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要多采写原创新闻

要多采写原创新闻

时间:2023-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 要多采写原创新闻原创新闻的概念是从文学文艺创作领域延伸进新闻业界的。2000年初,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地方记者中心领导,明确要求该台100多名驻地方记者要多写原创新闻,多抓独家报道。原创新闻对于一家大众媒体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一个记者愿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一线采写原创新闻,不仅关系到个人成长,也关系到媒体的成败。

第六节 要多采写原创新闻

原创新闻的概念是从文学文艺创作领域延伸进新闻业界的。记者是记录历史的社会工作者,媒体的新闻报道为什么又有了“原创”与“非原创”的概念?这个问题是新世纪以来,电子信息高度发达化带给新闻界的新课题。自从互联网诞生并迅速发展以来,电脑里的世界不仅有百科全书、有电影和电视文库、有音乐歌曲曲库等等,包罗万象海级容量,而且数不胜数比传统媒体数量高几倍的互联网站上的新闻,也是海量级的。于是各类媒体开始从网络上选取新闻,用作本媒体重要的新闻源。有的媒体竟精简记者,以求借助网络新闻降低媒体成本,等等。网站的新奇见闻多而时效快,弊病是它的新闻来源于网民随时随意贴上去的,因此,虚假的新闻、胡编乱造的新闻、恶意炒作的无中生有的假新闻等,遍布各大网站。这样一来,大众媒体赖以选稿的网络新闻源的可信性、可靠性就大打折扣了。大众媒体一年粘来几条假新闻在本媒体传播,其媒体的公信力、吸引力也将打几个折扣,如不及时纠正大众媒体的自残行为,大众媒体最终将自己埋葬自己。由此,新世纪之初,媒体界有识之士大声疾呼,提出媒体原创新闻的概念。2000年初,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地方记者中心领导,明确要求该台100多名驻地方记者要多写原创新闻,多抓独家报道。

那么,什么叫原创新闻?笔者认为,当今中国各级各类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报道稿件,除了粘自互联网之外,出自本媒体采编人员之手的新闻稿也存在原创与非原创之别。所谓原创就是指记者亲临新闻发生地,采集第一手材料,亲自动笔撰写的新闻报道。而那些编撰新闻发布会、座谈会、会议报告、会议材料及各种经济活动新闻通稿等产生的报道稿,都不是原创新闻,记者在这里只起了一个“二传手”作用,因为你是在他人大量劳动基础上,进行了精耕细作,本质上并非记者的原始创作。

原创新闻对于一家大众媒体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经验证明,媒体的原创新闻多,必然就会导致独家新闻的数量增长。受众经常能从某一新闻媒体获取在别的媒体,甚至互联网上也看不到的新报道和新信息,这家媒体的受众市场份额自然会变大。因此,一个记者愿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一线采写原创新闻,不仅关系到个人成长,也关系到媒体的成败。

那么,年轻记者怎样抓原创新闻报道呢?

一、树立独立行动的观念,要有“独行侠”的勇气,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艰苦的地方,认真捕捉新闻信息,扎扎实实地采访,撰写出别人撞不到、想不到、看不到的深度新闻报道

新闻记者的工作是属于提倡个人独自行动的工作。记者独立工作的能力是在竞争的压力下自己锻炼和培养出来的。你一旦跨进抓原创新闻的境界,强烈地竞争意识会促使你产生下定决心,不怕困难,争取胜利的前进动力,而一旦抓到原创的独家新闻,报道经媒体传播产生的巨大社会反响,会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拉着记者沿着既定方向,前进,再前进。久而久之,将形成强大的独立工作能量,让记者产生深入下层抓原创新闻的惯性前进力。

例如,1978年年初笔者采制的配乐通讯《特别列车——介绍天津铁路分局京山线管区铁路干部工人护送农村病孩的故事》,就是经历“独行侠”般的艰难采访才完成的原创新闻报道。

