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和播音主持队伍的不断壮大,全国许多院校纷纷开设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但我们同时也发现,高等教育在学生能力培养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近些年的学生找工作时,出现了供过于求,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的尴尬局面。为了顺应社会的需要,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广西艺术学院的特长和优势,整合所有的资源,走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创新之路,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厚基础、宽口径”,能适应社会各方面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一、现状及问题
(一)招生过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过快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开设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院校已达300多所,而每所学校的招生人数每年都在呈上升趋势。以广西艺术学院关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招生状况为例,2008年是第1届,招生30人;2009年是第2届,招生42人;到了2010年,由于报考人数的剧增,招生人数达到了60人;而2011年,报名人数更是有增无减,已经达到“百里挑一”的局面。而艺术院校又属于有独立招生权的提前录取的学校,对专业面试成绩要求较高,而对文化课成绩要求偏低,因此一些文化课成绩不太高,没有把握考上“一本”院校的学生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文化课成绩门槛较低的艺术院校。报考人数的暴增有喜有忧,喜的是生源充足,可选余地大大增加;忧的是由于文化课成绩门槛低,招进来的一些学生文化底子单薄,很难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显著的效果,也增加了教学和选拔的难度。
(二)播音员主持人的单一化
从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现状来看,大多数播音员主持人都从各大高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中产生。由于过去的专业划分过细,业务范围较窄,播音员主持人适应能力较差。我们也发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审美要求也更多样化,千篇一律的面孔和万人一声的现状必须要打破。国外的很多著名播音员主持人在从事此职业之前,是从事其他职业的,而且他们从事的职业是多种多样的。纵观我们国内的电视台,许多近年来活跃在荧屏上的深受观众喜欢的主持人,他们也来自各行各业。面对这种现象,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向和方法,顺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培养大量具有新型理念、“一专多能”的从业人员。
研究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首先要了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特点和学校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根据艺术院校的特点,广西艺术学院制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具备独立的播音、主持、节目采编、策划创意、影视配音、教学研究、公关礼仪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能在广播、电视、互联网、文化传播机构、企事业、学校等与传媒相关的单位和部门从事播音主持、策划、文编、公关和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使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播音主持教学既有其他学科教学的共性特点,又具有其特殊性、复杂性和灵活性等特征。
播音主持工作是运用语言进行二度创作的创造性劳动,体现了播音员、主持人的创作理念、创作态度和创作方法等,有着区别于其他语言艺术形式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播音主持教学不仅要注重传授学生驾驭语言的技能,还要与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而有声语言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和系统性的工程,因此,播音主持教学中对学生语言功力的培养是相当艰巨的。同时,广播电视又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新兴行业,层出不穷的节目样态、不断变化的受众品味和学生个体的千差万别,决定了播音主持教学在保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必须使教学形式和内容灵活多样。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除了吸取传统技术教学法的精华,还应该积极探索和尝试具有新理念的教学方式,使继承与创新有机融合起来。同时,还要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及专业发展平台特点,赋予播音主持教学理论新的内涵,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理论化教学
传统的播音主持教学采取的是“一对一”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模仿教学。那时还没有系统的教学环节,学生一般都是在电台和电视台的工作中实习。这种以实际操作技能为主的教学形式虽然简单,但却抓住了播音主持教学的精髓,适应了当时的客观条件,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播音主持骨干人才。
随着播音主持理论体系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播音主持人才培养也必然走上规范化的道路。现在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一般采用的是大课和小课相结合的授课模式,二者所占比例一般为1∶10,以小组课教学为主。专业大课由主讲教师以集中授课的方式系统地把理论讲解透彻,提炼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技能技巧。实践小课则按学校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由每组配备的一名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教学,帮助学生消化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大课理论教学与其他专业教学相近,教学方法较为规范,通常有讲授式、讲座式、主题讨论式、鉴赏式等教学模式。实践小课教学则沿用了传统播音主持教学的方法。现在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理论教学更注重让学生形成完整扎实的专业理论体系,并在理论指导下拓展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下一步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和创意的基础。
