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调查式来信

调查式来信

时间:2023-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章 新闻其他边缘体写作第一节 调查报告的写作一、调查报告的概念调查报告是关于调查研究成果的报告,本属政务、事务文体,各领域、各单位均在使用。新闻媒体上出现的调查报告,又称新闻调查,一般具有信息性、动态性和全面性的特点。调查报告应当力求新鲜、重要,并有指导意义。重庆团市委最近的一次500份新生代农民工抽样调查显示,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比为24.2%。

第十章 新闻其他边缘体写作

第一节 调查报告的写作

一、调查报告的概念

调查报告是关于调查研究成果的报告,本属政务、事务文体,各领域、各单位均在使用。调查报告属于新闻写作的边缘体,这一文体有利于新闻的深度事实报道。

新闻媒体上出现的调查报告,又称新闻调查,一般具有信息性、动态性和全面性的特点。新闻是事物变动的信息传播,作为相关的调查报告,它首先是一种信息载体,要满足受众的信息需要,并在传播过程中引导舆论。

调查报告应当力求新鲜、重要,并有指导意义。新闻是事物变动的信息传播,作为新闻边缘体裁的调查报告,就要注意从事物的自在运动中去认识事物。不仅要着眼于它的现在又要顾及它的过去,还要看到它的未来;不仅分析它存在的理由,又要找出它变化的根据;不仅注意它的现实性,还要注意它的可能性;不仅要掌握它的量变,还要掌握它的质变。这样,才能认识事物的规律,回答提出的问题。

现实社会是一个由许多独立因素组成的巨大系统,要用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事物。调查报告既要注意到事物的正面,又要注意到事物的反面与侧面,还要注意到事物的内部与外部、微观与宏观、定性与定量、历史与现实的各种联系,客观、全面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调查报告的类型

(一)基本社情型调查

这是对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条战线的基本情况进行的综合调查,用以透视社会结构、阶段变化、生产关系、经济体制等方面的情况,为制定方针政策和相应的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农村科技服务体系调查》、《当代大学生择业倾向》、《面对房改:武汉市职工心态录》等便是这一类型。

(二)经验型调查

目的是为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提供典型的新鲜经验。例如《构筑国家级艺术殿堂的成功之路——关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调查》,就比较系统地总结了该剧院出作品、出人才、走正路的成功经验,这在当时许多地方感叹“话剧舞台沉寂”之际,具有广泛的针对性和典型意义。

(三)揭露型调查

这是新闻媒体实施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方式,通过揭露曝光,促进社会发展中对于更多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例如《漏洞、漏洞——关于个体工商户税收情况的调查》,在列举和分析若干实例后,指出这是政策措施不完善所致,需要从政策上加以补救。

(四)研讨型调查

对不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通过调查进行研讨,肯定成绩,分析矛盾,寻求解决的办法,以利继续前进。

三、调查报告的写作

(一)深入一线采访,占有大量事实材料

调查报告的写作,必须把深入调查放在首位,没有调查,无从研究,也就没有报告。在调查中,要大量、详细地掌握事实材料,特别是第一手材料,也要掌握第二、三手材料,即间接的材料;既要了解现实材料,也要了解历史材料;既要获得点上材料,也要获得面上材料;既要倾听正面意见,也要倾听反面意见,努力避免以偏概全,偏听偏信。

(二)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要在充分地占有事实材料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认真研究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这就要求记者在写作时,不仅要靠丰富的事实材料,而且要靠政治、经济等深厚的相关理论功底,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新闻写作中体现出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党的政策。

(三)把观点和材料统一起来

正确认识和恰当运用材料,并使观点和材料统一起来。调查报告需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作依据,才能有说服力,但又绝不是大量材料的堆砌,而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新闻体裁,还应尽可能做到寓理于事,并注意文字的通晓畅达,文风的生动活泼,结构的灵活多样。

四、案例分析

【案例】 (载于《甘肃日报》2011年2月17日,作者:刘健、茆琛、林嵬、李亚彪)

中国社会新群体:大学生农民工生存状态调查

核心提示 这是一个令人关注的群体:他们出身农村、考上大学、进入城市,毕业后与进城打工的父兄汇流,又重新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他们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混同,工资相差无几,生活境遇同样是在城乡之间漂泊。对这样一个近几年涌现的年轻人群体,我们称之为“大学生农民工”。

