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节目中心 代依艳
代依艳
“慎独”,语出《中庸》:“莫见于隐,莫显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其意是当独自一人而无别人监视时,也要表里一致,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
一个午后,和编辑到地铁线路公司二项目部做前期采访,主人公袁金武师傅是一名地铁轨道探伤工。听到这个岗位的时候,敬意油然而生,顾名思义,轨道探伤工肯定是负责来检查钢轨是否有问题的工种。我们这期节目的意义就在于,中秋月圆,合家团圆之际,这些一线员工坚守岗位,通过我们的节目将辛苦和不为人知展现出来的同时,让他们有机会和家人、朋友说说心里话。
经过了解,地铁探伤工是一群在夜里十一点之后才能工作的特殊岗位,因为他们只能等到地铁全部回库后,才能给钢轨进行探伤工作,要一直工作到凌晨三四点钟。这就意味着我们报道组的主持人、记者、摄像要和师傅们一起彻夜体验他们的工作。只有深入了解,才能更好更真实地反映袁金武师傅和同事们的工作状态。约了摄像张虎,主持人马迟,都痛快了地答应一起完成这期节目的拍摄。不就是熬夜吗,没关系,平时编片子也有过类似的情况。摄像张虎早早地就安排好了时间,主持人马迟当天有晚间新闻的主播班,下班之后立刻就赶到了集合地,雍和宫地铁站。
由于当天夜里要拍摄的内容很多,我和张虎晚上九点就到了拍摄地,夜晚地铁回库的画面真的非常漂亮,但这一辆辆车回来后,袁师傅就要开始工作了。晚上十一点,我们和袁师傅进入了雍和宫段地铁隧道,黑暗和潮气很快就把我们包围了,只有墙上几十米一个的昏黄的灯和袁师傅的手电筒为我们照亮前路。袁师傅告诉我们,他们已经习惯了,适应黑暗,适应寂静,才能通过耳朵辨别出探伤仪高低刺耳的音频到底反应的是什么问题,而且还要在钢轨边上仅有20几公分宽的台阶上快速行走,还要保证不被地上的螺栓绊倒。复杂的施工环境不免让我们提心吊胆,我们即便是全心看路的时候,还难免踉踉跄跄。工作中的袁师傅和队友们不交谈,不停歇,不喝水,不上厕所,六七个小时的工作几乎一口气做下来。看着他们细心地推着探伤仪,仔细地听着动静,通过锤子的敲打,真的就像一名医生,把冰凉的钢轨当成患者,通过极细的检查,将细小至2、3毫米的毛病都检查出来。和我们普通医院的医生相比,他们担负着千万名乘客的生命安全!4个人一小组,各自负责不同的检查任务,没有任何人监督的情况下,他们要为自己的工作负责,要为乘客的安全负责!想象一下,当他们这些探伤工在您熟睡的时候,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在隧道里进行钢轨的检查,第二天地铁把我们顺利准时的送到乘客想要到达的地方时,我们的探伤工师傅们才刚刚下班!一整夜的拍摄过程中,我们不免有几个小哈欠,袁师傅笑着告诉我,他们的特点是白天没精神,晚上眼睛贼亮!看来这值夜班,和晚上工作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虽然他们的工作让人感觉神秘,但是常年夜班,与正常工作者生活顺序的颠倒,使他们渐渐远离了朋友聚会、家人团圆。袁师傅更是无暇顾及正在上高三的女儿,谈到这点时,能感觉到一位父亲的无奈和对女儿的爱护,他拒绝了我们打算采访女儿的要求。我虽然是一名记者,但也是一个女儿,父亲经常在我上学后才下班回来,我放学回来父亲还在休息,我猜想女儿曾经也有很多话想和父亲讲。但是作为父亲的袁金武师傅,为了地铁安全正常运行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将小家放在了第二位,等女儿长大了,一定会理解这样一位令人尊敬的父亲。我们在拍摄的最后,将一支录音笔送给袁师傅,他把最想说的心里话留给了女儿,让人动容,他说这是他第一次用这样的方式与女儿沟通,我们也是希望通过录音笔的形式,让父女俩能够将自己的感情录在这里,成为他们沟通的载体,这也是我们“说句心里话”主题背后的意义所在。
当别人为自己的工作成绩骄傲自豪时,他们却不敢开心,因为他们的成绩体现在发现并及时解决、更换了多少伤轨,反倒让他们提醒自己细心细心再细心,仔细仔细再仔细!节目播出之后,袁师傅告诉我,第一次在电视新闻里展现自己的工作,让同事们特别高兴,而且袁师傅的老母亲看到新闻之后,流下了眼泪。其实,能够首次将这样一些默默无闻的、真正的幕后英雄们展现在荧幕里,作为记者,我们也觉得特别幸运,从他们身上我领悟到,做好任何工作,都需要细心、耐心和默默的坚持。在做出好新闻的同时,能通过我们的笔触,我们的镜头,成为被采访者和家人的纽带,这是让我觉得作为记者最自豪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