——不像样

注释:北公即土地神,逢年过节要用鸡或猪肉祭祀。相传过去有一户人困难,用红薯来祭祀。比喻事物丑陋不成体统,或礼物粗劣不像样子。

州街人磨豆腐——迟了

注释:过去,州街有一个人专做水豆腐卖。有一次过节,豆腐不够卖,那人立即回家赶做补市。待到那人把豆腐赶做好时,已经散圩,那人担着豆腐来到市场,连声叹说:“迟了迟了。”比喻办事不及时,错过时机。

七画

启增来了——勘(盖上)盖

注释:启增是清光绪年间广西防军统领马盛治的小名。小时候马盛治家贫,常到婶娘家图白吃。有一次婶娘家煮芋头,刚揭开锅盖,马盛治又来了。婶娘忙说:“启增来了,勘盖。”

婶娘的话被马盛治听到,他感到无颜见人,一气跑到平乐投黄政球,后投苏元春,参加抗法立功,晋升为柳庆镇总兵、广西防军统领,人称“马统领”。

马盛治发迹后,为感谢婶娘盖锅盖迫使他投军,回乡时买来一只新锅,装着十斤白银,用锅盖盖好给婶娘送去。婶娘不敢收,他说:“要不是当年你说勘盖,我如何会有今日?”后来,这个典故就流传下来,并形成歇后语。

苏宫保分银——见人有份

注释:苏元春封为太子少保后衣锦还乡,对来看望他的亲戚或乡亲,每人发一个大洋作利市。有的人怕得不到,直往屋里挤,他的家人怕银不够分,就挡住外面的人不准进门口。苏元春得知后,大声对大家说:“都入来吧,分银见人有份。”

杨咩三——鬼都怕

注释:清光绪年间,东平官门垌有位地主杨熙春,排行第三,因他利辣刻薄,大家给他起个花名叫“羊咩三”。

有一次,几个长工合计捉弄杨咩三,每人拿着一截烧剩的火篱竹,快到中午开饭时才来上工。杨咩三发怒地问他们为何迟到,他们说:“三叔,我们是天未光就点火来的,在路上遇到倒路神,走了几个钟头也走不通。后来我们想到是来帮你打工的,就对倒路神说,我们是帮三叔打工的,你敢迷我们?倒路神一听,这才把我们放了,真是说到三叔鬼都怕呀!”

县长闹(骂)局长——是你大还是我大

注释:某人当县长时,手下有一位爱出风头的局长。有一回上面有位新领导来检查工作,会见时那位局长老毛病又复发,抢在县长前面去和领导握手,弄得领导误把局长当成县长,弄得县长十分难堪。过后,县长骂局长说:“你抢什么前头,是你大还是我大?”沙娄聘(p‘eŋ52沙牛)——死定

注释:某村有个人结婚后,与妻子的感情非常好。有一次岳母来看望女儿女婿,那个人让岳母和妻子共睡,自己到别屋去睡。第二天一早,岳母穿着女儿的衣服早早起来到厨房煮饭,那个人进厨房以为是妻子,就抱住岳母要亲热,岳母一回头,那个人这才看清是岳母,羞得到牛栏拉出沙牛(黄牛)仔去犁田。

岳母煮好饭,要外孙去叫女婿回来吃饭,那个人问外婆回去了没有?儿子说没有回去,如此几回,那个人都不敢回家,就对黄牛说:“外婆不去,沙娄聘(p‘eŋ52)你是死定了。”

财主佬请师傅砌墙——我在你就好,我去你就倒

注释:过去州街有位财主,请湖南的师傅砌围墙。这位财主又利辣又吝啬,招待师傅的饭菜很差,给的工钱又少。湖南师傅因待遇差,墙也砌得差,他一边砌一边说:“墙呀,我在你就好,我走你就倒。”

钉磨佬——个(这)层松的

注释:过去有个人请钉磨佬到屋来钉磨(过去的谷磨用黄泥一层层夯实,再钉上用竹或木做的磨齿,专用来磨谷),吃饭时没有酒,主人对钉磨佬说:“师傅,没有酒,对不住了。”

钉磨佬说:“没有酒,这层松的。”那人又说:“师傅,没有肉,更对不住了。”钉磨佬又说:“不要紧,没有肉这层更松。”

