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历史上的1000多年间曾受中国的管辖,之后成为中国的藩属国,再后法国、日本、苏联和美国等国不断对越南进行殖民、侵略和占领。这些历史都影响了越南的语言发展,而越南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也直接影响到越南的外语教育政策。
Denham(1992:61)指出,“越南的语言状况反映了其政治历史状况”。一个国家语言的命运往往与该国的命运紧紧相连;一个国家不独立,它的语言就很难产生和发展 (Do,2006)。
1.中国古代对越南的管辖及汉语的影响
公元前111年到公元938年,越南在中国的管辖下达千年之久。汉语和汉字曾是越南的官方用语。越南人在13世纪末开始使用字喃 (Chu Nom),字喃是越南人效仿汉字的结构创造出来的文字,它是越南早期的书写文字,也是越南民族身份的象征。17世纪时,东欧传教士基于罗马字发明了国语字(Quoc Ngu)并逐渐取代了字喃。其中传教士亚历山大·德罗 (Alexandre de Rhodes)的贡献最大。经过精心整理及编纂,国语字最终发展为现在的越南语 (Do,2006)。
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越南的 “教学用语为中文且采用中国的教育模式”(Wright,2002:226)。自公元939年越南成为中国的藩属国后,中文依然是越南社会上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因此,几个世纪以来越南开设的外语仅限于汉语文言文 (Nguyen,2011)。
2.法国第一次殖民统治 (1858—1940年)、第二次殖民统治 (1945—1954年)与外语教育政策
1858年法国军舰炮轰越南岘港海口,拉开了法国殖民者侵越战争的序幕。1859年,法国侵略军攻占嘉定城。1859年,法国声称保护传教士和天主教徒,占领湄公河三角洲的主要城市西贡,于1862年占领了越南南部,1884年占领整个越南,并将之归入法国在中南半岛的殖民地内,从而基本控制了整个越南。据Wright(2002)的研究发现,到1878年法语就同越南语一样被应用于官方文件。
在法国殖民期间,法语是越南的官方语言。这一时期,越南教育体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出现了各式各样法语学校,法—越双语学校和儒家封建学校共同出现在越南。后来,一些爱国教师建立了私立学校,讲授越南语。当时除法语之外,越南语和汉语也用于教育,但是多用于初级教育。1919年后,随着儒家封建学校的关闭,越南教育中不再使用汉语(Do,2006),但是仍有80%的越南人认识汉字,因为当时汉语是越南的书面语 (Denham,1992;Karnow,1983)。由于越南成为了法国殖民地,越南的官方考试都由法国当局组织,并要求用法语作答。尽管当时爆发了大规模运动来反对法语的使用,并要求推翻法语的统治地位,但由于法语是一个人通过考试跻身上流社会的必备条件,直到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时,越南语才被定为国家语言和官方语言。
1945—1954年期间,法国重新统治越南,越南人民进行了反抗斗争。在法国统治下的地区,法语再次用于教育;而越南语只在越南民主共和国控制的区域内使用,而且大部分都是在偏远的农村。直到1954年,越南取得反法战争的胜利,也标志着法国殖民统治的终结,至此法语才不再作为越南的官方语言使用。法国被迫撤离越南后,英语教学才逐渐广泛开展起来。然而在南越以外的地区,英语教学并未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3.南北越并立与越美战争时期的外语教育
1954年7月21日,有关结束越南、老挝、柬埔寨战争的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协议》得以签署。《日内瓦协议》规定,越南以北纬17°为界,南北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统治,南越由保大皇帝统治。1955年7月17日,美国撕毁了 《日内瓦协议》,取代法国在越南南方的地位,设定了所谓越南共和国,阮福晪委任了吴廷琰为首相。1955年,吴廷琰在美国的支持下签署法令废除皇室,并宣布自立成为 “越南共和国”的总统。吴廷琰发动政变,废黜保大皇帝,自己当了总统。自此,越南南方沦为美国新殖民主义的殖民地。
