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做好采访准备

做好采访准备

时间:2023-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做好采访准备报道思想的明确和新闻线索的获取,并不意味着采访活动可以顺利展开了,更不意味着采访目的的实现。新闻报道受时效性限制,采访任务紧,时间短,而且又不宜事后补救,做好采访准备可以提高效率,保证采访的成功率。事先做好准备,有利于提高采访效率。

三、做好采访准备

报道思想的明确和新闻线索的获取,并不意味着采访活动可以顺利展开了,更不意味着采访目的的实现。新闻采访作为一种复杂的意志行动,还包括记者头脑中对采访对象基本情况的熟悉、采访活动的计划拟订和方法的选定,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不经历这一过程,采访的目的是难以实现的。因为采访对象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计划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求记者作出全面、合理的权衡,制订和选择对实现采访目的最为有利、适宜的计划和方法。

(一)采访准备的涵义

采访准备有广义、狭义不同的涵义。

广义上的准备,即经常性准备,是一种平时的积累,包括对理论方针政策的学习,对社会各领域情况的积累和思考以及其他各种知识的积累等。

狭义上的准备,即临时性准备,是指取得采访线索之后,根据具体报道任务的需要,在与采访对象见面之前,对采访的人或事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准备用什么途径、方式、工具来与采访对象接触。

(二)采访准备的作用和意义

1.采访准备是新闻采访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新闻采访是记者不断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记者的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之间总是存在一定距离,要努力缩短这段距离,必须从接受采访任务开始就投入准备工作。采访如同作战,采访前的准备不充分,不够周密,记者心中无数,采访工作往往就很被动,甚至可能会失败。1961年3月8日,英国的世界级“影后”费雯丽(电影《乱世佳人》的女主角)因参加影片《乱世佳人》的复映式,到美国纽约去访问。按照当地的惯例,她一下飞机便走到机场的接待室,接受记者的采访。第一个记者一来就问她:“费雯丽女士,请问你在《乱世佳人》这部电影中扮演什么角色?”费雯丽听到这个问题之后很不高兴,便反问记者:“你看过这部片子吗?那部小说你读过没有?”记者回答说:“没有。”这么一说费雯丽更加生气了,站起来便说:“诸位,由于你们没有常识,我们不必继续了!”说完,她扭头就走了。从这个采访失败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进行采访之前记者必须要有所准备。如果那位提问的记者在采访前能够对费雯丽、《乱世佳人》有一些基本了解,那么他在采访中也就不会如此尴尬和被动了。

2.采访的紧迫性决定了必须做好采访准备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新闻采访活动也是一样,每一次成功的采访都是记者在采访前所做的大量准备工作的回报。新闻报道受时效性限制,采访任务紧,时间短,而且又不宜事后补救,做好采访准备可以提高效率,保证采访的成功率。一些有成功经验的老记者都说,采访准备与正式实施采访的时间之比应该达到10∶1,可谓是“采访一分钟,案头十分钟”。如果我们没有采访前有效、认真的准备,要想完成一次成功的采访是不可能的。有了认真的准备,记者就能够对采访活动有一个周全的安排,即使在时间很紧的采访过程中出现一些意外情况也可以应付自如、化险为夷。

3.采访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必须做好采访准备

新闻采访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对象不断变换。有些对象的工作领域往往超出了记者的经验和知识范围。尤其是采访一些专家、政界风云人物,记者应做好采访准备,寻求与专家的对话平台,这样便可保证采访逐步深入并最终取得成功。

意大利的著名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在1980年8月曾先后两次采访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

法拉奇一见到邓小平就说:“明天是你的生日!祝您生日快乐!”

小平同志也感到很奇怪,便问:“我的生日?我的生日是明天吗?”

法拉奇接着又说:“不错,邓小平先生,我是从你的传记中知道的。”

可是邓小平却说:“既然你这样说,就算是吧!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我的生日。就算明天是我的生日,你也不应该祝贺我啊!我已经76岁了,76岁是衰退的年龄啦!”

法拉奇并没有因为邓小平的“不领情”而慌张,她说:“邓小平先生,我父亲也是76岁,如果我对他说那是一个衰退的年龄,他会给我一巴掌呢!”

img4

图3 法拉奇采访邓小平

听到这里邓小平才笑着说:“他做得对。你不会这样对你父亲说的,是吗?”两人的关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接下去的采访也就顺利了。

在如此重大的采访中能够有如此精彩的开头,这全得益于法拉奇的精心准备。她在采访邓小平之前看了“好几公斤”的材料。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做好采访准备,在整个采访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它对于成功地完成采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报道思想,为采访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有助于进一步明确采访目的和重点,有助于开拓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3)熟悉情况,缩短与采访对象的距离,融洽氛围。

(4)掌握必要的知识,采访时如遇意外或困难,能心中有对策。

(5)事先做好准备,有利于提高采访效率。

有了认真的准备,记者就能对整个采访活动通盘考虑、统筹安排,也能主动掌握采访进程,灵活处理,从而有助于采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即使在采访中遇到困难或意外,也能应付自如,化险为夷,把采访引向成功。其实,在我们进行采访之前,一些人物或事件已经有了一些报道。我们只要去找来这些资料研究一下,很多问题就不需要再向采访对象了解。这一点对于中央新闻媒体的记者来说尤为重要,如果是到某一地区去采访,一定要先找来当地媒体关于这一人物或事件的报道做一番研读。

