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沉默的大多数

沉默的大多数

时间:2023-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农民:沉默的大多数农民历来是社会阶层中的弱势群体,在电视剧中,农民角色向来也是现实题材电视剧人物群体中的边缘角色,无论是数量,还是被关注的程度,都远远不如官员、法官、警察、知识分子、白领、商人等角色。

第三节 农民:沉默的大多数

农民历来是社会阶层中的弱势群体,在电视剧中,农民角色向来也是现实题材电视剧人物群体中的边缘角色,无论是数量,还是被关注的程度,都远远不如官员、法官、警察、知识分子、白领、商人等角色。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即在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提速和市场化发展思路更加明晰之后,城市成为市场的宠儿,农村淡出了改革重心,电视剧的表达重心也放在城市。虽然也出现了像《一村之长》、《刘老根》、《好爹好娘》等可圈可点的作品,但是与每年近万集的电视剧生产量比较起来,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数量还是少得可怜。

在80年代,农村题材的电视剧曾有过小小的高潮,在当时电视剧制作数量尚小的情况下,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占据了比较大的比重。究其原因盖在于,80年代中国改革的重心在农村,整个社会的目光聚焦于农村,思想文化领域的兴奋点自然也落在农村。在80年代的农村题材电视剧里,相当多的内容是反映农村改革的,但这改革并不是指拉开中国改革序幕的土地革命,而是发生在中国文化精英思想意识中的想象风暴。我们在文学、电视剧中所看到的改革与实际中的农村改革是有相当距离的,文学、电视剧中的改革只是知识分子一厢情愿的想象,就像前面提到过的电视剧《新星》一样,剧中的改革是被创作者人为设计出来的,是一种主题先行的思想宣示。

其实,改革对于农民来说,最深刻的影响在于对他们命运和精神的改变。根据马斯洛的人的需求理论,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只是低层次的需求,当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他还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农民们一旦解决了基本生存问题,他们的欲望、需求就会不断升级,渴望得到更高层次的满足,比如像被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即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农村改革给农民心灵世界带来的深刻冲击。在农村改革中,伴随着物质脱贫的同时,是农村的精神脱贫的过程。物质脱贫比较容易,精神脱贫则很困难。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聚焦于农民解决温饱问题之后的困惑和痛苦上面,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枣花和小庚从小青梅竹马,但是软弱的枣花还是不敢抗拒父亲的专断安排,和她并不喜欢的铜锁结了婚,从此结下难以下咽的人生苦果。电视剧赋予改革以巨大的威力,它不仅可以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同时要解决他们的幸福问题。改革开放唤醒了年轻人的爱情,枣花和小庚开始从保守、传统的思想围城中挣脱出来,重新拾起尘封多年的恋情,渐渐地,他们的恋情开始升温,直接冲击传统婚姻的篱笆墙,最后向死亡的婚姻告别。枣花终于铆足勇气,向铜锁提出离婚,摆脱了原先的婚姻枷锁之后,电视剧让“有情人终成眷属”,枣花和小庚走到了一起,故事有了一个喜剧性的大团圆结局。但是,是否意味着故事即可在此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呢?电视剧在主题演绎上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展开了更为曲折的故事。在第二部《辘轳·女人和井》中,小庚娶到了枣花,接下来的情节应该是和和美美地过日子,好生呵护来之不易的爱情。然而,故事却峰回路转,他们的结合并不是幸福的起点,而是新一轮痛苦的开始。原因出在小庚身上,这个年轻人虽然在发财致富方面显示出不俗的才能,可是在他的思想意识里,仍然固守着传统的封建思想。他认为,女人被男人娶回来,就意味着她是男人的私有财产,男人有权任意支配女人,他不让枣花抛头露面,不允许她与其他的男人接触,把自己的女人用金丝笼养起来,控制她的自由。电视剧中的小庚由原来的寒酸农民转变成腰缠万贯的商人,但是,思想意识的转变并非在短时间内可以实现,在小庚身上,反映了富裕起来的农民的精神贫困问题,这部电视剧在这方面表现出可贵的先锋性。

同样,电视剧《泥腿子大亨》也反映了农民在身份转变背后思想意识转变的复杂性和艰难性。泥腿子岳鹏程是中国南方农村地区的农民,这个农村社会的能人在改革大潮中表现出非凡的组织才能和意志品质,他的性格和能力既带有个性特点,也带有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特征。他吃苦耐劳,敢闯敢干,为人精明,有主见,因此,他在农村改革舞台上大显身手,很快发迹,成为名震乡里的大亨。他具有农民的朴实,但他身上的问题也同样明显,随着事业的成功,这些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比如,他专横武断,固执己见;在个人感情问题上,他认为对异性的占有是理所当然的;另外,小农思想限制了他的更大作为,给他惹来很多麻烦,这些都真实地描绘出农民精神脱贫的艰难。