沙皮七吃糍——一铺够透

注释:沙皮七习惯到别人家吃糍,面皮厚,就得了这个花名(绰号),村上人都讨厌他,但又躲不开。有一回邻舍又做糍,便提前做好几只,等到发臭时把糍放在碗底,上面盖上两只新鲜的端给他。沙皮七吃到发臭的,不吃又不好,只得勉强吃完。邻舍问他还要不要,他说:“不要了,一铺就够透啦。”

沙坪婆洗头菜——了盐

注释:抗日战争期间,广东恩平四邑有好多女子流落到蒙山,称为“沙坪婆”,有的卖身给别人做老婆,有的帮人打工度日。

县里有位做头菜(咸菜)卖的老板请了一位沙坪婆帮工,他刚放盐腌好一批头菜,来不及装进缸,就有事出去了。沙坪婆看到菜污,就用水清洗。老板回来看见,忙阻止她,说:“我刚放盐腌好的,谁叫你洗,这回了盐了。”比喻彻底失去或事情已无可挽回。

沙洲放童乐——齐众死

注释:蒙山话中,童乐即陀螺,蒙山历来有打陀螺及比赛的传统习惯。有一年某村搞放童乐比赛,因参加人多,主持人决定比赛场地选在沙铺。沙铺是不宜放童乐的,结果比赛时一放,大家的陀螺都转不久,有人喊:“呜呼,齐众死(大家不转)。”比喻同归于尽或大家失败。

八画

阿二讨老婆——大众利益

注释:某生产队有位社员奶名叫阿二,为人老实厚道,结婚时钱不够,请求生产队借钱。队长在开会时要大家讨论,大家见阿二家穷,怕他还不起,影响年终分红,都不做声。阿二急了,说:“我求队里借钱,我讨老婆也是大众利益。”

阿弟不吃——公吃

注释:某村有位大伯,初乍当公,带孙子十分认真。没料他过于宠爱,把孙子娇惯了,不肯吃奶。有回他的儿媳妇又喂奶时,孙子还是不肯吃,他就想出办法,张开口把头俯到儿媳妇的胸前装着要吃奶的样子,对孙子说:“阿弟不吃,公要吃啦。”

阿三擁(推)(Øoŋ55)车——米粉有米粉力,糖粥有糖粥力

注释:生产队时,某村有个人包下供销社的运货业务,并要他十多岁的儿子阿三跟去帮推车。每次运货出街,他都是买米粉给儿子吃。

有一回,他为了节约钱,改为买糖粥给儿子吃。回程又上坡时,他发觉这回拉的车特别重,便叫儿子出力。儿子在车后面大声回答:“我已经出力了,米粉有米粉的力,糖粥有糖粥的力。”

阿弟当官——反正是大的

注释:阿弟参军后被提拔为准尉,戴着没有“杠”也没有“星”的光板肩章回到村政府办户口手续,办公的村干部不懂军衔,问阿弟当的是什么官。阿弟不好说是准尉,只好说:“反正是大的。”比喻事情的规模或影响范围大。

阿秀看人——靓过媪

注释:某村有位女子叫做阿秀,人生得不怎么样,但却爱打扮,自尊心又强。有一次去相对象,打扮后问大嫂好不好看?大嫂心直口快,说这样打扮还不如平时好看。阿秀不以为然,对着镜子说:“处头(哪个)讲不好看,总靓过媪(母亲)。”比喻事物总会有一样可取之处。

阿贵煲猪脚——不识认你恁多人

注释:阿贵子女多,生活困难,很少能买猪脚。有一回买了一只,煲时大家都来打招呼,问他:“阿贵,今日煲猪脚呀?”阿贵答应得多了,有点不耐烦起来,再有人问时,他干脆说:“不要问了,我不识认你恁多人。”

阿弟敲和娘(老婆)——自己限(Øan44衡量)自己

注释:阿弟娶的老婆爱过屋荡(玩耍聊天),经常三更半夜不回家。阿弟劝过几回都没有效果,忍不住想教训老婆。但他又怕打老婆会闹离婚,只好到隔壁屋向大婶请教,问老婆打不打得?大婶见是人家的公婆事,也拿不准主意,只好说:“这事你自己限(Øan44)自己。”

