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句子与文体

句子与文体

时间:2023-04-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概念的基本语言单位。在科技、法律等文体中,被动语态占有很大比重。也有人做过统计,发现科技文体使用的被动语态句子要比文学文体多五至六倍。但是如果一段文本中,仅仅有一处被动语态的确是很难说明问题的,但若被动语态出现的很多,达到一定比例,则很可能会对文体和意义产生影响。SPOCA描述的是简单句的成分。句子扩展的方式跟文体的效果是息息相关的。

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概念的基本语言单位。司考特曾经指出:“作者的文体既体现在他对词的选择上,也同样体现在他对分句和结构的选择上,而且两者同样重要。”[1]句子和结构对于文体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句子层面上,分析文体的效果要看以下几个方面:句子的结构:完整还是不完整?有没有倒装?句子的成分:简单还是复杂?句子的语态:主动还是被动?句子的时态:正常还是反常?有没有不合乎语法的现象?圆周句多还是松散句居多?

现代语言学也对句法的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转换生成语言学对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区分,系统功能语法对于主位与述位的分类都为文体分析提供了新的手段。

一、简单句的SPOCA

简单句一般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主语Subject (S)、谓语Predicator (P)、宾语Object (O)、补语Complement (C)和状语副词Adverbial (A)。这些成分中,主语和谓语一般是句子不可缺少的(祈使句中的主语you除外),其他成分不一定都会出现。句中各种成分出现的先后一般就是按照上面的顺序。把每个部分的缩写放在一起就是:SPOCA。

体现在句法方面的因素主要有时态和语态,下面我们就这两个方面与文体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时态

英语的时态受拉丁语法的影响,过去时是和过去发生的事情相联系,现在时和现在发生的事情相联系,将来时与将来的事件相联系,但是也并非总是这样。写小说的情况也大抵如此,作者的时间到读者去读时候,已经不应该再是当时的时态,但是有时候作者也会使用读者看信的时间。这种考虑读者以读到信件的时间为标准的时态很少见,所以也是一种超常规,体现了作者对读者对象的一种尊重。

一般的文学作品中都使用过去时作为主要时态。即使是科幻小说中叙述未来世界发生的事情,也往往用过去时。但是也有使用现在时态的时候,因为现在时给人以事件正在发生的真实感觉。

(二)主动和被动

主动句一般都是及物动词做谓语,具有主谓宾的结构。

被动语态具有非人格化和客观化的功能,能够使叙述客观,逻辑推理周密严谨;避免作者个人的主观臆断。在科技、法律等文体中,被动语态占有很大比重。国外语言学家曾统计,在物理、化学、工程类教科书里,全部限定动词至少有三分之一用被动语态。也有人做过统计,发现科技文体使用的被动语态句子要比文学文体多五至六倍。[2]

主动句和被动句在文体分析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主动句中主语即是行为的发出者,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预示着叙述的主观性和权力的绝对性,说明主语的控制权很强;而被动语态则具有客观性和抽象性,一般体现被动地接收,没有控制权。

申丹教授曾指出这种分析夸大了语法标签的作用,[3]也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一段文本中,仅仅有一处被动语态的确是很难说明问题的,但若被动语态出现的很多,达到一定比例,则很可能会对文体和意义产生影响。

二、扩展句

传统上,英语句子按其结构可以分为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三种。SPOCA描述的是简单句的成分。但是这种区分对于文体分析来说还不太细致。本节我们使用利奇等人对句子扩展的划分。利奇等人认为从一个简单句扩展到有更多成分的句子,主要的方式有三个:连接、列举和嵌入。句子可以通过这三种形式增加词、短语、小句等,从而扩展成意义更丰富、结构更复杂的结构。而上述三种方式所形成的文体风格是迥然不同的。

(一)连接

连接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成分,通过连词连接起来。

简单句和复合句一般和简洁明快的风格相联系。如果一段文字中简单句和连接句的比例过大,就会形成过于单纯、简单的风格。因此连接主要是与儿童或者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等情况相适应。

连接句还适用于描写动作性比较强的情况,如海明威善于描写“硬汉形象”,体现重压下的风度,因此其小说动作性都比较强。

(二)列举

连接里面最后的两种可能性是很小的,因为要连接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成分时,通常除了最后一个and都会省略,而是用逗号隔开,我们把这种连接方式称为列举,有时候and也可以省略。