事情是这样的,1977年12月31日,身为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的笔者,从天津铁路分局调度所获悉,日前唐山车站工作人员精心协调利用货物列车把一个患病濒临死亡的农村孩子送到天津的故事。于是1978年元旦刚过,1月2日一早笔者就乘火车赶赴唐山火车站,采访了当事人——唐山站服务员朱秀芳、车站值班员高秉文、王连良等,掌握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但有几个细节还不清楚,一是被送的孩子是男是女,铁路人员匆忙之中未问孩子的父母;二是经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救治后,孩子的身体状况如何也不得而知;三是孩子父母姓名及家庭住址都不甚了了。这几个细节,到天津在医院里有可能查清楚,也可能有的细节查不清楚。笔者打消回天津核实细节的念头,决定去昌黎县农村核实细节并向孩子父母验证笔者采访到的事实是否真实准确。

笔者孤身在昌黎火车站下车时,已是下午四点多,去往陈各庄的长途汽车早已开走。这下子,笔者心里有点发慌,幸好根本不认识的昌黎车站站长给予了关照,帮忙找了一辆拉煤去陈各庄的大马车。当笔者坐着拉煤的马车抵达目的地时,人已被冻得下不了车,浑身全是煤面子,脸上粘了一层煤粉子,活像个黑人儿。世间之事也巧得很,当笔者来到公社(今称乡)党委打听患病孩子家在什么地方时,发现书记竟是天津铁路分局宣传部干事闫桂芳的长子。于是在熟人儿子的帮助下,事情进展得很快,公社的同志一个大队一个大队地打电话查询,终于查明孩子家在吴各庄大队一小队。此时已是深夜11点多了,笔者坐上公社农机站的东方红拖拉机赶往吴各庄,走进孩子家门时已凌晨两点多,这一路穿着公社书记找来的军大衣,身子还算暖和些。经过深入了解,这个孩子叫黄静,刚满周岁,她母亲叫景守华,护送她去天津急救的男人,是她的姨父赵文中。笔者从吴各庄返回公社已经是凌晨5点了,稍事休整,笔者又坐上东方红奔赴昌黎车站。在火车奔驰的5个多小时里,笔者趴在列车的小茶几上,满怀激情地撰写完配乐通讯《特别列车》。这篇稿子于1978年1月5日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工人节目》播出,并在天津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广泛的好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篇配乐通讯是地地道道的原创新闻报道,也是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的独家报道。

附例稿(13)

配乐通讯:特别列车

——介绍天津铁路分局京山线管区铁路干部工人护送农村病孩的故事

△下面播送本台记者金树华和通讯员闫桂芳采制的配乐通讯

(音乐——压低混播)

1978年新年前夕的一天中午,坐落在燕山脚下的唐山市,北风凛冽,寒气逼人。可是,唐山火车站候车室里却是熙熙攘攘,春意盎然。

(音乐扬起3秒,压低混播)

服务员朱秀芳正在问事处耐心地解答旅客们的询问。突然,候车室的玻璃门被猛力推开,随即走进了神情焦急的一男一女。那位女同志的怀里抱着一个小孩。

只见他俩满头大汗,急急匆匆地奔问事处跑来。

“同志,去天津有车吗?”

“328次刚开走,166次晚点,最近的一趟车是118次,唐山16点15分开车,18点14分到达天津。”

“哎呀,还得等4个钟头,太晚了,这孩子可怎么办啊?”

“同志,有什么急事?”

“你看看……”

那女同志说着随手掀开怀里裹着小孩的被角,朱秀芳看见孩子的小脸憋得通红,正张着小嘴儿,喘息着。

原来,这天早晨,这个刚满周岁的小女孩——黄静抓了个葫芦子塞进嘴,卡在了气管里。她的母亲景守华和她姨父赵文中抱着她从昌黎县农村赶到唐山,打算去天津抢救。

朱秀芳连忙安慰景守华和赵文中说:

“同志,你们不用着急,我马上给你们联系到天津去的火车!”

朱秀芳随即拨通了车站运转室的电话。

“值班员,有昌黎县陈各庄公社吴各庄大队的两位社员,抱来一个病情危急的小孩,急着到天津去抢救,如果等客车那就太晚了,请您给想个办法,我这就领他们去您那儿!”