保安员、保洁工、快递员、卖串串香的小贩、建筑工地绿化员、街头兜售手机的游商、做凉皮和刨冰的店员、汽车贴膜小工、胡辣汤小摊摊主……

看到以上打着“农民工”烙印的职业时,你可能无法想象,他们正是记者在重庆、河南、浙江三省(市)所调查的一批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他们被赋予这样的称谓:“大学生农民工”。

论知识是大学生 讲身份是农民工

大学生农民工,一个正在变得庞大的社会新群体。

在重庆市白马凼公交车站附近,有一个隐没在高楼大厦中的城中村。这里的路面裸露着拳头般大小的石头,坑坑洼洼的街道污水横流。农民工和大学生农民工混居在一起,达数千人。

冬季的重庆阴冷潮湿。24岁的姚明和5名室友,挤在城中村一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民房中,高低床、水泥地,袜子的臭味弥漫着,隔壁居住着一对农民工夫妇。来自陕西省高陵县药惠乡麦张村的姚明,2010年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电控学院,在重庆颐洋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找到了一份超纯水机售后服务的工作,月收入1500元。“抽烟6元、早餐1.5元、车费4元、午餐6元、晚餐5元,我一个月至少需要700元生活费,剩不下多少钱。”

姚明的户籍还在农村老家,他告诉记者:“没有房子没有家,迁户入城有什么用?还不如在农村有块地。”究竟有多少大学生农民工居住在这里?姚明形象地比喻说:“我们像上千颗沙粒,渗透在农民工聚居区,渐渐地和农民工融为一体。仅从外表,难以分辨。”

每一座大城市里,都有类似的农民工和大学生农民工混居区,比如在郑州,他们就主要聚集在北环柳林、庙李、城北一带的城乡接合部。

大学生农民工这个新群体人数究竟有多少?重庆团市委最近的一次500份新生代农民工抽样调查显示,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比为24.2%。

记者选取村庄、企业、大学班级三个与农村大学毕业生关系密切的点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大学生农民工是随着大学扩招、就业难加剧后,正在迅速壮大的新社会群体。

村庄。近三年,西安市高陵县药惠乡麦张村、重庆市荣昌县双河镇双河村四组、重庆市巫山县建坪乡中伙村三地大约有22人大学毕业,目前至少有10人的生活状态使其可以被视为典型的大学生农民工。

企业。重庆新龙湖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中有农民工1047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17人。

大学班级。来自河南省叶县下里乡的李太白,2008年毕业于河南省科技学院。毕业以来,先后干过屠宰等体力活。他做了一个统计,大学同班有19名男生来自农村,除3人考上研究生、4人在企业上班外,其他12名男生都在郑州“漂着”。

半个月来,记者采访大学生农民工,与他们交谈、吃饭,走入他们的生活、情感。如果说改革开放的头30年,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造就了2亿多城乡两栖的农民工大军,形成同工不同酬、贫富分化、留守儿童等诸多社会问题,那么今天值得深刻警醒的是,社会还在以同样的轨迹,造就出一个队伍正在逐步变得庞大的新群体——大学生农民工!

岗位在城市 保障在农村

周勇是重庆龙湖南苑小区的一名服务专员,居民在请他刷卡开门时,习惯称他“保安”。当记者得知这名保安毕业于一所211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本科,拥有大学英语六级证书,还能够用日语读写、对话时,惊讶之余深感知识与职业的错位。

周勇563分的高考成绩,曾在家乡重庆巫山县建坪乡中伙村引起轰动。四年后,得知周勇毕业后只找到一份月收入1000多元的保安工作,他60多岁的父亲走出家门,砌墙、修水塘,挣了上万元,帮他偿还了助学贷款。

“父亲给我还贷款时,怕我伤心,扯谎说是借的。那一刻,我真感到自己太没用了。”周勇说这话时,努力保持表情平静,“天冷了,我连一副手套都不舍得买。农村大学生背着助学贷款走出校门,在城里打拼是从负数开始的!我家幸亏在农村还有地,最近我与一位大学同学正合计着回家乡办一个养鸡场。那份以前看不上眼的土地,也许是我以后的保障。”

