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的新闻传播教育

+>的新闻传播教育

时间:2023-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最近宣布,2012级本科生专业教育将采取“2+2”的模式。这种来自其他强势学科的话语暴力,让新闻传播教育者很受伤。从新闻教育学科诞生之日起,这种质疑一直如影随形。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新闻传播教育的知识口径与能力跨度甚为宽广。如今,这种“大通铺”式的新闻传播教育已无法持续。一则,如今中国的粗放式新闻教育已到了超饱和的境地。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最近宣布,2012级本科生专业教育将采取“2+2”的模式。据介绍,“2+2”培养模式,指本科第一、第二学年,学生可在经济学方向、社会学方向、汉语言文学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方向中任选其一,并按上述4个方向的教学计划进行学习;第三、第四学年,按照新闻传播学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学习。要求学生在本科前两年夯实某一学科基础,在不同学科中汲取思想养料,增长更多知识,再从本科三年级开始,根据所选择的专业方向集中学习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课程。通过这样的新模式,培养具备多学科专业背景,适应媒介融合环境,有独到深入判断能力的人才。复旦的这种新闻教育改革在当下中国具有先锋意义。

其实,新闻传播教育在中外教育界都不缺少争议,在当下中国尤其突出。与其他学科比起来,新闻传播教育的合法性基础较为脆弱,其学科认同度不高。在学界,在知识割据和话语权博弈甚为激烈的今天,新闻传播教育所传播的那些知识往往会被那些根基深厚的文史哲等学科看不起,素有“新闻无学”之讥。这种来自其他强势学科的话语暴力,让新闻传播教育者很受伤。新闻传播教育遭受的另一方面的质疑来自于新闻业界。从新闻教育学科诞生之日起,这种质疑一直如影随形。甚至不乏这样的刺耳声音:新闻传播院校教给学生的那些东西皆是纸上谈兵,看上去很美,却没什么实际用场,学生只有到实践第一线才能学到货真价实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来自学界和业界的双面质疑让新闻教育界颇为尴尬。

对此,新闻教育界并非无动于衷。在合法性危机面前,新闻传播教育界一直在努力,他们始终在“学”和“行”上左右突围,两面作战。作为中国新闻教育雁阵领头者的复旦新闻馆,更是感同身受,她在享受新闻业光荣与梦想的同时,也饱尝了新闻教育的艰辛和苦痛。“复旦新闻馆”的奠基者陈望道先生曾以“好学力行”作为复旦新闻系的系训。望道先生目光如炬,这四字箴言切中了中国新闻教育的“七寸”。只有将“学”和“行”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方可弥补新闻传播教育的合法性之阙,也才能让学生获得过硬的专业能力。作为中国新闻教育界的长子,复旦新闻专业在其83年的成长史中,一直都没有忘记陈望道“好学力行”的训导,在其多年的新闻教育实践中摸索出诸多可资表彰的经验,诸如“两典一笔”教育模式,就是“好学力行”的典范。

新闻传播教育是一个高度开放、流动的知识传播和职业素养训练场域。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新闻传播教育的知识口径与能力跨度甚为宽广。于是,新闻教育成了杂学,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成了杂食动物。这种宽口径的教育训练,往往出力不讨好。一个学科不可能把整个社会的知识包揽到自己的知识篮子里,“广田”意味着“自荒”。新闻传播教育要培养社会环境的瞭望者,不可能走一条狭窄的精英化知识传播道路,它容易走“大通铺”式的新闻教育模式。多年来,中国的新闻教育基本上走的是这种教育路子。

如今,这种“大通铺”式的新闻传播教育已无法持续。一则,如今中国的粗放式新闻教育已到了超饱和的境地。遍地开花的新闻传播专业点,每年生产同质化的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生,800多家新闻传播专业点培养出数以万计的与新闻媒体难以对接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大量涌入就业市场,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过剩。大家都在低端市场上竞争,高端市场的人才则严重稀缺。二则,中国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超出了“大通铺”式新闻教育所能承受的极限。社会的极度膨胀以及信息的超限繁殖,使得资讯生产趋于专业化。在当下社会,能力再强的记者也不能将复杂社会一览无余。新闻从业者单靠一个人的战斗没办法搞定周遭的世界。只有分工、协作,才有可能。这种一线压力会倒逼新闻教育改革创新。在这方面,外国同行走在我们的前面。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新闻教育机构密苏里新闻学院已有类似改革,其新闻学士学位要求毕业生的新闻专业课学分仅占总学分的33%,其余近70%的学分必须从文、史、哲、商、法等其他学科获得。从这个意义上说,复旦新闻教育的“2+2”模式,在学界算是先知先行,但相对于业界需求以及外国先进而言,尚属迟到的动作。

这种“2+2”的新闻教育模式尚在浅滩试水,其效果究竟如何?现在还很难下定论。我们对复旦的新闻教育改革抱以乐观的期待,希望能够实现:2+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