阿哥吊颈——透一板先

注释:过去有个人叫阿哥,爱赌。有一次赌输钱回家,看到妻子在厨房烧火,他怕妻子骂,就解下水桶索装着吊颈,等妻子来救他。不料那人打的是死结,吊不死人的,吊了好久,颈也被绳索勒痛了,妻子故意装作没看见。那人只好放下来,说:“透(休息)一板先。”比喻办事遇到不顺心,先放下来以后再办。

阿弟结婚——等紧

注释:某村阿弟谈好对象,这天和对象搭班车到乡政府登记结婚。不料负责登记的乡干部很忙,轮到阿弟时已快要下班了。阿弟一看最后一班车快要开了,怕误过时间搭不到车回家,就对乡干部说:“同志,你快点帮我登记,我是等紧的。”

狗弟问糍数——得就得,不得就算

注释:狗弟在街上做糍卖,赊数的人多,有些人问多次也没有结果,只好照例去问,得就得,不得就算。比喻办事不抱大希望。

狗打能(næŋ44拼nānɡ)跌(tæp212)粪塘——吃不赢做不辄

注释:狗打口(拼nānɡ,交配)跌下粪坑,又要做事又要吃屎,两头忙不赢。比喻事情多人少,忙不过来。

底路人选队长——求肚胀

注释:20世纪70年代,蒙山底路某村有个插队青年当生产队长当得好,每届选举社员都投他的票。又到一年选举时,那位队长的老婆觉得自己的老公年年当队长吃亏,选举前声明说:“我随大家选谁做(当)都得,我就是不给我老公做(当),谁人做(当)我都是求肚胀(有饭吃饱)。”比喻事情不论谁干或用什么办法,只要能把事办好就可以了。

底路人吃瓜花瓤——有这个冇使饭

注释:瓜花瓤是蒙山的传统名菜。但过去有的底路人做瓜花瓤时用木薯粉做陷心,做好后可以当饭吃。有一次,有位底路人来到县城的亲戚家,亲戚也做瓜花瓤当菜招待他。当亲戚把瓜花瓤端上桌,为讲客气,把瓜花瓤放在客人面前。

那位底路人见主人把瓜花瓤放在他面前,以为是当饭吃的,移过来就吃起来。主人提醒说:“锅里还有饭呀。”那位底路人边吃边回答说:“有这个冇使饭了。”

底路人娶新妇——搞阔开

注释:蒙山话“阔”字有差、难等含义。有位底路人娶儿媳妇,不顾家庭条件,大操大办,结果欠下一屁股债。过后,他后悔不迭地对人说:“看到这两年生活好过点了,就因为娶个新妇又搞阔开。”比喻事情搞坏了。

底路人装鱼——第二筛(世)先

注释:过去,有一位底路人用鱼筛装鱼到州街卖。街上有位有钱人想吃新鲜鱼,就到河边去等。不料,底路人起第一筛时没有鱼,只好对等鱼的人说:“这筛没有,等第二筛先。”底路话“筛”与“世”谐音,比喻办不到的事,只有等到第二世或下次再办。

底路人穿白汗衫——一成没有

注释:新中国成立初期,蒙山兴起穿白汗衫的热潮。底路有一个人也买来大鹏白布缝制一件白汗衫穿起来追赶时髦。那个人在底路穿白汗衫,因为很少人穿,所以显得很白。不久,那个人要到县城办事,就穿起白汗衫要到县城出一回风头。

不料,那人来到新开,发现有不少人也穿白汗衫,有的比他的还要白。来到县城时,看到许多人穿的白汗衫都是高级白布,相比之下,那个人的白汗衫显得一点也不白了。回去后,他的妻子问他穿白汗衫到县城威不威风?他只好说:“上到新开还有几成白,上到县城一成也没有。”

妹五挡牛尿——顶冇顺

注释:生产队时,看牛的人规定每月要交多少桶牛尿。妹五的母亲看一条大水牛牯,每天早上都要妹五把牛牯拉到水圳用大尿瓢去接牛尿。有天早上,水牛牯的尿特别多,大尿瓢装满了,她就大声喊母亲:“阿媪,快点来,顶冇顺(顶不住)了。”母亲以为出了什么事,赶快跑出来一看,才知道是大尿瓢满了。比喻做事挺不住或难以坚持下去。

