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素材的收集
其实,前面讲的观察生活就是为了积累创作素材。只不过,那是当时、当地直接地观察,用脑记、用笔记本记,或者现在的条件好了,还可以用录音笔、MP3、MP4或者DV摄像机直接拍摄下来再储存在自己的电脑里。现在我们要讲的是直接收集素材,一般的说来,这有三种方式:
1.原料
即没有经过加工的原始生活素材。这种原料往往属于你们个人独有,也是自身的阅历、家族变迁和采访所得(在后面讲如何采访时再具体说明)。当然,你们还年轻,生活阅历不多,但你们好好回忆一下,比如升学考试的竞争,竞选班干部、评比三好生的状况,有没有考试不及格或者迟到、早退、逃课、挨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和斥责,与父母、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关系如何,交友或者初恋的感受,对各个老师的印象,等等,只要是自己难忘的、有矛盾冲突因子的都应该追记下来。还有自己的家族情况,有些人居然连自己爷爷、奶奶的名字都不知道,还能知道他们什么呢?我教了五年书,发现80后、90后的年轻人对几届超女的名字、名次都很熟悉,对偶像派明星的情况滚瓜烂熟,对NBA篮球明星如数家珍,对时尚时髦、名牌品牌追赶极快,可就是连自己的家族亲戚、街坊邻居、同班同学的情况竟然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我希望你们能做些努力,把这些属于自己独有的素材也能够收集起来。
2.资料
这是经过加工但并非艺术作品的报道,比如各种宣传文章、有关信息、通讯访问,等等。干编导这一行的,应该养成关心国内外大事的习惯,每天看看电视新闻和有关栏目,还有报刊杂志、上网查寻,像老话说的“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知天下事有两个好处,既能把握时代潮流、时代精神、社会动态,不至于自己的认识与思想落后于形势,也能从中发现有用的素材。多如牛毛的各种报道和信息多数对于我们来说并非有用,不必记录下来,但有些作为素材还是有用的。像中央电视台栏目《东方时空》、《艺术人生》、《实话实说》、《焦点访谈》、《夕阳红》、《法律讲堂》等,香港凤凰卫视的《冷暖人生》、《社会能见度》、《军情观察室》、《鲁豫有约》、《锵锵三人行》、《口述历史》等,这些栏目讲的人与事有些很有戏剧性的,当然各省、市台类似栏目也很多,因为我平时看的少,不能一一推荐了。只要能触动你们的,能引起你们思想与感情共鸣的,我看都可以记录下来。比如我就很爱看《法律讲堂》这个栏目,既能了解社会的人生百态,又在案例的矛盾冲突中品味它的戏剧性,同时还能学到一些法律知识。
3.材料
这些已经是经过完全加工后的艺术品了,比如小说、报告文学、人物特写、故事会、绘画作品等。这些不同样式的文艺作品有许多是可以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像张艺谋的一些电影,徐静蕾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电视剧那就更多了,从当年火爆的《渴望》、《四世同堂》到眼下火爆的《潜伏》,都是从其他文艺作品改编过来的。所以,只要你们广泛地阅读(包括网络文学),又带着专业的目光,那是不难发现并记录下来作为素材的。
虽说前面提到的几方面素材来源都蛮丰富,但真正能用于创作影视作品的素材还是需要发现和捕捉的,它们必须具备:
(1)要有戏剧性。即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的跌宕起伏的故事,比如在北京奥运会上女子体操决赛时程菲在跳马时的意外失利,人们无论如何在事先都是不会想到的,程菲怎么可能在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程菲跳”动作中失败呢?然后想想也在情理之中,一是在国内观众注目下,二是因为自己是女队中的大姐大,必须表现好,必须做出榜样,因为心理压力太大了!还有像各种法制案例,贪腐行为、金融危机、公司破产、股票暴跌、员工失业、高考落榜、婚恋骤变、意外死亡、亲人失散、久别重逢、乐极生悲等都有戏剧性。记得1990年年初,那时极力提倡主旋律作品,我们领导给我一本报告文学作品《无极之路》,二十多万字,让我改编成话剧上演。我读时又激动、又感动,还落了泪。但冷静想想,它都是正面歌颂呀,里头的很多事迹是很感人的,但没有对立面人物、没有矛盾冲突,也即没有戏剧性,我怎么组织戏呀?我把自己的想法跟领导说了,并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说:“凡是能写成戏剧的题材都可以写成其他的文艺作品,但其他文艺作品的题材不一定能写成戏。我觉得这本书就写不成戏。”领导听了有些不高兴,就把任务交给了刚从戏剧学院戏文系毕业分配来剧院的两位青年人,他们折腾了半年多结果还是流产了。我举这个例子就是为了说明,我们捕捉到的素材至少要有戏剧性的因子,才有可能通过想象与虚构组织成戏,就像《潜伏》,虽然小说才几万字,但它很有戏剧性呀,所以搞成几十集的电视连续剧。
