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句子的零度结构S=R{[SJ()]+[PD()]}的偏离,有时是为了创造积极的修辞效果或遵循语言的经济原则。
比如偏离正常句序的倒装句、缺少正常句子成分的省略句和分裂句三种特殊情况。这三种特殊句式都各自具有自己的特色,但是也具有所有句子的共同属性,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已。
7.3.1 倒装句
在传统语法中,倒装按照前置成分的类型可以分为主语补语前置、宾语前置、状语前置等。此外,当谓语全面前置时,就称之为全部倒装;如果只是助动词提前,就是部分倒装。我们先来看以下例子:
S19:Only then did I want to make some side money.
S20:So dogmatic was he that she gave him the air.
S21:You are a peach of a girl and so am I.
S22:She is not good enough for you and neither am I.
S23:On the wall hang two maps.At the top of the hill stood the tiny chapel. At the next table was a pretty girl waiting for someone.
S24:Here comes a lush!
S25:Little does he realize he get me there.
S26:Not only is the coffee good to the last,but it is on sale.
S27:Search as they would,they would find nobody in the house.
S28:To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are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以上是10个倒装句,每个句子都认为是正常句子语序的偏离,也可以看成是零度句子结构的偏离表征形式。每一个句子背后都隐藏着自己特有的规律,这个特殊规律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这一类型倒装句的零度,具体句子就是零度结构的偏离形式。下面我们举例分析三种主要的偏离形式的零度结构:
Only倒装句型
“S19:Only then did I want to make some side money.”属于典型的部分倒装,正常情况下助动词did应该在主语之后,而在此句中,助动词位于主语之前,其产生的条件是将副词“Only”提前到句首。该类型的倒装规则可以描述为:当强调副词“Only”位于句首时,该句应该把助动词提前,构成部分倒装,又如:
S29:Only after her death was I able to appreciate her.
S30:Only when he returned home did he realize what had happened.
仔细观察S29和S30,不难发现“Only”后面紧接着的是时间状语,也可以接方式状语,如:
S31:Only in this way can we learn English.
因此这类句子结构可以描述为:
倒装结构式1:Only+状语+助动词+主语+部分谓语
这一结构既可以看成是句子零度结构的偏离,也可以认为是Only倒装句的零度。
So...that倒装句型
“S20:So dogmatic was he that she gave him the air.”整个系表结构的谓语已经位于主语之前,正常情况下,系表结构应该是谓语置于主语之后。这一结构的典型特征是程度副词So置于句首,且后面紧接着的是一个可表程度的形容词,并且句子中接有“that -从句”,实际上就是“so...that...”结构中的“so”提前到句首。这一类倒装结构的规则可以描述为:“so...that...”结构中,如果“so”提前到句首,那么句子就应该全部或部分倒装,又如:
S32:So fast does light travel that we can hardly imagine its speed.
S33:So sudden was the attack that we had no time to escape.
不难看出“so”后面既可以接副词又可以接形容词,如果接形容词则全部倒装或部分倒装,接副词则是部分倒装,“that”后面既可以接目的状语,又可以接结果状语。因此这种倒装结构可以表示为:
倒装结构式2:So+形容词+系统词+主语+that -从句,
或者:
倒装结构式3:So+副词/形容词+助动词+主语+主动词+that -从句。
又如:
S34:So difficult did I find it to work out the problem that I decided to ask Tom for advice.
S35:So curious were the couple about wild plants that they decided to make a trip to Madagascar for further research.
不难看成S34并不符合以上两种结构类型,因为主语后面既没有直接连接that从句,也没有间接主动词再接that从句,而是接了一个介词短语,再接that从句。我们可以将之改成:
S36:So curious about wild plants were the couple that they decided to make a trip to Madagascar for further research.