记者在重庆、河南、浙江等地调查采访的近百名大学生农民工,90%是农民工的后代。他们的收入与新生代农民工相差无几,甚至还比不上仍在打工的父母、兄弟。

杨晏琼毕业于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专业,毕业后被父亲要求跟他在建筑工地学习墙体粉刷。杨晏琼对记者说,她和父亲同在重庆的建筑工地打工,她月收入1500元,而且今后涨幅有限,父亲日薪150元,是她的三倍。

记者在河南、重庆调查发现,大学生农民工的月薪在1200元至2500元之间,浙江稍高一些。

曾几何时,“考上大学,跳出农门”是农家孩子的最大梦想。但在农村大学生于城市落脚越来越难的社会背景下,与普通新生代农民工相类比的另一个共同点在于,绝大部分大学生农民工不再愿意迁出农村户口、放弃农村土地权益,这被他们视为最后一道保障线。

毕业于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唐世伟在重庆一家小区从事绿化工作,户籍仍在重庆荣昌县双河镇双河村四组。他说:“在城里没有房子,迁过来还不如在农村,可以继承父母的土地。有地比没地好,更有安全感。”

大学生农民工群体过着“岗位在城市,保障在农村”、“平时在城市,过年回农村”的生活,游荡在城乡之间的生存状态,与普通农民工显现出趋同性。每一次面对他们青春的面孔,都让人感到他们对未来充满迷茫:我们到底属于城市,还是属于农村?

那么,与新生代农民工相比,大学生农民工有什么不同呢?重庆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农村劳务开发管理处处长唐继邦分析说,由于学历不同,大学生农民工对城市的期望值更高,不仅为了生存,更为了发展;他们知识水平更高,发展空间更广阔,维权意识更强,精神需求更高。但现实是,由于体力劳动者稀缺,大学生农民工就业初期整体工资水平偏低,甚至低于新生代农民工。

现实虽残酷 未来却美好

在城市市民、农民工、企业家等人群眼中,大学生农民工有着不同的侧面。但有一点,人们的认识是共同的,即他们有着美好的未来,也面对着残酷的现实。

浙江省农业厅经济管理处处长童日晖说,大学扩招之后,大学生从“天之骄子”和社会精英变为普通劳动者。

晏远刚在重庆嘉轩汽车密封件有限公司从事“接角”工作,这是一种全额计件的工作,平均60秒要做一个产品。

晏远刚十分感慨:“我本来已经农转非,现在又变成了农民工,没有关系就只能从头开始。”

尽管目前处境艰难,大部分大学生农民工依然觉得未来值得期待。实际上,社会公众中的大部分人也持同样观点。

从砖工逐渐成长为公司高管的黄玉健说,大学生农民工心态一定要稳定,看事情眼光要长远,实际上许多事情只要认真去干,凭他们的学识水平一定能干好。

让人欣慰的是,很多企业家也看到了大学生农民工的价值,在他们眼中,大学生农民工未来大有希望。

重庆新龙湖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杰告诉记者,公司招收的100多个大学生农民工现在刚刚走上绿化员、客户服务专员等工作岗位。表面上和农民工相似,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强,工作中表现出了智商高和情商高的特点,经常提出优化物业管理流程的好建议。更让人看重的是,他们有很强的管理能力,这是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所没有的。

重庆嘉轩汽车密封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勇说,国外很多著名的大企业,有两个宝贝,一个是技术创新带头人,另一个就是大批成熟的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学生农民工走到生产一线去,将大大提升中国产业工人的整体素质,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他强调说:“只要这些年轻人与企业一起同心同力地进步,他们的未来肯定很美好!”

【分析】 1.准确地抓取了“大学生农民工”这个重要而典型的社会群体进行调查,新闻价值凸显,意义深刻。

2.记者善于多方着眼,深入地挖掘,在调查中发现其中的问题,写作中不断探讨问题。

3.通过事实进行逻辑推理,阐述主张与观点,并预示未来,具有指导性。

第二节 工作研究

一、工作研究的概念

新闻体裁的工作研究是指对实际工作中重要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提出见解和主张,为领导决策服务或参与因社会需要所引起的公开讨论。

工作研究是一个新兴文种。它根植于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深厚土壤中,是一种极其宝贵的信息载体,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它有助于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克服教条主义;它有助于补充、修订和调整决策,防止和克服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它有助于改革和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克服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思想。

