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本书在第三章建构的译者文化风格分析模式中文本内因素的指标,语言是译者文化风格的最直接体现。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机体,语言是文化的核心。在分析语言标记时笔者结合语言学的分析模式主要从语音、词汇、句子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和研究。
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因而索绪尔把语言符号看作是一个概念和一个有声意象的统一体,“语言符号联结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索绪尔,1999:101)。在语音体系音韵,节奏是文学表达中经常使用的。文学作品的文字表达不管是书面还是口语形式都注重音韵,不同的音韵组合能起到截然不同的表现效果。“文学作品中特别是诗歌中的音韵是用以表达人类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重要的物质外壳和艺术形式,同时又是用以打动和感染读者和听众的有效物质手段”(包通法,2007:107)。“音韵和节律是诗歌语言音乐美的主要来源,也是诗歌表意寄情的特殊手段”(侯维瑞,1986:2)。黑格尔也曾指出:“韵把我们带回到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韵使诗的音律更接近单纯的音乐,也更接近内心的声音。”朱光潜在《诗论》中提到:“韵的最大功能在于把涣散的声音联络贯穿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曲调。它好比贯珠的串子,在中国诗里这串子尤不可少。”他还转引邦维尔在《法国诗学》中的说法:“我们听诗的时候,只听到押韵脚的一个字,诗人所想产生的影响也全由这个韵脚字酝酿出来”。并评论道,“这句话对于中文诗或许比对于西文诗还更精确”(朱光潜,2006:179)。可见,在中西语言中,音韵和节奏都是语言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在诗歌等文学作品中尤为如此。节奏感和音乐感不仅是语言的外在形式,恰当地运用可以增加语势,使语言更加具备感染力,可以推动读者的内在共鸣。这正是文学语言的魅力,也正是文学的魅力。例如在古诗《长相思》中:“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每小句末都有“u”的音韵在里面,连在一起的不仅是诗句的上下关联,而且表达出了诗人的愁绪。因此,在文学作品中,“节奏具有主体性特征”(曹丹红,2010)。“文学文本的节奏和旋律,如同音乐作品的节奏和旋律,是文本的灵魂,更是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春柏,2012:47)。
不同的语言体系有不同的音韵结构和表现形式,英语与汉语分属不同语系,诗歌的音律、韵律和声律都有着本质的区别。英汉两种语言音韵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首先,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音体系,音律模式和节奏不同。汉语诗词以单音节的汉字为单位,辅以平、上、去、入的声调起伏来构成诗歌韵律,即汉诗以平仄入调,以五言、七言计数音节;而英语则多以多音节的单词为单位,辅以轻重音的交替更迭来突显诗词的抑扬顿挫,即英诗以轻重音有规律的间隔变化入调,以音步计数音节。音步数从一到十都有,如有单韵步行,即由单个音步构成,但这类诗歌较少,还有双韵步行、三韵步行、四韵步行、五韵步行,英语诗歌中的五韵步诗行一般都是由五个抑扬格韵步组成,这样的诗行叫抑扬格五韵步诗行(iambic pentameter),这种诗行迄今为止,仍然是英语中使用最多的诗行。
汉语是声调语言(tone language),而英语是语调语言(intonation language)。汉语的声调具有辨义功能。声调产生的韵律是汉语审美感性的独特表现。声调分为“平声”和“仄声”。“平声”是阴平及阳平的合称,“仄声”是其他声调的合称。平仄组合形成了汉语变化多端的韵律。汉语中的平仄组合有定式组合与非定式组合两大类。定式组合主要是指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律。非定式组合是定式组合经典的广泛扩展式,它吸收了定式组合的精髓,如排比、反复、对偶、(音节)相间、(音节)相叠、仄起平收、平起仄收等。刘宓庆(2010)在英汉对比分析时指出,中国文章的章法学认为行文内平仄相间可以形成一种内在的谐协感,而声韵单调(如“平仄平仄平仄”)或单一(如“平平平平平……”)就会积累一种张力,影响美感,破坏汉语行文的谐协美。相间相调,斯谓自然。翻译或写作,这种感觉至为重要,一般散文体行文中对“平起仄收”和“仄起平收”是应该关注的。