(二)实战化教学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既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把学习的内容设计成各种实践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完善个人专业的目的。针对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师一般都会模拟甚至到现场进行实践教学。为了掌握有关现场报道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每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广西艺术学院都会安排学生实地采访和观摩,让他们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和现场发生的新闻进行“零接触”,让他闪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所学的理论。而学校在每个学年都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开设了两周的专业实践课,要求学生到当地电视台、电台、报社等媒体单位进行与专业相关的教学实践,并写好实践报告,汇报相关的实践成果。同时,广西艺术学院还成立了校级广播电视台,其运作方式和电台、电视台基本一致,这样学生在上课的同时也是在“上班”,他们的作业也是校内广播电视台的工作。这样学生有了自己的平台,实战机会多了,经验自然就丰富起来。而且教师可以“对症下药”,使学生课堂上学到的和用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相连。广西艺术学院还在当地电台、电视台建立了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避免了闭门造车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此外,教师还择优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类与专业相关的比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与竞争意识。
(三)个性化教学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采用“一对一”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培养有个性、有魅力的独特型人才。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小课教学就要复杂得多。个性化的教学强调的是个体的认知和感悟,对于不同的学生灵活安排教学的内容和进度。比如,广西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当中有擅长唱歌的,老师就鼓励这些学生多参加各种比赛,为他们安排专业的老师进行训练。有位学生参加全国的《快乐男声》比赛,还进入全国50强,他同时还参加了多个省级电视台的歌手大赛和主持比赛,还获得了深圳“十大校园歌手”的称号。再如,有个女生擅长走秀,学校就派专业老师对她进行指导,结果她参加亚洲小姐大赛并获得了华南赛区的亚军,同时还获得了多个模特比赛的奖项。有的学生擅长英语口语,老师就鼓励他向双语主持方向发展。只有通过发现学生的专长并有目的地进行培养和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团队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当中,广西艺术学院的播音主持教研室首先从教师入手,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和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专业特长,力争做到每次课前的备课工作都能集众人之所长。这样就有效避免了个别教师的随意性和经验式教学,使上课效率和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教研室还采取一个学期一次的集体“会诊”教学法,即让所有的老师对学生的专业问题进行分析,答疑解惑。每个学期的专业基础课口试时,教师们采取集体评分的方式给出每位同学的专业成绩,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来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在学生方面,教师们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形式。每个小组分不同的时段由不同的学生来负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使小组成为有效的学习型组织。小组之间的竞赛评比,更提高了学生的荣誉感和学习的动力。
三、创新模式与实践
到目前为止,广西高校已有一些院校开展了有规模的专门针对播音主持同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根据就业调查显示,只有很少一部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学生从事了播音主持工作,多数学生已经转行或正处于待业状态。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精英教学。学校在本科生教育方面还是应该走通才教育的模式,同时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办学思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符合就业岗位需要的课程体系。这样既在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的同时,又注重了学生高素质能力的培养。
除了从事单一的播音主持工作外,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生还可向编辑、记者、各种司仪等多方向拓展。针对这种情况,广西艺术学院开设了应用主持课程。该课程涵盖了当今需求量较大的会议主持、新闻发言人、婚礼司仪、企业形象代言人、城市解说员、博物馆讲解员等等所要掌握的不同技能,这样就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拓宽渠道。根据广西艺术学院的培养目标,在招生面试时,老师们也偏向招一些有特长和发展潜质的学生,然后再根据广西艺术学院的实际情况和优势,制定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与其他综合性院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不同的是,广西艺术学院在课程中增设了表演基础、声乐基础、形体训练、音乐名作欣赏、广告艺术鉴赏、创造性思维等多门类的课程。表演基础课能够让学生“解放天性”,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等多方面镜头前的展现能力,使他们在镜头前更加松弛和自信。声乐基础课除了配合播音发声教学的需要,帮助学生调节气息和解决语流等问题之外,使学生多掌握一门才艺和技能。形体训练课不仅能让学生达到形体的舒展和协调,同时塑造高雅、优美的气质,使他们在镜头前、舞台上更加大方、从容和自然。音乐名作欣赏课在陶冶学生情操和提高艺术鉴赏水平的同时,还能为将来的后期制作工作打下良好的配乐基础……这些课程在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多方面技能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同时,广西艺术学院还尝试在学生入学的第一、第二学年内进行专业基础课的训练,让学生在这两年的学习中,对自己的专业水平、兴趣爱好、发展潜质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老师也掌握了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就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比如,适合播音主持的学生就重点加强其在话筒前和镜头前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为他们提供到电台、电视台实习的机会。到目前为止,广西艺术学院已有一些优秀的学生和电台、电视台以及一些影视文化制作公司签订了实习协议,成为它们固定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对于文化底蕴较深的学生,就加强他们的节目策划和写稿能力,介绍他们到报社或企事业单位实习,或者让其成为学院校园广播电视台的策划和编辑人员,加强他们策、采、编、播、制的综合能力。对于有表演天赋的学生,就加强其应用主持的培养以及公关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组织他们进行规范的训练和实际的操作。在打好播音主持基本功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多方向细化的培养,使学生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从单一的业务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相信这样的培养方式必定会对学生快速适应就业需求和社会工作实践起到积极的作用。
由此可见,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和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相挂钩,否则就会造成人才供给的失衡。只有制定出科学长远的人才培养规划,使播音主持人才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优势并保持自己的专业特色,才能确保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发表于《学术论坛》2011年第1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