列举的东西是各种各样的,很难归类,而上面大体归类的各项也不是在句子中相邻出现的,而是杂乱地堆在一起,从而加强了这种杂乱无序的效果。最后结句的与前面各项毫无联系,构成了排列的高潮。所以在句子的最后,形式结构与其所描述的内容很好地吻合起来。

(三)嵌入

第三种方式是嵌入,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个小句是另一个小句的一部分,也就是我们说的复杂句。如果从属的小句在句子中作为主语、宾语、补语或者状语等成分。我们称为直接嵌入;如果从属的小句是作为主语、宾语、补语或者状语等成分的一部分,我们称之为间接嵌入。

我们上面讲了三种方式的不同文体功能,总的来说,列举因为中间没有and等干扰,显得比较紧促,但是如果中间的逗号换作分号或者冒号,时间的间隔就会显得加长,急促感就会减弱很多。连接往往是简单句的简单相加,适用于描写动作性较强或者简单的思维方式。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有的作家也会反其道而为之。

嵌入句给人的感觉似乎是所有的动作同时发生,其实这个嵌入句的形式不同于我们普通意义上的圆周句,而是一个如同上面提到的儿歌那样,只是简单无限加长,并没有复杂化。

句子扩展的方式跟文体的效果是息息相关的。连接、列举和嵌入都可以扩展句子的长度,增加表达的内容,但是不同的方式产生的文体效果是不同的。连接和列举往往跟简洁、明快的风格相关联,而列举比起连接则更能体现紧凑密切的关系。嵌入的方式往往使语言显得比较复杂,与繁复的文体相关。

三、句子成分的特殊处理

上面我们讲了简单句及其扩展为复杂句或者复合句的情况,下面我们看一些特殊的句子成分的特殊处理,如省略或者倒装、圆周句和松散句、渐升和突降以及重复、排比和对偶,也可以说是对句子成分排列的特殊安排。

(一)成分省略

英语语言的句子结构一般是相对完整的,尤其是谓语动词。一般都是不可省略的。只是在一定的语境下(承前或者蒙后)可以省略前面或者后面提到的词。这样可以使表达显得比较简练。

(二)倒装

倒装是一种常见的突出手段。尽管英语的词序比较固定,但是,总是会使用一些倒装的语序来实现某些特殊的功能,主要有强调和平衡,此外还有为了诗歌的韵律而倒装的情况。

英语中常常会把句子中的某一成分移到主语的前面,使之处于显著的位置。谓语、宾语、状语和表语都可以实现这种倒装。

1.谓语倒装

谓语倒装通过把谓语提前来强调这一动作的重要性。

2.表语倒装

表语提前的倒装形式往往会起到强调主语的某一性质的效果。

倒装也有时候是为了保持句子的平衡或者衔接,比如谓语部分比较短而主语部分比较长,主谓倒装就会显得清晰,读起来也比较流畅,有时候为了和上面的语气更加紧密也使用倒装,倒装有时候是为了韵律或者押韵。

(三)圆周句和松散句

圆周句和松散句的区分在传统的文学批评中有重要的位置。圆周句又叫作掉尾句,指的是主语出现在句尾的复合句。利奇和肖特的解释如下,我们必须把所有的成分先记住,全句读完之后才能把前面的从属成分和句子的要点联系起来。圆周句常常用于强调或者表现高潮,在书面语中出现的比较多,尤其是正式的散文体裁使用比较多。松散句是指主句在前,后面跟有几个从句的复合句。所以这两种是以句子中心位置区分的。

圆周句大多是作者精心安排的,以次要的概念为先导,把重要的要素放在最后,给人以一种悬念,往往还能起到强调作用,但是有时候这种悬念却会以一种不和谐的结尾出现,从而达到一种讽刺或者幽默的效果。

松散句则比较随便,接近我们的交际句式,但这不意味着松散句结构散,而只不过是没有圆周句那么精心安排罢了。事实上,如果文章只有圆周句,就会使读者感到疲惫和厌倦,而如果只有松散句,也会失之平淡,所以一般的文章都是两种句式交替使用的。

圆周句和松散句的交替使用,可以变化句式,避免乏味,同时还可以控制文章的节奏,使文字读来流畅。

(四)渐升和突降

渐升和突降是句子成分排列的两种相反的方式:渐升就是把一系列的词、短语或小句等成分按照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浅入深依次递进的顺序排列;突降则是按照语意与渐升相反的顺序排列。

渐升的使用可以加强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列举的最后一点往往起到一种强调和凸显作用。