青子岭贼儿(ŋe52)——随轮(lən31拼len近似音)

注释:过去,青子岭有一户人家夜里抓到一个小偷,这个小偷每夜都出来,轮到哪里有东西就偷。当他轮到那户人家的后窗时被拦住,主人问他是不是想偷看房里的人睡觉?小偷说不是。主人又问他到底想做什么,他说:“随轮。”主人晓得他是贼,就把他抓起来了。

罗师傅斗猪盆——话不大就不大

注释:蒙山话中,称打制为“斗”。有位罗师傅做木工,由于年轻,还没有完全懂得做木工的规矩。有一次被请去帮一户人做猪盆,做成后主家来讨彩头,说:“师傅斗的猪盆真大呀。”

罗师傅以为主家说他做的猪盆过于大了,连忙说:“我是按尺寸斗的,不大。”主家又说:“谁说不大,我说大就是大。”罗师傅来了气,一本正经地说:“不大,我说不大就是不大。”

主家见讨不到好彩头,反而被说不大,一下把猪盆砸烂,对罗师傅说:“养猪不大的猪盆要来做什么,你帮我另斗过。”

九画

某村人调狮子——统统合

注释:有一年,某村组织一个舞狮队上村拜年,规定报酬可以给利市,也可以给糍、饼、粽、糖果等年货。有人开玩笑说,这个舞狮队拜屋时敲的锣鼓声是“糍合,粽合,封包利市统统合”。比喻办事或选取材料,什么都合适。

亲家吃米粉——底头有惹(东西)

注释:有位师傅在公家的米粉店卖米粉,有一次亲家来吃米粉,他想多放一点肉给亲家,又怕别人看见检举。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把肉放在碗底,端米粉时对亲家说:“醒鸡(注意),碗底有惹(肉)。”

咸丰年间——乱过张高友

注释:咸丰四年(1854年)四月初八,荔浦天地会首领张高友在北门圩拜台起义,后来八次南下永安,三次攻占州城,咸丰九年正月在州城建立“永平国”,自称“永平王”。

张高友义军属于天地会,杀富济贫,缴获官府和富户的财物一半分给穷人,一半留作军饷。当时,有钱人都到山上立寨躲避,张高友多次带兵攻破富户的山寨,成为永安州社会比较乱的时期,所以有“乱过张高友”的说法。

封川人斗鸡簏——冇计工(鸡公)

注释:过去州街有个人请封川师傅到屋来做鸡簏,做了三天还没做成。主人问他几时才做得成?原来那位师傅是出来混饭吃的,他回答说:“我斗鸡簏冇计工。”封川话“计公”与蒙山话“鸡公”谐音,主人以为师傅说“冇鸡公”,赶忙把他辞退了。

州街人火烧屋——第二回就精了

注释:过去,州街有一户人火烧屋,搬东西时棉被衣服抱着出来,锅头碗盏却扔出来,结果锅头和其他易碎品都打烂了。救灭火后,别人说他棉被衣服可以扔出来,锅头碗盏要抱出来。那人后悔地说:“第二回就精了。”比喻办事汲取教训,下次可以把事办好。

郎婿哭外老——跟(t‘æŋ44拼tānɡ)众

注释:有个人结婚当新郎婿不久,遇到外老(岳父)逝世,他不知道要怎么样给岳父哭灵,就去向邻舍请教。邻舍教他,到岳父屋后只要跟着众人哭就得了。他牢记邻舍的话,一到外老家,就跪在灵前大声哭起来:“跟(t‘æŋ44拼tānɡ)众呀,跟众呀。”

十画

鬼出龙州——怪事

注释:“永安教案”发生后,法国教士苏安宁和两个教徒在程村垌刁屋担水路水涵洞被杀死。法国驻龙州领事馆祁领事知道苏元春是永安州人,带着两个外交官来到龙州苏元春的提督府,想向苏元春施加压力,让他处理教案。

