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狼丘冢的传说

狼丘冢的传说

时间:2023-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狼丘冢遗址位于县城东南8千米,地处阳信县河流镇豆腐店村东,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属殷商时期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返京时,命10万将士每人一头盔土,堆成此台,称“狼丘冢”。雄伟壮观的大殿,占地约50平方米,系砖石木料结构,是狼丘冢的主体建筑。清末,当地人在狼丘冢设义塾。

狼丘冢遗址位于县城东南8千米,地处阳信县河流镇豆腐店村东,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属殷商时期遗址。原建有大庙一座,辅助设施70余处。据清代《武定府志》记载:“盖春秋狩于郎之地”。 20世纪80年代省考古队对遗址中间的高台进行了挖掘考古,从出土的陶片鉴定为商周时代的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狼丘冢遗址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驾前的东征大元帅薛礼率三军与敌军大战,边追边打就来到了阳信东南边的一片开阔地带,此时天色已晚,薛礼命三军安营扎寨。由于连日征战,官兵们劳累不堪,很快就进入了梦乡。他们没有料到,敌军正在偷袭他们的大营。在这危急时刻,不知道从哪里跑来一只狼,一头闯进了元帅大帐,撞在薛礼身上。正在熟睡中的薛礼被惊醒,士兵们一拥而上,乱刀将狼砍死。此时,士兵们发现了月光下不远处向大营移动的偷袭敌军,于是薛礼带领官兵和偷袭的敌人展开了激战,将敌军全部消灭。战斗结束后,静下心来的薛礼在庆幸及时发现了敌军的同时,想到如果今夜没有这只突然闯帐的狼,自己遭受多大的损失将无法估量,后悔不该在不了解情况下就把狼打死。于是他命三军每人用头盔挖一盔土将狼的尸体就地掩埋,以感谢它的救主之功。由此,一座方圆几百米,高丈余的大土台拔地而起.台上立了一块石碑,上刻“狼丘冢”。

另一种传说为薛仁贵征东失利,被追杀的薛仁贵疲惫不堪地躲藏于此地芦苇丛中,追杀的敌人火烧芦苇,有一老狼不停负水,在薛仁贵栖息之地周围滚一圆圈将火熄灭,才使薛仁贵保住性命。薛仁贵醒后发现老狼已累死在身边。为感念老狼的救命之恩,将老狼埋葬于此。后返京时,命10万将士每人一头盔土,堆成此台,称“狼丘冢”。

后人建庙于上,立下了香火盛会。庙前东西横亘一条大街,盛会来临,纸香满路,供品盈市,香客穿梭,游人稠密,一时有“小天街”之称。庙门左右,各植一槐,两株唐槐,苍劲挺拔,枝叶繁茂,生翠藏凤。门楼两侧,分建钟鼓于二楼。东侧为钟楼,木棍撞于钟上,即发出嗡嗡的轰鸣,声闻数里;西侧是鼓楼,皮鼓横悬吊梁,鼓槌是一根臂粗的木棒,稍一擂动即咚咚作响,声若雷鸣。

沿着砖砌台阶而上,直至庙门,需攀登160层阶梯。门楼修得气势宏伟,端庄肃穆。檐下一块闹龙蓝底木匾,雕书“辅弼沧海”四个斗大凹体金字。进了庙门,门洞东西各塑一尊凶神,名曰哼哈二将。群体建筑共有三进大院,从南而北院基逐步增高,殿堂布局精妙合理。过了大门洞在第一进大院内,迎门矗立着一座影壁,上面镌刻着正楷小字,记载着庙宇的建筑史。

由此向北,是一座全木结构的穿堂大殿,橼檐下有块描金盘龙匾,上题“青龙殿”三字。穿过青龙殿向后是第二进大院,院内有各个朝代碑碣环绕,耸立笔挺,青石雕成的龟座双龙盘结的碑顶,古朴端庄,高低参差。

大院中央有一条用鹅卵石铺筑的甬道直通大殿中门。雄伟壮观的大殿,占地约50平方米,系砖石木料结构,是狼丘冢的主体建筑。正门上方悬一块蓝漆竖匾,雕刻“泰山行宫”四个凹面红字。绛红色的殿柱上浮雕一副花边黄色对联,上写:“宝鼎通灵香结彩,银台昭感烛生花”。推启朱门,下面方砖铺地,上面花簇盖天,正面宝座上是泰山奶奶三姊妹的彩色塑像,还有一尊木雕的活动像。每逢庙会,僧侣道尼,诵经念佛,击磬打鼓,弹琴拨瑟,木鱼声声,古乐雅陈,炉香袅袅,彩幡缤纷。

第三进大院为南北长方形,文昌阁位居中央,但仍显得空旷森严,也许因为东西两侧建有十殿阎君之故。东西殿各有十间,通称两廓房,是群体建筑的地狱部分,也就是人们传说中的阴曹地府。

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为香火盛会,会期六天,自四月十五日,庙门大开,烧香还愿者纷至沓来,络绎不绝。有“天下大会数漠州,狼丘烟火万古留”之说。

清末,当地人在狼丘冢设义塾。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在此处设高等小学。1904年,清政府“废私塾,兴学堂”,时任县令缪润绂,于狼丘冢创建官办学校“朗秋公学”,实行班级授课制。后来“朗秋公学”一度因故荒废停办,1916年农历八月归隐后的缪润绂听说“朗秋公学”重新开学,欣然题写了《朗秋学校废兴记碑》。

该庙宇毁于新中国成立前。后村民在高台上面种植了树木。现存土台遗址上,随处可见的残砖碎瓦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