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问答型对话

问答型对话

时间:2023-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问答型对话这是记者采访中运用得最多的一类对话,适用于大多数对记者和对采访抱有好奇心理的对象,他们一般都能对记者采取主动积极的配合态度。问答型对话是最简捷、最速效的一种对话方式。如此采访目标明确,范围明确,避免了泛泛而谈。这位美国议员答,通过民主形式决定台湾的未来是最明智、最可行的选择。这位美国官员无言以对。

一、问答型对话

这是记者采访中运用得最多的一类对话,适用于大多数对记者和对采访抱有好奇心理的对象,他们一般都能对记者采取主动积极的配合态度。这种对话的典型模式是,记者通过巧妙的问话,从采访对象处摄取更多更好的新闻素材。问题提得好、提得巧,采访对象才能答得好、答得妙。问答型对话是最简捷、最速效的一种对话方式。

要掌握好这一对话方式,需注意两点:第一,善用问候语——记者亲切热诚的问候不仅使采访对象感到受到了尊重,还能使他产生愿意同你交谈的念头。心理学家发现:越是善于指使人的人,越能巧妙地运用问候语。这一发现对记者也同样适用。第二,避免生硬地提问,而要给对方创造一个说话的机会——开放式提问往往比封闭式提问更能让对方有话可说,谈兴大增。

“以问引人”是这类对话的特点和技巧的核心。具体地说,可运用以下几种提问技巧:

(一)直接切入法

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用语简洁,语调明快、紧凑,这就是直接切入法的要领,多在采访开始阶段或偶发性采访中使用;在采访对象是领导人、成功者或那些对采访活动不太熟悉的人时,也常用此法。因为双方都不熟悉,时间也很有限,采访对象毫无思想准备,这时,记者明确清楚、开门见山地直率提问就为对方更好地回答问题创造了条件;反之,如果含含糊糊、吞吞吐吐、不知所云就会令人生厌甚至拒绝回答。

美国记者白修德1983年采访胡乔木,一开始就直率而有分寸地告诉胡乔木,他想了解“文革”的起因,至于中国的前景,他想找中国其他官员谈。如此采访目标明确,范围明确,避免了泛泛而谈。而同年亚美新闻社驻白宫记者朱莉·穆恩采访邓颖超就恰恰相反。她一开始就大谈自己五次来华访问的观感,开场白翻译完毕,整个采访时问已用去四分之一。由于提问不精练,不能直接切入,采访只好草草收场。[2]这些记者的经验和教训提醒我们:提问切忌兜圈子,直切主题的提问可以收到以简御繁、以少致多的效果,这就要求记者有充分的自信。而自信则源于记者事先的充分准备。

(二)间接探问法

运用否定反问、借代反问或假设反问等方式对一些比较敏感、可能引起对方不快的问题提问,给对方留下一个缓冲的余地,提供一个解释的机会,激起对方向记者在“借代反问”中提出的“第三者”表白内心的欲望。

美国名记者巴巴拉·沃特斯是运用此法的老手。她在采访伊朗国王时是这样提问的:“陛下,有人说您是独裁者,也许是仁慈的独裁者,但终归是独裁者。我知道您已听到这种微词了,现在正是您回答他们的机会。”伊朗国王回答:“是的,我听到过这些闲话。”他平静地接受了“你认为你是否是独裁者”这一问题,并产生了为自己辩解的欲望,于是沃尔特斯顺势提出了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并都得到了满意的回答。沃尔特斯总结道:“人们总是对涉及自己的言论存在芥蒂,而且总是欢迎有机会来作出回答。”[3]

又如,在某国举行的一个台湾问题座谈会上,主持者是位支持台独的美国议员。有台湾记者问,台湾的未来应该由台湾人民自己决定,如果在台湾举行全民公决,大多数人支持台独的话,美国是否会支持台湾的民主选择?这位美国议员答,通过民主形式决定台湾的未来是最明智、最可行的选择。他相信,台湾一旦独立,美国政府会站在民主的一边。这时有位来自中国内地的记者问,按这个逻辑,如果台湾宣布独立,中国内地的大多数人民同意用武力阻止台湾独立,是不是美国政府也应该尊重大多数中国人民的民主选择?这位美国官员无言以对。

(三)倒金字塔法

倒金字塔法本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而得名。

在采访中也可借鉴此法,以宽泛的问题开始交谈,可以解除对方的紧张情绪,也能为记者创造一个选择最有价值素材的机会;更全面了解事件背景材料、把握真相的机会和观察、认识采访对象的机会。当然,宽泛的问题也并非越宽越好,其范围必须是对方能接受的。宽泛提问还要与具体提问相配合,对采访对象的回答还要善于引导,做到既能及时截断不沾边的话头而又不使对方扫兴,并乐于谈些你感兴趣的东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