英语是字母文字,其押韵的模式与汉语不同。由于英语单词的字母组合通常是辅音+元音+辅音,汉语通常是辅音+元音,英语词语押韵的模式较汉语丰富。根据候维瑞(2004)的统计归纳,英语的押韵模式分为六类:①押头韵(alliteration),即词首辅音重复,这是英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押韵模式;②谐元音(assonance),即词中重度元音重复;③谐辅音(consonance);即词尾辅音重复;④倒尾韵(reverse rhyme)指词首辅、元音的重复,如great grazed;⑤排韵(para rhyme),即首尾辅音对照重复,如great grout;⑥末韵(rhyme),指词尾元音或辅音的重复。押韵的形式有行际押韵和行内押韵。行际押韵的格式变化多样,有双韵式aabb式、abba式或abab式,变化比较灵活。但是十四行诗相对较固定。这种诗体由十四行诗组成,分前八行(octave)和后六行(sestet)两个部分,每行五个韵步(pentameter)。第一部分八行诗的押韵格式为:abba abba,这种韵式称为吻韵。第二部分六行诗的押韵格式有三种:cdc cdc cdc dcd cde dce,这种韵式称为链韵。通常不同的诗人可能风格不一样,例如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押韵模式为:abab cdcd efef gg。莎士比亚一共创作了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我们以编号为12的十四行诗为例:
When I do count the clock that tells the time
And see the brave day sunk in hideous night,
When I behold the violet past prime
And sable curls silvered o'er with white,
When lofty trees I see barren of leaves,
Which erst from heat did canopy the herd
And summer's green all girded up in sheaves
Borne on the bier with white and bristly beard:
Then of thy beauty do I question make
That thou among the wastes of time must go,
Since sweets and beauties do themselves forsake,
And die as fast as they see others grow;
And nothing' gainst time's scythe can make defence
Save breed,to brave him when he takes thee hence.
莎士比亚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主题是规劝友人生子。全诗由三个四行诗和一个双行诗构成,在内容上可将前十二行和后两行分成两个部分。前面写时间的镰刀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摧残,后面写留下子嗣是唯一抵御时间镰刀摧残的方法。前十二行是一个整体,一气呵成,一个主句带三个时间状语从句和一个原因状语从句。从结构上看,最后两行对前面的问题加以解决,简洁紧凑。从押韵上看,前三个四行分别押韵,即abab cdcd efef,最后两行押gg韵。它们在押韵结构上相互独立,不发生关系,更加有利于诗人遣词造句、抒情写意和表达情感,更加有利于诗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行内的押韵可以是中韵、谐元韵、头韵等的单独使用后者交错更迭,变化多样。例如以下诗句中:The light that lies in women's eyes. (Thomas Moore)
这句诗行中有押头韵(light,lies)、押中韵(lies,eyes),还有谐元韵(light,lies,eyes)。同一个音韵交错重复,形成一种回环萦绕的声韵效果。总之,行内和行际押韵共同构成英译诗歌的独特音韵美。
古典戏剧是一种典型的“韵”文学,音韵对于曲唱及创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在西方戏曲中也是如此。节奏和韵律在戏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节奏,我们就能够使人们心情激荡。节奏毕竟是人类共同的遗产,它可以深深地打动人类原始的、共有的天性。节奏不限于人类,它还普及于整个自然界。鸟儿悦耳动听的叫声所具有的那种旋律不仅对它们自己是愉快的,对人类也是愉快的。和谐的声音与色彩为整个人类所欣赏。”“韵文是获得悲剧所要求的更雄伟气氛的另一种主要的手段。韵文不仅有助于使悲剧离开实际生活的水平面,而且有助于为悲剧提供最高艺术所要求的普遍性”(尼柯尔,1985:178)。