S35、S36均遵循语法规则,且合乎上述零度结构,S36则是S35的一种偏离表征形式。之所以要这样表达,是因为它更能够强调后面结果的原因——出于好奇,而对好奇什么则无需强调;如果把后面的介词短语也提前,则连同好奇的对象也一起得以强调。
肯定承前省略倒装句型
“S21:You are a peach of a girl and so am I.”实际上是一种承前省略,显然省略是引起倒装的重要原因,这种倒装不仅使得语言简短有力,而且更加强调了两个对比事物之间的同一性,即无须言明,也和你一样年轻。又如:
S37:You feel cold and so does he!
S38:She likes music and so do I.
S39:If he can do it,so can I.
S40:—It's burning hot today,isn't it?—Yes.So was it yesterday.
仔细观察以上句子,不难发现,这种情况的倒装实际上是由于两个句子(小句)之间的省略所引起的:S37和S38是两个并列句之间的省略,S39是条件句和主句之间的省略,而S40则是两个完整句子之间的省略。后一句省略部分的理解完全依赖于前一句,没有前一句,后面一句的省略则无法理解,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衔接,使得两个句子之间的联系紧密不可分割。该倒装结构的基本形式为:
倒装结构式S40:So+助动词+(省略成分)+主语
省略成分实际上就是一个空位,填充这个空位需要借助前一句的内容,而且空位的产生使得要填充的成分得到了充分的强调。又如:
S41:Tom loves Mary so does Tim.
这一句没有直接说出Timloves Mary,但是借助于前一句的内容,我们可以非常明确地读出这一信息,而且可以感受到Tim对于Mary的爱恋绝不亚于Tom对于Mary的爱恋。而之所以没有理解成“Timhates Mary”,是因为承前省略的缘故;之所以读出了强调意义,则是因为倒装的缘故。可见倒装的主要功能在于强调,即加强说话的语气,突出强调部分的重要性。
否定承前省略倒装句型
句子“S22 :She is not good enough for you and neither am I.”实际上就是一种否定形式,确切地说就是句S21结构的否定形式。为了区分这两句话,我们可以把倒装结构式S22改写为肯定句+So+助动词+(省略成分)+主语,相应的S23的倒装结构式可以写为“否定句+neither+助动词+(省略成分)+主语”。这样S37G S40的否定式就可以改成:
S42(S37):You don't feel cold and neither does he.
S43(S38):She doesn't like music and neither do I.
S44(S39):If he cannot do it,neither can I.
S45(S40):—It'snotburninghottoday,isn'tit?—Yes.Neitherwasityesterday.
从上我们还可以看出,从肯定向否定的转变实际上就是两个单词的转变所确定的,即so变为either导致了整个句式从肯定向否定的转变。反之,肯定句型向否定句型的转变导致了so向neither的转变。
介词短语前置倒装句型
我们再来看句“S23:On the wall hang two maps.At the top of the hill stood the tiny chapel.At the next table was a pretty girl waiting for someone.”,这三个句子的典型特征就是,介词短语“on the wall、at the top of the hill、at the next table”位于句首,导致整个句子谓语在前,主语在后。介词短语在句中担任地点状语,显然只要此类介词短语在前,整个句子就要倒装,而且是全部倒装。因此这种倒装句型可以叫作介词短语前置倒装句型。这样就可以得到:
倒装结构7:介词短语+谓语+主语
其中的介词短语可以做表语也可以做状语,又如:
S46:On the desk lay a pile of books.
S47:In this chapter will be found the answers to those questions.
S48:South of the river lies a small factory.
S49:In the room over there are two of my friends.
这些句子的共同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介词短语位于句首;第二,介词短语在句子中主要担任地点状语的功能,当然也可以做表语、宾语补足语等。第三,通常是全部倒装,即整个谓语位于主语之前。第四、强调的语义点主要是介词短语所表达的意思。
例如想要强调句子“Tom has sent the book to his brother.”中的寄书对象,我们就可以如是说:
S50:To his brother has Tom sent the book.
又如:S51:Into the hall comes a peach of a girl.
