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文化体制改革后,市、县两级取消原有的广电局,设立广播电视台。留在台里的市级广电学会面对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需要重新考虑自己的定位和发展,寻找市级学会适应现实的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好自身的作用,努力拓展工作领域,有所作为,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贡献力量。那么,文化体制改革后市级广电学会应该怎么定位?特点是什么,又应该如何发展?怎么样才能充分发挥好基层学会的作用赢得自己的地位?面对这一连串的课题,邯郸市广播电视学会进行了认真的思考,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逐步树立起“有为才有位”的新理念,那就是利用市级学会身处基层、面向基层、服务基层的特点,充分发挥好沟通市县业务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创优广电节目的载体、组织各项活动平台、媒体协作推进器等作用。在创新发展模式的同时,始终保持学会工作的旺盛活力和持续推动力,在面向基层、服务基层中积极作为,赢得业界的认可,在搭建平台、打造学会品牌中提升凝聚力和影响力,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从基层需求中找准学会发展定位
邯郸市广播电视学会作为基层学会组织,本身接近基层,也最了解基层台需求的实际。体制改革后及时把握方向,树立面向基层,服务百姓的思想,由过去我要基层台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垂直管理,转变为基层台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的服务模式。首先,针对县级台本来业务力量薄弱、各自为战,缺乏统一方向和有效合作的现状,市学会领导一一走访了全市16个县(区)市的基层台,深入了解情况,广泛征求意见,面对面座谈,主动帮助基层台寻找解决业务窘境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以高站位,低姿态,诚交心,实帮助的方式博得基层台的普遍认可,也通过调研对基层台发展现状做到心中有数,为进一步有的放矢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其次,积极组织新闻协作。广播电视是党的重要宣传阵地,特别是在发挥喉舌功能,正确引导舆论,服务发展大局,营造舆论氛围,关注民生、反映民情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往围绕每年全市中心工作和宣传重点,市、县两级台往往是各搞各的,有主题但形成不了上下一致的统一策划,八仙过海的结果导致在宣传的实效、节奏、氛围上难以形成合力,看似热热闹闹却不出彩,影响了整体效果。县级台希望整合广电资源,加强新闻协作。邯郸市广播电视学会对此积极主动介入,有计划、有针对性策划了多项新闻协作活动,其规模、数量、深度、广度均超以往。2012年是市委、市政府东部振兴工作攻坚突破年,邯郸市广电学会把宣传东部振兴战略视为市、县广电台加强新闻协作的有力契机,围绕全市东部振兴发展纲要,组织召开东部振兴宣传报道座谈会,邀请东部十县广电台和市台新闻中心联手协作,共同策划报道方案,确定选题,交流经验,协调联动,为邯郸东部振兴工作营造舆论强势。这一协作实现了重大选题市县联手合作,共享新闻资源,打造了市县台新闻协作的成功范例。
第三,深入基层开展业务交流。新闻媒体是一个常干常新的事业,媒体人身在其中,更需经常更新思路,交流感受,通过体验式的火花碰撞和情感交流,激发出热情和创造力。在走访县级台的时候,了解到他们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希望市学会组织专家和业务带头人多到基层台指导,组织业务交流,弥补县级台业务的“先天不足”。自2011年8月份以来,邯郸广电媒体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其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特色在当地引发了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活动以“四个一”即:交一个基层朋友;撰写一批来自基层的调研报告;推出一批来自基层的鲜活典型;开设一个“基层记录”专栏为主要实施内容,并开展了各项主题活动,先后组织省协会、省台和市学会、市台有关专家和业务骨干走进县台,面对面开展业务交流,受到县台的广泛欢迎。邯郸市广电学会围绕这一主题,每年组织举办全市“走转改”活动暨节目创优经验交流会,全市16个县、区(市)台和市台成绩突出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典型发言,交流经验,表彰先进。有关业务文章在《邯郸视听》杂志及时刊发,有力地引导和促进“走转改”活动和业务交流的广泛开展。