作曲家必须根据曲子的韵部,选择相应的字音来填写,演员也要根据韵部,行腔吐音,运字发声。因此,曲韵在戏剧文本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它不仅体现字词的读音,也表现了曲子乐句的段落旋律,凸显音乐的调式特征,使文本易于上口,适合表演。从音乐的角度看,押韵之处皆代表一乐句的结束,而尾音又常常显示出此乐段的调式,故曲子的末句显得极为重要,“末句最要紧,北曲尚矣”(凌濛初,1959:256)。元曲末句必为押韵处,是一曲最明显之韵位,必须做到步韵协调,字声平仄搭配合理,才能与音乐密契相合体现乐曲风格。一支曲子的调式大多由该曲末句旋律的结束音体现。因此,通常一支曲调的末句是否合律,关系到整支曲调的是否合律。“结声者,词中第一韵与两叠结韵处也,第一韵谓之起调,两结韵谓之毕曲,此三处下韵,其音必须相等”(吴梅,2002:418)。古典戏剧文本的押韵不仅是创作的规范,也是表演的需要。《牡丹亭》的音律问题在明清戏曲研究中经常受到指责,认为汤显祖在唱词中的音韵“曲牌失律、用韵不谐、滥用方言”(黄振林,2005:302)。但是李雪萍(2010)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临川四梦”中主要角色旦和生用韵规范,且用中州韵演唱,“官腔”念白,体现了昆腔声场之雅;而净、丑、贴等次要角色基本上使用临川音韵演唱,临川方言念白,展示了赣东戏场之风俗。这种现象在同时代的昆腔传奇曲家中是没有的。《牡丹亭》的所谓“失律”正是其雅俗共赏,风格独特之处。那么在英文的翻译当中,这种韵律特色是否得以有效的转化,以下笔者分别以许渊冲和白之两位译者的翻译为例,取样进行分析。
1.许渊冲译本分析
论文中分析的样本选取第一本的前三出唱词文本及每一出后面的集唐诗进行统计和分析,即“标目”、“言怀”、“训女”三出的唱词部分。分析统计的结果如下:
许译本第一出共有两个曲牌:蝶恋花和汉宫春。
许译本第二出共有五个曲牌,分别是:真珠帘、鹧鸪天、九回肠、三学士和急三枪。
第三出共有十个曲牌,详细统计如下:
许译本每一出后面的集唐诗均为四行,押韵格式也一致都是aa bb式,因此不另行列表统计。
从以上统计表格可以看出许渊冲英译注重押韵,而且韵律格式与莎士比亚体比较类似,偏向于用尾韵,而且几乎都是两行一韵。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前三目,在整个剧本的唱词中均注重押韵。这种押韵的模式上口性较强,但是韵律占的比率较大,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致使整个译文看起来艺术手法比较单一,缺乏文学剧本应有的艺术张力。但是若与原文对比研究来看,许译本试图尽可能地传达原文的音韵,因为音韵是唱词的核心。例如第一出的标目中“蝶恋花”的唱词:
“忙处抛人闲处住。
百计思量,
没个为欢处。
白日消磨肠断句,
世间只有情难诉。
玉茗堂前朝复暮,
红烛迎人,
俊得江山助。
但是相思莫相负,
牡丹亭上三生路。”
“蝶恋花”这个曲调规定要有60个字,共十行,每行字数应为:7_4_5_7_7_7_4_5_7_7,音组数为:3_2_2_3_3_3_2_2_3_3,也就是说第一句有三个音组,“忙处—抛人—闲处住”空格地方为一个音组便于唱词的停顿;中文原文的押韵格式为:abaaaacaaa。反复重复的韵为u,而且是仄韵。许渊冲为了尽可能做到音美和形美,把上文译为:
No longer busy, I live at leisure,
Thinking over where I can find pleasure.
Writing heart_breaking verse by day,
What of love can a lover say?
Sitting in my hall day and night,
The fair scene beautifies my verse
Even in candlelight,
for better or worse,
if you are worthy of her love,
you'd win a new life from above.
译文首先在形式上保留了十句,但是由于英汉语音体系的差异,押韵格式变成了aabbcdcdee,两行一韵或隔行一韵。音节上与原文的音组对应,其音节数为10_10_8_8_8_8_6_5_8_8,节奏上基本为五步抑杨格,读起来节奏感强,音韵和谐,上口性强。
许译文不仅注重行际之间的押韵,也注重行内押韵,例如在第二出“言怀”中柳梦梅的自白:
原文:“梦到一园,梅花树下,立着个美人,不长不短,如送如迎。说道:
‘柳生,生,遇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
译文:Half a month ago, I dreamed of a fair maiden standing under a mume tree, beautiful just to the point,who told me with a winning smile to win her heart and hand,and also win success in my career.
