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说服是门学问

说服是门学问

时间:2023-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何为说服。说服用力方向是让对方发自内心地认同。“说”和“服”的关系是,“说”决定“服”的深浅程度、好坏结果。可见,说服技能是产生说服力的重要基础。其实,这种意义上的能说会道,与开展说服是两回事。漫无边际的“能说会道”,非但达不到说服的效果,甚至在一些场合还会让人反感,产生相反的效果。学会说服就是要学习掌握说服技能。

何为说服。说服,通常作动词使用。“说”和“服”两个词素之间是动补结构,真正表示动作的是“说”,“服”表示“说”的结果,是修饰补充前面的“说”的。从字面理解,“说服”就是“说”而使之“服”,“说”的目的是让别人“服气”。

说服——以求得对方理解并行动作为目的,进行谈话的活动。是用理由充分的话使对方心服,让对方产生自发自愿的意志。你说的对方听进去了,愿意接受你的看法、意见和建议,自愿按照你所说的去做,就是把对方说服了。

说服≠强迫,不是迫使对方在无奈下付诸行动,更不是用权势来压倒别人,而是用你的真诚使对方信服。如果单方面叙述自己的想法,或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对方头上,就不叫说服,就失去了说服的意义,说服不可能获得成功。

说服要有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说服的根本原则。自己不愿做的事情,最好不要强求别人去做。说服的目的是让对方沿着正确的、良好的方向去努力、去行事。只要对方能够照着你说的去考虑、去做了,总是可能获得理想的回报。

说服≠欺骗。欺骗就是心术不正,用虚伪的言行隐瞒真相,使人上当。说服的心思所用,决定你在真说服,还是假说服,是诚心诚意帮助对方,还是假心假意忽悠对方,甚至欺骗对方往“沟里”跳。所以说服是良心活,劝人往好处走,自己首先要心存善良、做一个好人。

说服产生力量。“说”充满能量,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就称作“说服力”。

说服用力方向是让对方发自内心地认同。因此,你的说服必须能引起对方态度、情感上的转变。一个人如果能够影响另一个人的态度、感觉、决策以及行动,就是具备了说服力。

拿破仑与一路同行走来的将士就要开赴新的战场,此前,拿破仑开展了说服工作。那是1796年5月15日,拿破仑和他的军队进驻意大利古老的城市米兰,他以胜利者的骄傲向士兵发表了演说。他深深懂得士兵为了荣誉是可以不惜一切的。他赞扬和鼓励士兵:“你们取得这样多的胜利使祖国充满喜悦。你们的代表规定了节日,以示庆祝你们的节日,共和国所有的公社都在庆祝这个节日。你们的父亲、母亲、妻子、姊妹以及你们所有心爱的人都为你们的胜利欢欣鼓舞,他们都以是你们的亲人而感到自豪”“不朽的荣誉将归功你们,因为你们改变了欧洲这一最美丽部分的面貌。”“自由的、受全世界尊敬的法国人民正在给全欧洲带来光荣的和平,这种和平将补偿在六年中所忍受的一切牺牲。那时你们回到自己的家乡,你们的同胞就会指着你们说:他是在意大利方面军服过役。”这些话大大激发了士兵的无畏精神和战斗力,也激励拿破仑的追随者前赴后继走上战场。

一位历史学家曾这样说:拿破仑这个小矮子,身穿破旧的军服骑在白马上,我不知道将会作何感想,但我可能会抛下书本、猫、家的一切追随他直到天涯海角,因为我自己的祖父就是这样干的。天晓得,这个小矮子并非生来就是英雄,却有上百万其他人的祖父也是这样跟他走。他们没有指望也不曾得到任何报偿。他们背井离乡数千英里,满怀热忱地为这个外国佬前赴后继,冒着俄罗斯、英国、意大利和奥地利的炮火挺进,而当他们在死亡的血泊中痛苦挣扎时,他却只是平静地凝视前方。