苏元春看到法国祁领事咄咄逼人,想到法军在镇南关被他和冯子材一同指挥的清军打得大败,现在还想来逞凶威吓中国人。气得一掌拍在桌子上,大声说:“你们敢来行凶,再杀你们三个又如何!”祁领事来的正好是三个人,在“永安教案”中,教士苏安宁和教徒唐启虞、彭亚昌三人被杀。现在一听苏元春拍桌子说要“再杀三个”,吓得赶紧溜走。当时中国人都把法国侵略者称为“番鬼”,跟随苏元春的人把法国外交官来到龙州威胁苏元春称为“鬼出龙州”,属于怪事。

后来,跟随苏元春的人在裁军后回到永安州,这个典故形成的歇后语便在永安州流传开来,留下“鬼出龙州,被苏公保一巴掌拍走”的典故,成为非正常、奇怪事物的代称。

十一画

黄大人——通杀

注释:黄大人,即清光绪年间任南宁融怀营参将、记名副将的古排榃美村黄政球,光绪十二年(1886年)致仕(退休)还乡。

光绪廿四年闰三月初一(1898年4月21日)法国教士苏安宁在凉亭坪捉住联兴店老板李元康,黄三在古排桥头拦住教士,跑去请示黄政球该如何办,当时黄政球正在吹烟,就挥手示意要小心。

黄三跑回古排桥头学着黄政球的手势说:“黄大人交代,通杀。”黄三带领群众追到程村垌刁屋担水路水涵洞,将教士杀死,史称“永安教案”。后来,这个典故形成的歇后语成为“通吃”“全部处理”等代名词。

黄书记——难讲

注释:黄书记在官场工作多年,发现上下级、同事之间有一些事是很难讲得出口的,于是总结出一句口头阐:“难讲。”比喻有的事难以对人讲起。

黄师傅——要怕你冇熟(不会)

注释: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60至70年代讲阶级斗争时,某生产队有一位黄师傅会给小孩收惊看病,当时属于搞封建迷信,被盖上“四类”帽子。盖帽后,找他给孩子看病的人还是很多,公社干部就把他拉到公社开斗争会,武装部长要大家上台揭发他。

不料,会开了很久,一个上台揭发的人也没有。武装部长一看势头不对,就亲自出马,上台质问黄师傅:“为什么人家总是请你去看病,不见来请我?”黄师傅如实回答:“要怕(可能)你不熟(会),人家怎么会来请你啰。”

婆媂(ti44拼dī)做媒——没有话讲

注释:过去东乡有一位女子,到了该出嫁的年龄,由于信不过媒人,一直没有结婚。她的婆媂(外婆)见她年纪大了,就来为她做媒。那位女子相信婆媂,但婚后发现丈夫并不理想,姐妹们问她当时为什么要选这样的丈夫,她说:“婆媂做媒,没有话讲。”比喻自己造成的无奈,难以改变。

部长——没有交代

注释:有一次,公安局一位部长派两位警员到新圩押一位犯人下县城。押到龙眼岭时,犯人看到地形险要,挣脱绳索跑上山逃跑了。两位警员看犯人逃跑,又追不上,只好回公安局报案。公安局的人问他们:“你们怎么样被犯人逃跑,手上的枪是吃素的吗?”

两位警员如实回答:“枪是有,只是部长没有交代可以开枪。”比喻办事没有规定,不敢自作主张。

十二画

晚叔织睡篮——灵醒

注释:晚叔专门帮别人的小孩织睡篮,生意十分兴隆。但织睡篮有个习俗,别人来取睡篮时要题个四句或吉语,以图吉利。有一次,晚叔又帮别人织成一只睡篮,人家来取时,晚叔与时俱进,吉语也想题句新潮的。当时正流行“灵醒”,即好的意思。晚叔便在人家取睡篮时说:“灵醒了。”不料晚叔题“灵醒”后,人家买回去的睡篮小孩睡入去时总是容易醒来,来买睡篮的人就逐渐少了。

晚妈炒黄豆——几可(颗)