(三)采访准备的内容

1.明确采访目的,掌握报道意图

为什么要进行这次采访,这次采访意义何在,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写出的报道是给什么人看的。记者采访前掌握的报道思想和确定的采访选题往往比较宏观,是粗式线条的,不太具体。准备一下有关方面的材料,研究一下有关方面的问题,就势必会使自己的报道思想更明确,目标更清晰,重点更突出。尤其是那些限定时间的采访,重大会议、节日活动的采访,重大典型、系列报道的采访,技术性、专业性强的采访,以及外事活动、国外采访等,事前做好准备的意义便更为明显。

2.熟悉采访对象,缩短与采访对象的距离

如果记者在采访前缺乏对采访对象的了解,在采访开始的时候往往会找不到什么话题,有些人就从对方的履历开始问起。这样不但浪费时间,还常常会遇上尴尬。

例如,有一个青年记者去采访一位获得国家科技奖的中年女科学家时就遇到了这样的麻烦:

记者:解放40多年来,我国高等学府培养了许多人才。请问,您毕业于哪所大学?

科学家:对不起,我没有上过大学,我搞科研全靠自学。我以为自学也能成才。

记者:听说您又成功地完成了一个科研项目。请问,您的新课题是什么?

科学家:看来你并不了解我的工作。我一直致力于这个项目的科学研究,目前,只是又有了新的突破,但远远没有成功,所以谈不上有什么新课题。

记者:您的孩子在哪儿学习?

科学家:我早已决定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自己的事业,因此我一直独身至今。请原谅,这个问题我不愿多谈。……

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掌握其“个人档案”,它包括:①采访对象的简况,如性别、年龄、职业、职务、家庭情况、主要社会关系、基本的政治态度,等等;②采访对象的专长、主要贡献或专著曾产生过什么影响,在同行中的地位,别人有过什么评价或传说,等等;③采访对象的特点,包括性格、爱好、目前的心理状态、是否健谈、对接受采访是否习惯、有何忌讳,等等。

此外,还要分析采访对象与所采访的问题有何利害关系,是否愿意回答问题,会不会隐瞒事实真相等。

最后,掌握与采访对象有关的专业知识。这一点在采访专家、教授、科学工作者时显得尤为重要。如果采访涉及自己未曾接触过的领域,特别是科技、文教、艺术等领域,或是采访专家学者,都应对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黄宗英采访柑橘分类、栽培专家曾勉之前查找了他的许多论文,翻看过他主编的《中国果树栽培学》和《中国柑橘志》;1936年斯诺赴陕北红军区域采访之前,曾阅读了大量有关中国历史、政治方面的书籍;1984年索尔兹伯里来中国沿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线采访之前,甚至做了整整十年的准备。为了吃一粒葡萄,需要摘下一串葡萄;用记者圈里的行话说,这叫“宁肯我不用,不可我不知”。这类采访知识准备是关键。

另外,如果是异地采访,就要了解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以及自然地理、风土人情、历史沿革等情况。

3.设计采访方案和访问提纲

设计采访方案和访问提纲,这是记者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更能趋向一致、实现采访目的的不可缺少的一步工作。因为活动意识、目的等只是人的主观心理状态,要使采访活动顺利进行并实现预定目的,就必须使记者的主观愿望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在进入目的的真正实现阶段之前,必须制订达到目的的行动步骤、途径和方法。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杜骏飞在《深度报道原理》一书中提到,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在拟定采访提纲方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计提问时应该涉及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

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

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

当然,采访提纲的拟订还和记者本人的采访习惯、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确保问题的独特、准确、连贯、创意、引人入胜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特别是一些揭露性报道,有一些意外状况发生。从哪里开始,选择什么作突破口,怎样向纵深发展,怎样扬长避短。采访方案指大体的活动方式,确定要访问的部门、人员及其先后顺序,设想一下写什么体裁以及从什么角度写等。准备采访提纲最重要的是多提出需要弄清楚的问题。

访问提纲应包括以下问题:基本问题,即概括性问题。引导性问题,为了把对方的思想和谈话由一个方面引向另一方面而设定的一个或一组问题。尖锐性问题,指向实质或可能使对方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过渡性问题,为缓和气氛而设置的问题。开放式问题,允许采访对象充分发挥,常用在采访开始和中期。以下是可以用在不同场合的效果不错的例子:引出观点、想法和感觉:

你如何被……(任何事件或问题)所影响?其他人如何被……所影响?

你听到人们对……说了些什么?他们的忧虑是什么?

你(或其他人)认为这是什么引起或导致的?

你(或其他人)认为这些忧虑与别的忧虑之间有什么联系?

你(或其他人)认为如果事情不发生改变,你们会失去什么?会得到什么?

4.做好物质上的准备

笔、采访本、录音机、照相机、摄像机等是记者的“枪”,自应常备在身,随时处于应战状态,并不能在采访中出现故障。如果是下乡采访、旅行采访、探险采访、战地采访等,记者所应作的物质准备就更要周全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