美国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说服,从某种意义上说,开创了一个时代。1963年8月28日美国首都华盛顿,聚集了25万向“自由进军”的人们。“黑人之音”的马丁·路德·金开始了他历史性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人人生而平等的真理不言而喻。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从前奴隶的后嗣将能够和奴隶主的后嗣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绿洲,充满自由和正义;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马丁·路德·金以美国《宪法》和《解放宣言》为依据,抨击了黑人所受的不平等待遇,号召广大民众立即投入争取自由的斗争。至此,“自由进军”的队伍浩浩汤汤,涌向争取自由的战场,历史在这一时刻翻开了新的一页。

《哈佛商业评论》定义:“说服力并不表示去乞求、欺骗,或是操纵他人。相反的,说服力是我们通过他人成就某事的能力。不管我们是谁,我们都能具备说服力。”

说服力有正、负能量之分。若发出正能量,对症下药,说出了实效,“服”就可能有好结果;若发出负能量,说得不好或剑走偏锋,“服”就可能不发挥效力,甚至还可能产生负面作用,应了老话“说而不服,等于不说”,“说”就会大打折扣。

可见,“说服”应是具备说服力的说服,是产生正能量的说服。“说”和“服”的关系是,“说”决定“服”的深浅程度、好坏结果。

说服是项技能。说服是能动的理性活动,完全是根据说话的目的、效果来设计说话的内容、方法。同样是说服的话,如果让不同的人去说,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说,得到的效果会截然不同。

开展说服的时候,以目的和效果为尺度,话不在多,语不在重,而在于是否管用,能否解决问题。该你说的说,不该你说的不说,该多说的说,不该多说的不越雷池一步,保持沉默。好话好说,不好说的话也好好说;伤人的话避开说,伤心的话巧妙说,伤面子的话宽容说,沮丧的话鼓励说。即便是难说的话,也说得入情入理,让人受到启发。可见,说服技能是产生说服力的重要基础。

说服≠能说会道。有人把辞藻华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称为能说会道。其实,这种意义上的能说会道,与开展说服是两回事。漫无边际的“能说会道”,非但达不到说服的效果,甚至在一些场合还会让人反感,产生相反的效果。

正是因为说服的目的性,说服者为了达到自己的想法、愿望和要求,一人一方,一事一法,根据不同人、不同事情,选择不同的说服方法,提高说服技能就显得十分重要。

不重视、不熟悉说服技能的人,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处理有些事情就可能不那么顺利,不那么得心应手,以致难于获取有效资源,因此丧失机遇。

说服需要积累。学会说服就是要学习掌握说服技能。说服技能不是与生俱来,是在长期的生活、工作、学习中一点一滴积累而来。就像我们出行驾车一样,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驾车的技能。

人们生来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正走在一条并不熟悉的路途上,对于说服技能同样陌生。聪明的人总是把说服技能看做生活必备的一种技能,看做融入社会、团队、圈子、家庭的有效通道,主动面对,并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积累,学习借鉴前人说服中的经验和做法,实践探索适合自己的说服技能。

尤其是那些想要做领袖、领导的人,需要说服众多的人与自己同行,一起向既定目标携手共进,会更加专注学习如何说服这门学问,甚至付出一生艰苦的努力。

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以说服而著名的总统。为了获得说服技能,在他当选总统的三十年前就开始了训练,学习运用普郎博士介绍的演讲步骤。每天,到杂货店和肉店的时候,林肯披了一件破旧的披肩,挽着一只小篮子,儿子跟在后面扭弄着他的手指,无聊地问长问短,但林肯没有和儿子闲谈,一直在构思他的演讲,并没有感觉儿子在自己的身边。他随时把自己的想法写到纸片上,暂时放在帽子里,一有闲暇,拿出来加以整理,以备使用。

林肯就是拿着自己的三篇演讲稿和宪法,把自己锁在伊利诺斯州春田市某商店后面的小屋中,摒去一切干扰,写成了观点鲜明,具有充分说服力的著名的总统就职演讲。

可见,学习掌握说服技能,早动手为好,可以使你早受益少损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