注释:相传蒙山街有位晚妈,生来吝啬,每次炒黄豆只炒几颗,遂成流行歇后语“晚妈炒黄豆——几可(颗)”。因蒙山话“颗”与“可”同音,比喻办事很可以。

晚妈磨麦——越出越粗

注释:晚妈磨麦开始放得少磨得细,后来图省事,越放越多,麦粉也就越出越粗。比喻事情越做越大,或一件事越来越严重,也比喻某地出的人才做官越来越大。

晚妈针背(me44拼miē)带——只有你的孙死,没有我的背带断

注释:晚妈初当外婆,十分欢喜。但她生来吝啬,做给外孙的背带为了省布,做得又狭,背带手又小。亲家有点不高兴,说她做的背带太斯文。她被说得不好意思起来,只好强要面子争辩说:“你忧什么,只有你的孙死,冇忧我的背带断。”

晚妈做媒——处头(哪个)紧畀处头先

注释:晚妈很热心做媒,有一次物色了一位又漂亮又贤惠的姑娘,还没结婚的小伙子知道后都来找晚妈,求她把姑娘介绍给自己。晚妈被缠得脱不开身,只好说:“妹仔只有一位,你们处头(谁人)紧就畀处头先。”比喻办事哪样紧先办那样。

晚婶起鸭福——好个(的)不灵丑个灵

注释:晚婶爱养鸭,有一年又买回几十只鸭仔,还特地买了一块猪肉,备下香烛去供土地伯公,以求保佑她养鸭快大,每只都有三斤重。她点上香烛,一边拜土地伯公一边祷告说:“土地伯公有灵,保佑我养鸭三只一斤。”

她刚说完就发觉说错了,马上纠正:“错了,是一斤三只。”但说完又发觉错了,心里发起慌来,说:“死了死了,好个不灵丑个灵。”

晚婶做媒——三人五眼,以后长短没有得怨

注释:过去晚婶帮人做媒,介绍的对象男方是脚瘸的,女方是独眼的。相亲时,晚婶教男的把瘸的一只脚踏在门槛上,教女方装作害羞,躲在门背后只露出一边眼睛。结果双方都没有发现对方的缺陷,当即表示同意。晚婶为防止以后出麻烦,对双方说:“这里三人五眼(少一只眼),以后长短(一只脚是短的)就没有得怨了。”彭四使牛——你捱我又捱

注释:生产队时,彭四使牛的技术比一般社员好,但工分却评一样多,队长又分配一条老牛给他使。彭四使老牛时一直要高声吆喝,后来想到工分和人家一样多,就失去积极性,老牛走慢时,他就不再吆喝了,说:“牛呀牛,你捱我又捱啦。”比喻大家消极。

十三画

上路人舂白糍——萌(未曾)拿(na52拼nà)蜡

注释:新圩属北乡,在蒙山称为“上路”。历来有过年舂白糍的习惯,而舂白糍要加蜡,以免黏槌。萌拿蜡,比喻还差得远,或远远还没做好。

新圩卖兰豆——捱懒鸟(tiu55

注释:新圩讲壮话和客家话的人多,到新圩做生意会讲客家话和壮话生意就特别好做。有个人贩兰豆到新圩卖,也学着客家话叫卖,但学得不好,“卖兰豆”变成“厓懒鸟(tiau31)”,意思是“我懒理”,结果不但兰豆不好卖,还闹出大笑话。

新来教练——统统有

注释:民国时期办民团,请来一位当过军官的人当操典教练。当时民团纪律松散,一般文职及后勤人员很少出操。那位新教练上任后,为了加强纪律,宣布所有人都要参加出操。有一位伙头军怕违犯军纪,跑去问教练出操他有没有份。教练说:“不管什么人,统统有。”比喻办事一刀切,全部有责任。

新郎婿剃头——等紧使

注释:过去,有位青年当新郎婿,结婚那天事情很多,快要去接新娘了,才发现头发长了还没有剃。他赶忙来到理发店剃头发,遇到理发师傅正在和别人聊天。新郎婿怕误过接新娘的时间,就对理发师傅说:“师傅,你快点帮我剃头,我是等紧使的。”

蒙山秀才——轮到我

注释:清朝时永安州城内有一位读书人,多次参加童试都没有考中,眼看着别人金榜题名,心里很难受。有一次,那位读书人又参加考试,发榜时终于发现榜上有了他的名字,高兴得大声说:“永安秀才轮到我啦!”民国初年,永安州改为蒙山县,这句歇后语就改为“蒙山秀才——轮到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