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别了,柯达

别了,柯达

时间:2023-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日有多家媒体报道,拥有131年历史的著名影像产品巨头柯达公司面临破产。如果柯达真的被驱除出市场,意味着柯达所代表的胶片时代彻底终结了。短短十年间,柯达的命运发生了惊天逆转。数字成像技术的迅速普及,对柯达成像技术构成毁灭性的冲击。但是,柯达的退场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媒介技术的悲情出局。就凭这一点,我们也应对柯达心存感念,将柯达胶片的味道珍藏在心里。

近日有多家媒体报道,拥有131年历史的著名影像产品巨头柯达公司面临破产。据说,它正在考虑申请破产保护。如果柯达真的被驱除出市场,意味着柯达所代表的胶片时代彻底终结了。

世界真的很奇怪:似乎只有被媒体关注的东西,才是真实存在的。突然有一天,媒体报道说,柯达要破产了。这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哦,这世上居然还有柯达呢!我们怎么把它忘了呢?其实,我们早把它忘记了。如今,身处触手可及的数码时代,谁还会记得柯达呢?但它曾经是那么深度地介入过我们的生活,柯达技术曾陪伴过我们走过生命中极为宝贵的一段旅程,我们很多生命记忆是被柯达影像记录的。近日,当我听到柯达将要谢幕的消息,急忙把藏在抽屉深处的“傻瓜相机”以及躺在它身边的柯达胶卷扒出来,心中顿时感慨万端。岁月无声,市场无情。短短十年间,柯达的命运发生了惊天逆转。这位曾雄霸世界的胶片之王,如今竟然沦落到揭不开锅而破产的境地。技术市场的竞争逻辑竟然如此残酷,俨然是赤裸裸的物竞天择。导演冯小刚也在微博里感叹:“一个时代翻篇了,挥之不去的是胶片留在心里的味道。”

成立于1880年的柯达公司,曾拥有世界上最响亮的胶卷品牌,创造出叹为观止的市场神话。1930年,柯达占据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该市场的90%。1964年,“立即自动”相机进入市场,就销售出750万架,创下了当年相机销量第一的世界纪录。1966年,柯达海外销售额达21.5亿美元,在《财富》杂志中排名第34位,纯利润占据第10位。当时位居第二的爱克发品牌销量仅占柯达的l/6。

遗憾的是,这些辉煌的数字已成为过去时。这位胶片王者只能用自己胶片来追念曾经的镀金岁月。媒介技术的进化论告诉我们,任何技术都不能拥有万年青山,永不凋零。技术有其生命周期和技术极限。它有超越先行技术,同时也有被后来技术超越的可能性。柯达的崛起,是技术和市场选择的产物。弗雷德里克·巴尔比耶、卡特琳娜·贝尔托·拉维尼尔在《从狄德罗到因特网》一书中说到:即便到了1895年,摄影还只是专业人员和一帮绝顶聪明的业余爱好者的专业领地。1888年,柯达公司发明了塞璐珞软胶片,标志着摄影向处理手段的简单化和摄影机械普遍化迈出了第一步。技术与市场成就了柯达。但柯达成于技术,也失之于技术。技术把胶片技术推到了极致,但也把它的市场空间采掘殆尽。等到突然有一天,新的竞争者横空出世,柯达就可能出局了。

数字成像技术的迅速普及,对柯达成像技术构成毁灭性的冲击。与数字成像技术相比,柯达成像的功能和成本劣势暴露无遗:功能单一、存储不便、高成本、设备笨重、污染环境等。保罗·莱文森说过:“媒介的进化要看媒介复制现实和跨越时空的能力,要看它与其他类似媒介相比较的性能。”“一切媒介的进化趋势都是复制真实世界的程度越来越高,其中一些媒介和真实的传播环境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和谐一致。”与柯达成像技术相比,数码成像技术在复制现实和跨越时空的能力上具有极大优势,因而,它在市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竞争力。如今数字成像技术无孔不入,所向披靡,致使柯达成像技术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只能被圈在少数柯达“遗民”中间,成为小众化的技术“文物”了。

从媒介技术进化论的角度看,柯达的颓势似乎不可逆转。媒介技术的新陈代谢是铁的逻辑,市场的优胜劣汰是无情的规则。但是,柯达的退场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媒介技术的悲情出局。技术可以出局,生活却不能缺席。柯达曾经那么深入地介入我们的生活。正因有柯达技术,我们生命中很多珍贵的记忆得以存留。假如没有柯达,我们生命中很多精彩的瞬间可能被时间冲洗掉,我们人生的色彩会因“失忆”而黯淡许多。再好的记忆也需要有技术的“加持”。幸好有柯达成像技术的扶助,它成为我们生活现场的及时报道者以及生命记忆的忠实记录员,它的出场解决了无数人的记忆烦恼,使我们生活的温暖细节得以存储,有了它,我们的过去也不会成为过去时,人生也会变得丰盈起来。

当我们随身带上数码相机,辗转于不同人生风景,用镜头见证一个个生命现场之时,千万不能忘记,我们身后长长的人生背影是柯达给我们留下的。就凭这一点,我们也应对柯达心存感念,将柯达胶片的味道珍藏在心里。换句话说,这珍藏的,不是柯达,而是我们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