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法兰克福学派的掌门人

法兰克福学派的掌门人

时间:2023-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法兰克福学派的掌门人1929年6月18日,哈贝马斯出生于德国科隆附近的小城谷默斯巴赫。《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是哈贝马斯最重要的关于大众传媒的完整著作,也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作。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掌门人

1929年6月18日,哈贝马斯出生于德国科隆附近的小城谷默斯巴赫。自1949年起,他先后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和德国波恩大学学习哲学、历史学、心理学、德国文学、经济学等,195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0年通过教授资格论文答辩,先后任海德堡大学、法兰克福大学教授,逐渐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

1933年希特勒上台时,他刚4岁。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纳粹统治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度过的。不过他对当时发生的一切并不了解。在清华的演讲中,有人问及希特勒统治对他的影响时,他说当时在德国的所有人(无论是成年人,老人还是孩子)看来,一切都是正常的。直到1945年纳粹投降,看过集中营的电影后,才知道纳粹德国所犯下的罪行。也许正是这种对孩提时代经历的否定,决定了他思想中极为浓重的批判意识。他在一次回忆中说,“这场经历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决定了我们的思想。”哈贝马斯一生不但对诸多先辈哲学家如黑格尔、马克思、M.韦伯、海德格尔、阿尔多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而且与当代著名的理论家伽达默尔、福柯、德里达、布尔迪厄等人发生过激烈的论战。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是哈贝马斯最重要的关于大众传媒的完整著作,也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作。在他对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兴衰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哈贝马斯对人类传播重要性的重视。他说,公共领域是公共性本身表现出来的一个独立的领域,它和私人领域相对立。公共领域的主体是作为公众舆论中坚力量的公众。他指出,公共性既指一切对公众开放的场合,也指公共权力机关,始终是政治制度的一个组织原则;同时,公共性又是一种民主原则,“只有当个人意见通过公众批判而变成公众舆论时,公共性才能实现”[2]。而到了大众传媒领域,它又“从公众舆论所发挥的一种功能变成了公众舆论自身的一种属性”[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