1954年后期,越南学校开设了四种外语课程:英语、俄语、汉语和法语。1954年至1975年间,北越得到了中苏两国的大力支持。因此在1954年后期,由于政治的影响,在北越中高等院校中,汉语和俄语取代了法语的地位,这两种语言变得比法语和英语更为重要。在此期间,北越的英语教育却并未受到重视 (Nguyen,2011)。在北越,越南语是各教育阶段的唯一语言 (Gayle, 1994)。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身份的象征,而民族语言作为官方语言,也就标志着这个国家的民族独立。1961年后,越南语最终成为唯一可以用于教育领域的官方语言。河内外语大学是北越顶尖的外语教育机构,河内外语大学的中文系、俄语系和法语系成立于1956年,而中文系和俄语系发展得最好(Wilson,1993)。由于越南与中国、苏联和东欧集团的盟友关系,使得其语言在越南的外语教育中确立了独一无二的地位。当时,成千上万的人到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接受培训,这些人后来在越南担任重要职务。只有小部分人为了特殊目的去学英语和法语。
南越的英语状况与北越的形成鲜明对比。北越严格推行国家的语言政策,而南越语言政策的形成相对较晚。Gayle(1994)在谈到越南语的地位和重要性时指出,在20世纪60年代初,越南语是否作为唯一的官方语言在南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直到1968年,西贡政府才决定将越南语推广到各教育阶段,英语和法语只保留在科学领域。然而,早在20世纪60年代,除了少部分外资学校和大学的某些学科还在使用外语教学外,越南语已成为公共教育的唯一教学语言。南越为了促进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与经济上的合作,大力提倡英语和法语的学习,不断提高人们外语水平。
1955年到1975年间南越爆发的越美战争使英语成为了语言教育的重点。“据1958年到1968年间南越的外语学习数据显示,英语已取代法语成为南越最主要的外语。”(Wright,2002:235)由此可见,英语已成为仅次于越南语的第二语言。英语在一定程度上是美国干预南越的产物。早在1957年,美国就开始干预南越的语言教育 (Do,2006)。美国国际开发署在西贡的教育部门(Department of Education,USAIDSaigon),曾在1967年6月30日的报告中写道:
美国国际开发署通过直接雇用一些专家及人才,不断为越南提供帮助,这些人才包括1958年到1963年间雇佣的一个语言资源建设和管理工作团队,50多个来自美国、暂居越南的专业教师,100多名通过与国际自愿服务组织 (International Voluntary Services)联系来到越南的美国大学毕业生,还有成百上千自愿到越南各地教书的美国公民和军官(1967:29)。
此外,美国传教士还在设施完善的越裔美国人协会 (Vietnamese-Ameri-can Association)及美国信息服务中心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Service)开设英语课。随着英语学校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南越人学习英语的热情高涨。英语成为了中等及高等教育中开设的主要外语。免费英语课本和教学设备使入学和学习条件更加便利。加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英语国家的军人、商人和传教士的出现,人们学习英语的热情愈来愈高。英语在课堂内外广泛使用。外资公司和工厂只雇佣英语能力强的人,所付给的工资比一般的要高很多。连越南人自己经营的公司也要求和鼓励他们的员工学习英语。英语经常出现在大众传媒领域。英文报纸和杂志随处可见,其中不乏越南人自己编辑出版的。世界新闻也通过盟军部队电台 (Allied Armed Forces Radio)用英语播报。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曾帮助南越建立了电视台和两个频道,但只保留了其中的一个频道——11频道,专门播放英语新闻和英语电影。这不仅满足了美国士兵和其盟友的需求,还吸引了很多越南人观看。而且英语频道即11频道比越南语的9频道更受越南人欢迎。英国文化协会 (British Council)和其他英语国家机构的援助计划对越南语言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例如科伦坡计划 (Colombo Plan)为许多南越人提供了每年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接受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机会。此外,南越与东南亚和其他非共产主义国家的联系也促进了英语的使用和传播 (Do,2006)。
4.越南统一后的外语教育 (1975—1995年)