而在新时期的电视剧《刘老根》中,创作者则开始反映农民在思想意识上发生的一些重大转变。电视剧围绕着“变”和“不变”来做文章。所谓的“变”表现在市场化改革给农村带来的深刻影响,这影响是全方位的,从最先的脱贫,到后来农民的主动致富,从农村风习艰难变易到世道人心的深刻转变。这种“变”还体现在故事主角命运的转变上,就拿一号人物刘老根来说,他从一个勤苦、本分的农民鳏夫,渐渐成长为主宰命运、造福一方、身价几千万的农民企业家,刘老根的身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身份变化的同时,刘老根也大胆运用现代市场规则管理企业。他冲破农民伦理逻辑和情感逻辑的藩篱,让丁香从管理层退出;他用市场观念教育、训练农民,培养他们的商业素质,这些都体现了刘老根这位农民企业家难能可贵的现代管理意识。但“不变”的是刘老根的本性,他的憨直、淳厚、善良,他对丁香的爱情,对儿女的亲情,对朋友的友情,一直都保持不变。电视剧《刘老根》对农民的刻画是比较深入的,但事实上,电视剧还是存在过于拔高农民,把农民、农村理想化的问题,这已成为农村题材电视剧一个共同的弊病。故事虽然很热闹,人物也活灵活现,但刘老根毕竟只是被想象出来的农民,离真实的中国农民还存在不小的差异。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大国,在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之后,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在农村很难实现农业产业化,这就意味着农民们在解决了吃饭问题之后,要实现财富的进一步增长,纯粹在土地上打主意是没有什么发展前景的。农民们敏锐地感受到城市里的市场信息,于是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城市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一开始城市没有心理准备接纳他们,将进城的农民称为“盲流”,对他们充满歧视甚至是敌视。后来,城市渐渐体味到了农民进城的好处,对农民换了一个称谓——“农民工”,到了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汹涌的民工大潮。

电视剧对农民进城的反映比较少,即便有,也多是作为城市主题的陪衬设置的,《外来妹》则是较早正面反映农民进城的优秀电视剧。剧中的女主人公赵小云是一个由农村进入城市的“外来妹”,她和一起来的姐妹们怀着清纯的梦想,进入沿海喧嚣的城市寻找新的人生之路。在她们单纯的眼里,城市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充满诱惑,但是面对偌大的城市,这些没有见过多少世面的农村姑娘也感到了自卑和无助。生存环境的变化要求赵小云迅速转化身份,要从一个没有什么技术特长的农民,向具有一定技术的产业工人转变,这一转变过程需要付出成倍的努力。而更为关键的是,要真正融入城市,她还必须慢慢抛掉原先在农村环境中形成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要在自己的灵魂深处发生一场革命。而城市人有意无意之间流露出来的优越感又深深刺痛着满腹乡愁的农民工,这些城市边缘人离开了他们的精神文化之根,来到陌生的城市,自然会体验到“生活在别处”的痛苦。故乡在这些“外省人”的心里是个矛盾的复合体。从理智上看,农民进入城市,完成身份的蜕变,是历史发展和他们人生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转型要求他们必须作出这种痛苦的选择,必须走城市化之路。但从情感上看,这些漂泊在城市里的农民对他们生命的根是很难割舍的,故乡是他们魂牵梦绕的地方,即便他们中的不少幸运者可以在城市中立足,拥有不菲的收入或资产,但是,他们的精神之根仍然扎在农村,《外来妹》就敏感地反映出最先一批进入城市淘金寻梦的农民的内心痛楚。另一部电视剧《城市的星空》也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农民进入城市后的生存境况。剧中的年轻农民进城寻梦,遭遇了种种不适和困难,他们的困难不仅仅体现在生存上,更体现在对城市文化的适应上。这说明,真正要在城市中立足,农民们还要经过艰难的城市文化适应这一关。当然,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农民,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大多数电视剧没有深入农民的真实生活,对农民的痛苦和欢乐缺乏了解,因而描绘出的农民是脸谱化的,没能深刻地揭示他们的心态和命运。

除了进城打工的农民外,由于城乡壁垒和城市容量等问题,还有大量的农民进不了城市,接下来就面临一个紧迫的问题,留守在农村的农民该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呢?农村问题积压多年,困难重重,仅仅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而政府力量的介入尤为重要。政府的力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带领农民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二是政府实行宏观政策倾斜。近年来,一些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开始关注这个问题。电视剧《好爹好娘》即是一部反映政府官员带领落后农村改变穷山恶水面貌,改善农民生活的优秀电视剧。被太行山紧紧围困的偏僻山村,农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但地理环境的恶劣并没有阻断山民们对外面世界的渴望,他们在山外改革派力量的带领下,决心改变贫穷的生存境遇。电视剧围绕着凿山开路这个象征着突破封闭、走向现代文明的故事展开,以新上任的县委书记为代表的改革派与以县长为代表的保守派展开激烈的斗争。改革派坚定地站在为山民们谋实利的立场上,而保守派则把财力、物力用在形象工程上,百般阻挠改革者的利民作为。最后,改革者执著的信念和山民们顽强的意志形成合力,不仅打通了天然屏障的封锁,也彻底冲破了保守派围筑的防线。

总体来看,转型时期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将重点放在了改革上,从农民物质生活的改善、观念的革命等方面说明改革的意义。不过,电视剧世界里的农民角色终究是被建构起来的,他们的角色多被其他处于强势地位的社会角色所设定。在启蒙时代,农民的电视剧形象是由知识分子设定的,在这种语境里,农民被启蒙者设定为受启蒙的对象,他们多被划分成两类——愚昧者和觉醒者。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民这种被启蒙的形象渐渐出现了新的面貌特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是农民也成为市场主体,他们中的少数人由原来土地的主人,变为市场的主人,这在《泥腿子大亨》等农村题材的电视剧里表现得十分鲜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电视剧对农民的反映则是比较吝啬、片面的,能够直面农民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真实命运的电视剧越来越少,甚至面临着电视剧里农民形象缺席的危险。现实生活中棘手的“三农”问题,在当前的电视剧中也少有深入的反映,这应当引起相关管理部门及广大电视剧制作机构的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