S51强调的介词短语是“intothehall”,我们可以说,就是因为这个短语提前,所以整个句子需要倒装。也就是说,后面的倒装结构是受到前面介词短语的约束。
Here & There倒装句型
例句“S24:Here comes a lush!”中,最关键的是两个表指示地点的副词“here”和“there”,前者表示“这里”,后者表示“那里”,实际上相当于两个不同的地点状语。如果把here和there用作名词,以上句子就可以变为:
S52:To here comes a lush!
S52实际上可以换成“To this place comes a lush.”,我们将句子做以上转换,主要是为了说明副词做地点状语和介词做地点状语是可以相通的。因此,结合倒装结构7,我们可以进一步升华到倒装结构8:地点状语+主语+谓语。而Here&There结构则是这一结构的两种常见形式。又比如:
S53:Here comes a man with a big umbrella.
S54:There goes the bell.
显然只要符合倒装结构8,句子都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Here和There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空间指称,这种空间指称是相对说话人而存在的。“here”相对说话人来说,就是从离说话人较远的地方,向离说话人较近的地方或者说说话人所在的地方;“there”就是离说话人较远的地方,或者说是说话人不在场的地方。S53中的“here”与S54中的“There”共同之处在于,皆表示某个地点。在英语中地点状语一般置于动词之后,比如“A temple stands on the top of the hill.”,“on the top of the hill”是地点,置于动词“stands”之后。如果把地点置于句首,则最好采取倒装结构。即,“On the top of the hill stands a temple.”,这样就突出了寺庙的地理位置。
其他倒装句型
我们再来看下面的句子,当把这些句子还原成正常语序的时候,会发现各种倒装有着联动性。下面我们把例句7)—10)还原成正常语序。
倒装语序:S25:Little does he realize he get me there.
正常语序:He realizes little that he gets me there.
倒装语序:S26:Not only is the coffee good to the last,but it is on sale.
正常语序:The coffee is not only good to the last,but it is on sale.
倒装语序:S27:Search as they would,they would find nobody in the house.
正常语序:Though they would search,they would find nobody in the house.
倒装语序:S28:To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are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正常语序: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re to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就全体倒装句而言,实际上就是一个语序的变化。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把倒装句看成是正常语序句的偏离。
那么各种倒装句型的倒装机制是什么?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倒装?
传统语法一般都会从形式入手来考虑倒装机制。比如S25,根据传统语法,little作为一个放在句首的否定副词,要求部分倒装。因此中国学习者往往一看到否定副词置于句首,就会自然而然地将助动词提前,让句子以部分倒装的形式出现。但为什么要将否定词置于句首呢? 为什么否定副词至于句首,要借助一个助动词以构成倒装形式呢? 不妨比较下面两个例子:
倒装语序:S55:Little does he realize how important this meeting is.
S56:Little did I dream that the girl was my niece.
正常语序:S57:He realizes little how important this meeting is.
S58:I dreamed little that the girl was my niece.
在正常语序中,副词修饰动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后,比如“Helistenedtome carefully.”“Hetalksloudly.”等等。否定副词在正常语序中一般也是放在动词后面。当否定副词提前时,就已经是偏离正常语序了。假如我们事先设定或者承认“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的”,一旦把否定副词提前,如果其他成分不倒装的话,就会发现副词后面紧跟的是作为主语的名词短语,这显然不符合认知的经济原则,即一个副词要修饰一个动词或者动词词组,还要越过一个名词或者名词词组,显然会给句子的理解增加更多的认知负担。这时候如果做相应的“联动处理”,即把副词修饰的动词也相应提前,那么理解起来就会容易一些。
那么为什么有些句子采用“全部”倒装形式,而有些句子采用“部分倒装形式”呢? 显然也是语言经济原则的需要。部分倒装是因为后面的主谓关系更为紧密,而全部倒装是因为后面的主谓关系不紧密,程度不如部分倒装句中的主谓关系。过于紧密的主谓关系,拆开则需要更多的认知努力;而相对松散的主谓关系,拆开所需的认知努力就更少。总而言之,语言是用来交际的,交际是讲效率的,而语法是因为交际效率而逐渐生成的。
7.3.2 分裂句
分裂句是以it为引导词的强调句型。它的结构形式是:it+be的一定形式+中心成分+that -/who -分句。例如:
S59:It was Tony that/who called this evening.