许在译文中通过两组押头韵把语义连贯起来,读起来非常流畅,而且“W”音多次重复,音乐感情也表达了柳梦梅的喜悦之情。又如接下来的一句“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汉语原文中“梦”、“年”重复出现三次,起到很好的押韵效果。译文为:“Dreams long or short are only dreams; years in and out pass like her gleams”。译文在字数上与原文一致,而且既有行内押韵如第一行“dreams”前后呼应,又有行际押韵如第一行的“dreams”与第二行的“gleams”。
许渊冲具有丰富的古文知识和诗歌背景知识,因而能充分理解文本的审美内涵;同时他优秀的英文基础尤其是英文诗歌基础,使他能灵活运用英诗的格律诗,翻译时能将原文的审美意义转化为恰如其分的英文。尤其在韵律方面,他特别专注,有时候不惜为了押韵,大刀阔斧地改写原文。尼采曾经说过:“从一种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最难翻译的莫过于植根于相关民族特征的风格节奏,套用生理学的术语,即其‘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平均节奏”(转引自张春柏,2012:42)。但无论如何,这说明了音韵和节奏可以在不同语言中转换。许渊冲选择了用英语古典诗歌中的英雄体来体现原文的音韵美。英雄体是一种双韵体,是最为通行的一种诗体形式,为乔叟所创,称为抑扬格,每行十个音节(即五个音步)。两个含有抑扬格五音步、押同一韵的诗句称为偶句(couplet),如果一首诗都用偶句写成,则称为英雄偶句(heroic couplet)。
许渊冲大量用韵的做法体现了他的审美倾向和文化观,希望目的语读者了解原文的音韵美,但是他的这种做法也曾有负面的评论,如美国汉学家康达维(David R. Knechtges)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引用许译的《诗经》来说明“翻译中国诗采用韵律,常常沦落为打油诗”(转引自王柏华,2010:6)。“事实上采用英诗传统格律,无论是写诗还是译诗,都是相当守旧的做法,不符合当代诗学的审美情趣,因此也很难得到当代英语读者的认可”(同上)。这些评论只代表了个体不同的审美观。译者在译文中体现出来的审美倾向于文化观,而不一定能得到所有读者的欣赏。笔者通过研读许渊冲的诗歌翻译和其他剧本的翻译,单独就某一首诗歌的译文考察时则能发现韵律之美,但整个剧本中韵律占的比率太大,有时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致使整个译文看起来艺术手法比较单一,缺乏文学翻译应有的艺术多样性和张力。
2.白之译本分析
白之的译文在所选文本的分析统计结果中,没有发现有规律的押韵模式,基本是自由体,不押尾韵,在文本中偶有押头韵出现。例如第一出“标目”的第一句“By busy world rejected, in my own world of retreat.”该行中使用了英语中最常用的押头韵。押头韵在现代英语中使用频率也非常高,很多日常短语经常使用这种押韵。白之译文没有注重展现原文的形式结构,而是注重传奇故事的内容。正如其在“《冬天里的故事》与《牡丹亭》”文中谈到自己对与中国戏剧文学兴趣时说道,“从我在伦敦攻读学士学位起,就一直对17世纪和20世纪的中国作品怀有特别的兴趣。我所从事的研究和翻译工作几乎与这两个时期分不开。为什么吸引力竟如此之大?一言难尽,无非是因为这两个时期的大量作品以其强烈的自我意识深深地打动了我”(白之,1984)。白之更多关注的是《牡丹亭》的思想意义和传奇故事。但是对于原文中明显语音重复的地方,白之也尽力把语音重复再现出来,如“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白之译为:“Brief dream, long dream, still a dream; this year, next year, when is the year?”译文通过“dream”和“year”在译文中也同样重复出现,保留了原文的语音修辞效果和节奏感,同时在句式结构上也保留了中国腔。
白之的译文押韵运用较少,并不等于他的译文没有节奏感,语言的音乐性不仅体现在押韵美上,也体现在节奏上。节奏是通过语句中单词声调的抑扬顿挫而构成语流的跌宕起伏。英语是一种以重读确定节奏的语言。英语的节奏由轻、重读的交替出现而形成,每两个重读音节之间的音长大致相等。通常将一段连续的英语语流分成许多节奏单位,每个节奏单位由一个重读音节和它面后的非重读音节组成,每一个节奏单位在语流中所占用的时间大致相等。重读音节与它相邻的非重读音节构成一个音步,音步是构成英诗有规则节奏的基本单位。在同一音步内,按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的排列和非重读音节的数目,英语诗歌形成了各种格律,如:抑扬格、扬抑格、抑抑扬、扬抑抑。根据不同的格和音步数的安排而形成抑扬顿挫、铿锵促节的节奏。自由体诗歌(free verse)突破了传统格律的限制。本世纪以来的现代诗歌在形式上更为自由,但是通过轻、重读音节的排列和音步数的变化,诗歌依然可以有丰富的节奏感。白之的译文基本是自由体,没有固定的格律,但依然具有英语的节奏感。例如下面“惊梦”片段中描写杜丽娘梦中与柳梦梅幽会后身体疲乏,精神恍惚的一段唱词:
原文:
泼新鲜冷汗粘煎,
闪的俺心悠步亸,
意软鬟偏。
不争多费尽神情,
坐起谁忺?
则待去眠。
白译:
Now clammy cold a perspiration breaks,
Now heart numbs, footsteps falter,
Thought fails, hair slants awry.
And whether to sit or stand
Is more than mind can decide
—then let me sleep again.
许译:
I felt my back sticky and wet
with a cold sweat.
My heart seemed altered,
and my steps faltered.
My spirit no longer high
and my hair went awry.
Though I had done my best,
I could not rise to my feet or take a rest.
What can I do but go to bed undrest?
白之译文中虽然没有押韵,但是通过五个简单的主谓结构,用动词“breaks,numbs,falters,fails,slants”紧密地把原文的一系列神情和动作串联起来,节奏感和动作感都非常强。许氏译文仍然是双行押一韵,但是读起来不如白之译本节奏感强。
词汇的选择是考察译者风格的重要指标,通过词汇的种类和词频可以分析译者使用语言的风格。这部分通过选取两个译者对“惊梦”这一幕的翻译,探讨两位译者在词汇上的风格体现。
词汇分析的工具是AntConc3.2文本分析软件,通过该软件的分析可以了解文本的词汇种类和词频情况。多个文本同时列入,也可查询独特词的使用情况。
1.许译本词汇统计
根据软件统计情况,如图6所示:许译本“惊梦”的总词汇类型(total No. of word types)为815个,总词汇量(total No. of word tokens)为2324个。
图6 许译本AntConc3.2统计截图
词频统计的结果如表1所示,根据统计的数据看,排在前100位的词汇都比较简单易懂,没有体现出明显的文化差异性。
表1 许译惊梦片段词频统计表
(注:*表示特色词汇。)
2.白之译文词汇统计
根据软件统计情况,如下图7所示:白之译本“惊梦”的总词汇类型(total No. of word types)为1071个,总词汇量(total No. of word tokens)为2859个。
图7 白之译本AntConc3.2统计截图
词频统计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白之译“惊梦”片段词频统计表
根据以上的统计结果发现,首先,在词汇的种类和字数方面,许氏译本和白之译本的差别较大,白之译本的词类更为丰富。“惊梦”这一出主要的角色是旦和生,即杜丽娘和柳梦梅。他们两个都是受过良好文化教育,因而在言谈方面用词会比较丰富雅致,所以从数据上来看,白之译本更丰富的词类有利于丰富语言的表达。
其次,从词频统计数据来看,前100位的词汇都是常用的词汇,词汇的音节都不长,适合口头语。因此,从高频词汇的使用情况看,两位译者都充分考虑到了戏剧的上口性和表演性,词汇使用上尽量简短,避免用生僻的词汇。
3.特色词汇统计
特色词汇,也称为独特词,通过对特色词汇的研究可以了解作者或者译者独特的用词习惯以及该使用词汇体现出的心理文化差异及文化特色等。本研究只统计两个译文中前100位(见表1,表2)词汇中的特色词汇。通过人工筛选和AntConc3.2的验证,统计出许氏译文中的特色词汇有7个,分别是tune,shower,fresh,bower(及bowers),golden,gown。白之译文中的特色词汇有两个,分别是apricot,breakfast,grief,thought,seek,beneath。(表1和表2中带*号的单词为独特词汇)。主要特色词汇的使用语境截图如图8所示:
图8 许译本特色词汇使用语境截图
从特色词汇看,所选译文体现了两位译者对原文不同的文化理解。许氏译文的特色词汇集中体现在“fresh”和“shower”这两个词语上,主要出现的语境都是杜丽娘与柳梦梅交欢的场景,译者对性语言的描写采用了陌生化的手段,直译原文中“云”、“雨”等用来描写性行为的词汇。这也体现了东方思维译者在性语言表达方面含蓄的文化特点。许译中另外几个特色词如“bower”、“golden”都是跟中国物质文化相关,译者也在译文流畅的前提下保留了这种异域风情。白之译文在前100位的词汇中文化特色词汇相对较少,也不明显,主要有“chamber”、“rain”和“shall”三个词。其中从白之用“chamber”替换了“bower”,在语义上显得更模糊。根据bower的英文解释,“a woman's private chamber in medieval castle”,“chamber”不如用“bower”具体。同样白之用“rain”替代了“shower”,在表达效果上,“shower”更具体一些。“Shall”是情态词,主要体现出语气上的差异,表现出更为委婉的语气。
