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新闻实践中体验新闻价值

在新闻实践中体验新闻价值

时间:2023-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在新闻实践中体验新闻价值其实,与其把新闻价值的理论说得艰深,不如列举很多实例,从中我们可以更直接地体验新闻价值这个我们的职业理念。新闻价值的共性与具体传媒选择事实的轻重安排。可以看出,不同媒体由于服务对象的不同,对事实的新闻价值把握存在着差异。央行九年来利息率不动,现在发生了变动,自然显现其新闻价值。前面谈到,名人身上发生的事实具有新闻价值。

四、在新闻实践中体验新闻价值

其实,与其把新闻价值的理论说得艰深,不如列举很多实例,从中我们可以更直接地体验新闻价值这个我们的职业理念。

新闻价值的共性与具体传媒选择事实的轻重安排。由于传媒的受众群体构成不同,对同一个事实,不同传媒在版面编排或广电新闻的排序,存在一定的差异。

2005年11月28日,黑龙江七台河煤矿发生矿难,134位矿工罹难,这是一个特大矿难。大家注意,29日《北京青年报》是头版头条,《新京报》是头版二条(也是比较重要的位置),而《北京娱乐信报》头版头条是《学车考试费周四起涨价》,七台河矿难被放在头版的“一句话新闻”里;《京华时报》也把学车费涨价放到最上面。《竞报》是奥运体育报,它的主要新闻还是与体育相关的事实,但它毕竟把这件事放在了头版的一角。《北青报》和《新京报》是精英类报纸,它的服务对象会关注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所以要把这样的新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并且给予特殊处理;《信报》和《京华时报》的服务对象是北京市文化层次比较低的市民,它们都用一句话来处理这条新闻。可以看出,不同媒体由于服务对象的不同,对事实的新闻价值把握存在着差异。但是,有一条是共同的,毕竟这是一件比较大的事,各媒体都把它放到了头版。新闻价值的相对性就体现在这里。

还有,由于不同传媒的服务对象不同,同一个事实在传媒的报道中,落脚点也有差异。2004年10月29日《北青报》报道央行加息,标题是《央行九年来首次加息》,这条消息的落脚点是“央行”而不是老百姓的生活。央行九年来利息率不动,现在发生了变动,自然显现其新闻价值。《信报》的标题《银行存贷款利率今起上调》,这句话是对老百姓说的,它的重点是告诉老百姓银行利率上调了,你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根据两报的受众定位来分析,《北京青年报》强调央行的变动,是因为它的读者群——精英们关注的常常不是个人那点蝇头小利,而是银行方面的重大变动。

1998年2月27日,国家气象局首次公布每周空气污染指数,我们来看一下当年《生活时报》(由《光明日报》主办,当时与《北京晚报》竞争,现已停刊)第二天的报道。因为是首次公布(后来每天公布,就不当回事了),当时显得十分新鲜,而且内容涉及公众的生活质量,较为重要,该报把这条新闻安排在头版头条。《生活时报》用的是新华社通稿,新华社的稿子报道的是全国14个城市同时公布空气污染的情况。《生活时报》对通稿作了一些处理,把这条消息中有关北京市的情况抽出来放到头版头条,而把其他城市的情况做成表格(没有文字)放到二版中部。这样处理,体现的是我们前面说到的地域方面的心理接近问题。《生活时报》是北京市的报纸,它要考虑北京市民所关注的身边讯息,其他城市离北京很远,那里的空气质量讯息对他们来说相对不重要。把涉及北京的讯息抽出来安排在头版头条,相对不重要的信息放到二版,这样的处理十分妥当。

再看下面一个例子,这是《北京青年报》给予报料重奖5 000元的一条新闻。提供报料的是北京长辛店机车车辆厂的职工,他向《北京青年报》报告说,我们明天晚上要用汽车拉着一个火车头到天津,从天津上船把这个火车头送到台湾。《北京青年报》的记者就跟着去采访,登了一整版,主标题是《24小时运抵天津港》(图2-5)。事实有新闻价值,但是标题做得不好。为什么呢?24小时运抵天津港,说36小时又怎么样呢?没有对照,快和慢的差别是感觉不出来的。关键是肩题“汽车拉火车”应该作为主标题。因为火车拉汽车是常事,汽车拉火车是异常现象,异常现象就有新闻价值。记者抓到了新闻,但在处理上存在失误。

前面谈到,名人身上发生的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现在我们把这条新闻价值的要素延伸一下,看看这条消息:《我是屈原的第103代孙》[6](图2-6),这也是在名人身上做文章,做得很巧妙。消息的本意是告知读者,内蒙古某绒毛公司来到了新疆。这个事实的新闻价值太低了,谁知道你是谁呀。然而,记者发现这个公司的经理是屈原的第103代孙,这个事实是真的,事情就好办了,屈原是名人啊!于是别出心裁,让他沾一下自己祖先的光,标题本身就能够吸引人。

img25

图2-5 《北京青年报》最高报料奖新闻“汽车拉火车”版面

img26

图2-6 《新疆经济报》消息“我是屈原的第103代孙”