车站值班员高秉文撂下电话筒,当即和内勤值班员王连良商量。王连良刚刚办理完古冶开往天津的2614次货物列车在本站通过的手续。他们想,尽管2614次要在芦台站上水,在塘沽还有甩挂作业,但是,乘坐这趟车怎么也能比118次直快客车先到天津。于是他俩决定请示分局调度所,请求准许2614次在唐山站临时停车拉运病孩。

(出调度的效果——压低混播)

消息传到天津铁路分局调度所,为组织列车最合理运行而昼夜坚守在这里的调度员们立刻行动起来。他们认真查看列车运行图,筹划办法。图上已画满黑、蓝、红色线条,列车密度很大,改变一趟车的运行时间,就要影响一串儿。但抢救人民生命要紧,要当机立断。经过调度所负责同志的安排,调度员刘占魁迅速发出了命令:

“唐山站,准许2614次列车在你站停车,接运病孩。”

命令传来,唐山站有关人员即刻做好了接车准备。

高大的指示灯显示了进站正线停车信号。14点零5分,2614次列车停靠在唐山站站台上,高秉文和朱秀芳在列车车长作业的守车里安置好了生命垂危的病孩。

(汽笛——启动——运行效果,压低混播)

汽笛长鸣,车轮滚滚。古冶机务段前进型1423号机车牵引着2614次货物特别列车离开了唐山站,奔向天津。

这时候,司机邱宝玉听见了唐山站值班员高秉文在无线电话里发出的呼唤声:

“2614次司机有没有?”

“2614次司机有!”

“2614次机车组请注意,为了保证病孩生命安全,分局调度所要求你们加速运行。如果水够用的话,芦台就不停车了。听清了没有,请回答。”

“听清了,我们在古冶已经上满了水,芦台可以通过!”

(出列车快跑音乐,列车运行音响做衬……压低混播)

繁忙的京山线各站,为2614次特别列车显示了“绿灯”。水满气足的火车头,拉着长长的列车顶风前进。

时间一秒一分地飞逝而过,列车不停地向天津奔驰。守车里,人们的精神越来越紧张,孩子的眼睛已明显浮肿,小嘴忽张忽闭,在母亲怀里不住地发出呼呼的喘息声……

时间就是生命!必须抢时间赶到天津,进行抢救!

运转车长王学增探头看看车速,又掏出怀表看看时间,他扶梯眺望,芦台站就在眼前。进站信号已显示绿灯,列车就要在这里通过。他本想在芦台停车加水时告诉司机加速运行,现在怎么办?他急中生智,回到坐席上,抽出车长手册,撕了张纸,迅速写了“病儿危急,望机车再快些”几个字,叠成方块,在和芦台站值班员对信号时扔了下去。

(出列车行进音响:汽笛——运行声——压低混播)

列车从芦台站通过。

几乎在这同一时间里,车长王学增的汇报立即通过电话线传到了天津。

(效果隐去,贴出调度的效果——压低混播)

这个时候,分局调度所值班调度主任吴庆堃正守候在调度台前。当他听到芦台站转告2614次车长的汇报以后,意识到:要及时抢救病孩,列车还得继续抢点运行。吴庆堃的目光从线路表示盘上移到列车运行图上。(效果隐去)可是,图上标记着2614次列车将在塘沽站停车作业,甩7个,挂9个,起码要在塘沽停上四五十分钟。不行!时间就是生命,一秒一分都要争取!吴庆堃请示了分局运输科长,又同塘沽站商量,决定再次改变运行计划,取消塘沽站的作业。于是,吴庆堃果断地命令调度员蒋志高:

“马上通知2614次列车司机,塘沽通过,快跑!要在16点35分以前赶到天津!”

然后,吴庆堃又亲自通知天津车站做好接车的一切准备。

(出列车运行声、汽笛——压低混播)

2614次特别列车全速开进茶淀站区。茶淀车站值班员在站台上举起大字通告木牌,上面写着6个大字:

“塘沽通过,快跑!”

车长王学增看到通告,高兴地连忙把这个喜讯告诉病孩的家长。

景守华和赵文中激动得热泪盈眶,不住地重复着:

“孩子有救了,谢谢,谢谢你们啊!”