(2)可以表现人生跌宕起伏悲欢离合的命运或状况的素材。比如像邓小平人生命运或者说革命历程中的三起三落,他在政治上的创新思维,他在生活中的乐观精神。又比如农民劳模陈永贵的传奇人生,没有什么文化却当上了主管全国农业工作的副总理,有戏吧。具有非凡人生命运的人物自古至今真是太多太多了,在政界、军界、商界、科学界、教育界、演艺界、体育界、工农业部门都数不胜数。
(3)思想内容丰富深刻乃至有哲理思辨的素材。像话剧《伊索》充满了哲理的思辨,萨特的话剧《死无葬身之地》显然是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在戏剧舞台上的展示,也即剧中人面临的种种选择。我们的电影《集结号》、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则充满了生活辩证法。这类素材对于目前的你们显然还有些困难,毕竟你们还年轻,但是随着你们的成长、阅历的丰富、知识的积累,总有一天你们会对这类题材感兴趣的。
在收集和积累素材的过程中,还希望你们能顺便留意一下素材的“眼”,也即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称呼,像“扣子”、“起子”、“核子”、“结节”等,为什么说“顺便”呢?因为一般的来说,当我们选好素材进入创作构思的时候,才会寻找素材的“眼”,一旦“眼”找到了,当编导的就会眼睛一亮,别的就好办了。因为这个“眼”也称“戏核”,“核”找准了,剧作的结构和立意也就找到了。如果我们在收集和积累素材的过程中能“顺便”留意一下它的“眼”,最大的好处是在“眼”的指引下去进一步补充和丰富你的素材。比如《集结号》,它的“眼”就是那把一直没有吹响的军号。《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眼”就是一家子里的政治信仰和追求完全不同的仨兄弟姐妹。你们在中学语文课本里读过的《雷雨》,它的“眼”就是鲁妈的到来。所以说及早地找到素材的“眼”很是关键。当然,如果早期找不准,等到进入创作构思时再调整,或者干脆推翻重来的情况也是有的,那也不要紧,“顺便”的先行一步总归是好的,再说经一事长一智也是经验积累嘛。
现在我又要给你们布置一个作业了,即是《外景描写》,同样三四百字就行。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让我们看了知道是什么季节、什么时辰,东西南北哪里的地理环境,晴天、雨天、阴天、刮风天等。通过内外景的描写练习,对你们将来写文本或是现场选景拍摄都会有好处的。(附陈莹同学的外景描写作业)
外景描写
一抹鲜红色随风飘扬,那是一条红色的纱巾,它在一片荒芜的沙海中尽情地挥洒着自己的妖艳。
天空很高,高得让人抬头看看都觉得脖子痛。天空很蓝,蓝得将眼中的眼白都映成湖蓝色。天上几乎没有什么云彩,只有些淡淡的白色烟雾在流动。
突然,那抹红色自天际滑过地面。黄色的沙子在烈日的炙烤下亮得刺眼。那种光亮让人觉得仿佛站在一片金灿灿的金沙中,只是这片沙子被烤得很烫很烫。沙漠中没有绿色,几乎连沙漠之神——仙人掌都不堪忍受这酷热变得黄扑扑的。远处有几棵枯死的红柳横卧在那儿,就像几具在这沙地下埋葬了千年的古尸,在重见天日之时将地下的神秘与沧桑连带而出。
那抹红色再次出现了,它无所畏惧地与周身长着长刺的仙人掌交谈,没有一会儿就又像一位陪酒女郎一般飘向了红柳。红柳伸出了长长的枝干拦住了又要离开的红色,那红色却在大风的鼓动下想要摆脱红柳的束缚。
不远处传来轻微的驼铃声,一大队人马出现在了这漫无边际的沙海。他们的到来毫无预兆,仿佛是从天而降的神灵。顽皮的红色此刻终于挣脱了红柳,在大风的帮助下吹向了那个长长的驼队。此刻的沙子不再是金黄色的了,那上面似乎镀上了一层淡淡的红色,是那抹红色洒下的魔法吗?
望向天际,太阳快落山了,天空已经被染成血红色,就像鲜血融进海水一般的无可奈何。驼铃声越来越近了,越来越响了,沙子上出现了驼队那浩浩荡荡的脚印,那抹熟悉的红色再次出现,只是这次不同,它不再任风飘扬,一只美丽的小手已将它轻轻地牵在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