S60:It was a bike that he bought her.
分裂句是由普通陈述句转换而来的。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强调除谓语动词以外的大多数句子成分。例如,“Tony bought Amily a cellphone at Christmas.”是一个陈述句,可以通过强调不同成分,而转换成不同的分裂句:
S61:It was Tony who bought Amily a cellphone at Christmas.(强调主语)
S62:It was a cellphone that Tony bought Amily at Christmas.(强调间接宾语)
S63:It was Amily who Tony bought a cellphone.(强调直接宾语)
S64:Itwasat Christmasthat Tonybought Amilyacellphone.(强调时间状语)
可见,分裂句实际上就是一般陈述句的偏离形式。偏离的机制在于通过“it... be...that/who...”结构把强调部分和非强调部分分离开来,强调部分置于句子的前半部分,非强调部分置于句子的后半部分。
显然,分裂句是对陈述句的偏离,不仅句子结构发生了偏离,句子的意义也发生了偏离,这种偏离显然是由于结构的偏离而引起的。可见,结构的偏离会引起意义的变化,但不是全部意义的变化,而是部分意义的变化。如果从交际目的和交际功能来看,也是由于交际目的的变化引起交际功能的变化,而交际功能的变化则引起语言形式的变化。语言形式往往是由语言形式的构成元素和构成元素之组合方式所决定的。因此,语言形式的变化实际上是语言构成元素和构成元素之组合方式的变化。这样从交际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两个视角来看待这种语言形式的变化。首先,从交际主体的发话方来看,为了强调某种信息,就需要借助一定的强调结构,如果选用分裂句型作为强调结构,则需要把被强调的信息置于“itbe”之后,把非强调的信息放在“that/who”之后,而“it、be、that、who”本身可以理解为结构词,这些词在表达信息过程中发挥着建构信息的作用,它们不会改变整个句子的核心意义,但是可以对句子中各种信息的重要性进行重新排序,即把说话人想要强调的信息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不想强调的信息则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可见站在发话方的视角,强调句中各种成分的具体位置是由发话人的交际目的所决定的。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听话人的视角来解读分裂句的理据。亚里士多德认为,偏离能够有致奇的修辞功能。分裂句作为陈述句的偏离形式,语序发生变化,违背认知常规,容易引起受众者的注意:说话者想要传递什么样的信息呢? 为什么要采用分裂句呢?正常语序“Tony bought Amily a cellphone at Christmas.”意义已经很清楚了,为什么还要说“It was Tony who bought Amily a cellphone at Christmas.”呢?从这个视角来看,受话方的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也会影响一个句子结构的具体表征形式。
实际上,语言能力不同的人所使用交际形式是有区别的,为了使得交际能够顺利进行,高水平的交际者,往往得选用低水平交际者能够理解的方式来选择语言形式,否则语言交际就无法进行下去。因此在有效的交际过程中,往往是低水平的语言水平决定了交际的具体形式。从这一点来看,在具体交际过程中,是否要使用分裂式强调句型,实际上也受到听话人语言水平的影响,更加具体地说,是受到受话人对发话人语言水平预期的影响,当然这种预期是可以随着交际的进行而不断地调整的。因此,总体上来说,实际交际过程中的具体语言结构和形式是由交际双方的语言能力和水平决定的。而具体的每一句话,则是由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和发话人对受话人语言能力的预期所决定的,分裂句的具体形式也不例外。
7.3.3 省略句
省略也是英语中常见的现象。通常认为,省略有三种功能,即简练语言、衔接上下文、突出信息。大道至简,人际以简为佳、生活以简为妙,语言以简为美,追求简练是人类追求效率和品质的基本方式之一。而省略无疑是实现语言简练、减少语言冗长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省略句,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句子省去不必要的成分之后所剩下的部分。问题在于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省略? 省略什么样的成分? 省略成什么样子是可以被接受的? 换言之,我们要知道为什么省略句是这个样子,而不是那个样子的。决定省略句背后的因素是什么? 假如我们把省略句看成是句子的一种偏离形式,那么被省略的原句就是零度形式。我们要讨论的就是零度形式向偏离形式转换的机制是什么,这一机制主要回答省略什么以及为什么需要省略的问题。
首先,句子重复且显得冗长时,需要省略。如:
S65:Grandpa said that he would,but he didn't come to school to see me the next day.