1975年越南实现统一,其政治和经济制度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与苏联的密切关系使俄语成为越南外语教育中的主要语言,汉、英、法三种语言一同被俄语所替代,从而 “几乎彻底消失”(Wright,2002:237),并淡出越南教育。这种外语教育政策也反映了越南希望与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其他国家扩大外交的政策。然而这种外语教育政策却限制了越南与其他国家的联系,尤其限制了与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的往来,而这些国家的发展模式与当时的南越有很多相似之处。这种重俄语而轻英语和其他外语的外语政策导致了越南经济发展的滞后。
1975年后越南与苏联成为政治、经济和教育上的盟友,俄语成为越南社会的主要外语,并在各教育阶段使用。越南教育与培训部坚持把俄语作为越南的主要外语,并推荐一些优等生学习俄语 (Gayle,1994)。而随着苏联减少对越南的援助与合作,俄语的使用也就随之减少。
Denham(1992)指出越南外语教育在中学阶段设定的目标为:60%的学生学习俄语,25%学习英语,15%学习法语。在北越俄语站稳了脚跟,并继续保持其主导地位。这一时期,俄语专业学生的数量比其他外语专业加起来的招生人数还要多。1976年南越的许多大学都成立了俄语系,并且在1977年开始招生,但所有俄语老师都是从北越招聘来的。俄语的招生规模也在继续扩大,几乎每所中学和大学都会分配到7到10个俄语系的毕业生。苏联对越南的教育援助加快了俄语在越南的传播速度,越南的教师和学生每年都会被派到苏联进行本科或是研究生层次的俄语学习。Pike(1987:214-17)的报告能使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俄语的传播情况:
苏联的形象在越南几乎是无处不在……书店里到处都是俄语书,并且价钱不贵,因为这些书籍都是苏联补贴给越南的……全国的电影院都放苏联电影且票价便宜,苏联的科教片也经常在学校里播放。
此外,越苏友好协会的成立使得越南的每个城市和城镇都有其分支机构。这些组织不仅开设俄语学校,还经常举办和推广文化活动 (Pike,1987)。因此,在越南统一前期,俄语成为越南教育中主要教授的外语。
1975年以前,除了俄语在北越中占主导地位外,汉语、法语和英语的地位相当。南越的状况跟北越不同,法语和英语尤其是英语在许多社会阶层中已根深蒂固。越南在这个阶段为了彻底消灭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教育和文化的残余,开始限制外语的发展和使用。英语和法语教材及相关资料都被焚毁,到过美国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留学的人在国外获得的学位证书也被毁了(Do,2006)。英语在南越的广泛使用使得英语在越南社会中有所保留,但是非常有限。各教育阶段都要求使用俄语,但教英语的老师不可能转而教俄语,就出现了俄语师资缺乏,而英语师资富余的情况。由于越南大部分学校都为国有,只开设俄语课,加之许多私人英语培训中心被迫关闭,英语只在一些初中的课堂上教授,因而越南高校的英语专业入学率大幅降低。胡志明市大学 (University of Ho Chi Minh City)给英语专业的年度配额从1975年的60名学生锐减到1985年的12名学生。此外,由于政府禁止使用南越的教科书,上万册的教材都要从北越运到南越来 (Do,2006)。Nguyen Ngoc Hung (1992:21)曾描述到:
在南越,由于战后遗留问题和经济衰退,成千上万的英语教师成为船民,纷纷离开了越南。许多机构都失去了英语老师,例如经济学院、芹苴大学、顺化大学和大叻大学。北越意识到了外语的重要性,派了很多教师到南部教外语。
学校和社会对英语教育和英语的需求急剧下降。相反,俄语不断发展,学习俄语的人数逐渐增加,这种情况在许多师范学院都体现出来。大多数俄语教师都会被派送到苏联进行研修和深造,以获得更高的学历,而俄语专业初级班和高级班的优秀学生会被选派到一些俄语机构来完成他们的学业。
这一时期,只有小部分的英语教师被选派到英国、澳大利亚和印度进行研究生培养和学习 (Gayle,1994)。1979年,随着越南参与到柬埔寨战争中,英国和澳大利亚的英语培养计划也随之停止。在联合国发展计划署 (UNDP)的支持下,澳大利亚于1985年重新启动对越南的英语培训计划,并从1992年起双边达成了援助协定。大约每年都有40位英语教师和英语翻译参与英语培训计划,以获得更高的学历 (Do,2006)。1985年到1993年之间,大约有200名高学历的越南英语教师接受过这种培训 (Denham,1992),然而只有少数人在英国和印度接受培训。而直到1986年越南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时,南越的教师才参与到这些海外培训计划中 (Do,2006)。
