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转型中的党政官员

社会转型中的党政官员

时间:2023-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八节 公权与私利:社会转型中的党政官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中国改革,虽然是围绕着经济这个中心展开的,但是,这场深刻的变革从来就不是纯粹经济意义上的单边突进。这一类型电视剧的风行与近年来中国民众对日益突出的腐败问题的密切关注有关,也与中国高层下决心整治腐败的务实行动有关。

第八节 公权与私利:社会转型中的党政官员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中国改革,虽然是围绕着经济这个中心展开的,但是,这场深刻的变革从来就不是纯粹经济意义上的单边突进。这场改革是自上而下启动的,即是由政府推动的,在旷日持久的改革过程中,掌握公共权力的政府官员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改革的初期,人们普遍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富有开拓精神的改革家身上,而在早期的改革家中,官员占了较大的比重,《新星》中的李向南就是一位具有超常意志、品质和能力,排除万难实现改革目标的官员。这个时期另一类型的官员就是反改革的保守官僚,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千方百计地阻挠改革。这个时期的电视剧简单地将官员分为改革派和保守派,改革者被贴上正义的标签,保守者则被贴上邪恶的标签,使得塑造的官员形象过于简单化。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电视剧在塑造党政官员形象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不少官员形象被塑造得十分丰满,即便是那些位显权重的高级干部形象,也被演绎得有血有肉。与80年代的官员形象比较,这个时期的官员群体中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官员结构的多元化。从权力级别来看,既有省部级的封疆大吏,如《省委书记》中的省委书记贡开宸,也有基层的干部,像《一村之长》中的村支书郝运来;二是官员性格的多元化。电视剧在展示官员公共性一面的同时,也展示了官员人性化的一面。官员在公共舞台上的表现与其在私人场合的表现有时候会有很大不同,即使是那些作为正面形象的官员,也不能说他们身上没有私念和局限,只不过他们用自己的信念、事业心、意志和能力控制了私欲。电视剧没有将官员塑造成扁平的人物形象,而是塑造成有个性、有性格的丰满形象。

近些年,“反贪”剧、“反腐”剧迅速走红,涌现出一大批如《人间正道》、《省委书记》、《大雪无痕》、《绝对权力》、《中国制造》、《黑洞》、《黑冰》等优秀的电视剧。这一类型电视剧的风行与近年来中国民众对日益突出的腐败问题的密切关注有关,也与中国高层下决心整治腐败的务实行动有关。中央高度重视这个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反腐败的决心更加坚定,反腐力度越来越大。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反腐电视剧获得了比较宽松的政策支持,电视剧有了比较多的话语权,开始直面公共权力机制中出现的问题,电视剧《绝对权力》就从正面深入地揭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官场腐败问题。剧中的镜州市委书记齐全盛是一个拥有重权的地方大吏,在他的身上集中了明显的缺点和突出的优点。他独断专行,但又光明磊落,他本人没有什么私心,他用权的动机都是为了干事业,他有魄力,有能力。为了把镜州的经济搞上去,他千方百计地追逐权力的最大化,他的逻辑是,权力越大,他的意志就越能够得以体现,他的才能方有可能尽情发挥。但问题是,权力在没有监督或者监督松弛的情况下,很容易滋生腐败。齐全盛拥有了绝对权力,但他没有把权力转化为恶的力量,这源自他个人的道德品质;可是,围绕在齐全盛周围的官员,一旦有了权力,就开始胡作非为。这些寄生在齐全盛这棵权力大树上的下级官员,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方向,纷纷利用手中的权力寻租。这样,在绝对权力的周围滋生了腐败,这腐败虽不能归咎于齐全盛,但他无意中成为黑势力的保护伞,他应该对这些由他而延伸出来的权力腐败负责。更严重的是,腐败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从他家的后院起火,他的妻子和女儿都被拖进了腐败的泥潭,弄得齐全盛这位权力场上的勇士和胜者防不胜防。这就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权力者即使有再好的品质,再严格的自律,也很难保证权力不会腐化变质。因为,绝对的权力所产生的“权力场”,把很多人聚集在以绝对权力为核心的网状结构中,即便齐全盛不腐败,也很难保证这个权力场中的其他人不腐败,镜州的惊天大案就是这么爆发的。《绝对权力》的深刻之处在于,它提出仅仅依靠道德自律和党性感召已经不足以根治腐败,关键是要设计一种有效、规范的制度来预防和惩戒腐败。

与其他社会角色比较,党政官员这一角色很容易被脸谱化、简单化,而从90年代中后期以来,电视剧对党政官员的刻画基本上比较接近社会真实,特别是反腐剧中的党政官员形象显得真实而丰满。电视剧大胆回应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敏感问题,如腐败问题、权力寻租、权力监督、执政党建设等,也反映出社会的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