这是一个并列复合句,句子中画线部分是重复的,去掉重复部分,并不会影响对句子的理解:
S66:Grandpa said that he would,but he didn't.
不难发现,省略后的句子,不仅表意清楚,而且文字紧凑简练,与省略前的原句意义基本上是相同的。
其次、句子需要前后衔接时,可以省略。
所谓句子衔接,主要是指同一个句子前后两个部分的衔接,也就说一个句子的后半部分的理解需要借助前半部分的信息,否则就无法理解。以S66为例,假如没有前半部分“Grandpa said that he would”,后半部分“but he didn't.”就没法获得有效的理解。既无法知道“he”指称的是谁,也无法知道“didn't”后面应该接的助动词短语是什么。再比如:
S67:In some places we stopped in tents for the night,in other places we stopped in caves for the night.
这句话假如不省略,尽管有点冗长,但是还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前后衔接的不是很紧密。假如省略重复的部分,则呈现为:
S68:In some places we stopped in tents for the night,in other places in caves.
句子S68较S67前后两个部分的联系会紧密得多。因为句子S67,只有通过结构“in some places...in other places”构成一个纽带才能让我们看到两个部分之间的衔接关系,即便去掉前半部分,后半部分的意义仍然是完整的。但是句子S68,如果去掉前半部分,后半部分的主语和谓语以及目的状语都无法理解。也就是说,对S68后半部分的理解,有三处需要依赖前半部分,而对S67的理解,后半部分只有一处依赖于前半部分。由此,句子并不是可以任意省略某个或几个成分的,是受句子的零度结构制约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省略的信息往往不是作者要突出的那部分;省略的信息是被弱化的信息,这样就反而突出了未省略的信息。反之,本该可以省略的信息,反而重复出现,那就意味着对重复的信息的强调:
S69:In some places we stopped in tents for the night,in other places we stopped in caves—for the night,but in this place we stopped in a house for the night.
这样“forthenight”反复出现三次之后,无疑得到了突出,成为显要的信息。相反如果省略这些重复的短语,相应的信息就得不到强调,而留下的信息会相应地获得强调,再如:
S70:Truth speaks too low,hypocrisy too loud.
假如不省略“speaks”,后一句的“tooloud”获得的强调指数就会比省略之后的句子要弱。也就说,省略了之后,“tooloud”所表达的信息获得了加强。
总而言之,省略句是遵循语言经济原则的结果。为避免重复冗余,则省略重复成分。为使句子前后衔接更加紧密,也可借助省略弱化不重要的信息,从而突出所要突出的部分。因此,省略是为了迎合交际的需要。
以上我们主要讨论了句子中的零度和偏离。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句子零度和偏离也是相对而存在的。第一、就交际需求和句子结构而言,交际需求是句子结构的零度,句子结构是交际需求的偏离——在具体交际场合中,任何一个句子都是由交际需求决定的,句子结构是为交际需求服务的。第二,就句子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而言,深层结构是表层结构的零度;表层结构是生成结构的偏离。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所决定的。第三、就一般句式和特殊句式而言,一般句式是零度,特殊句式是偏离。特殊句式是在一般句式的基础上,为了迎合交际的需求而产生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陈述句是倒装句的零度;倒装句是陈述句的偏离,因为倒装句是陈述句的倒装,是在陈述句的基础上偏离出来的。分裂句是非强调句的偏离,省略句则是非省略句的偏离。第四、句子结构是句子具体表征形式的零度;而句子具体表征形式则是句子结构的偏离。任何一个句子都含有某种特定的结构,任何一个特定的结构都可以表征为许许多多的句子。这些句子都是由句子结构决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