1975至1986间的十年中,越南经济停滞,政治上孤立。由于那时很多社会主义国家陷入困境,越南从社会主义国家所获得的帮助有限。此时,越南迫切寻找适合国家发展的指导方针。越南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越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扩大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包括政治制度与越南完全不同的国家;并且在经济和社会其他方面进行改革,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
1986年越南实行的门户开放政策彻底纠正了当时的教条主义错误。越南政府首次承认政策实施不利和管理不善是导致越南经济失败并且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越共中央最高权力发生变化后,曾试图废除国内官僚集权制。在外交关系上,越南迫切需要与其他国家建立合作关系,不再纠结同其他国家的政治差异。此外,越南也逐渐向以市场为导向的自由经济模式转型。这些新政策吸引了大批英语国家的游客和商人到越南旅游和投资,促使了越南的英语教育得以发展。
越南实行改革开放前,越南的外国人主要来自苏联和东欧国家。而1986年之后,来自西方国家的游客和外资不断增加。鉴于同其他国家沟通与合作的需要,英语重新回归它在越南外语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Wilson,1993)。就业、商业以及人际交往对英语语言能力的要求使得英语语言培训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在越南各地纷纷成立,特别是在胡志明市、河内市及其他大城市(Nguyen,2011)。大部分越南人表现出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而越南的俄语教师不得不另谋出路。逐渐地,英语水平成为了应聘的重要标准。
此外,英语使越南与西方国家的经济交往与合作更加便利。大量外国投资的涌入,尤其是来自西方国家的投资增多,使得越南对英语的需求不断增加。此外,英语在加强对外交流、促进经济增长和高等教育发展等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当时越南有成千上万的教师和学生到英语国家留学,随着英语快速发展,成百上千的语言教育机构也随之在全国兴起,而且大部分的学员自主选择学习英语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1993)。
随着越南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西方人士来到越南,随之出现了英文的广告牌和商品名。英语在许多城市被广泛使用,英语不仅用于越南人与外国人的交流,甚至越南人之间也开始用英语交流 (Denham,1992)。这些因素都促进了英语作为越南的主要外语再度出现。台湾、新加坡、香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欧盟国家对越投资的增多逐渐掀起了越南人学习英语的热潮。
20世纪90年代初,英语教师供不应求,很多老师都没经过官方培训。英语老师的工资是教师中最高的,一个每周工作35小时的普通老师,每月工资是4000000到6000000越南盾即400~600美元。与当时越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50美元相比,英语老师的工资是很高的。根据越南教育与培训部的报告 (MOET,1992),这一时期,估计85%的外语学习者都选择学习英语。由于供求失衡,没有教学资格的教师教书以及培训计划肆意地发展,导致教学质量下降,迫使越南教育与培训部不得不出台一些整顿措施。此外,越南教育与培训部规定大学生的毕业考试需要考外语,而且从1996/1997学年开始,各专业的大学生都需要参加外语入学考试。从事研究生教育和教授的评定都需要一定的外语能力。外语尤其是英语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开始广泛应用。而英语地位的再次确立,跟时任总理于1994年8月15日发布的要求官员们在学习外语时侧重于英语的决定有关。Do(2006)指出越南的最高权力机构从来都没有针对外语政策和计划做出过如此明确的决定。
