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已经远离真实生活
2009年11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CPI)揭晓。和市场预期完全相同,11月CPI增速如期“由负转正”,同比上涨0.6%,同时也结束了连续9个月的负增长。其实,从老百姓居家过日子的直观感受来说,这CPI似乎早就应该是正的了。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在2009年12月1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11月份CPI由负转正主要是由食品和居住类价格上涨带动,目前不存在通胀,但需要管理好通胀预期。”请注意“居住类价格上涨带动”这句话,不要误以为是住房价格引起的。所谓的居住价格主要受水、电、气的调整影响。这也是发言人的原话。
大家可能多少都知道,我国现行的CPI构成有八大类,其中食品的权比是33%,而猪肉在食品类中又占9.26%,所以有人说是一只猪引发CPI的上蹿下跳。今年以来,很多人提出要修改。毕竟现在吃猪肉所占的比重在家庭开支中没那么重要。而居住类所占的权重15%左右,绝对比例过低。更重要的是,居住类中包括四个种类:建房及装修材料,房租,自有住房,水、电、燃料。从这个统计中可以看出,房价上涨和CPI几乎没有关系。
国家统计局2009年12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7%。同样是在10日,上海举行的一场土地拍卖会上,绿城集团以16.611亿元的价格竞得上海浦东新区两个地块,成交价格是19039元/平方米。面粉又一次贵过面包。
凡此种种无不表明,CPI已经远离真实生活,这样的CPI意义何在?如果真的据此来决策,我担心会开错了药。明明是拉肚子,服用的却是泻药。
关于CPI,更要相信的是马大嫂们每天的直观感受。
CPI转正究竟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何种影响,或者说对决策产生什么影响,专家们见仁见智。有一种说法我比较赞同:资本市场或许会借着CPI转正而“被通胀”,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房地产市场。在“通胀”的借口下,许多地产商勇于拿地,乐于当地王。开发商们在博弈:当年看似离谱的价格如今回头来看已是无比的“便宜”。购房户们在博弈:每一次卖出房子都是错,每一次买进房子都会赚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