“这是我们铁路工人应该做的,要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

(出颂扬的音乐3秒——压低混播)

景守华,这个贫农的女儿,心情万分激动,一串串热泪扑簌簌地滴在女儿小黄静的脸上。

(音乐转忆往事,叙述音乐……)

她不禁想起了在那万恶的旧社会,自己的3个姐姐都是因为得病无钱医治而死,父亲扛长活打短工不得闲地干,全家人还是吃不饱穿不暖,在死亡线上挣扎。(忆苦乐发展2秒混入颂扬音乐,压低混播)是共产党和毛主席救自己全家出苦海,过上了幸福生活……

解放以后,不但穷苦大众过上好日子,全国人民都吃得饱穿得暖,而且使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的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大大发扬起来。是啊,应该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

(音乐发展(颂扬)混入效果,汽笛运行声,压低混播)

在分局调度所的指挥下,芦台至天津百里铁路全线开放绿灯,司机邱宝玉和副司机司炉密切配合,驾驶着机车飞快地奔驰着。列车像离弦的飞箭一样,高速前进!(效果隐去,紧张的音乐突出,压低混播)

北塘站通过了,赶点一分钟。

塘沽站通过了,赶点两分钟。

军粮城站通过了,赶点两分钟。

张贵庄车站通过了,赶点三分钟。

16点15分,2614次特别列车到达天津站运转场。比预定时间足足提前一个半小时。

转瞬即逝的一个半小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流星闪光,然而,这全都是铁路工人用心血和汗水一秒一分地争取来的,这一分一秒饱含着多么深厚的阶级情谊啊!

列车刚刚停稳,几个陌生人就登上守车,这个问孩子的病情,那个问去哪个医院。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是天津站的工人同志们想得周到,专门开来汽车接送病孩去医院的。

十几分钟以后,小黄静被送进了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医护人员立即全力抢救。

两天以后,小黄静脱离了危险期,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仅仅三四天就恢复了健康。

(出舒畅、颂扬的音乐——压低混播)

这一天,景守华、赵文中抱着小黄静,平安返回河北省昌黎县陈各庄公社吴各庄大队。全村男女老少奔走相告,热情赞扬说,“这是新中国和共产党给了咱小黄静第二次生命,要感谢共产党,感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铁路工人和医务工作者。”

随着时间的流逝,小黄静的故事在燕山脚下,海河两岸到处传颂着。它激励着人们紧跟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而努力奋斗!

(音乐扬起至结束)

(本文1978年1月5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工人节目》播出)

二、以腿勤、嘴勤、手勤的勤奋精神,贴近社会、深入底层,关注国情民意和民生,拮取鲜活的原创新闻

天津大港油田是1964年年初,由来自大庆油田的7 000多名干部职工开发建设的。1975年产原油449万吨,为油田开发以来的最高纪录。但1977年开始原油产量大幅度下降,到1982年时还不到290万吨。经过十几年的开发,油田地下油气藏结构也十分明确,即,这里不具备大规模开发的条件。有人形象地比喻说,大港地下油气层像一只被摔碎的盘子的碎块,散落在四面八方,不但油气储量小,而且非常零散不适宜大规模低成本开发。更有人断言,经过十几年的开采,大港已没有多少资源可开发了。面对大港油田连续6年的产量递减,国家有关部门把油田的精兵强将陆续调往胜利、辽河、任邱、四川、新疆等油田,剩下老弱病残守摊维持局面。随着这种生产结构的调整,媒体对天津大港油田的关注也越来越少,去油田采访的记者也变得凤毛麟角了。

