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西方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发展历程
各种新闻文体随着媒介的发展发生变化,这突出地体现在广播电视发展的过程中。
1.西方广播新闻写作的发展历程
相对于广播技术的成熟,广播新闻的诞生比较晚。直到1916年,德福雷斯特利用《纽约美国人报》提供的简讯,在其试验电台上进行首次新闻广播,正式的广播新闻才开始。但这并不意味着其重要性的确立。实际上,新闻在广播诞生初期,始终处于配角地位,直到1937年广播的黄金时期,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全部播音时间内,播送新闻的时间也只有2.8%。从节目所占的比重上来看,广播在诞生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更像一个娱乐媒介。因此,广播新闻体裁在其中历经了一个较长的过程才开始确立自己的地位。
我们可以把新闻在广播媒介中的发展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照搬报纸新闻写作模式。
在这一阶段,广播受无线电器材商和报纸的制约,在文体写作方面完全照搬报纸新闻写作的模式。在这一阶段,播报新闻只是作为招徕顾客、推销无线电器材和报纸的手段。据美国报纸发行人协会广播委员会于1927年发表的报告表明,当时48家报纸拥有自己的电台,69家报纸在电台上出钱办节目,97家报纸上刊登广播新闻节目,几乎一半以上规模较大的电台都与报纸有着某种联系。严格地说,广播这一阶段所播出的并不是自己的新闻,而是播出其他媒介——主要是报纸——的新闻而已,因此,这一阶段广播媒介并未建立自己的新闻写作模式。
(2)开始发展自己的新闻文体。
在这一阶段,广播开始经营自己的新闻报道业务,由此开始出现自己的新闻文体。在第一阶段,广播虽然为报纸的推广做了很多广告,但它自己也从报纸那里分流了部分受众和广告。尤其是广播“传播迅速”的特点是报纸远不能及的,因此报纸在这一阶段对广播进行了种种限制。如美国报纸发行人协会董事会于1932年采取行动,建议各新闻通讯社在报刊刊登新闻之前,不得出售或透露新闻,新闻广播只限播简报,以鼓励读报。美联社把自己的社员报纸(向美联社订购新闻的报纸)提供给电台的新闻稿字数限制在35字以内,合众社和国际新闻社停止向电台发送新闻,这迫使电台发展自己的新闻采编队伍。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广播拥有了自己的记者队伍,并且同时拥有了一批新闻分析员和评论员。广播开始发展自己的新闻文体。20世纪30年代的广播重大报道,如罗斯福的炉边谈话、总统候选人提名大会和竞选活动、英国爱德华八世逊位等事件的报道,一方面赢得了众多的听众,另一方面诸如广播录音报道、现场报道、广播评论、广播特写等广播新闻文体也逐步发展起来。
(3)广播文体丰富并成熟。
20世纪30年代动荡的世界政治局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广播新闻步入新的阶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慕尼黑危机爆发的时候,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派驻欧洲的记者爱德华·默罗和他的同事对此事进行了一次立体广播,从伦敦、柏林和巴黎等城市联合向美国听众报道他们的所见所闻,卡尔登邦在纽约的“第九播音室”主持分析和评论。这次广播报道,标志着广播业务和技术设施的大力发展。到了194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新闻广播时间已占全部广播时间的26%。广播文体日渐丰富和成熟,不仅有动态新闻报道,而且深度报道、广播评论分析节目也已成熟。
2.西方电视新闻写作的发展历程
电视新闻也经历了一个文体变迁的发展过程,不过,由于技术发展较快,这一过程相对较短。
电视新闻诞生之初,所依靠的同样是报纸的新闻报道。世界上第一次电视新闻报道是1938年4月30日NBC播送的3条当天《纽约时报》上的新闻。因此初始阶段的电视新闻也没有发展出自己独立的文体。
但是,电视新闻毕竟要发挥画面的作用,所以画面加解说一开始就成为电视新闻主要的传播方式。电视同时还借鉴了广播新闻的传播方式,播音员播报新闻的方式一开始在电视新闻中就十分流行。随着对电视传播特性的把握的加深,记者出镜播报形式的新闻传播方式出现了。在美国,爱德华·默罗的《现在请看》、《面对面》等都是记者播报新闻的典型方式。为了配合画面与口语播报的需要,电视新闻逐渐发展出适合自己的文体。
进入20世纪60、70年代以后,电子新闻采集和卫星新闻采集手段使电视新闻出现了很大变化,如卫星电视使现场报道空间大大拓展,现场报道的手段的运用更为突出,主播制渐渐成为世界各大电视台主要的电视新闻播报方式。主持人逐渐摆脱播音员单纯的“传声筒”的制约,在现场、演播室和记者、专家等知情人士作现场访谈。总之,制作手法越来越多元化,不再是单纯的画面拍摄与文字解说的写作。电视新闻写作的体裁与手法,也随之变得更加多样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