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和平年代的军人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人们总是把军人的天职与战争紧紧联系在一起。但是,建国以来,中国军队真正参与战争的机会并不多,因此,近年来反映和平年代军旅生活的电视剧就成为影视界的一道风景,出现了一批像《激情燃烧的岁月》、《和平年代》、《DA师》、《导弹旅长》等优秀电视剧。这些电视剧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和平时期的军人生活,拓展并丰富了军旅题材。
首先,近年来的电视剧提出了军队现代化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军事理念的现代化、人才的现代化等方面。这个时期的电视剧不断展示军队硬件建设上的现代化,高、精、尖的装备成为现代部队的重要标志,如《DA师》中的特种部队就是用高新技术武装的现代部队,《归途如虹》中驻港部队的场面壮观的军事演习也展示出新时期军队先进的硬件装备。军事理念的现代化也是这个时期军队题材电视剧追求的目标,如何在军事战略、管理理念上向现代化的目标靠近,以更好地指挥用高、精、尖技术武装起来的军队,已经成为当代军事指挥员研习的重要课题。当然,军队的现代化主要是要靠人才来支撑的,离开了人才这个关键性的基础,所谓的现代化也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这个时期的军旅电视剧十分强调军人的“新”,这“新”表现在军人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也表现在军人对现代军事知识、军事技术的掌握上。
其次,这个时期的电视剧中的军人形象更具人性化色彩。过去,电视剧中的军人形象被抽掉了人性,只是脸谱化的单调轮廓,电视剧过于张扬军人“非常规”的一面,人们只看到他们单调背景下的单调人生,而看不到其人性丰富的一面。当前电视剧中的军人形象也是具有七情六欲,需要爱情、亲情、友情的普通人,即便是英雄,也有血有肉,而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战争机器,他们也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因此,感情戏就成为体现军人生活丰富色彩的常规科目。可以说,离开感情戏,抽掉军人的儿女情长,电视剧的魅力就会大打折扣。不论是《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还是《归途如虹》中的时涛,他们的铁骨背后都有柔情的一面。电视剧按照正常的生活逻辑,本色演绎军人的感情戏,把军人放在感情战场上进行考验,这样塑造出的军人形象更加真实、感人。
在军旅题材的电视剧中,有几种力量影响军人形象的塑造:一是写实的冲动。创作者希望通过电视影像来展示真实的军人生活,满足观众对军队生活的好奇;二是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人民军队体现国家形象,是国家硬实力的核心体现。但由于军队体制的特殊性,主流意识形态对军旅电视剧的要求是比较苛刻的,军人与国家、政府的权威性联系在一起,因而军人形象的塑造必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和约束;三是电视剧艺术逻辑使然。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军旅题材的电视剧,主题演绎无可挑剔,但是观众并不喜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戏味、人情味,人物没有趣味性,干瘪无味。电视剧需要有好看的故事、生动的人物,需要有冲突,有矛盾,这是电视剧创作的要素。上述三种力量在军旅电视剧身上角力,会产生很多复杂的意义,我们在分析军旅题材的电视剧时,不能仅从一个维度考察,而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