工作研究这种述评结合的报道形式,改革以前早就出现过,但没有形成一种体裁。1978年9月,新华社三位记者到四川采访,听到许多工矿企业的干部反映,中央有关业务部门对单项奖规定得过死,束缚了下面的手脚,影响了职工积极性的发挥。记者根据调查材料写了《企业奖励办法是否可以搞得灵活一些》。这篇报道表明记者敢于破除条条框框,从实际出发集中群众的意见,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它写得既不像通讯,又不像消息,但内容很重要,提出了实际工作中值得研究的问题,编辑部就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工作研究”,于9月23日播发。自此之后,这种体裁在报纸上就时有出现了。它有很强的探讨性、启迪性,写作上不拘一格。

二、工作研究与相关文体的区别

工作研究与工作通讯不同,工作通讯是介绍贯彻党的某项政策,完成某项工作的成就和经验,要求报道工作的全过程(纵的),或互相联系的几个侧面(横的),材料翔实、细致、完整;工作研究则是抓住主要矛盾,分析原因,提出崭新的思路和见解。

工作研究也不同于决策方案,两者虽然都可以作为决策的依据,但工作研究不像决策方案那样,提出两个以上的方案,论证举优,供领导选择,它只是针对具体工作,经过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

工作研究也不同于调查报告,两者的区别是:调查报告侧重于回答“是什么”、“怎么样”,有时也要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工作研究则侧重于回答“为什么”、“怎么办”,它不是一般性地提出建议,而是要提出独到的见解。

工作研究也是随笔性的,但它述评结合,带有理论色彩,主要从较深层面探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包括经验教训、成败得失以及某项具体措施的可行性等。

三、工作研究的写作要求

(一)基础在调查研究

工作研究的题材,往往是实际工作中的确值得研究探索的问题,而且要占有大量材料,只有一般性的了解是无法下手的。因此,只有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才能考虑工作研究的写作。这就要求对打算探讨的问题作专题性考察与分析,还要对问题产生的环境、背景作出系统全面的把握,而不能先有判断再去取证,不能找到一点能够印证自己论点的材料就作结论。

(二)选题不可太大

工作研究以实际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采写题材。但选题范围不可太大,太大就成了工作通讯。选题口子小,并不是说问题不重要,恰好相反,它所研究的应当是当前群众十分关心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例如《赶快兴办快餐馆》、《解决“缝衣难”的出路何在》,以及社会风气、治安环境、服务态度、中小学生流失等,抓住这些方面的选题,及时提出来研究,促使问题的解决,自然得到受众欢迎。

工作研究也可涉及改革和建设的重大问题,而选题的切入口还是小一点为好,这样,便于从内容上向纵深开掘,把问题说清谈透。

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鲜事,众说纷纭,究竟是好是坏?搞得搞不得?以工作研究形式把它提出来探讨,将有助于解放思想,推动工作。例如发表于1992年的《能否让职工多端几个饭碗?》叙述道:南方人惯称的“钟点工”,北方叫做“小时工”。这一行当在广州、上海堂而皇之地形成“第七十三行”——家庭服务业之后,逐渐在北方崭露头角,并且打破家庭服务的圈子,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成千上万的“小时工”,对繁荣经济、活跃市场功不可没,但为现行体制所限,难以合法化、公开化、普遍化。在这篇工作研究中记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小时工”是很值得提倡和尝试的改革方略。

(三)科学评述,辩证分析

工作研究要依据确凿的事实分析问题和作出结论,这些分析,要用事实来说话,让人毋庸置疑。

例如《整顿长江航行秩序刻不容缓》一文说,长江水道一开放,沿江各地大大小小的集体联营船、个体户船、夫妻船都跻身于运输行列,出现了千轮争流、万船竞发的局面,对搞活经济、促进交流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事故也增加了。接着指出,长江水道复杂,滩多、礁多、水急浪大,船舶来往频繁,加之各类小船的船工素质不高,缺乏应有的培训与考核。因此,仅能在小河、湖泊运输的船舶,盲目入江,就难免要出事。文中以事实说话,让人们觉得长江航行秩序非立即整顿不可。

第三节 调查式来信

调查式来信和读者来信是用书信体的形式在报纸上反映情况、发表意见的方式。这种方式反应灵敏,不拘一格,内容丰富,书写迅速。可以对有普遍意义的重要问题发表看法,也可以对有典型意义的具体问题阐明意见;可以阐述经过深思熟虑得到的真知灼见,也可以发表不成熟的探讨性意见。