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外语培训开始自由发展,学生开始有权选择他们想学的外语。尽管学习英语和法语的人数在逐渐增多,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越南北部学习俄语的人数仍然超过其他外语。然而越南南部的状况正好相反,英语在越南南部的城市和农村都得到了迅速、广泛的发展。由于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人们变得富裕了,富裕的家长将他们的孩子送到英语学习班中学习,因为父母们认为掌握外语,会使孩子们未来生活得更好 (Do,2006)。外资为人们提供了很多工作机会,所以人们更有学习英语的热情。此外,由于英语在越南南部更为普及,南部比北部更能吸引外国投资。
20世纪90年代越南国内的英语学习达到了高潮 (Denham,1992;Wil-son,1993),英语的地位也获得了越南官方认可。由于国际交流中广泛使用英语,英语的地位及人们对它的态度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英语已经成为越南人的首选外语,英语教学变得更加重要并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胡志明市作为越南国内教师和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大约有300个语言培训学校,共有10000名教师,有900000多名语言学习者参加不同的英语课程。与此同时,大学、中学、专业协会、政府机关和民营企业都开始创办语言学校。此外,还有许多外资和合资的语言学校相继成立,由于这种学校拥有良好的投资和学习环境,所以很多学生前来学习,但大多数都来自于富裕家庭。根据Nguyen(2011)的调查,越南全国有99.1%的初级中学开设英语课程, 0.6%的初级中学开设法语,0.2%的初级中学开设俄语,0.1%的初级中学开设汉语。
5.越南当今的外语政策 (1996至今)
过去的十多年里,英语在越南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壮大。据不完全统计,90%的外语学习者都学习英语。许多公立和私营的语言培训中心相继成立,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开设不同的课程,制订不同的培训计划。这些培训中心除提供英语课程外,也提供汉语、日语、法语、韩国和德语等外语课程,但是由于学习人数少,只能开设小型班级。学习这些外语的人主要是为了找工作、升职和留学 (Do,2006)。1995年7月28日,越南加入东盟,这无疑为越南的英语学习热潮起到了推动作用。英语是东盟的工作语言,为了加强东盟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越南的领导人更加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从而在政策的制定上突出了英语作为第一外语在越南的地位。
在越南教育体制中,外语是6~12年级的必修课,除9年级为每周两课时外,其他年级均为每周3课时 (45分钟为1课时)。英语同样也是越南国家大考的五门必修课之一。1996年教育及培训部在一些学校试点,决定小学三年级以下开设英语选修课,每周2课时 (40分钟为1课时)。英语教学在越南一些大城市的小学里试行,这一政策得到来自各小学、家长及学生们的广泛支持。因此,小学英语教育便从最初的大城市发展到其他城镇地区乃至乡村,在越南全国范围内普及开来。社会、家长及学生对于小学英语教育的需求也明显增多,为了应对这个问题,越南教育及培训部于2003年10月30日发布决定在小学引入英语选修课,以此取代1996年公布的试点项目。据该决定,自2003年起至今,若学校具有外语教学条件而且家长和学生有学习外语的需要,3年级到5年级的小学生可在学校选修一门外语课程,每周2课时。从2006年起,外语课程将作为必修课开设,每周4课时 (Nguyen,2011)。在小学开展英语选修课的主要目的是:(1)让学生具备英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并能在学校、家里及熟悉的社会环境中用英语与人交流;(2)教授学生英语相关的基本知识,使其初步了解英语母语国家的国情、国民以及文化;(3)通过学习英语,使越南人民对英语建构起积极的态度,更好地去理解和热爱这门语言。此外,学习英语还能开发学生智力,塑造学生个性,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Nguyen,2011)。
越南教育部门将英语开设为必修课,并在重视英语教育的同时也鼓励各语种的教学。到2010年,越南在具备良好教学条件且有意学习第二语言的地区开设汉语、俄语、法语三门第二语言课程。第二语言的教学从6年级一直持续到12年级,每周两节课。自2004年起至今,根据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日语和德语课程作为课外活动的一部分在一些学校试点开设。到2015年,这两种语言将和英语、俄语、法语、汉语一样正式成为越南官方认可的外语。但是,英语仍被越南各级教育公认为最受欢迎和最重要的外语(Nguyen,2011)。
