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度报道的历史

深度报道的历史

时间:2023-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深度报道的历史早在19世纪末,被称作“扒粪运动”的早期调查性报道在美国就已经出现。在中国,深度报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解放前黄远生、邵飘萍的政治揭露性报道与新闻评论。建国后中国的深度报道一度处于相对停滞状态。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是90年代深度报道的标志性作品。除中央电视台开办了具有全国影响的深度报道新闻评论栏目外,各城市台、各省级台先后创办了各种新闻评论栏目。

二、深度报道的历史

早在19世纪末,被称作“扒粪运动”的早期调查性报道在美国就已经出现。纽约《世界报》记者曾装成精神病患者,进入纽约疯人院作调查,从而揭发那里的恶劣情况。报业大王普利策主张“有力的写作和讨伐性新闻”,对政府的腐败与巨商的不法进行揭露,在他的推动下,美国深度报道迅速发展起来。到了20世纪20年代,亨利·鲁斯创办《时代周刊》,《时代周刊》对一些重大的新闻事件作出相当精辟的分析解释,使调查性新闻发展到解释性新闻。与此同时,报纸的解释性报道专栏也开始出现。1931年美国《太阳报》开辟专栏对每周的新闻大事进行综述和解释,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报纸深度报道专栏。进入70年代,深度报道到达一个新的高度,这其中包括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的成熟,新兴预测性报道的产生。特别是《华盛顿邮报》的两名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在“水门事件”中的出色表现,把深度报道推上一个高峰。1985年,普利策奖评委会把解释性报道奖和调查性报道奖作为两个新奖项。80年代中期以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等报纸上,光解释性报道的篇幅就占了70%以上。在广播电视媒介方面,60年代后随着美国三大电视网的竞争,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也开始发展起来。特别是创办于1968年的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60分钟》,它就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大众关心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专访,以独特的新闻调查与主播评论成为电视深度报道的佼佼者,另外如英国BBC、日本NHK等电视台也拥有世界级的深度报道节目。

在中国,深度报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解放前黄远生、邵飘萍的政治揭露性报道与新闻评论。邵飘萍在《申报》、《时报》、《京报》等报纸上关于袁世凯、段祺瑞北洋当局的腐败和卖国行径的揭露性报道,以及黄远生创制的新闻通讯体裁都可以视作中国深度报道的开山作品。早在1921年,当深度报道在西方报纸上流行之初,周恩来就提倡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要“溯其根源,求其真相,划其出路”,他认为“现象一日千变,简单之消息,每写前后矛盾,缺乏有系统之排列及有条理之叙述,故长篇通讯终不可少也”[8]

建国后中国的深度报道一度处于相对停滞状态。但在改革开放后,随着政治、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报纸深度报道开始出现。中国青年报以《大学毕业生成才追踪记》、《第五代》、《关广梅现象》、《鲁布革冲击》、《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西部地区贫困探源》、《命运备忘录》、关于大兴安岭森林大火的报道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字深度报道的横空出世,标志着中国深度报道由自发走向自觉,同时也培养出以张建伟等人为代表的新一代深度报道名记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新闻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90年代深度报道崛起并与新闻评论结合发展,开始在电视上出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是90年代深度报道的标志性作品。《焦点访谈》源于1993年5月中央台推出之栏目《东方时空》中的板块《焦点时刻》,因其内容与形式都较以往的电视“思考”节目焕然一新,《焦点时刻》迅速获得了观众的认可。1994年,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栏目《焦点访谈》,将其定位为“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指出了它亦报道亦评论的节目性质,栏目每期13分钟,于每晚《新闻联播》后播出。1994年4月1日开播后,它也迅速地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其收视率长期保持在仅次于《新闻联播》的地位。

1996年5月17日,中央台推出《新闻调查》栏目,把电视深度报道推向了高峰。该栏目是定位为“新闻背后的新闻,正在发生的历史”,每期片长45分钟,如此大的容量为深度报道的闪展腾挪提供了广大的空间。它以记者的调查采访为主要形式,对社会普遍关注的事件或现象进行多侧面、多角度、深层次的剖析,集社会性、故事性、调查性为一体。它跟踪记录和剖析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力求形成电视的社会档案,并保持平实、冷静、客观、科学的态度。除中央电视台开办了具有全国影响的深度报道新闻评论栏目外,各城市台、各省级台先后创办了各种新闻评论栏目。这样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就成为中国老百姓政治经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2003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这种专业化频道又为《新闻会客厅》、《每周质量报告》等深度报道栏目开辟了新的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