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学性与上口性

文学性与上口性

时间:2023-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朱光潜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了“翻译美学”这一术语。刘宓庆认为翻译回归美学,并提出“对于中国翻译学而言,翻译美学在翻译中应该是一个占有核心地位的分支”。因此,戏剧语言是上口性和文学性的统一。文学性与上口性是戏剧文本审美的两个方面。白之的译文注重戏剧文本的文学性,许渊冲侧重戏剧文本的上口性。

朱光潜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了“翻译美学”这一术语。并认为“翻译绕不开美学”。翻译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审美过程,对原文的阅读或者理解渗透着译者个人的情感,这种情感与译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经验有关。“情感活动是审美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它作为一种弥漫性的因素伴随着审美活动的全过程,从而使整个审美活动都显示出明显的情感色彩”(章艳,2011)。因此,翻译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审美心理活动过程,刘宓庆(2011)将这种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审美态度,即主体审美心理进入活跃状态,指向审美对象,建立审美关系;第二阶段是审美感知,即审美主体对客体进行加工、转换和建构;第三阶段是审美体验,即主体从审美对象外在的“形”的直觉感知发展到审美对象的内在的“意”的直觉领悟,在这个过程中审美主体的想象、联想和通感等都会积极参与;第四阶段是审美超越,即从感觉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第五阶段是审美再现,这是翻译审美的终端,通过语言把前四阶段的审美心理过程体现出来。翻译的每一个过程都与审美主体密切相关,审美主体不同的艺术修养,不同的情感经历和语言运用能力直接影响翻译的审美再现,形成不同的审美风格。

刘宓庆认为翻译回归美学,并提出“对于中国翻译学而言,翻译美学在翻译中应该是一个占有核心地位的分支”(2011:9)。中国传统的翻译思想自古以来就闪烁着美学的光辉,例如古代佛经翻译关于“文质”之争,现当代的“形神”之辩、信达雅、神似论、化境论等,这些翻译标准之争,无一不与中国传统的美学密切相关。西方译论也不例外,例如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阿诺德的文化审美论和斯坦纳的一些译学主张,都涉及文学性质和审美分析,在西方翻译史上有过很大的影响。

不同文体的翻译有不同的美学要求。邓笛(2009)认为戏剧翻译美学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翻译对象或者是审美客体具有与现实世界产生共鸣的社会美。②戏剧语言的诗性美。③戏剧翻译本质特点是异国情调让目的语观众体验异域的生活空间,体会异化美,也就是说戏剧美学翻译的目的论,要能激活审美主体的审美体验。本书主要关注的是戏剧语言,中西方古典戏剧都注重诗化的语言,实际上在西方诗学观中,戏剧是诗歌发展的最高形式。“优美的戏剧对话是从现实生活场面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最富有特征性的语言。戏剧家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因此在使用语言上,他必须节省。另一方面,我们决不可忘记戏剧语言永远是艺术性的语言”(尼柯尔,1985:95)。因此,戏剧语言是上口性和文学性的统一。中国古典戏剧富有音乐性、节奏感、讲究独特的诗性美。文学性与上口性是戏剧文本审美的两个方面。戏剧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戏剧语言既应该是适合剧场演出的口语化语言,还应该是文学性的语言。

从审美层面看,由于许渊冲和白之两个不同的审美主体,各自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了不同的审美情趣,有着不同的审美态度和审美立场,他们在翻译《牡丹亭》时形成了不同的审美文化风格。白之的译文注重戏剧文本的文学性,许渊冲侧重戏剧文本的上口性。

白之译文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他对异域文化形象的保留上,在译文中他尽可能按照字面直译原文中具有文化特色的意象、典故等,这在第四章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种异域美能激活目的语读者的好奇心,迎合他们对东方,尤其是古典的东方戏剧的神秘感。

许渊冲本人翻译思想也是极其注重美学的,他认为“美就是真,真就是美。美是最高的善,创造美是最高级的乐趣。”对“美”的追求是许渊冲翻译风格最突出的特色,也是他提出的中国学派文学翻译理论的核心,即他的“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他的翻译美学观突出体现在对音韵的追求上。“高度和谐的视听感性是语言美最基本的特色,视听感性语言美首先要诉诸人的视觉和听觉:看起来悦目,听起来悦耳”(刘宓庆,2010)。根据现代认知语言学和实验心理学研究,人的视听感应力首先加以接受并集中输送到大脑,这就是为什么语言要讲求声像美的原因。“一切语言都有音乐性,凡是文学都讲究声律,尤其是诗”(翁显良,1984:495)。英汉语言都是注重音韵美的语言,因此在处理语言文化信息时要巧用格律,注重音韵美也是翻译美学的重要方面。例如下文中的押韵:

原文: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好着好也,逑着求也。(看介)这早晚了还不见女学生进馆。却是娇养的凶。待我敲三声云板。

许渊冲译本:

By riverside are cooing,

A good pair of turtledoves.

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

A fair maiden he loves.

Cooing is the soft sound mate by the gentle birds and wooing is winning over by saying or doing nice things. (Looking up)It is late now.Why the young mistress has not yet shown up? She must have been spoiled. Let me strike the clappers.

白之译本:

Guanguan cry the ospreys

On the islet in the river

So delicate the virtuous maiden

A fit mate for our prince.

“Fit” that is to say “fit”;“mate” that is to say “seeking” (he looks about). How late it gets, and still no sign of my pupil. Horribly spoilt. Let me try three raps on the cloud board.

在上例中,“好着好也,逑着求也”体现的汉语中谐音的语言文化,许译通过灵活地把语义和语音转化到上文的“cooing”和“wooing”两个词尾的解释上,既保留了原文的语义,又灵活地保留了原文的意象美和音韵美。相比之下,白之的译文通过解释“fit”和“mate”两个词的意义,虽然在语义上也有关联,但是无法体现原文的语言文化美和意象美。许渊冲的译文看似形式上相差甚远,但是这种创新的转化符合语言美,能给人带来审美愉悦。

许渊冲注重音韵的译文,译文的上口性强,但由于信息密度没有白之的强,用词和句子结构相对简单,其文学性较白之译文要弱一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