一、调查式来信的作用

(一)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运用书信形式写亲身感受,在报纸上赞扬社会的新风尚,表彰好人好事,使人振奋精神,增长斗志。例如,全国好新闻《三次碰壁受教育,秉公办事应学习》(《北京日报》),使读者从不正之风到处碰壁的事实中,看到实现党风、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希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二)针砭时弊

运用书信揭露社会不正之风,揭示和批评生活和工作上的错误现象,引起领导部门的重视,从速处理,伸张正义,打击邪气。如全国好新闻《如此“超重补票”》(《广州日报》),通过反映旅客无过被罚,经济上蒙受损失的事实,揭露铁路运输中存在的不良风气。来信见报后,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及时采取果断措施,狠煞了乱罚款的歪风。

(三)舆论监督

运用来信进行舆论监督,帮助领导机关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在群众中贯彻执行的情况,向上传递信息,沟通情况,改进工作。

以全国好新闻《冒富大步有新的三怕》(《宜昌日报》1983年2月27日)和《民选厂长方兴文治厂有方为何被免职?》(《贵州日报》1983年9月24日)两稿为例,前者揭露了某些农村基层组织和一些干部的“红眼病”问题,作者精练地概括出“一怕端、二怕掺、三怕摊”九个字,形象地勾画出害“红眼病”的症状,反映了“两户”的意见和要求。来信刊出后,读者称赞它“说出了农民的心里话”,“为‘两户一联’的发展立了大功”。后一篇来信对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予以支持,为改革者立言,维护了职工的民主权利。

(四)讨论和探索

用来信在报纸上对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的问题进行纵深探索,大胆提出设想和建议,为有关部门提供作出决策的参考性意见。

全国好新闻《漫步首都商场观感》(《广州日报》)一组三篇稿件,就有很强的探索作用。这组来信围绕“广州轻纺产品为何不在北京‘亮相’”这个问题,在做了大量调查研究之后,提出了产品销售中的“生意经”,对有关部门的工作很有参考价值。

(五)为读者服务

不少报纸开办“信箱”、“问事处”、“信访问答”等栏目,运用来信的形式解答读者提出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性的具体问题和其他读者关心的问题,都很受读者欢迎。

二、写调查式来信的注意事项

(一)所提问题要有典型的社会意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不同时期群众关心的问题是不一样的,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使来信贴近群众。要善于把舆论引导到执行党的中心工作上来,形成有利于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舆论环境。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所写材料要真实具体,经得起核实,所提观点要有充实的材料

以全国好新闻《一纸合格证,吃喝知多少》(《湖南日报》)为例,文中列表公布了一家工厂的一个合格产品,为了得到合格证请客花费的具体费用,计有住宿、饭菜、酒水、香烟、瓜果、茶叶、礼品被、礼品包、电影费等10项,每项的费用和总计的费用都非常可观。这封信写得简洁清楚,既无废话,又无华丽的辞藻,将事情交代得具体而明白。

(三)要有真情实感

来信都是作者有感而发,充满肺腑之言,喜怒哀乐寓于字里行间。

全国好新闻《愿把爱情献给忠诚于祖国的战士》写道:

我从小一直想当一个解放军战士,可是由于许多原因,始终未能如愿。但这许多年,我对部队、对战士的生活一直是向往的。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一见到身穿绿军装、头戴红五星的战士,心里总泛起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想摆脱也摆脱不了。

中专毕业后,我参加了工作,逐渐面临着要解决个人问题。我的女伴中,有的要找研究生,有的要找工人……可是我,就想成为一个军人的妻子!看了电影《天山行》,我在被窝里偷偷哭了半宿。我们的战士,尤其是坚守祖国边陲的战士,居然不被自己很亲近的人所理解,真使我感到不可思议。现在社会上也有一些姑娘不愿找“当兵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而我,假如能成为一个军人的爱人,那我将感到“三生有幸”。

(四)表达方式不拘一格,要生动形象,尖锐泼辣,能吸引读者

由于读者来信的内容无所不包,因此,表现形式上应不受其他新闻体裁写作方法的约束。作者可以采用各种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如控诉、告状、揭发、呼吁、检举、提问、感谢、评议等形式,把群众的呼声、要求、希望、困难、不满、冤屈、疑问、赞扬、建议等表达出来。

(五)标题简短明了

来信的标题与其他新闻文体的标题不完全一样。它的特点是:大多数为一行实题,很少运用引题和副题;力求通俗易懂并口语化;为了直言不讳地表达群众的要求、呼声,以设问、祈使和对称句为多。

例如以下来信标题:

这样的人怎能成为共产党员?