越南的英语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小学英语教师资源严重短缺,合格的师资人数不足;教学方法是面向成年人的而不是针对孩子的;在不同层级的英语教育缺少有效的监管与评估,英语教学出现了管理和质量问题。
6.越南的华语教育
越南总人口约8800万 (2012年统计资料),现有华人100多万,越南是东南亚华人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大部分的华人居住在南部的胡志明市。据统计,胡志明市目前有50多万华人,占胡志明市人口的10%,南部平原各省也有50多万,而胡志明市是整个越南唯一还保留有自己经济、文化特色的华侨华人聚集区。居住在越南各地的华人,依照原籍的不同而结成 “帮”,越南的华人帮一共有5个,即福建帮、广肇帮、潮州帮、海南帮和客家帮,一般有各自的帮亭和帮庙 (会馆)(韦锦海,2004)。
1975年越南统一以前,每个华人帮都有自己的学校。这些学校称为华校,由华人教员执教,教师的薪水和书本费用通过募捐由华人华侨负担。广东帮的第一所学校是1910年创办的穗城学校,随后,有多所其他帮立学校相继诞生。华人教育日益扩展,到1953年华校有学生34932名。1955年的统计显示华校有3658名中学生,但是1955年之后,随着吴廷琰政权颁布的一系列决定和法令,导致这些学校系统的崩溃 (陈红莲,2008)。
1975年越南统一后,越南政府推行华侨越南化方案,把华文学校收归国有,解散各帮华文学校董事会,全面禁止华文教育,只允许教授越南语,因此华文教育一落千丈,跌入谷底。根据韦锦海 (2004)的数据显示,当时开设华语科目的学校有64所,8400名学生就读;到1985年减至32所,只有7200名学生就读。这类学校华文课时少,教材的观点陈旧,政治色彩浓厚,实际上脱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华文科目形同虚设,华文教育名存实亡。
越南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1986年越共召开 “六大”以来,对华侨华人政策进行了研讨与逐渐予以调整。1982年11月17日越共中央书记处的10号指示认为 “华人是越南公民,享有越南公民的一切权利与义务”。1986年10月11日部长会议的256号指示专谈对华人的政策,其中指示 “在那些华人学生比较多的学校,如果大多数华人学生有学习汉语的愿望,则学校在保证完成共同的普通教育大纲的前提下,可以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每周安排若干节课讲授汉语”。1988年12月26日越南教育部发出的通知要求各地方“必须良好地组织华人学生的华文教育工作”等 (大海,1997)。可以说,越南从1986年革新开放以来,对华人政策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华人重新开始在越南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越共 “七大”做出决议:“尊重华人的文化、文字,创造条件使华人安心谋生,为建设越南及加强越中两国人们之间的友谊做出贡献。”(柴贺景,2004)因此,自1986年越南实行革新开放政策以来,一些华侨华人集中地区开始恢复中文夜校。
1990年越南政府把归还了已收归国有的华文学校,并准许全日制教授华文,但是由于受经济实力的限制,华文学校没有开办起来。1991年中越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后,越南对华人政策的调整又前进了一大步。越南政府开始允许一些华侨学校每周讲授2节中文课,还允许华人子弟学完越语课程后补习中文 (柴贺景,2004)。由于华人社团没有参与华文教育的组织和领导工作,没有开办华文学校,但有多种形式的教学中心。华文教育是在越南当局的调控下,由群众组织出面或由私人办学,采取收取学费的办法解决办学经费。这些形式主要集中在华侨华人最多的胡志明市。1991年,胡志明市有15所华文普及中心,第一所华文普及中心是第六郡的永川华文普及中心 (陈红莲,2008)。参加这类中心的华人学生上午到普通学校上课,下午或晚上到中心学习,华文普及中心不限制学龄,只根据程度编班。为了解决华文师资的问题,胡志明市师范大学、河内及顺化的一些大学成立了中国语言系,为华文教学培养师资。同时胡志明市还成立了华文培训中心,学制两年,培训具有高中程度的华文教师 (大海,1997)。
