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语言的自我中心性是指人类自然语言的本质——“人类中心性”(human centricity),反映这一特征的核心范畴是“语言个性”(language individuality)。从这个角度看,语言自我中心性与当今学界采用较多的“语言主观性”其实是同一概念。所谓“语言个性”是指人类的言语组织和认知能力,包括掌握语言结构复杂性的程度、反映现实的深度和精度、表达一定意向的潜力等方面。而主观性(subjectivity)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 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即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痕迹(Lyons1977)。与语言主观性密切相关的概念是“主观化”(subjectivization),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的相应的演变过程。在语言结构层面上,语言中一些词类和语言结构都暗含着“自我”这一标志语言主观性特征的语义成分。
在语言的“人类中心性”研究方法中,“语言个性”是核心概念之一。人及其行为因素在语言中的反映表现为“语言个性”,包括交际中言语主体所选择的语言形式、言语主体的社会属性、性格特性及心理状态等。研究“语言个性”,就是研究人的个性化言语特点。由此可见,语言个性研究针对的是言语主体特征。话语的“自我”内涵表明语言具有非命题性特征一面,这种特征在话语中无处不在。说话人不但可以通过句子结构、词语、语调以及身体语言(李凤琴2005)来体现自我,还可以通过时、体等语法概念来体现自我。Benveniste(1971)甚至强调: “语言带有的自我中心性印记是如此深刻,以至于人们可以发问: 假如语言不这样构造的话,它究竟还能不能名副其实地叫做语言。”另一方面,虽然自我中心性存在于语言使用中,但实际上语言通常只有一部分成分是专门用来明确表达主观性的(文旭,伍倩2007)。
语言的自我中心性(主观性)无疑是认知语言学所关注的热点,国内外学界对于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都有广泛的探讨。对主观性和主观化的研究范畴,Finegan(1995)认为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说话人的视角(perspective),即说话人对客观情状的观察角度; (2)说话人的情感( affect),包括感情、情绪、意向、态度等; (3)说话人的认识情态( epistemic modality),主要跟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有关。就国内相关研究而言,沈家煊(2001)在系统介绍国外研究情况的基础上,对“主观化”的研究侧重历时相的Traugott的“语法化”(grammaticalisation)和侧重共时相的Langacker的“认知语法”取向的差异和相通之处作了讨论; 文旭、伍倩(2007)和郑银芳(2007)探讨了话语主观性在英语时体中的体现; 吴一安(2003)探讨了空间指示语的主观性; 魏在江(2007)研究了隐喻的主观性与主观化; 潘国英(2007)研究了汉语动词重叠的主观性表达,以及张洪芹(2007)讨论了“While”复句的主观化与主观性等。可见,语言的自我中心性所涉及范畴是相当广泛的,语言的很多构成要素都烙上了自我中心印记。本书认为没有必要再逐一讨论这些语言自我中心现象,但为了进一步说明语言自我中心性,我们考察一下最能表现“自我”(ego)的空间指代词。
广义上,语义上具有“自我中心”性质以及在针对发话人态度上具有常规“自我中心”功能的词汇都属于“自我中心”表达单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空间指示语如“这”、“那”无论是用于指时空关系还是人际关系,都无处不在。当说话人在运用这些空间指示语表示空间关系时,总是把自身作为立足点,构成语言中常见的指示现象(diesis)。诚如Lyons(1995)所说的,“这类在语言结构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不沿用‘主观性’概念是无法解释清楚的”。自我中心式的空间指示语包含着说话者视角,说话者的空间位置成为指示中心或者“这里”,而远离指示中心的则成为“那里”。在面对面的交谈中,说听双方则处于同一个指示中心,在这种情况下说听双方所处的位置称之为“这里”,而远离说听双方位置的地方则称之为“那里”。同样,英语中的近指代词“this”指距“我”近的实体目标,而非近指物指示代词“that”用来指离“我”较远的实体目标。可以看出,义素之间关系均以“ego”为基点,“ego”是指示语的“指示中心”(deicticcentre)。其他类似的词语如“前”、“后”、“左”、“右”等也都是植根于自我位置和视角的。可见,语言早已把主观“自我”概念,通过空间指示语,融入其意义和语法结构之中(吴一安2003)。
在日常会话中使用空间指示语,不仅充分体现了说话人的视角和情感主观性等特征,而且其语义描述也反映了语言的主观性。Ballard等(1997)指出,“交际者将指示中心周围的环境投射到一系列的空间指示词语中,通过这些词汇来反映与说话者身体及视线关联的目标的位置”。可见,人类的认知能力将语言与外部世界连接起来。空间指示语的语义义素反映说话人对于自己概念领域认知上的划分和对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体现了概念化的过程。空间认识深植于说话人对于外部世界概念性的相互作用的自主解释,而不是以一种静态的被动的方式进行的。另一方面,在自然话语里,概念化机制使得说话人通过空间指示语的使用将内在的概念化知识运用于外部世界。为了与受话人分享情感或态度,说话人调整自己的立足点以及投射指示中心,使得交流有效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