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由于大学教学的同质化,难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导致学生能力的单一。
近年来,广西艺术学院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上不断改革、探索,运用和借鉴新闻学、传播学、艺术学等学科的知识,培养适合现代传媒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通过不断实践,取得了一些突破。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比社会的实际需求相对滞后。有些老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播音主持的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教学,在实践教学上投入不足,使很多专业训练仅仅停留在模拟阶段,缺少与一线媒体实际相结合的操作训练,学生毕业后到媒体还要进行长时间的培训才能达到工作要求。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挥。
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目前很多媒体在选拔人才时发现,不少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只会“播”不会“说”,即有稿件时能较顺利地播读,而脱离稿件时话不成句,更不用说适应各种不同类型节目的主持了。学生在大学的4年时间里,没有进过演播室,不知道什么是镜头感,更谈不上突发事件的现场播报和直播,教学和媒体的实际要求严重脱节。针对播音主持学科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把“重实践”放到首要位置,增加实践内容和时间,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对不同节目的实际应变能力。
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近5年,广西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实践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全新的探索。
(一)以“教学媒体化、实践专业化、人才综合化”为特色的全方位开放式教学方式改革
1.教学媒体化
教学媒体化主要体现在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与媒体接轨上。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依托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多学科的综合优势,按照媒体的标准建成“演播室”“直播间”等实验室,让低年级学生在模拟媒体工作环境的情况下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保证学校教学与媒体实践的有效对接。2011年,广西艺术学院广播电视台顺利组建,这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师生教学和实践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平台,极大地鼓舞了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组织学生到媒体进行现场观摩学习,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2.实践专业化
“实践专业化”则表现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与媒体密切结合,各取所需,实现了媒体人才需求和学校实践教学的“双赢”,形成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巧妙结合和良性互动。目前,参考广播电视媒体的标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校内建成专业演播实验室、录音实验室、单人录音室、影视后期实验室、资料室、多媒体教室等,有能够与广播电视一线接轨的数字化教学设备。目前,学校先后与广西电视台、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广西科教频道、广西榜样传媒公司等新闻媒体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为学生专业实习拓展了空间。在每年的寒暑假,组织学生到广西艺术学院在全国的实习基地进行实习,让学生切实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过程,并让学生亲自参与播音主持实践和节目制作实践。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出实习总结并制作相关的节目。教师们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与专业相关的比赛,让学生比赛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3.人才综合化
“人才综合化”主要体现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依托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类学科的优势,逐步形成“综合提高、突出特色”的教学指导方针,并确立了寓播音主持、创意策划、影视编导、形象设计、舞台表演等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播音主持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为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开设了通识课,对学生进行“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在各类专业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学生不仅能在全国大学生“金话筒”主持人大赛及经典诵读等比赛中获奖,而且还在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及广告设计大赛、广播电视作品拍摄大赛中获奖,充分体现了“人才综合化”培养的优势和特色。
(二)通过校台合作进行多样化教学方法改革
1.积极推进校台合作,让实践教学更专业
面对媒体对播音主持艺术人才的巨大需求,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抓住机遇,通过建立实习基地、选送实习生和参加选拔赛等多种形式,让更多的高年级学生进入媒体实践。这样一方面由学生将媒体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回课堂请老师指导、解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也让媒体成为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的第二课堂。同时,优选实习合作单位,拓展实习基地,创新实习合作模式。在完善巩固现有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老师利用广西艺术学院在国内外良好的声誉,面向全国和东盟地区积极拓展实习基地和学生交流渠道。另外,每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都组织新生到广西电视台全程观摩节目制作,并安排他们进入学校电视台、电台实习。
同时,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计划和部分地市电视台进行“窗口”对接,开始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即学校按照该地市电视台的需求进行栏目策划、创意、包装及制作,让教学成果真正实现社会化。
2.打造“核心主持人”,树立品牌形象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选拔拔尖学生,并对这些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然后向相关媒体推介,让学生与媒体签订实习合同,这样逐步形成了学校与媒体共同培养的双轨创新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这种培养模式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这些媒体工作,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目前有的学生已成为广西电台的“970女主播”、广西电视台唯一一个少儿节目《快乐潘哆啦》的主持人,以及广西科教频道“微女郎”主持人和广西移动媒体主持人等。随着“970女主播”、《快乐潘哆啦》和“微女郎”等品牌的推广,学校的双轨培养模式也得到了学界及业界的认可。
(三)引入“媒体监听评价体系”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考试一般采取实践考试或笔试加实践考试的形式,教师的主观性判断比较多。我们通过笔试评卷、教考分离,在实践考试中引入“媒体监听评价体系”的形式对传统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并取得显著效果。
组织学生学习《广播电视宣传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选取广西不同媒体的主持人进行跟踪评议,让每个学生写出《视听评议》,然后进行班级讲评,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标准,使学生在有参照的学习下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四)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教师专业技能
具有媒体从业经验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实践教学的坚实基础。由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具有实践性强、专业理论涉及面广的特点,因此这要求本专业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多学科理论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还要有较强的媒体从业经验和专业实践能力,否则就难以对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就难以帮助学生及时改正。办学之初,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就非常重视教学与媒体实践相结合,所有专业教师均具有媒体实践经历,且一半教师具有“双师资格”。广西艺术学院专业老师被广西电视台及广西人民广播电台聘为特邀主持人定期主持节目,为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和艺术实践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四、结语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广西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还将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这样,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就既保证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稳定性,又形成了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为契机,通过灵活多样的选修课、公选课,不断培育、充实必修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良性循环机制。广西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虽然借鉴了同行的许多成功之处,取得了一些经验,但现在还处于摸索和探究阶段。今后,广西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将继续结合广西艺术学院的优势和社会对播音主持艺术人才的需求,努力探索,认真总结,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之路。
(本文发表于《学术论坛》2013年第1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