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 构成成分与结构序列
按照警示的三个次级言语行为,提醒注意、告知危险及提供解决办法(详见3.2),公共警示语篇的组成部分包括提示性警示行为(WA)、危险信息的告知(WD)及指示性的警示(WI)三个部分。这三个构成成分分别承担不同的交际目的,但在内在逻辑上互相照应,构成意义连贯的警示言语行为。提示性警示行为(WA)指的是警示说话人请听话者注意某一潜在的危险状况;危险信息的告知(WD)指说话人揭示或披露当前或将来可能出现的危险信息的详情,包括某地区当前的安全形势或某地区当前或未来的气象状况。WD的作用是佐证WA的合理性,为其提供理据,同时,也兼具加强WA的提醒强度,促使听话者全面认知潜在危险的严重程度并意识到危险的严重性。指示性警示(WI)指的是警示说话人告知听话者需采取何种措施,以帮助其减少、降低或避免潜在的风险。
一般而言,这三个部分在公共警示语篇中的序列顺序为WA^WD^WI,对说话人与听话人来说,处理信息时,“什么危险、为什么危险、如何解决”都是自然的认知顺序。具体的公共警示语篇与其序列结构,可参见图7.2中加拿大的气象警示样本与图7.3我国的一则气象警示图样。图7.2中,左侧一栏显示的是公共行政警示语篇的构成性成分,即警示次级言语行为,右侧为气象警示语篇的整体。为再现警示文本的原貌特征,原文中的字号大小、字体与下划线、颜色等,均原样保留。
图7.2 英文气象警示的语篇结构
在图7.2的文本中,WA由多个言简意赅的短语构成,“Alert for:Pictou County”为涉险地区,“Warning”为警示的级别(高),“9:48PM ADT Friday 24October2014”为该气象警示发布的时间,“Rainfall warning in effect for Pictou County”既显示该警示的言语状态——“生效”,又再次强调涉险地区,引起相关目标受众的注意。这些短促有力的电报式语言,实施了这样的言语行为:气象部门请Pictou County地区的居民注意正发布的暴雨警示信息。显而易见,电报式的短语比完整的陈述更能实现警示的语用功能,能使听话者快速注意到该则警示。非语言符号的使用也强化了这一语用意图,比如,部分文字被加粗,如“Rainfall warning in effect for”,且在“Pictou County”前配有分割符号“·”,构成该警示文本的另一个特色。
在WD部分,主要描述了当前或将来的降雨气象状况的具体情况。在WI部分,气象部门除告知听话者若在涉险地区遭遇降雨时应采取的措施外,还督促受众与其加强在线或线下沟通。
汉语气象警示语篇在结构序列上,同样按照WA^WD^WI的顺序,如图7.3所示。
图7.3 汉语气象警示语篇的结构
如图7.3所示,汉语公共警示语篇与加拿大公共警示文本的体裁结构相似,不仅在序列上一致,而且在语言、图例、字体与字号等非语言符号资源的利用方面,都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不过,仔细对比7.2与7.3可以发现两者在结构序列的排列与语言的使用上,仍然具有一些差异性。由于语言文化或行业领域文化的差异,公共警示语篇在结构序列上也可能会出现变异。本章将专门对此进行探析,在对比讨论之前,先找出公共警示语篇在体裁上的区别性特征,以此为重要参数对比中英公共行政警示的语篇差异。
7.2.2 具有区别性特征的语域特征
上文从宏观视角分析了公共警示的构成成分与结构序列,本节将从微观视角分析公共警示在形式层面具有的区别性特征参数,为下文的中英公共警示语篇对比提供对比的维度。基于语料分析与理论探讨,公共警示主要有三个有区别性特征的要素,分别是:情态、程序化语言与多模态资源。
7.2.2.1 情态与情态动词
话语的情态即“说话者对于他所说出的话语的可能性或义务性的评价”(Halliday, 2004:75),包括情态化和意态(Halliday,2004:143)。情态化指在信息陈述中相关事件出现的概率程度或经常程度,意态指在建议中说话人对相关行为的个人意向性或倾向性,情态可通过三种方式实现,即情态动词、表概率或经常性的状语或两者的结合,而意态也可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即情态动词与谓语的扩展部分(Halliday,2004:147;王振华, 2009)。为恰如其分地揭示潜在危险或信息,对潜在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与必然性进行适当的评估与表述是行政警示非常关键的环节,因此情态成为公共警示语篇的首要体裁特征。