1994年6月中旬借采访业务宽松之机,笔者来到远离市区几十公里的大港油田,虽不太远可道路难行,比在市里甚至农村采访都多有不便。但出乎笔者预料的是,这里在淡出媒体热点视线的十多年里,悄悄发生了惊天动地的科技创新变化。大港油田干部职工十分自信地告诉笔者,大港油田干部职工坚持推行“科技兴油”战略,经过十多年的科研探索,已经推翻了断块油气藏没有勘探开发价值的论断,提出并运用复式断块油气藏勘探与开发理论,使早已被判定为“没有前途”的老油田重新焕发了青春,1992年挤进全国大中型企业500强之列,位居115位。再有两年,大港油田年产原油可以达到460万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采访越深入,越接触普通群众,大港油田职工不服输、不信邪的精神风貌,越激动笔者的心胸,以致生出几多豪迈之情。经过3天的深入采访和实地考量,笔者撰写了原创的独家新闻报道《天津大港油田在断块油气藏勘探开发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突破,使被判死刑的老油田重振雄风》。这篇原创独家报道于1994年6月21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联播》节目头条位置播出,中央台第二套节目的《经济生活》专题予以转播。由于这篇消息具有国家电台的独家性和报道主题的重大性等因素,获得1994年度天津市科技兴市好新闻二等奖。

附例稿(14)

消息:天津大港油田在断块油气藏勘探开发理论和

实践上取得重大突破,使被判死刑的老油田重振雄风

△中央台记者金树华报道:

天津大港油田坚持推行“科技兴油”战略,攻破了断块油气藏没有勘探开发价值的论断,提出并运用复式断块油气藏勘探与开发理论,使早已被判定为“没有前途”的老油田重新焕发了青春,1992年挤进全国大中型企业500强行列,位居115位。

大港油田是1964年年初,由来自大庆油田的7 000多名干部职工开发建设的。1975年产原油449万吨,创油田开发以来最高纪录。但1977年至1982年的6年间,原油产量大幅度下降,最低产量还不足290万吨。于是有人认为像大港油田这种断块型油气藏根本没有开采价值,最多也就是事倍功半。有人形象地比喻说,大港地下油层像一只被摔碎的盘子的碎块,散落在四面八方,不但油气储量小,而且非常零散。更有人断言,经过十几年的开采,大港已没有多少资源可开发了。

大港油田广大干部职工不信邪,在大批职工、大量设备调转华北、辽河、四川等新区石油会战的情况下,他们进一步坚定发展生产的信念,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83年,广大科技人员从油田地下实际情况出发,认真总结十几年来油田勘探开发的经验教训,提出复式断块油气藏勘探理论和断块油气藏开发理论,并在勘探开发的实践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分别在黄骅地区凹陷的中、南、北部,陆续找到了马西深层油田、小集油田及柳赞、北堡、老爷庙、柏南等含油构造。

新的油气显示,极大地振奋和鼓舞了大港油田的干部职工,他们集中优势兵力,大面积快节奏地进行油气开发,当年就扭转了油气产量连续6年猛降的局面。从1984年开始,原油产量每年都有大幅度回升,到1988年原油年产量再度突破400万吨大关,达到422万吨,成为油田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

近10多年来,天津大港油田的历届领导层的决策者们都认为,复式断块油气藏勘探、开发理论,在人类认识地下构造上取得了突破,但这个理论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丰富和完善,同时还要不断改进勘探开发的设备、工艺,否则找到了油也取不出来。因此,他们戒骄戒躁,始终把科技进步作为发展油田生产的战略举措来抓,坚持围绕解决不同生产发展阶段的难题,开展科技攻关和实验。80年代中期,油田组织科技人员大面积开展了重点生产工艺技术的配套、完善、上水平攻关试验,取得了以咸水泥浆测井系列、高压喷射钻井、分层注水和深井压裂工艺等为代表的一批配套技术成果,大大提高了油田专业工艺技术配套水平,为提高勘探开发水平提供了技术保证。80年代末,大港油田针对勘探开发中的薄弱环节和石油科技发展趋势,加强了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从国外引进了一大批先进设备,经过消化吸收和创新,使油田地震勘探技术、测井技术、定向钻井技术、综合录井技术和聚合物驱油技术等几个重点领域达到80年代末水平。特别是形成了具有大港特色的对付高凝稠油藏、复杂断块油藏、低渗透油藏和凝析油气藏4套配套开发技术。

天津大港石油管理局孙希敬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经过30年的勘探开发,大港已不再是满眼贫瘠的盐碱荒滩,而是一块资源宝地。这里油气资源丰富,油气勘探领域广阔。今后,我们要下大力量调整老区,抢上新区,加快滩海油气开发,保持原油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到1996年,原油产量可以达到460万吨,实现历史最好水平。

