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给采访对象一些心理支持
记者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记者的采访对象是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三教九流、名门望族、政客明星、高官平民皆有。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王志曾说过,采访中的“平视”就是当你面对强者的时候,你要给他压下去,当你面对弱者的时候要给他扶一下。
对待平民百姓的采访,记者需要把握的是消除普通人的紧张心理和在镜头前、话筒前的不自觉的掩饰和作秀心理,尽量使普通人回复自然和平静,以一种真实的面貌对待采访。对普通人的采访,记者有时候不能开门见山地说采访,而需要借助于聊天、喝茶甚至抽烟等方式迂回一下,在普通人坦诚以待的情况下开始真正的采访。
我们经常在采访中遇到这样的现象:很多采访对象面对采访内容公开化的压力,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是千人一面地提供类似的观点来敷衍,说一些大家都会说、而且是绝对出不了问题的空话套话,或是提前背好一段文字,说一些根本不符合自身年龄的话来应付采访。那么可想而知,这样的采访收到的效果是微小的,没有任何新闻价值。例如,在“六一”儿童节当天,某地电视台播放了这样一组采访镜头:记者问:“你们为什么喜欢动画片呀?”一个小孩站起来字正腔圆地回答:“我觉得可以受教育。”她说这话的时候,家长、老师都在身边。然后,记者又问下一个小孩子,结果好几个小孩子的回答都惊人地相似。但是如果记者能适当地运用采访心理学,给采访对象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就可以让被访者在很短时间内进入状态而且很快地表达出他自己的观点。
有一次,某记者去采访一个有好几千人的大厂,厂长是一个叱咤风云式的人物。可是,当他站到镜头前时,却因紧张而变得语无伦次。当时,记者就想:他是需要支持的,需要一种有效的支持,于是急中生智,让摄像师暂时关闭镜头,微笑着对他说:“没有关系,再准备一下。”非常奇妙,当厂长再次站在镜头前就不紧张了。这里其实也有一种规律,就是人最紧张的时候,大脑就会一片空白,忘记他事先想说的话,而记者就必须为对方考虑到这一点。采访是经双方互相配合所完成的一项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