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作为话题的南方科大

作为话题的南方科大

时间:2023-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段时间,南方科大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话题。大大小小的媒体都在围观南方科大,甚至演化成一场轰轰烈烈的舆论事件。从舆论学的角度考察南方科大,上述的问题同样存在。囿于舆论话题的限制,人们的目光仅仅盯住南方科大的今天,没有在时间和空间上拓展开来。但在这次的南方科大讨论中,很少有人提及北大改革的“前科”故事。万众瞩目的南方科大舆论事件,也可能喧嚣一时。

有段时间,南方科大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话题。大大小小的媒体都在围观南方科大,甚至演化成一场轰轰烈烈的舆论事件。关注就是力量,社会舆论所释放的巨大围观力量,有助于推动事件的正向发展,给改革者以巨大的精神加持。中国的教育改革,负重甚多,阻力重重,在这过程中,也淤积了特别多的社会情绪。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探路先锋,朱清时引领的南方科大,在改革路上遭遇的艰难险阻,非一般人所能体会,更非一般人所能承受。改革处在胶着状态,社会舆论的助推,能给孤独的改革者暖场、加油,为改革营造了一种积极的舆论氛围,激励改革者逆水行舟,负重前行。若从这个角度看,社会舆论所释放出来的精神力量,怎么强调可能也不过分。尤其是在其改革处在泰山“十八盘”当口,来自社会各界的精神鼓励,给深陷困局的改革者供暖,能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力,挺过眼前的艰难时刻。

舆论事件是一种情境化的产物,其火爆之时,万众瞩目,众声喧哗。舆论周期一过,即会悄无声息,消隐于社会视野之外。南方科大,作为一个舆论话题,我担心:它在被人们关注时,其意义被放大;当它被无视时,其意义被忽略。对南方科大进行舆论学反思,可能对推动南方科大改革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可能对于思考中国教育改革,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从舆论学的角度看,社会舆论是社会情绪的产物。它的起伏消长受制于社会情绪的潮汐运动。一个舆论事件之所以产生,是有社会心理因由的。表面上看,社会情绪是一缕缕混沌、飘忽的悬浮物,通常情况下,它隐伏在人们心里,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社会情绪会在我们的集体视野之外,在地下悄然酝酿,不断淤积、升温,如果遇到某种情境,遇到引爆的引线,即我们所说的话题,就会喷涌而出,形成巨大的舆论景观。舆论事件是由公共话题引燃的社会情绪,它一旦爆发,会产生巨大的社会能量,情绪化的喜怒哀乐,借题发挥,借船出海,难免会泥沙俱下,其中的理性与非理性,经常会搅拌在一起,形成一种“合情”、但不一定“合理”的悖论情势。有时,舆论事件失控,易于偏激走火,产生舆论的“极化”现象,演化为一股恣肆、荒诞的社会情绪泥石流。当然,这是舆论演化的一种极端状态。这种情况通常也不多见。但有一点则是所有舆论共有的特质:舆论是一种“集体的中庸”。社会舆论发作之时,容易产生一种简单化、片面化、情绪化的判断。舆论事件是社会情绪共振的结果,舆论场中的各个意见分子求同存异,合并“同类项”,致使绝大多数的态度、情绪或偏好趋于统一,形成意见“交集”。这就意味着,在公共舆论场中,不易形成对公共问题的深入、周延探讨,公共讨论往往受制于“集体行动的逻辑”,造成“集体的中庸”。在公共舆论中,精英的意见,也很容易被群体的声音稀释掉,被集体行动的逻辑所同化。

从舆论学的角度考察南方科大,上述的问题同样存在。南方科大虽然被炒得很热闹,一些话题,比如说,“去行政化”问题也被讨论得较为深入。不过,从总体来看,还没有达到足够的深度。“去行政化”作为话题虽然被炒得十分响亮,但少有深入的分析。即便有,也在舆论共振所产生的“集体的中庸”中被集体的声音所吞没。中国大学的“去行政化”面临着“回”字型的围城困局。即便拆除了贴身的“行政化”围墙,在其外围,还有一个更大的行政化围墙。而且,这两种“行政化”是同根、同构的。即便拆了紧身的“行政化”围墙,不远处还有更大、更坚固的围墙堵着。大学真的要“去行政化”,仅仅拆除眼前的这堵围墙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对这种“回”字型的行政化结构进行全身手术。

舆论中的南方科大容易被简化为一种公共话题。身处其中的人们,似乎人人都在关注着、议论着,人声鼎沸,众声喧哗。但大家意见的“交集”是不可能复杂化的。舆论不可能呈现复杂的意见,简化是舆论的宿命。受舆论裹挟,人们倾向于唱“同一首歌”。由于受制于舆论规律的约束,我们对南方科大的关注与思考,容易简单化、浅表化。在南方科大舆论场中,人们的关注视野比较狭窄。

囿于舆论话题的限制,人们的目光仅仅盯住南方科大的今天,没有在时间和空间上拓展开来。比如,人们很少关注:在若干年前,身任中国科大校长的朱清时,曾开展过一场力度甚大的改革。在其改革的议程中,“去行政化”显然也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只不过,那时的舆论没有把“去行政化”作为焦点话题,没有炒得像今天这么厉害罢了。我们关注今天南方科大改革,却很少关注昨天的中国科大改革。中国科大曾经的改革故事,被今天的我们忽视了。我们有必要担心,南方科大会不会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再者,我们今天很少关注若干年前的北大改革。当年的北大改革,也被舆论热炒过,对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鲜有深入的讨论。曾经的北大改革为什么难以为继,中途搁浅?昨天的北大改革与今天的南方科大改革,并不是两个星球的故事,彼此之间应该有点什么值得我们思考。但在这次的南方科大讨论中,很少有人提及北大改革的“前科”故事。究其原因,倒不是因为我们的健忘,而是舆论规律使然。某一话题一旦被舆论捕获,就会被盯住不放,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我们担心的是,受舆论周期律的规约,舆论周期一旦过去,舆论喧嚣即会烟消云散,大家临时聚合起来的围观场面,也作鸟兽散。万众瞩目的南方科大舆论事件,也可能喧嚣一时。一旦时过境迁,即会被人们遗忘。炫目的舆论焰火之后,留下的是一地鸡毛。人们来不及打扫前一个舆论战场,就得追逐下一个舆论热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