此外,笔者还提取了“惊梦”中白之译文中较长的独特词进行分析,主要词汇如下:
表3 白之译本“惊梦”中特色词汇
通过《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 查找以上词汇,其中有几个词标注为正式用语,摘录如下:
"affinity:(law) relationship esp by marriage
betrothal:(fml) engaged to be marriage
clandestine:(fml) done secretly,kept secret
consummation:(fml) making a marriage legally complete by having sexual intercourse"
以下是部分词语的两个译文的语境对照:
原文:后日有姻缘之份
白译:there exists a marriage affinity that must some day be fulfilled, ...
许译:Belle and Liu the Dreamer are predestined to be man and wife
原文:欢毕之时,又送我睡眠
白译:After our bliss was accomplished he led me back ...
许译:when all was over, he saw me back...
原文: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
白译:I have reached the age to “pin up my hair” without plan made for my betrothal to a suitable partner.
许译:I have reached at the age of dressing my hair like a bride. But where is the bridegroom.
从以上语境对照比较和字典释义中可以看出白之译本的用词风格较为正式,语言风格偏向学术型,而许译本的用词简单,偏口语化,语言风格偏向通俗型。
3.形容词、副词分析
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特色也能反映出作者的语言文化特征。形容词通常用来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和特征,在英语中形容词通常用来修饰名词,作定语或者是与系动词连用做表语。副词通常用来修饰形容词或者动词表示动作的状态和程度。本书对“惊梦”中许译本和白之译本中形容词和副词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笔者用符号adj.标示形容词,用adv.标示副词,然后通过AntConc3.2进行统计。统计结果显示许译本使用形容词频次为96次,白之的使用频次为80次。副词统计结果如下:许译本中只有三个,分别是still(4次)、only(1次)、unexpectedly(1次);白译本中有:still(4次)、only(3次)、deeply(4次)。以下几个各用了一次patiently、shyly、newly、idly和beautifully。笔者通过仔细对比两个文本的形容词使用语境,发现许渊冲使用形容词多的原因在于许用形容词的地方白之通常使用动词或者名词替代。另外通过形容词使用语境中的句子分析发现,许常用形容词作表语,而白之通常用作定语,或者直接用动词结构表达,因而副词的使用率比许译本高。以下笔者选了两段形容词使用较多的段落进行对比分析。
例1:
这段唱词描写了春天的景色,春回大地以后,各种冬眠的昆虫都苏醒了,纷纷吐丝活动,这些虫丝很细,只有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才能见到。“袅晴丝”就是指这种摇曳、飘忽的春游丝,也吹进了这冷落的庭院。在小庭深院中的女主人公难以直接看到姹紫嫣红的春色,在这里只能从晴丝上体味到一丝春光。此处,“晴”与“情”、“丝”与“思”谐音,所以“晴丝”语意双关:即指晴空里的游丝,又指杜丽娘心中缠绵飘忽的情丝。春风将轻软的游丝吹进幽深庭院的景象,也可以看作是春光打开了丽娘闭锁的心扉,被萌生的情思逐渐摧开的那种心理写照。描绘的既是游丝袅袅的春景,也是情思缠绵的春情。景与情,物与我,实与虚巧妙地结合。白译文用三个形容词“rippling”、“gleaming”、“sinuous”来修饰“gossamer”(游丝),从动态、光感及形态三个角度细致生动地展现了小庭院中的春光。“闲庭院”中的“闲”转化为“idly”,副词修饰动词“borne”也体现了虽然有春色,但却并无生机的隐含意义。许译文把“袅晴丝”这一意象简化地理解为“柳丝”在风中摇曳。这个意象更容易理解,因为看得见,摸得着,但是与原文要表达的意境稍有不同。
