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语言是一种在某种程度上异于常态的语言,其主要特点是委婉、含蓄、模糊和折衷。
特点之一:委婉
在外交交涉中,说对某事“表示关切”或“表示严重关切”,意味着将对此采取强硬步骤;说对某事“不能无动于衷”或“不能置之不理”,是暗示如事态继续恶化干预将是不可避免的;说“将不得不仔细地重新考虑本国的立场”,就包含友好关系即将转为对立甚至敌对状态的警告;说某外交官“进行不符其外交身份的活动”,是指控对方进行间谍活动并将予以驱逐出境。
对外交谈判,也有一套委婉的“外交辞令”。说会谈是“建设性的”,其含意是双方取得某些进展,但离解决争端仍相去甚远;说会谈是“有益的”,是指双方未能取得具体成果,但谈总比不谈为好;说会谈是“坦率的”,则是明显暗示双方分歧严重,但也各自增加了对对方立场的了解。
在多边外交中,更是几乎言必委婉。在国际会议上听别国代表发言,要旨是注意“但是”后面的文章。比如,“本代表团对这个建议有着最大的同情,但是愿意指出……”“我对某国杰出的代表怀有深深的敬意,但是我认为……”其实都是“拒绝”“否定”“不同意”的委婉表述而已。
特点之二:含蓄
外交官对阵,语言一般都注意含蓄。他们忌讳直言快语,留意字里行间,注重弦外之音。1957年,各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开会。毛泽东在克里姆林宫的午宴即将结束时站了起来,手持酒杯,向各代表团的团长敬酒。当他来到南斯拉夫代表的桌前向南共领导人卡德尔祝酒时,说了一段饱含风趣而又含蓄的话:“你们和我们的区别只在环境,你们长胡子,我们不长胡子。”卡德尔事后把毛主席这番意味深长的话解读为“以某种方式表明,他愿使南中两国关系正常化”。
特点之三:模糊
科学家信奉“黑白分明”,外交家则崇尚“灰色地带”。“灰色地带”之于外交语言,那就是“模糊”。不明说“拒绝”,而是托词“考虑考虑”,比如,对别人提出的外交请求,慨然表示“将予考虑”“将予认真考虑”“将持积极态度”,实为不同程度的模糊应对,明确表示“将予支持”或“将予积极支持”,才含承诺之意。
特点之四:折衷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中方的措辞是,“希望”争取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台湾问题,驻台美军必须“逐步减少直至全部撤出”;而美方的提法则为,“关心”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逐步减少美国军事力量和设施”,不提“全部撤出”。双方一度谈得很僵。最后在由杭州飞往上海的专机上,双方终于找到了彼此都能接受的折衷措辞:“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民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