揭发走私贩犯罪活动何罪之有?

莫称“残废”人

不要对学生罚款

患者病情严重缺款无法根治

利用职权搞报复刁难殴打驾驶员

第四节 采访札记

“札”原指我国古代写字用的小而薄的木片,“札记”是求知的人读书时信手摘记的重点与写下的心得,颇具随笔性。

采访札记,是记者将采访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摘要记录下来,加以公开报道的一种新闻边缘体裁。它是一种可以公之于众的小型“情况反馈”,往往是记者完成新闻报道任务同时的副产品,着眼点在于交流信息、推动工作。

采访札记的题材范围较小,也不像通讯那样强调指导性,然而某些新发生、新发现的情况和问题,却又是为社会公众所关注的。记者用短小精悍的札记形式,把所见、所闻、所感如实记录下来,可起到阐明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匡正视听、明辨是非和提醒注意等作用。

采访札记的写作方法比较自由,可以运用杂文、散文、政论等多种手法,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共鸣。写作时,应从三个方面去考虑,即尖锐泼辣,观点鲜明;生动活泼,富有新意;短小精悍,留有回味。

一、尖锐泼辣,观点鲜明

采访札记篇幅短小,最忌钝刀割肉,半天也割不出血来。要把问题鲜明地、尖锐地提出来,不能模棱两可,不痛不痒。

《一个工程师的苦恼》(《文汇报》1982年6月19日)尖锐地提出了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左”的影响没有彻底肃清,某些单位的领导还对知识分子存在偏见,不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挫伤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稿件采用鲜明的对比手法。一方面写上海市仪表局所属某厂研究所工程师陈祥祯学有专长,作出很大贡献;另一方面写厂长等少数人对他的压制、打击。读之令人愤慨!《文汇报》还就此发表了评论员文章《思想阻力何在》。这篇札记发表后反响强烈,上海市仪表局当天就派人到该厂了解情况,并对陈祥祯的工作重新作了安排。《人民日报》在第一版用消息形式转述了这篇采访札记,提出“对压制知识分子的现象不能熟视无睹”。

二、生动活泼,富有新意

采访札记如果写得枯燥无味,就没有人愿意看,也就不会有宣传效果。写采访札记,要像知心朋友谈心一样,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新华社记者徐占琨在写采访札记《要大力支持出口商品生产》(《人民日报》1979年1月31日)时,设想读者是老朋友,就坐在对面,于是就无拘无束,谈笑风生。这虽是一篇批评稿件,是一篇提出建议的稿件,但并没有板着面孔写,开头形象地描绘了参观福州雕刻厂的情景,写出自己得到的艺术享受。然后笔锋一转,写到厂长的苦恼,生产出口产品,连广州交易会展览馆都进不去,外贸部门又不及时和工厂签订合同,给工厂带来很多困难。接着,联想到江西景德镇的类似情况,希望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出口商品生产。结尾是这样写的:

夜深了,我放下报纸,走上阳台,仰望夜空,弯弯的月亮透过浮云,射出朦胧的白光,住处附近的山水亭台,若隐若现,天上人间,浑然一体。我仿佛看见泰山石雕的嫦娥、玉兔、景德镇瓷器滴水观音,都在这安谧的冬夜里活动起来,随着白云奔向遥远的地方,争当中外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的使者。我想更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加快四个现代化,就得千方百计生产出口商品,采用多种形式把出口贸易做大做活,以出养进。这就需要中央、地方、各行各业大力支持出口商品生产,提供必要的资金、设备,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外贸部门也要尽可能为生产出口商品的工厂提供方便,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国际市场的情况,为出口商品畅销国际市场开辟道路。

三、短小精悍,留有回味

采访札记不能写得啰嗦冗长、令人生厌,也不能写得太直白,要言虽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充分思索和回味的余地。