1995年越南加入东盟,随着中国在越南投资的不断增加,学习华文的浪潮才不断升温。根据越南教育培训厅2000年的统计,有6所小学为半日制,每周上5节华文课;有11所学校为全日制,每周上10节华文课 (陈红莲, 2008)。华语已成为越南发展对外经济活动的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对华语人才的需求量猛增,华人对学习华语的要求也与日俱增。2003年,在胡志明市有3万华人学习华文 (柴贺景,2004)。
越南有3种教学机构进行华文教育:第一是直属普通中小学的华文中心。华文中心一般设在华人子弟较多的普通学校,附属于越南的普通中小学。华文中心与越南普通中小学一样,采用半日制教学形式,每周上课5个半天,每周10~15个课时,3个月为1个阶段,半年为1个学期。第二是由华人社团创办的华文学校,但是学校多没有独立的校舍,上课就在会馆内或租用场地。这些学校每周上课12节左右,有的只教华文,有的不仅教授华文,还教授计算机等课程,如陈开源计算机华语高中学校。第三是为数不多的越华民立学校,由华人社团筹资建成,学校有独立的校舍,教学设备也都自己购置,如同奈省定馆越华民立学校、平禄越华学校、新堤岸双语小学等。这类学校开设华文班,也开设越文班,不同于华文中心和单纯的华文学校 (韦锦海, 2004)。
越南华文教学使用的教材,国家没有做统一的规定。1975年之后,越南教育培训部两次对教科书进行修订和整理。1989至1997年完成了新教科书的编写和印刷发行 (陈红莲,2008)。胡志明市教育培训厅为基础中学各年级编写了实验教材,包括由教育培训部发行的一套华文小学教科书 《华语华文》(共10册),胡志明市教育培训厅编写的 《华语补充教材》课外辅材料 (共10册)和中国文学选集 (陈红莲,2008)。这些教材为胡志明市主要使用的小学华文教材。而中学尚未编出统一的教材,也没有规定使用统一的教材,教材由各教学单位自定,大多采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或新加坡的教材(韦锦海,2004)。
华文教师是越南华语教育中的一个大问题,与其他东盟国家的情况相似,即师资严重匮乏,学历和业务水平都较低。根据陈红莲 (2008)的统计, 1979年之前胡志明市教育行业有华人教职员2107人。1979年后,半数以上的人回到了中国。到了2000年,胡志明市有350名华文教师,除了少数在编人员,其余都是合同工。华文教师中大部分人的知识面不广,大多数未经正规培训,也没有接受过师范教育,专门知识有限,教学主要凭热情和经验,中文水平和教学经验都不足,大多是边教边学。但是总体来说,越南华文教育的师资还亟须扩大队伍、提升水平,以不断满足越南 “华文热”的需求。
过去越南华人的地位很低下,很少有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近十几年来,随着中越两国关系的不断改善,排华现象不复存在,华人地位逐步提高。在越南,学习中文已成为一种风潮,就像人们过去学习英语一样。由于不少大陆商人、台商和港商的投资增加,中国的强大令华人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越南掀起学习华文的热潮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越南推行了革新开放的政策,对华人华侨和华文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如越南的教育厅和教育局组织了教师培训班,学习汉语拼音;并根据华文学习的程度给小学毕业生颁发B类文凭,给初中毕业生颁发C类文凭。这样对华文教学进行检验和评价,促进了胡志明市的华文教学活动 (陈红莲,2008)。二是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中国对越南的投资不断增加,华商的大量投资使华文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大幅度提升,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学习华文。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华文成为了一种语言资本 (Language Capital),因为懂得华文就意味着拥有更好的职业和就业机会。三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提升了中国的整体国力,中国在全球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这使得中国文化和汉语快速传播,从而出现了全球 “华语热”。
[1] 数据源:http://www.baike.com/wiki/%E8%B6%8A%E5%8D%97,2011-2-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