二、从为基层服务中赢得学会工作地位
2010年,邯郸广播电视台完成体制改革后,专职履行媒体宣传职能,不再对各县级台实施行业管理。过去市广电局对县局进行宏观指导、行业系统管理,如今市台既不能再给县台下发文件、部署任务,也不能下通知、提要求。可以说,体制改革后市级台失去了行政的权威,行业的统管,业务的指导,地位相对弱化。这种形势下,市级广电学会如何适应改革需要,打开工作局面,赢得自己的地位,是摆在面前的一个急迫而重要的课题。面对被动局面,面对弱化的地位,邯郸市广播电视学会积极转身,变管理为服务,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围绕如何满足基层台业务需求,如何理解、支持、配合、帮助基层台,提高节目质量,积极作为,大胆创新,从而在为基层台服务中,赢得主动权、赢得信任,赢得了自己的地位。
1.一对一人才服务。人才是广播电视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随着新媒体时代的迅猛发展,对广电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市、县两级基层台急需高层次、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地方广电媒体最突出的问题是发现人才、吸纳人才比较难,有了人才留不住,人员流动性大。邯郸市广电学会积极发挥协调各级基层广电媒体作用,一对一地进行人才推荐。例如,播音主持招聘工作,一次只能招聘使用一两个人,而同时报考的人很多,不乏优秀人才。于是,市学会就建立人才储备档案,一对一地向各县级台进行推荐引用。同时,每年市学会组织的节目奖评选和“十佳播音主持”评选,都会发现一些好的播音主持人才,很多县级台播音员就是通过评奖从县级台选拔到市级台。这样互通有无,人才上下合理流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人才聘用机制,有利地促进了各级广播电视媒体人才队伍建设和事业发展。
2.定向培训服务。市、县两级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一个突出问题是素质参差不齐,没有受过正规专业培训的人员偏多,但优秀的人才又留不住,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特别是播音主持行业,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更换一批新人,多则几年少则只有短短几个月,导致从业人员素质偏低。邯郸市广电学会充分发挥业务培训基地作用,在全市分区(北部、东部和西部)分批组织业务培训,邀请省、市资深专家学者有针对性地对市、县两级新闻采编人员进行选题、策划、播音主持、编辑制作等专题讲座。讲课内容贴近本土,贴近地气,具有比较强的可操作性,培训人数占各级媒体采编人员的70%以上,收到了良好效果。同时,利用市学会评奖的机会,请省级专家评委现场授课。此外,市学会还选定时机,带领市、县两级主创人员走出去,向先进的广播电视台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借他山之石启发大家的创新思路。
3.专项理论研讨服务。在文化体制改革这个新的发展背景下,广播电视行业面临更为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在日新月异发展中出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如:学术研究热点、业务发展动态、创新创优动向等,需要通过理论研究来指导实践。因为地方台日常宣传报道多,人员少、任务重,有时很难对某一项活动专题研讨。有些工作基层有实践,缺乏系统性理论总结,缺乏透彻分析。邯郸市广电学会充分利用自身平台,组织专家学者和理论骨干对重点节目、栏目、重要活动等方面进行理论梳理和探讨。例如,春晚在基层台尤其县级台发展很难,受条件制约组织春晚比较勉强,投入大,水平低。春晚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搞好春晚,市广电学会积极组织相关专家和主创人员撰写文章,进行理论研讨,梳理了经验,通过《邯郸视听》杂志予以登载,对全市进一步搞好春晚提供借鉴。此外,市广电学会还就重点推介一些栏目开展理论研讨。借鉴前些年对中国新闻名专栏《清晨热线》进行包装推介和理论研讨的成功经验,谋划对市、县两级比较成功的栏目进行系统的理论研讨,邀请专家从理论高度研讨节目成功之处,奠定节目推介的有力基石。为此,举行一系列的专项业务研讨会,如“新闻节目创新研讨会”“品质栏目研讨会”“好作品评析会”等,通过建立科学方法论的理论体系,不断总结经验,提炼精华,来指导实践,促进邯郸广播电视事业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