例2:
这段唱词中的两个比喻,把“美貌”比为“花”,把“时间”比作“流水”,形容杜丽娘虽有如花的美貌,但却无人欣赏,只能在闺房中自怜,时间像流水一样,美好的青春就这样在闺中消逝而发出感叹。许译文分别用“floral”、“running”和“fleeting”把这种意义体现出来,但是白之直接用了隐喻的方式进行表达,虽然没有使用形容词来描述,但是形象一样。
形容词和副词的运用表现了两位译者在处理文化信息时的不同思路,白之追求华美生动的文学性,而许渊冲更注重简洁易懂的通俗性。
句子分析主要从句子长度和结构的分析探讨不同译者的语言文化风格。本书通过Text Preprocessing文本预处理软件和手工检测的方式统计了“惊梦”片段的句子总数。Text Preprocessing统计得出的原始数据为:白之译文的句子总数为221句,许氏译文的句子总数为210句。通过手工排查,删除了由于文本中对话人物或括号中的文本提示后,白之的有效句数为176句,许氏的有效句数为155句。从数据上看,句子总数相差并不大,这说明两位译者都是按照原文语段和意群进行断句和翻译。
句子结构分析无法通过软件具体进行展示,但是从文本预处理软件中的句子排序功能可以直观地看出白之译文中长句较多,而许氏译文句子相对较短,结构较为简单。例如以下对杜丽娘唱词中部分句子的例子分析可以看出两位译者的句子特色。
例1.
原文: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
白译:
From dream returning, orioles coil their song
through all the brilliant not of the new season
to listener in tiny leaf locked court.
许译:
Awakened by the orioles' song from a dream quiet,
I find spring everywhere run riot.
I stand in the secluded courtyard small
In front of the painted hall.
例1中,白译把原文的两句话译为一个长句,句子结构复杂,由“from”“through”及“to”三个介词短语把原文中的两层语义衔接起来,结构紧凑是典型的形合结构。许译则用两个句子来翻译,句数与原文一致,意义层次也与原文一致。第一句由分词结构加上一个简单的主从复杂句。第二句是一个带有两个介词短语作状语的简单句。句子结构虽然简单,但是符合英语的语法结构和表达习惯。
例2.
原文: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
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
偷人半面,
迤逗的彩云偏。
白译:
The spring a rippling thread
of gossamer gleaming sinuous in the sun
borne idly across the court.
Pausing to straighten
the flower heads of hair ornaments,
perplexed to find that my mirror
stealing its half glance at my hair
has thrown these “gleaming clouds”
into alarmed disarray.
许译:
The day is fine, willow thread sway and swing,
The leisurely courtyard pervade with spring.
I pause wordless
To adjust my headdress.
The mirror steals half a glance at my face,
My cloudlike curls slip on my strength.
例2中,原文三个整句,白译为两个句子,第一句主语是“The spring”紧接着跟了一个同位语“a rippling thread of gossamer gleaming sinuous in the sun”,该结构中又有两个现在分词结构“rippling”作定语修饰“thread”,“gleaming”伴随结构修饰“thread of gossamer”。第一句简化后的主要结构就是“The spring borne idly”。第二句结构也比较复杂,该句子省略了主语,先由两个分词短语描写主人公的动作(pausing)和情感状态(perplexed);白译整体句子结构复杂,以诗行结构排列,读起来似乎像是意合的句子,但实际上还是形合。许译为三个句子,第一句为由三个简单的主谓结构构成的复合句,简单且节奏明快。后面两句也结构简单,主谓清晰可辨。
例3.
