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把新闻写活

如何把新闻写活

时间:2023-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如何把新闻写活在21世纪初期,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四大媒体相互渗透,发展迅猛的现代媒体已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新闻报道“活”不起来的原因,一是新闻抓不“活”,二是视角选不“活”,三是文章写不“活”。一篇新闻报道抓的题材鲜活、生动有新意,能够得到公众的赏识,关键在于记者要有高度的新闻敏感,能够找到鲜活的题材,这是写“活”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

三、如何把新闻写活

在21世纪初期,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四大媒体相互渗透,发展迅猛的现代媒体已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纷繁复杂的新闻资讯,公众有时会显得无所适从,找不到自己真正关注的、感兴趣的新闻报道。相反有些新闻报道选题生硬、角度单一、表达呆板、遭公众白眼得不偿失。新闻报道“活”不起来的原因,一是新闻抓不“活”,二是视角选不“活”,三是文章写不“活”。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以下三点:

(一)采写题材要“活”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件所特有的一种敏锐的感知与洞察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能否及时发现和抓住一些鲜活的新闻素材,能够在事件中发觉别人常常会遗漏的不同寻常的事实要素,是新闻写“活”的基础。《北京晨报》2001年7月24日刊登一篇新闻报道,标题为《印尼“瓦”碎了,盛暑“梅”开了》,讲的是印度尼西亚风云突变、总统瓦希德被罢免,副总统梅加瓦蒂宣誓就任印尼第五任总统,这篇报道是世界各国当时特别关注的新闻事件,就题材而言新闻报道写得“活”,这篇新闻的标题更“活”,10个字加标点符号,把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地点、什么时间、什么结果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特别是用“瓦”碎、“梅”开两个代名词,说明一个下台、一个上台,言简意明,内涵丰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篇新闻报道抓的题材鲜活、生动有新意,能够得到公众的赏识,关键在于记者要有高度的新闻敏感,能够找到鲜活的题材,这是写“活”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

(二)采写视角要“活”

有些新闻报道,虽然题材抓得好,写出来总是让大家感到别扭,没有新意,原因是采写的视角不“活”。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新闻素材都应当站在平民的角度上去采写和报道,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新闻记者采写新闻事件,总是居高临下俯视,新闻事件表述就给人留下一种传达指令的感觉,千篇一律,一种口气,一种模式。这种报道永远不会得到公众赏识,也不可能写“活”。要想写好新闻报道,关键是视角要“活”。

(三)文字表达要“活”

表达要“活”主要是写作技巧和文字表达的能力。有一些好的新闻素材,尽管采访深入,材料细致,抢时效尽快报道,却忽视了写作环节,成了新闻次品和废品。写一篇新闻稿不难,但写好实在不易,要写“活”更得下工夫。作为记者一方面要刻苦学习业务,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另一方面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从群众语言中吸取营养,用非常形象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的文字,新闻报道就会“活”起来。

有好的新闻素质,新闻却写不“活”,问题主要是写作在结构安排、遣词造句上处理草率,不管什么题材,都用一样的结构、类似的语句、陈旧死板的模式来写,就会把好的新闻素材埋没。要提高写作技巧,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来驾驭处理不同的新闻题材,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就能写好新闻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