三、从搭建业务平台中提升学会建设品位
如何在面向基层,服务基层中提升品位是做好学会工作的一项长期的任务和目标。在近几年的探索中,邯郸广电学会积极搭建优质平台,创新工作方式,凭借优质的服务和骄人的成绩,打造邯郸市广播电视学会的品牌影响力和凝聚力。
1.建强学会组织机构。为充实加强学会领导机构,学会专门召开理事大会,调整和增补了学会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为向基层倾斜,发挥基层台在学会中的作用,特别吸纳部分县级台台长为学会副会长,还补充部分县台和市内三区市委宣传部及几家大企业的代表为常务理事。目前,市、县两级广播电视学会已发展到4000多名会员,市台三中心(新闻、广播、电视中心)和广电报以及16个县、区(市)台等共26家理事单位。改革之后,广电学会的组成力量不但没有消弱,反而得到适时加强,为顺利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开拓创新评奖活动。组织并创新评奖活动,是提高县级台创优质量的有效办法。为此,在邯郸市学会每年两次的广播电视节目奖评奖活动中,开创性地实施了与省广电协会联办机制,邀请省专家参与评奖,担任评委;并设立评委库,吸纳部分县级台主管业务领导担任评委。对所有参评作品按照公平、公正的评选原则,认真审听审看,逐一品评,从中发现精品,肯定成绩,发现问题,指出不足。每次评奖向基层一线倾斜,规定市级台评奖比例不超过30%,从基层发现鲜活的具有时代影响力的优秀作品,进行奖励。每年评奖中发现的精品作为向省级以上各级新闻奖、广播影视奖推荐的资源储备库,通过评奖发现好的作品和优秀人才,学会作为资源牢牢抓在手上,有了储备才能提高向上推荐作品的质量,提高中奖率。2010年以来,经市学会推荐,县级台参评作品,每年获省级奖比例都在50%以上,有多件作品被推荐参评中广协专项评奖并获奖。
3.开辟业务研讨阵地。针对基层台对业务交流研讨的迫切需要,邯郸市广电学会建立起一个长期稳固的业务阵地。2009年学会创办了《邯郸视听》杂志,首开邯郸市学会创办业务杂志的先河。杂志为双月刊,发行到全市16个县、区(市)台,广播电视台从业人员人手一份。杂志创刊5年来,面向基层开辟了《县台之声》《视听前哨》《视听杂谈》《节目创优》《新闻新悟》《采编一得》等专栏,专门刊发来自基层台和基层一线编辑记者的稿件。为了更好地展示基层台的风采,2012年杂志增办了县级台专刊,集中展示了近几年邯郸16个县、区(市)基层台业务风采、办台成果、品牌栏目、特色活动等,达到业务交流、互相借鉴的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学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4.打造业务“十佳”品牌。邯郸市广电学会成功举办了我市2011年、2012年全市广播电视“十佳栏目”评选活动,既树立了一批品牌栏目,扩大了媒体的影响力,又激励市、县台精办栏目的热情,节目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在将这一良好势头巩固发展下去的同时,又首次开展全市广播电视“十佳播音主持”的评选活动,拓宽了新的评选领域,努力推动播音主持队伍建设向更高档次迈进。通过评选,涌现出一批叫得响、品牌优、水平高的广播电视栏目和一批深受听众观众喜爱、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知名播音员主持人,为推动全市广播电视节目整体水平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有为的工作带来有为的成绩。在邯郸市广电学会的努力工作下,2011年获得9个省级一等奖,取得历史性突破。2012年又有7件作品获得省级一等奖,其中一件被推荐参加第22届中国新闻奖。电视专题《一封家书背后的故事》荣获第二届全国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一等奖;广播剧《王彦生》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2013年报评的广播系列报道《永恒的青春雕像》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节目奖。
这些成绩表明,邯郸市广播电视学会作为市、县两级广播电视台宣传业务的桥梁和纽带,对各理事单位在节目创优和精品创作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作者张志军、杨力科、袁海芳,单位为邯郸市广播电视学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