原文: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白译:
See how deepest purple, brightest scarlet
Open their beauty only to dry well crumbling.
“Bright the morn, lovely the scene,”
listless and lost the heart
—where is the garden “gay with joyous cries”?
许译:
A riot of purple and bright red,
What a pity on ruins they overspread!
Why does Heaven give us brilliant day and dazzling sight?
Whose house could boast of a sweeter delight?
这是《牡丹亭》中非常经典的一句台词,表达了杜丽娘看到满园春色怒放时的哀怨心情。白之译为两个句子,第一句省略主语直接以动词“see”开头,后面加上“see”的宾语从句。第二句中也是省略句,而且是倒装句,通过四个形容词描述了客体的状态和主体的心情,最后用反问句结尾,白译的主旋律是哀伤的。许译用一个感叹句和两个反问句,简洁明了地表达了杜丽娘的心情和哀怨。
例4.
原文: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
观之不足由他缱,
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白译:
Unwearying joy—how should we break its spell
even by visits each in turn
the Twelve Towers of Fairyland?
Far better now, as first elation passes,
to find back in our chamber
some pastime for idle hours.
许译:
Be not unsatisfied with what you have not seen.
What even if you've seen twelve bowers scene on scene?
Better to leave when you've enjoyed your fill
Than lingering there still.
这段唱词,两位译者都是用两个句子翻译的,句式也类似都是一个问句,一个陈述句,但是白译句子插入成分较多,许译句子结构简单明了。
例5.
原文:
没乱里春情难遣,
蓦地里怀人幽怨。
则为俺生小婵娟,
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
甚良缘,
把青春抛的远。
俺的睡情谁见?
则索要因循腼腆。
想幽梦谁边,
和春光暗流转?
迁延,
这衷怀哪处言?
淹煎,泼残生,
除问天!
白译:
From turbulent heart these springtime thoughts of
love will not be banished—O with what suddenness
comes this secret discontent!
I was a pretty child, and so
of equal eminence must the family be
truly immortals, no less
to receive me in marriage.
But for what grand alliance
is this springtime of my youth
so cast away?
What eyes may light upon my sleeping form?
My only course this coy delaying
but in secret dreams
by whose side do I lie?
Shadowed against spring's glory I twist and turn.
Lingering
where to reveal my true desires!
Suffering
this wasting,
where but to Heaven shall my lament be made!
许译:
Oh, how can I get rid of the annoyance of spring?
I hear lovesickness in my heart begin to sing.
Is it a beauty horn in noble house
Must only be in love with a fairy spouse?
Is it a happy pair of heart
Must waste their golden hours far, far apart?
Who knows of whom I'm dreaming and why
Should I pretend to be shy?
Where is my dream gone? To which side?
Has it passed away with spring tide?
Do not delay!
To whom my innermost feeling to say?
Annoyed in life, to whom can I reply?
I can only ask the blue sky.
这一段集中反映了杜丽娘的春怨情绪。原文中三个反问句,一个感叹句,突出女主人公的哀怨心情,感情丰富。两位译者都把握住这种基调,白译用三个感叹句、四个反问句;许译用了一个感叹句、九个问句。白译的句子在排列形式上比较多变,呈现诗体特征;许译每个句子的成分清晰,一句一行,基本是五步抑杨格。段末一句,白译为感叹句,而许译为陈述句,从整个段落的情感表达看,许译由强变弱,体现了哀怨却无奈的心情;白译则是一直以强烈的口吻表述,最后一感叹句结尾,表达了哀怨但是自我反抗的意识。
综上述实例的样本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白译的句子结构较复杂,句式变换多,经常省略句子主语;句式的诗性特征比较明显,具有明显的书面气息。许译的句子结构相对简单明了,多为简单句或者简单的复杂句或复合句;句式比较朗朗上口,口语性特征明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