(本文1994年6月2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联播》头条、《经济生活》播出,获1994年度天津市科技兴市好新闻二等奖)

笔者数十年在新闻第一线摸爬滚打的一个重要体会就是:新闻遍地有,就看记者找不找,只要你能舍得花时间、花力气,动腿、动嘴、动手,多到基层去采访,你就有写不完的原创新闻资源,多抓鲜活的独家新闻也是脚到擒来。

又例如,1990年12月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在头条位置播发了消息《天津市改革粮食经营体制,粮油财政补贴比去年同期减少近三亿元》。这篇报道既不是源于会议,也不是源于总结汇报材料,而是笔者星期天在基层粮店买粮时,与售货员打听粮食销售盈亏情况发现的线索。第二天,笔者就跑到市粮食局采访,在获得全市粮食经营体制改革基本情况后,又去了红旗粮库、东风粮库及和平区马场道基层粮店,多层次、全方位采访后,撰写了这条颇有新意的报道,内容围绕全国的城镇人口粮食补贴负担过重这一老大难题,给出了明确有效地解决办法,引起了国家粮食部的重视,很快就在全国推广天津粮食供应体制改革的新经验。

在1990年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优秀节目评选定评评委会上,评委们发现评出的消息类一等奖稿件竞争力弱一些,担心参加全国新闻奖评比上不去。评委、中央台新闻中心主任李向明是安排笔者这篇粮改消息上头条的值班主任,他对这条消息评价极高,并立即叫新闻中心编辑调出播出稿子送到评委会,建议把这条消息补进来并叫列入一等奖。他问中央台记者部主任王燕春,小金的那条粮改的消息为什么没入围?王主任回答说,记者部评奖稿件时间是限定上年度12月至本年度11月在中央台播出的稿子才能参加评选。小金的稿子是12月初播的,只能参加1991年的评奖。评委们传阅了这篇稿子,也都认为可以入选一等奖,送出台参加全国新闻奖评选,可稿子虽好,但评奖规则在先,李向明主任等评委只好握腕惋惜了。待到评选1991年度优秀节目时,天津粮改的消息已播发一年多了,不符合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的发表时限要求,而中国新闻奖是两年评一次,1991年没有评奖,待1992年评选时,那篇稿子又超过了发表时限,也不能参加。如此,阴错阳差,就失去了获奖机会,但这篇原创独家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力是强烈的,有了这一点,也就体现了它的价值。

附例稿(15)

消息:天津市改革粮食经营体制,粮油财政补贴比去年

同期减少近三亿元

△中央台记者金树华报道:

天津市改革粮食经营体制,实行平价粮油代理经营制,初步解决了粮食系统长期存在的政策性亏损掩盖经营性亏损问题,有效地扭转了粮食亏损补贴增长的态势,为我国粮食经营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今年1到10月,天津市粮油财政补贴比去年同期减少29 000万元。

从去年10月开始,天津市政府针对粮食经营严重亏损的状况,组织粮食、财政、银行等部门研究制订了粮食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其基本思路是:改革现行平价粮油分散经营、亏损多头核算的体制,划清盈亏两条线,理顺粮食系统内部经济关系,达到强化粮食管理、确保市场供应和增强企业活力的目的。办法是:把粮食企业经营同政府补贴脱钩,取消企业的政府行为职能,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市里成立了粮油购销公司,统一承担平价粮油经营的计划内亏损,组织好合同订购,按计划向粮食零售企业提供粮油货源,办理平价粮油的调拨结算等。全市216个粮油仓库和购销站全都改为代理制。由于粮油购销公司和粮库、购销站之间形成了委托和代理、货主和货栈互相制约的关系,加强了平价粮油的经营管理。各粮库购销站等企业在优先保证完成平价粮油代理业务的前提下,广开门路发展多种经营,1到9月全市216家光靠吃亏损补贴过日子的粮库、购销站,依靠独立经营实现利润7 200多万元。

(本文1990年12月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头条播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