有时候渐升还会有前一个小句的最后一个词是后一个小句的开头的情况,而后一个项目要比前一个更重,突降则与渐升相反,目的往往是为了制造讥讽或者幽默的气氛。

(五)对偶、排比和重复

1.对偶

对偶指的是两个对称的结构中意思相对的词项形成对比。对偶形式比较整齐,意义又比较对称,所以往往比较鲜明,互相映衬,更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在一些谚语和名人名言中对偶往往用得比较多;对偶往往能够把两种相反的情况并置在一起,增加鲜明性和趣味性;对偶不仅会出现在短小的句子中,有时候诗歌中也会用到;对偶中往往会涉及反义词。

2.排比

排比指的是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的短语或者从句的重复出现,其目的往往是增强语势,提高表达的效果。

3.重复

重复是指在一个语言片断里使用相同的词语或者句子。一般我们常常使用同义词来避免重复,因为重复会给人以冗陈多余的感觉。但重复也可以表达强调或者强烈的感情,引起人的注意。重复可以分为直接重复和间接重复,前者中间不插入任何词,后者中间则有其他成分存在。

直接重复的目的往往是加强语气或者强调;间接重复往往也有对重复对象的重要性加以强调的作用;对于某一单词或者意象的重复往往可以形成一种象征的意义。

由此可见,对偶、排比和重复实际上有很多是重叠的,对偶有时也要重复一些词,重复又构成了排比。很多排比也是对偶的,然后形成对偶群等。利奇把这些通称为“前景化的规则性”;他还把这些同语音上的重复如头韵、尾韵都看作是前景化的规则性。[4]同时,这些平行结构也可以视为雅各布森的把等价原则从选择轴投向组合轴的手段。

四、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在句子层面上,除了传统语法以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当代的语法流派。其中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是不可能不提到的。当然,在此要把转换生成语法进行全面介绍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最简单的介绍也很难,因为转换生成语法从最初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到最近的最简方案,一直都在变化之中。乔姆斯基不断修改自己的理论,一方面使这一理论体系更加完备,另一方面也使他失去了一些跟随者,因为他变化太快,让人目不暇接。现在有很多语言学家认为转换生成语法是迄今最好的描写理论,在文体分析上,许多转换生成文休学家如奥哈曼、索恩福勒都曾做出过有益的探索。

转换生成语法对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区分本身在文体上就很有意义。转换生成语法认为“The cat eats the moth”和“The moth iseaten by the cat”都是来自于同一个深层结构,而深层结构是意义的来源,所以这两种表达在意义上是相等的。

奥哈曼认为两种表达方式的不同就是文体的不同,也就是说,表层结构给了作者同一个意义的不同表达方式。文体就是写作的一种方式。他认为转换生成语法应该成为文体分析的基础。例如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海明威和福克纳,他们的文体非常不同。而他们文体的迥然相异可以用转换规则来描述。福克纳经常使用的是关系从句等的“附加规则”和“连接规则”;海明威则常常使用“侧除规则”附加规则和连接规则的结果是福克纳的风格繁缛,侧除规则却使海明威的风格简练。

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区分和文体学上的二元论似乎很一致:深层是意义的来源,表层是可以选择的(文体)。句子间的不同表达方式可以认为是文体的差异,通过对这些表层结构的分析可以得出其文体特征。

但是转换生成语法的前提是生成的只能是合乎语法的句子,这给转换文体学家带来了麻烦:文学语言恰恰往往是对日常用法的变异,是不符合语法的。因此在对文学语篇的描写上,生成语法几乎无能为力。

此外,转换生成语法仅仅注重形式,不太注重意义。每一种形式的背后其实都有不同的意义。比如主动和被动语态,虽然从深层结构上说都是一样的,表达的意义其实是不同的,正如我们在本章前面论述的那样,两者在很多地方都有差异,在文体上体现的意义是不同的。在转换生成语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知语法就注意到了这些差异,从不同的突显观等方面找寻答案。所以转换生成语法在文体分析方面并没有走得很远,反而是后起的功能语法和认知语法在文体分析中更加得心应手。

[1] F. S. Scott et al,《English Grammar :A Linguistic Studies of its Classes and Structure》, Heinemann, 1968,213~214.

[2] 陈恪清,《浅论英语科技文体的若干语言特征》,《上海科技翻译》,1994(3)。

[3] 申丹,《文学文体学的分析模式及其面临的挑战》,《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3)。

[4] G. Leech,《A 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2001, 62~6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