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辩中如何使用“连珠问”

论辩中如何使用“连珠问”

时间:2023-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论辩中,当正面途径艰深曲折、难以畅行时,使用这种“连珠问”往往可收到奇兵捷径之效。在具体运用“连珠问”时,还必须注意:一、要问出实质只有抓住对方实质性问题进行发问,才能击中要害,才能使对方无力还击,使反驳具有强大的力量。在孟子一连串推进发问中,陈相不知不觉地上了“套”。

论辩中,当正面途径艰深曲折、难以畅行时,使用这种“连珠问”往往可收到奇兵捷径之效。在具体运用“连珠问”时,还必须注意:

一、要问出实质

只有抓住对方实质性问题进行发问,才能击中要害,才能使对方无力还击,使反驳具有强大的力量。比如,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欧提德谟斯有这么一段对话:

欧:请问苏格拉底,什么是善行?

苏:盗窃、欺骗,这两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欧:是恶行。

苏:欺骗敌人是恶行吗?

欧: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不是敌人。

苏: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如果你的朋友打算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

欧:是善行。

苏:你说对朋友欺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事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兵就要到来。”但实际上并没有援兵。你说,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欧:这是善行。

这段对话的哲学宗旨,是阐明具体的善是多变不止的,只有一般的善才是可靠的这一思想。苏格拉底的一系列发问,始终围绕着这个哲学宗旨,从而,使欧提德谟斯无言以对。

二、要诱惑发问

“连珠问”之妙,还在于不动声色,在于对方不知不觉地进入你设计的圈套,通过旁敲侧击地发问,使对方自我否定原来荒谬的思想。比如,中国古代有一个叫陈相的人,奉行其老师许行的观点,主张贤者应与百姓一同劳动,不脱离一切直接的生产过程。这种观点,孟子并不直接反驳,而是侧面攻击,层层发问:

问:许子一定自己种庄稼才吃饭吗?

答:对。

问:许子一定自己织布才穿衣吗?

答:不。

问:许子戴帽子吗?

答:戴。

问:戴什么帽子?

答:戴白绸子帽子。

问:自己织的吗?

答:不,用谷米换的。

问: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织呢?

答:因为妨碍庄稼活儿。

问:许子也用锅做饭,用铁器耕田吗?

答:对。

问:自己做的吗?

答:不,用谷米换的。

在孟子一连串推进发问中,陈相不知不觉地上了“套”。孟子自然得出结论说:“一方面耕种,一方面干各种工匠专门的事,是不行的。”孟子又以此类推说,既要治理社会,又不能事事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彻底驳倒了陈相的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