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策划”一词的历史源流“策划”古已有之。“策划”一词最早出现于《后汉书·隗嚣传》:“是以功名终审,策划复得。”[1]而“策划”思想,无论中外,大多是在战争活动中产生的[2]。这里的“算”,就是预先的谋划,即“策划”的意思。因此,“策划”思想在西方也同样来源于战争活动中。
一、“策划”一词的历史源流
“策划”古已有之。“策划”一词最早出现于《后汉书·隗嚣传》:“是以功名终审,策划复得。”[1]而“策划”思想,无论中外,大多是在战争活动中产生的[2]。中国春秋时期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一部详尽讲述战争谋略的军事著作,孙子指出:“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这里的“算”,就是预先的谋划,即“策划”的意思。其他的古籍中,也有不少记载了精辟的策划思想和丰富的策划实例。如《论语·述而》:“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3]在三国时代,更有诸葛亮综观全局,拟定“隆中对”,联吴抗曹,终成三国鼎立之势;在火烧新野、赤壁,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一系列战斗行动中,均有出色的军事策划。中国最早的“策划人”,则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游说列国诸侯的策士、谋士、食客身上——“术谋之人,以思谟为度,成策略之奇”(刘劭《人物志》)。
在西方,最早的“策划人”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爵爷、君主和军事集团统帅身边的顾问、参谋,他们辅助君主和统帅征战与豪取掠夺。因此,“策划”思想在西方也同样来源于战争活动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