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调查性采访

调查性采访

时间:2023-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调查采访也因此更具挑战性,更能锻炼记者的采访能力。这一事例通过记者的层层调查挖掘,以报道《粮食“满仓”的真相》反映了当地有关部门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本质。

第七章 调查性采访

本章重点:

1.调查性采访是在采访现场,记者以一个对事态未知的角色,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组织问题,从而发现事实真相,揭示问题实质的采访行为。

2.事实性采访是调查性采访中为取证材料而进行的,通过事实性调查采访交代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3.观点性采访是取得论点和展现论证的过程。

4.调查性采访的平衡意识和问题意识。

5.调查性采访要求处理好以下关系:充分准备和随机应变,感性印象与理性思考、舆论导向与客观公正、交流式采访与思想交锋,还应掌握好心理较量的技巧。

调查性采访,由于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之间是“揭”和“捂”的矛盾关系,因此,采访难度更大。采访是一场探讨事实真相的战斗,是一场是与非的较量,也是双方智慧与心理的较量。调查采访也因此更具挑战性,更能锻炼记者的采访能力。

记者的任务是“带来阳光与空气”,这是美国黑幕揭发报道先驱林肯·斯蒂芬斯(Linco1n Steffens)的著名言论。

从广义上来说,记者的采访就是一种调查研究。记者的采访方式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在于记者的采访与一般的了解事物有很大区别,记者的调查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具体任务和要求的、自觉认识客观事物的活动。这一特点决定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实现场,调查挖掘事件真相,不能被表面现象、假相所蒙蔽。《山东临沭牛腿沟三天三个样》——记者通过三天实地调查,对比三天水质变化,从而揭示出厂区环保造假的真实情况;《收棉时节访棉区》——记者通过实地采访,揭示了当地棉花非法加工厂欲盖弥彰的行径;《个人消费、公款买单》——记者通过对湖南一次严重车祸的深入调查,揭示出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追踪矿难瞒报真相》对当地政府和企业主的瞒报,记者从现场细节的调查中挖掘出矿难造成的人员伤亡的真实数字;《透视运城渗灌工程》——记者通过调查揭示出当地渗灌实际使用情况,使政府官员的言行不攻自破。这些新闻报道都是通过记者的深入调查,或者从假象中挖出事物的本质,或者在表象之后揭示出更深层的主题。这些报道都使显示出了记者优秀的调查素质。

1998年五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鎔基来到安徽就粮食购销体制改革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在南陵县粮食局峨岭粮站看到了粮食满仓的情景,然而当地群众反映当地粮食局是在弄虚作假,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记者深入当地展开调查,发现给朱总理看到的粮站里的粮食是从其他粮站调来的,只在该仓库放了20多天,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当地政府这样做并不仅仅是充门面,而是当地粮站没有按照国家政策收购农民的粮食,而且客观上滋长了个体大米加工厂的非法运营,南陵粮食局在粮食的调动过程中劳民伤财。这一事例通过记者的层层调查挖掘,以报道《粮食“满仓”的真相》反映了当地有关部门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本质。这个事例说明,记者只有在严格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才能挖掘到事实真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