本章应用语料分析软件Ant Conc对中英文语料进行分析,证实了情态动词确实是警示文本的显著性语言特色。总体上说,在公共警示语篇中的三个构成部分均使用了情态,但在WD与WI中情态出现的频率会更高。WA中通常采用无情态动词的肯定性陈述,属于情态的极性表达。WD涉及对潜在危险的具体状况的预测与表述,因此常常出现可能性情态,如“could give”中的“could”,“can cause”中的“can”,“可能持续”中的“可能”等。在WI这一部分中,警示的发布者往往建议受众采取一些措施或行动,不可避免地体现出说话人希望受众接受建议的意愿性情态,如“may tweet”中的“may”与“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中的无情态动词所体现的权威性意志情态;同时,警示的发布者也会使用一定的情态,积极建构自己的公众形象,同时建构自己期望与受众建立的人际关系,使得情态动词呈现较高的出现频率。
对所有的英汉气象语料分别进行词频检索,得到警示文本中高频词的排序列表(见图7.4、7.5与7.6),排名前20位中,除功能词如“to”“the”“and”“of”“for”“的”和部分普通名词,如“snow”或“weather”“小时”和“部分”外,情态动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英文气象警示中,情态动词“will”出现的频率占到高频词的第6位(见图7.4),而“may”出现的频率排第二十,情态性的动词“expected”(预期)也是比较高频的词(见图7.5);在我国气象警示文本中,情态动词排名也较前,“可能”位居第二(见图7.6)(更多词频检索结果见附录Ⅳ)。
语料库得到的统计结果表明:情态动词是公共警示文本的显著性文体特征。可以说,在公共警示文本中合理地使用情态,选择使用恰当量值的情态动词,使说话者能更好地传达不同程度或概率的危机状态,是成功实现警示言语行为的关键所在。
图7.4 英文气象警示高频词(前13)
图7.5 英文气象警示高频词(第9~21)
图7.6 汉语气象警示高频词
7.2.2.2 程序化语言
英汉公共警示语篇中均大量使用程序化语言,包括词汇层面的专业术语与行话和句法层面的固定短语与句式。
最常用的行业术语是警示的四个级别,“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具有不同的语义内涵与专业界定。气象警示级别的国际标准中,用不同颜色来标识级别,从低到高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加拿大的气象预警中,更常用具有不同语义量级的词汇来标识警示级别,从低到高依次是statement,advisory,watch,warning。因为文化习惯的不同,在英文气象警示中“警示”(warning)有两个含义,广义上的警示是本研究所说的警示,狭义的警示指特别严重的预警级别(warning),而在汉语语境中,只有广义的警示,不同级别的警示词汇术语则通常由前缀修饰语(程度副词)加“警示”来构成。从图7.5中可以看出,“alert”出现频率很高。其他的气象或地质术语,如地质灾害、降雨量,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
电报式短语或特有句型也是程序化语言的体现。中英公共警示语篇中均大量出现电报式短语,如汉语中由动宾短语构成的祈使句、英文语篇中由名词性短语构成的无主句、被动句。据统计,“在物理、化学、工程类的英语教科书里,全部限定动词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动词采用被动语态。”(刘明东2001:1)从图7.5高频词的排序可见,“expected”排名第12,可以证明英文公共警示文本中,被动句使用的频率是非常高的。
7.2.2.3 多模态资源
为实现公共警示的言后效果,获得听话者对于文本信息的接受与认可从而采取相应的避险行动,公共警示语篇需运用多种表意方式,“包括多种词类与不同语气的信息,还有各种非语言特征,如颜色及字体、字号大小”(Bielenia-Grajewska,2014:937)。多模态表述可以使听话者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目的,因为“一种模态不足以清楚地表达交际者的意义,利用另一种模态来强化、补充、调节、协同,达到更加充分或者尽量充分的表达,可让听话者更好地理解话语的目的。”(张德禄,2012:346)
由图7.2和图7.3的文本可以看出,公共警示文本中出现了字体、加粗、图例、颜色、排版等多种非语言符号资源,都是多模态表述的例证。哪些多模态资源更容易得到某一语言社团的青睐?这也是本章进行中英语篇对比的研究目的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