新华社1979年1月18日到2月9日播发了采访札记《反对“开大锅饭”“吃大锅饭”——上海经济战线采访札记》。由于主题抓得准,切中时弊,发表后深受读者欢迎。这组札记中有一篇,以七宝酒厂粮食浪费惊人的事实,说明“开大锅饭”、“吃大锅饭”的危害。这个300多人的小厂,从1967年到1978年8月的11年中,共浪费粮食1400多万斤,足可供全厂职工吃近100年。稿件分析产生这种浪费现象的重要原因,是这个厂所用的主要原料粮食,全由国家包下来,工厂要多少就给多少,这种包下来的做法,实际是鼓励企业捧着社会主义铁饭碗“吃大锅饭”,成了落后企业的“保护伞”。据此,这篇札记建议物资择优供应,出酒率高的厂可以多给原料;出酒率低,大量浪费粮食的工厂,要限期改进,过期不改,应停产整顿。

第五节 采访随感、采访日记、调查附记

一、采访随感

采访随感是记者在采访中的见闻,用随感录的形式书写成篇。采访随感与采访札记的不同在于,采访随感的叙事简洁、凝练,笔墨偏重于“感”,为此议论文字偏多,且形象生动,体现出浓烈的感情色彩。

【案例】 (载于《合肥晚报》2006年1月26日)

儿子为什么要与爸爸“公证”压岁钱?

24日上午,成都城南某中学的初一学生王鸣(化名)来到公证处,要求公证一份“压岁钱协议”。“爸爸承诺每年过年都要给我压岁钱,但我现在已经12岁了,还从没有拿到爸爸发的压岁钱,所以我要与爸爸签订一份协议,要求他每年过年时必须给我发压岁钱,一直到我年满18岁。”王鸣说着,眼角还挂着泪花。

初看这则新闻感到十分可笑,孩子竟然把压岁钱也拿去公证,然而,细细寻思却无法笑出。是什么促使一个12岁的小男孩以“公证”的方式讨要“压岁钱”?

原来,期末考试以前,王鸣曾与爸爸约定,如果他的期末成绩在全班排名前5名,爸爸就给他500元压岁钱。结果他的分数位列全班第三,他要爸爸兑现承诺,他爸爸却找理由推托。他一气之下来到公证处,要求给“说话不算数”的爸爸一点压力。

在孩子们的脑袋中,春节收到“压岁钱”是“天经地义”也是最开心的事。王鸣每年都期盼爸爸兑现给压岁钱的承诺,却每次都落空,孩子失望的心情可想而知。不难看出,正是爸爸对他多次欺骗才让他想用“公证”这种法律手段来“对付”他的老爸,维护自身的“权利”。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大人的言行对孩子影响至深。“人无信则不立”,这道理每个人都懂。当我们在教育孩子要讲诚信时,却屡屡在孩子面前失信。这必然对孩子未来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

在当前的教育中,一些父母往往只注重孩子的成绩,而忽视对孩子的品格等方面的教育。王鸣的父亲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采用了利益刺激的手段来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最终目的达到了,却又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在成绩与品质培养的天平上,他完全向前者倾斜。这种倾斜是极为有害的,极易培养出高分低能或人格不健全的“不合格产品”。

二、采访日记

采访日记,是一种以连续或有间隔的日记形式记述和评价新闻事实的报道。

这种报道形式可以追溯到民国初年名记者黄远生的日记体通讯。自1915年4月1日至5月8日,他一共写了15篇“新闻日记”,虽然不是每日一篇,但在当时的确是一个创举。

采访日记的体裁特点类似采访札记,主要区别在于,采访日记写法更为自由,或记事抒情,或感怀议论,更有发挥余地。采访日记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通讯体裁,所以也不等同于早年的日记体通讯,而且在取材角度、表现方法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三、调查附记

调查附记像是一种“微型调查报告”。不同之处在于,它是根据读者(听众、观众)来信(稿)反映的问题,编辑部派记者调查后写的“附记”,三言两语,文字简约。

据蓝鸿文教授介绍,“附记”可能渊源于“附笔”(书信写完之后另外加上的话),一是表明读者反映的问题是否属实,二是对问题给予简要的评论。有的调查附记提出的问题相当尖锐,如《人民日报》1979年11月30日刊出的调查附记《是县委大还是宪法大?》。

实训练习题

1.采写一篇新闻调查。

2.采写一篇情况反映。

3.采写一篇调查式书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