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新闻报道策划的基本前提
新闻报道策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这个工程前必须弄清楚我们进行报道策划的基本前提是什么,即为什么要策划这个报道或活动,其目的和意义何在;在策划这个报道或活动时,我们有哪些可供选择的基本条件,这些条件能否保证我们顺利有效地实施这次策划。一切策划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只有搞清楚了这两个问题,才可能把策划进行到底,取得预期的良好的策划效果。
案例
2005年10月17日19时零6分,巴金逝世。正是因为巴金在当今中国知识界的特殊地位,所以近一年来《文汇报》对巴金的情况一直非常关注。在巴金病逝的半年前一度传出巴金健康状况不好的消息时,报社就做过一个详细的应对预案。
在这次巴金报道中,《文汇报》强调“抢占制高点”的意识,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强的阵容,在第一时间报道了文化界权威人士对巴金逝世的反应,显示报道的与众不同。在文学界,作协方面,报社选择了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金炳华、副主席王蒙;文联方面,采访了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副主席冯骥才。在上海,报社还提出一定要争取到王元化和作协主席王安忆,并通知浙江办联系金庸。这看起来很容易,其实做起来并不简单,报社动员了文艺部和笔会部的主要力量,运用了各种人脉关系。
巴金逝世以后,《文汇报》还收到了不少文章,很多人也纷纷表示要写文章。但是编辑部要求每个版面都不能将文章或报道堆上去凑数,要保证质量和格调。如《笔会》的两个版面,王安忆在香港中文大学讲学,编辑还千方百计地拿到了她的文章。还有日本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以及王蒙、金庸、流沙河、陈思和等人的文章,版面编辑主题鲜明,如第一版突出了“青春的巴金”,有特色、有品位。
巴金大殓当天,报社认为,别人说巴金已经说得够多了,应该听听巴金生前是怎么说的,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精神遗产。于是,就推出了专题报道“巴金对你说”。
《文汇报》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以特色鲜明形成了优势,社会普遍认为该报的宣传热情、权威、精彩、大气。[1]
点 评
第一,此次报道策划非常注重利用新闻的事实前提。巴金先生逝世是一件举国关注的大事,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报纸不仅在巴金先生重病期间就已经开始了报道,抢占了报道先机,而且继巴金先生逝世当天的两个专版之后,又发挥该报驻北京等地和驻外记者的优势,策划了北京、成都的报道,以及驻日本、俄罗斯、法国记者的报道,这在全国是最早的,同时也将报道策划的事实前提提高到了全球的高度。
第二,《文汇报》善于珍惜和把握重大事件、重大人物报道的机会,并努力使之形成强势,具有冲击力。该报从巴金先生逝世前的状态、巴金给我们带来的遗产、文化名人对巴金的追忆,以及外国友人对巴金的怀念等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报道策划,引导国民继承和发扬巴金先生的精神,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可以说,这个报道策划本身是非常有价值的,《文汇报》在策划之前,已经把握了报道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新闻报道策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有一个从起点到终点的运行轨迹。为了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这一过程,策划者作判断时所依据的前提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前提就是策划者在许多可能的行动中,选择某一特定的行动为判断准则或评价依据。从最高的理性境界来说,策划者的判断可以理解为是从策划前提引申出来的结论。为了搞好新闻报道策划活动,认识和掌握策划的基本前提是很有必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