再看一条新闻:《二战三巨头后辈荷兰聚首》,这是某个社会团体组织于2005年10月初召开的一个会议,斯大林的外孙、丘吉尔和罗斯福的孙子在荷兰聚会。这个会议说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新闻的重点是三个人的身份——他们的祖父辈是世界名人。这也是名人身上出新闻,但表现形式有点不一般。

我们知道,重要事实并非每天都会发生的,可是传媒每天都要出版、播出,那你就要抓一些虽然新闻价值不是太大,但是公众关心或有情趣的事实,就是我们刚才说的第八点,凡是与人们的情感相关的事实都具有新闻价值,包括动物的活动。下面这条消息《英国小猪胜利逃亡》(图2-7)是一条社会新闻,这是1998年1月份的报道,我查了查,1998年1月中旬全世界都没有发生什么重大的事件。英国一个很重要的大众化报纸《每日邮报》记者,从警察的对讲机中(他们和警察的频道是通的,从警察的谈论中常常能抓到新闻)听到某屠宰场向警察报告,丢了两只小猪,一个星期也没找到,希望警方能帮他们找到这两头小猪。《每日邮报》的记者一想,两头小猪一个星期都没抓到,说明它们很聪明。于是设计出一个报道话题:两只聪明的小猪胜利大逃亡。警察派了个直升机查找,报社也派了个直升机和10名记者跟踪报道。由于《每日邮报》的报道,其他英国的媒体也跟着派人去采访,最后连《泰晤士报》这么严肃的报纸,也登了一整版与猪相关的新闻,配合这个话题的报道。当然《泰晤士报》讲的是猪与人的关系、猪对人有什么好处等等知识类的东西。《每日邮报》的一位记者还写了一首诗,歌颂两只小猪奔向自由的决心和勇气,并且征集作曲家为诗谱曲。过了一星期,两只小猪被发现,动物保护协会也出动了,呼吁不能把这两只猪杀了,还给它们起了名字。最后使用麻醉枪,一前一后把小猪抓住了。这时,《每日邮报》又想出一个辙儿,用1.5万英镑向这两只小猪的主人购买了其终身报道权,这两只猪价值50英镑左右。猪是绝对不能杀了,于是把猪送到动物保护协会。在这期间,商人们也开动脑子,出售印着两只小猪的T恤衫和水杯,卖得非常火。只有一个地方经营惨淡——猪肉店的猪肉卖不出去了。

img27

图2-7 我国媒体关于《每日邮报》“英国小猪胜利逃亡”报道纪实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新闻,不是两头小猪有多聪明,而是《每日邮报》的记者很聪明,他们抓住并充分挖掘出两头小猪逃亡这个事实身上的新闻价值,甚至引起了美国传媒的关注,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美国传媒都报道这个事情,其中《芝加哥论坛报》作为头版新闻来报道。我们平常要抓新闻,一是要放开眼光,抓大事;大事并非天天都发生,所以同时也要缩小眼光,例如聚焦在两头小猪身上,也能做出一些有意思的事儿来。这个事情,实际上是把人的情感赋予猪身上了,自然而然成了新闻。在这方面,我们应该能琢磨出一些道道来,它不违背新闻真实的要求,同时,又是大家感兴趣、可看的新闻。

还有些事实,属于极端的情况,同样有报道价值。如果一条狗长得很漂亮,现在可能都很难成为新闻,因为每个人的审美差异较大,如果说的是世界上最丑的狗,而且它自然死亡,可能就有新闻价值了。2005年11月的《山姆是条狗》这条新闻,就是这样。山姆是世界上最丑的狗,不是记者封的,而是它确实获得过这一“头衔”,现在自然死亡,享年15岁。这条狗确实很难看,配上照片,绝对有新闻价值。什么事儿变成了极端的事情就有新闻价值了。

再看这只我国青岛某家喂养的肥猫,可能不一定是世界上最胖的猫,但十分罕见,重30多斤。2006年2月,它首次被记者发现,被普遍报道后,闻名世界了。2007年再次被报道,原因是国际有关保护动物的组织怀疑猫的主人虐待动物。记者上门采访猫的主人和这只巨大的肥猫。猫的主人做了很多解释:不是这样的,这猫就是爱吃好的,不好动,不给它东西吃就发脾气,等等。这样的新闻在没有大事发生的情况下可以做一下,如果有重大事实发生,当然就不宜过分地兴师动众来报道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